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龍
夏日正午,空氣悶熱。
住在漢陰中學(xué)家屬院的一對老人,沒開空調(diào),沒開電扇,用著他們幾十年一慣制的人工降溫法:
把房門打開,吸入樓道的涼氣;
把客廳的窗子關(guān)上,閉上窗簾,隔開陽光和暑氣;
把臥室的窗戶打開,通風(fēng)透光;
穿上舊的、薄的、布質(zhì)的短袖襯衫、大褲衩子,咋涼快咋好……
然而,一頓午飯,汗流浹背。
盡管他們把軟餅子、綠豆稀飯晾至溫?zé)?,但畢竟年老體弱,吃一小半兒就額頭滲汗、鼻尖冒汗,吃一大半兒已是頭頂滾汗、前胸后背都在流汗。
93歲的鄺民三依然手腳靈巧、耳聰目明,他側(cè)過身子,從木桌邊的木椅上取過兩把棕葉編織的扇子,遞給90歲的老伴兒沈翠華一把,自己拿一把,二人一手扇風(fēng),一手拿著竹筷子吃飯。
老伴兒有意無意間把風(fēng)朝他這邊兒扇,相對使得勁兒大一些。她扇兩下,吃兩口,扇得有點手累了,就放下扇子,從桌子邊的水盆里撈起用涼水泡好的毛巾,十分輕松地擰去水分,遞給老頭子。
鄺民三擦了自己的手、臉、頭部,將毛巾涮一下,又讓老伴擦汗。
他們不言不語,配合默契,一邊用毛巾擦汗,一邊用眼神鼓勵著,雖然動作緩慢,但卻十分堅定地把飯吃完了。
二人共同洗完鍋碗瓢盆,頭發(fā)、上衣又冒出了一層細汗。
鄺民三走進臥室,從床底下取出木盆,倒了一暖瓶開水;沈翠華端來一瓢涼水,邊兌邊用手指測溫,待到不燙手了,就招呼了一聲:“洗吧!”
其實,他們不是洗澡,而是擦澡。
就著這半盆熱水,他們先是各自擦洗了身子,然后互相搓背。二人相幫著,從頭到腳,擦洗得干干凈凈。
然后,這半盆水又被他們存入衛(wèi)生間,用于澆花、洗拖把、沖廁所。
他們?yōu)槭裁催@么吝惜這半盆水呢?是供水困難,還是用水不便?
北依秦嶺,南枕巴山,漢江穿境而過的陜南安康,是陜川渝鄂交界處的豐水區(qū),是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的水源涵養(yǎng)區(qū),國家給北方所調(diào)的水量,三分之二來自安康市。
而漢陰縣城有月河、觀音河二水潤澤,是有名的山水園林城市,更無缺水之慮。
那么,二老的惜水之情,緣于何故?
鄺民三老人的回答,是兩聲哈哈,伴以“習(xí)慣”二字。
他說:“年輕時為了節(jié)省水費,我們采用擦澡法解決個人衛(wèi)生問題,采用循環(huán)法提高水的綜合利用率。那時,我們的口號是:多為國家貢獻才華,少給社會浪費資源!”
鄺民三老人介紹:“我生于1930年,大老伴兒三歲。我們在舊社會吃過牛馬苦,受過非人罪,我還被抓過壯丁。新中國成立后我當過兵、剿過匪,后來退役,當過科級干部。我老伴兒,是縣城里國營旅社的職工。我們的生活,可以這樣說:舊社會是缺衣少食,工作后是節(jié)衣縮食。1990年退休后,我們老兩口兒都享受退休金,生活無憂無慮,為什么還要厲行節(jié)約呢?我們的想法很樸素:人老了,不能為國家建設(shè)出力了;那么,節(jié)約一點資源,就是在為國家作貢獻!”
說著,他又用濕毛巾擦了把臉上的汗水。老伴兒感嘆:“我們常年不開水管子洗臉、沖澡,就這樣擦一擦,照樣清清爽爽,照常干干凈凈!”
是的,這對兒干凈的老人,一身清氣,一生清白!
他們?yōu)榱斯?jié)約資源,從退休起,就立下規(guī)矩,現(xiàn)已堅守三十多年:
為了節(jié)約用電,他們白天不開燈,晚上只是隨著人的行動開著一盞燈,而空調(diào)、電扇則是睡前降溫、睡了就關(guān);
為了節(jié)省家具,他們的桌椅、臥具等一應(yīng)家當,還是小兒子三十年前置辦的木器。為防損壞、丟失、淘汰,他們一直拒絕兒女給他們搬家,始終堅守在小兒子當年分的這套小房子里;
為了減少開支,他們買地攤菜、購農(nóng)家糧,二十多年沒買新衣服。鄺老春秋常穿的黑呢子中山裝,還是1986年大女兒出嫁時,女婿給買的紀念品!
那么,他們省下的錢,是資助兒孫了嗎?
兒孫個個有職有業(yè),家家有房有車,也都十分孝順,想給他們點啥,他們咋都不要,急了就說:與其讓我們浪費,不如捐給有需求的人!
那么,他們省下的錢,用到哪兒去了呢?
這個午后,老黨員鄺民三在接受采訪時,音量雖低,但一字一板,十分清晰地介紹說:“做為共產(chǎn)黨員,我們的個人財富,也是社會資源。因此,我們節(jié)省下來的錢,就不是我們的私房錢!它來自社會,要用于社會!”
那么,究竟怎么個用法呢?
鄺民三所在黨支部書記、漢陰縣人社局政辦股長呂亨未報了兩位老人最近三年的幾筆大賬:
2020年以來,為援助抗擊疫情工作,他們先后三次捐款5000元;
2021年夏季,為支援河南抗洪,他們捐款3000元;
2021年7月1日,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一百周年,他們繳納特殊黨費6000元;
2022年10月12日,為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他們繳納特殊黨費8000元……
那么,是他們存的錢多,有錢捐贈嗎?
鄺民三、沈翠華退休早,那時待遇低,現(xiàn)在二人的退休金加起來,每月也才9200元。何況,醫(yī)療費、人情往來費用也不低。每逢生病時,一個月的護工費一般要花三四千元。
因而,鄺民三說:“我捐贈的,都是省吃儉用的!”
聽了這些,人們似乎明白了,又似乎不明白。明白者,贊嘆著這對老黨員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明白者,納悶著老兩口兒的這么個活法,到底值不值?
然而,對于鄺民三、沈翠華這兩位年過九旬、黨齡超六十的退休老人而言,與他們堅定的黨性、熾熱的家國情懷相比,吃穿再好,有何意義?錢花再多,不值一提!
因而,在這個夏日的午餐,一碗粥、一張餅,足矣。
在這個悶熱的午后,一送走客人,他們的生活又清淡如水、簡單如初:關(guān)了門窗,關(guān)了空調(diào),連半盤瓜子、幾粒水果糖都要收揀起來。
二人一塊兒清洗茶具、收拾桌椅、打掃衛(wèi)生,聊了一陣資助的學(xué)生,便商議開下周過組織生活該做的準備。
不一會兒,又是渾身燥熱,滿頭大汗,兩人相對一望,會心一笑:走,擦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