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貫穿在國人的飲食文化里,洗碗更是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家務。但是,餐具洗不好,當心“病從口入”。以洗碗為例,這些錯誤方式,反而會讓餐具越洗越臟。
1.碗洗后不控干。不要用抹布擦干,以免微生物繁殖。如果怕鐵鍋生銹,洗后應該用廚房用紙吸干水分。
2.洗潔精不稀釋。有些人習慣直接將洗潔精倒在盤子上或洗碗布上洗,但這種做法很容易造成洗潔精用量超標,殘留難以徹底清洗干凈。長此以往,有毒的化學物質(zhì)堆積,有可能會影響肝臟等的正常功能,導致免疫力下降。
3.洗碗布長期不更換。洗碗布容易滋生細菌,長期不更換可導致含有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沙門氏菌等致病菌。
4.洗碗時不清潔碗底。在洗碗時,有些人只注意洗碗的內(nèi)部,不注意洗碗底,結(jié)果碗疊碗時,這個碗的底放在另一只碗上,碗底的細菌正好帶到另一只碗內(nèi)。因此洗碗時要想洗得徹底,不要忽視每一處細節(jié)。
那餐具消殺,如何更科學有效?
殺滅微生物的關鍵在于溫度和時間,具有高溫且保持足夠長的時間才能有效殺滅大部分微生物。家庭餐具消毒首選煮沸,簡單方便、經(jīng)濟適用、效果可靠。將清洗后的碗、筷、碟、勺等浸泡在水中,然后加蓋,從沸騰后開始計時,一般15分鐘能殺滅多數(shù)細菌芽孢。還可以“隔水蒸”,即把餐具放到鍋里的蒸格上,將水燒開,隔水蒸10分鐘,靠蒸氣殺滅細菌。除此之外,洗碗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了家庭中。使用洗碗機一般水溫應控制在85℃以上,沖洗消毒時間應在40秒以上,才能保證效果。
(來源:《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