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祥
林語堂曾說:“欲探測一個中國人的脾氣,其最容易的方法,莫過于問他喜歡林黛玉還是薛寶釵。假如他喜歡黛玉,那他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假如他贊成寶釵,那他是一個現(xiàn)實主義者?!?/p>
自《紅樓夢》問世,關(guān)于“薛林”二者誰更勝一籌的爭論,從未休止。在我看來,林黛玉忠于自己,無愧己心;薛寶釵安分隨時,圓融通達。人生最聰明的活法,莫過于跟林黛玉學做人,跟薛寶釵學做事。
跟林黛玉學做人,就是平等待人,直率坦誠。在曹雪芹描寫的大觀園里,等級制度嚴明,連丫鬟都分為三六九等。而深受賈母喜愛的林黛玉卻不驕縱、不妄為,始終寬厚待人。薛寶釵的丫鬟香菱向她請教如何寫詩時,林黛玉沒有譏諷嘲笑,而是認真地講解寫詩的要點和技巧,并把自己珍藏的詩集借給香菱,幫助她進步?!澳愦水斎缛酥?。”彎腰,并不是卑微的避讓,而是一種謙卑與涵養(yǎng)。只有內(nèi)心深處散發(fā)出善意,直率坦誠,以平等之心待人,才能得到別人真心實意的接納。
跟林黛玉學做人,就是要個性獨立,行不茍合。林黛玉的思想和行為與封建社會倡導的“三從四德、女子無才”全然不同,體現(xiàn)了超越世俗的反叛精神。母親去世后,林黛玉大病一場。父親擔心自己給不了女兒更好的生活,只好向賈母托孤。于是,當同齡人還在父母跟前撒嬌時,林黛玉已經(jīng)遠離故居,寄居賈府。在賈府,林黛玉不卑微、不乞求,始終以平視的姿態(tài)與賈寶玉相處。她不會因為賈寶玉不喜歡荷葉,就放棄自己對“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情有獨鐘;也不會因為賈寶玉續(xù)寫《南華經(jīng)》,就迎合對方,違心地拍手叫好;更不會因為眾人都勸賈寶玉考取功名,就人云亦云,博得家中眾人的喜愛。她個性獨立,行不茍合,有自己的想法與見識。正是這份與眾不同,才讓她在《紅樓夢》中成為最特別的存在。
向薛寶釵學做事,就是要深通世故,洞察人情。一次,薛寶釵過生日,賈母問她:“愛吃何物,愛做何事?”薛寶釵回答:“愛吃甜爛食物,愛聽熱鬧的戲文?!币蛔忠痪洌匈Z母下懷。薛寶釵先是點了一折《西游記》,場面一下熱鬧起來,眾人看得意猶未盡,接著又依照賈母的喜好,點了一折《魯智深醉鬧五臺山》。果然,賈母聽得十分歡喜。15歲的薛寶釵既能活躍氣氛,讓眾人樂在其中,又能巧妙逢迎,討賈母歡心。這份心智,少有人敵,難怪薛寶釵被稱為高情商的典范。一個在社交中游刃有余的人,一定是處理事務(wù)周到細致、言語得當,無論是在工作上還生活中,都給人安全感。
向薛寶釵學做事,就是要明辨是非,審時度勢。有一次,薛蟠因言語調(diào)戲“冷面二郎”柳湘蓮,被對方痛打一頓。薛姨媽心疼兒子,嚷著讓下人們聚集起來,尋柳湘蓮報復(fù)。薛寶釵聽罷,對母親說:“他們喝酒,酒后翻臉是常情,誰醉了,多挨幾下也是有的。況且咱們家無法無天,也是人所共知。今兒偶然吃了一次虧,媽就這樣興師動眾,顯得倚著親戚之勢欺壓常人。”薛寶釵冷靜分析局勢,有理有據(jù)地提出觀點,打消薛姨媽的怒氣,制止莽撞行為的發(fā)生。即便是自己的親哥哥,在是非定論上,薛寶釵也拎得很清楚,絲毫不護短。
《紅樓夢》中有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生命是一場修行,生活亦是道場。林黛玉不卑不亢,堅守本心;薛寶釵沉穩(wěn)可靠,睿智通透。她們身上,或許有我們可以揣摩習得的地方。
編輯 曹宏萍 27182866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