吳秋香
【關鍵詞】小練筆統(tǒng)編教材練筆方法練筆素材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習筆的因運而生往往是在遇到結(jié)構清晰、層次清晰的文章時。此時的習筆有益于學生的習作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提高練筆的效率呢?為此我以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課文為例,在練筆的特點、作用乃至教學方法、寫作素材等方面進行了探究。
一、根據(jù)“練筆”的特點和作用設計
(一)練筆的特點
授課結(jié)束后的練筆, 主要是體現(xiàn)讀與寫的直接結(jié)合。練筆時以仿寫為主,將書中所習得的習作方法遷移運用到練筆的實踐中去。
如在學完了《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的課后小練筆為例。這一課的課后小練筆是從四幅圖中選一幅,寫幾句話(見圖一)在寫法上要求:
①用標志性詞語來寫關鍵句,用關鍵句來作為段落的開頭(其實就是總起句)。
②分角度觀察圖中生物的顏色、樣子、神態(tài)、動作等,并一一描述出來(其實就是圍繞總起句,分述生物的特點)。
③恰當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寫句子。
同課文的寫法也相對應。根據(jù)心理學遷移原理:相似點越多,越容易實現(xiàn)遷移。因此,這此類“練筆”,較容易讓學生在《富饒的西沙群島》中習得的習作方法運用到習作中去。
從下面的圖中選擇一副,寫幾句話。
(二)練筆的作用
1.彌補基礎訓練中作文訓練量的不足。以“小練筆”激發(fā)學生習作的洪荒之力, 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比如,在學完了《秋天的雨》以后,要求學生比較一下,《秋天的雨》和《秋雨》兩篇文章在內(nèi)容和表達方法上的異同之處。交流時,又將書面表達與口語交際結(jié)合起來,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這正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
【1】2.進行片段式練習,為習作做鋪墊。如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是圍繞“自然風光”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在習作前將練筆融入到每一課后,將文中的寫法、情感的表達方式進行仿寫, 為最后的習作做一些鋪墊,可以降低習作的難度,減少學生寫作文的畏難情緒。
降低習作的難度,減少學生寫作文的畏難情緒。
二、“練筆”的教學方法
(一)以讀悟?qū)?/p>
閱讀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的實踐活動,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受、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如《搭船的鳥》,在學完課文后,去找作者的落筆點是通過哪些方面來表現(xiàn)出他的情感,通過板書揭示寫作方法:
(二)從扶到放
1.扶。如同《畫楊桃》一課,先擺上一盆植物,通過預習所了解到的植物相關信息,結(jié)合學生當堂觀察、隨即練筆,在巡視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典型,請同學們講評,教師輔助。
2.放。課后練筆,讓學生在課后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來寫,然后在小組中交流,把寫得精妙的作文貼在“學習園地”上。
三、練筆素材的挖掘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有了生活的“活水”,才有習作的娟娟細流。因此,要指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享受大自然的風光旖旎, 感受科技發(fā)展給物質(zhì)生活帶來的便捷。積累生活素材,積淀人生經(jīng)驗。有了豐富的生活積累,寫文章時才能信手拈來,妙趣橫生。
1.情境點激勵寫
教材中許多課文都有圖文并茂的特點,其中有些插圖還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情趣【2】。比如《大青樹下的小學》,文中對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此處可拓展練習插圖,這些山林里的朋友會在想什么? 擴寬學生的寫作思路,文道結(jié)合,何樂而不為呢?
2.描寫生動處———改練
語文教材中,無論是寫景狀物的文章,還是敘事寫人的文章,語言大師們貼切的擬人、生動的比喻、一氣呵成的排比磁鐵般地吸引著讀者【3】。例如:學習了《在牛肚子旅行》一文后,教師讓他們一起想象自己就是紅頭或青頭。改變?nèi)朔Q后,學生能生動自如地表達情感??梢?,在閱讀教學中進行隨堂練筆是很重要的。
3.留有空白處———想象
《語文課程標準》在關于寫作的教學建議中指出:“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薄?】如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在執(zhí)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抓住了“飽經(jīng)滄?!币辉~,要求學生據(jù)詞“造段”,給黃包車夫畫像,成了本課教學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4.意猶未盡處———續(xù)言
教材中,當學生得以改變故事的結(jié)局走向時,他們內(nèi)心的閱讀感受更加深刻,情感價值觀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如教學《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后,可以引導學生續(xù)編故事:還會不會有其他小動物也有類似的請求呢? 同學們各抒已見,紛紛說出了后面還會有小動物來找老屋幫忙。
有研究表明,學生的練筆質(zhì)量有時勝于單元習作的水平,學生也更樂于練筆。因此,要提高練筆的效率,就必須科學地安排閱讀教學過程, 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保證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練筆,使之成為閱讀教學中水到渠成的亮點,不然只能成為過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