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柳川
部分美術課程較為強調美術知識的講授,卻忽略了和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導致學生沒有形成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教學知識。在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當中,美育只存在于美術教學和音樂教學當中,勞動教育只存在于各種勞動活動當中,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不緊密。但在美術教學當中,存在著許多描述勞動人民和勞動場景的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也存在和勞動有緊密聯(lián)系的美術手工課。由此可見,美育可以和勞動教育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和勞動技能的不斷提升。
1. 起源的關聯(lián)性
人類誕生之初,就開始在勞動當中創(chuàng)造美和發(fā)現(xiàn)美。在勞動當中人類不僅能夠滿足物質需要,也能夠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從這樣的方式就可以看出,人們在進行勞動的時候,就已經創(chuàng)造了美。人們產出的生活用品、建造出來的房屋建筑都從實物方面展示出了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意識。與此同時,美育也可以從這些實物出發(fā)進行教學。因此,美育和勞動教育都是起源于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并且都融入了人類的文明和精神。
2. 教育目標的一致性
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美育的最終教學目標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也應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勞動技能。勞動教育的最終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完善的勞動技能,使得他們能夠從勞動當中感受到幸福和快樂。由此可見,美育和勞動教育都十分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念、創(chuàng)新能力和審美能力,具有相同的教學目標,二者之間可以進行極為深入的融合。
3. 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共同性
美育和勞動教育都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美術教學注重手工、繪畫、制作等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勞動教育注重多樣化勞動技能的學習,這兩種課程都不支持讓學生進行機械的模仿,極為重視讓他們發(fā)揮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此,在教學和評價當中,教師不僅要重視美術知識和勞動技能的教授,也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使得美術教育和勞動教育可以緊密結合。
1. 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小學美術手工課是一門重視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課程。在這樣的課程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心中形成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呈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并要在進行制作之前準備好所需的各種材料。這樣的整個過程都需要學生自己動手來實現(xiàn),所以在手工作品完成之后,他們不僅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也能夠有效促進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不斷提升。
2. 培養(yǎng)團隊意識和探究能力
在小學美術手工課中,針對一些較為復雜的美術任務,教師通常會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教學。在這樣的小組合作當中,學生能夠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能夠在交流當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碰撞出新的思路,也可以有效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和合作探究意識,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部分小學美術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段有些單一且無聊,并沒有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個性特征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夠促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因此,小學美術教師要想將勞動教育滲透進美術手工課中就要不斷豐富教學方法,并要綜合運用,選擇最為適合班級學生的教學模式,以此促進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美育和勞動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發(fā)展。在小學美術的教學當中,教師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練習教學法。因為無論是美術作品的繪畫,還是手工制品的制作,都需要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大量的練習才能夠完美地展現(xiàn)出來,才能夠將美術知識熟記于心。所以具體一點來講,該教學法就是需要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不斷反復練習一項美術技能,從而將其轉化為自己內心下意識的表達,以此促進自身實踐能力和審美意識的提升。小學美術手工課就是一個特殊的勞動過程,在創(chuàng)造手工藝品的同時,學生的勞動技能也會得到有效的提升。以湘教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的第十課《我的拼音卡片》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拼音卡片,先提供一個簡單的思路,并指導學生通過不斷的練習設計出自己滿意的拼音字母形象,修剪出不同形狀的卡片。其次,教師也要在一旁及時地鼓勵和表揚學生,以此使得學生可以快速、順利地完成制作拼音卡片的任務。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提升學生的繪畫水平,也可以使學生熟練運用剪子,培養(yǎng)較為基本的勞動技能,同時能夠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審美觀念和勞動意識,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
美術教師也可以利用嘗試教學法進行教學。嘗試教學法指的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以此引導學生可以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tǒng)美術教學當中固定的教學模式,極為重視學生在自有的知識基礎上自主探究、自主解決問題,教師只在教學當中發(fā)揮指導作用。以湘教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的第十九課《折紙動物》為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播放一些有關折動物的分解視頻,不要做出其他的要求,只針對學生的一些錯誤步驟進行指導,讓他們能夠自主地進行訓練,以此使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有效地發(fā)揮出來,促進他們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不斷提升。并不是每一種教學方法都適用于美育和勞動教育,因此教師就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依據(jù),不斷革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靈活地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要發(fā)揮出它們各自的優(yōu)點。并且教師要想將勞動意識融入小學美術手工課之中,就必須要從促進融合這一方面出發(fā),選擇將兩者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教學方法,從而在促進學生審美情趣提升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勞動意識,促進其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
美育和勞動教育是“德智體美勞”五育當中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當中要意識到兩者缺一不可,要深入理解兩者深度融合的重要意義,并要以自己的教學課堂為融合平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學方法是美術教學的根本,而教學資源是教學的保證。因此,教師就要利用教學方法的結合和多樣化的教學資源推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融合進程,以此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與此同時,學生的成長和進步也需要多元化主體的努力,學校也要在促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融合的過程中,充分地發(fā)揮出德育、智育、體育的教育作用,實現(xiàn)“五育”并舉,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通過將美育和勞動教育結合起來,就可以將勞動和美術欣賞創(chuàng)作融為一體,以此使得學生能夠在勞動當中感受到美,能夠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培養(yǎng)出正確的勞動意識,進而形成正確的審美情趣和勞動觀念,獲得全面發(fā)展。首先,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進行教學,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手段更加豐富,獲取途徑也更加開闊,這為小學美術的教學帶來極大的便利。手工課不僅要求學生要具有出色的動手能力,也要求他們具有極高的繪畫能力。因此,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從網絡當中尋找一些講解手工藝品制作步驟的視頻和一些優(yōu)秀的手工藝品的圖片,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明確制作手工藝品的步驟,也能夠使得他們通過觀看這些圖片產生新的靈感和思路,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出其學習興趣。以湘教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的第二十課《漂亮的鉛筆頭》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一些不同材質、風格、特點的鉛筆頭的圖片,并經過“放大”和“縮小”的操作,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觀察到這些鉛筆頭的不同之處。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學習過的知識自己設計出一個鉛筆頭,并引導他們相互交流,探討出其他的制作方法,同時進行總結和歸納,將學生的想法記錄下來。再次,可以分享一些描述勞動人物和勞動場景的畫作,例如《拾穗者》《播種者》《扶鋤的男子》《嫁接樹木的農夫》等,引導學生根據(jù)這些畫作進行“漂亮的鉛筆頭”的制作。最后,將學生的作品拍攝剪切下來,將他們依據(jù)畫作創(chuàng)作的鉛筆頭重新融入畫作當中,并將其展示到班級走廊上。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自己制作的興趣,也能夠使得他們通過觀看描述勞動場景的優(yōu)秀畫作,感受到勞動人民的辛苦,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并可以促進審美觀念的進一步提升。
學生在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美的熏陶和勞動意識的影響,能夠體驗到“勞動創(chuàng)造的美才是大美”這一句話的含義。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垃圾,將它隨意地丟棄不僅會破壞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也會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造成消極的影響。但就像這句話“垃圾是放錯了的資源”所講的那樣,并不是所有垃圾都是一無是處的,也有一部分的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小學美術手工課的課程,引領學生利用一些生活當中還可以再次利用的垃圾,進行手工藝品的制作。以湘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的第二十課《紙盒之城》為例,在正式開展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展示環(huán)衛(wèi)工人在辛勤勞動的圖片,或者垃圾遍地的圖片,讓學生們在感受到清潔工人的辛苦的同時,認識到亂丟垃圾對環(huán)境的影響。隨后,教師就要引入“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觀念,并將自己在課前準備好的紙盒分享出來,引導學生通過剪、粘、組、拼的方式,自己動手建造出一個城堡。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出色的動手能力和良好的審美情趣,也使得“垃圾回收再利用”這一觀念深入到學生心中,促使他們能夠主動愛護環(huán)境,更加熱愛自然。
教師也可以利用學校開展的一些活動,引導學生自己制作一些藝術作品,將其布置進班級和校園當中。例如,當學校開展校園文化節(ji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帶領班級學生自己動手布置班級環(huán)境。首先要和學生商量出一個布置方案,并將他們分成不同的小組,以便分配布置任務。隨后,可以帶領學生利用班級中的廢棄紙盒、水瓶、紙張等,制作出一些裝飾物品。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使班級學生全部參與校園文化節(jié)活動,使得他們更加熱愛美術,可以更加積極地進行美術學習,也使得勞動和藝術創(chuàng)作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過程中感受勞動創(chuàng)造美的觀念??偠灾?在小學美術手工課的教學當中滲透進勞動教育,通過動手制作燃起學生進行勞動的熱情,學生也會在這樣日積月累的學習當中感悟到真實的美,理解勞動對一個人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小學階段的學生就像一張白紙,他們的心理和生理還處在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因此,小學生亟須教師的教導和指引,帶領他們正確地看待世界。勤于勞動是我國傳統(tǒng)美德當中較為重要的一個部分,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品質。拼貼畫就是一種適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項目,并且其中涉及了極為豐富的內容,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拼貼畫的形式開展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在創(chuàng)建出一些勞動場景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促使他們能夠尊重勞動人民和勞動成果。拼貼畫的材料多種多樣,可以是一些自然事物,可以是一些生活垃圾,也可以是一些勞動產物。因此,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這些事物,自己進行排列組合,經過思考,創(chuàng)造出具有藝術價值的美術作品。要想促進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的形成,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田地間、校園內、生活中自己收集拼貼畫的材料,讓他們能夠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感受到勞動的快樂。教師要教授給學生這些拼貼畫的材料都是通過人們的辛勤勞動獲得的,以此培養(yǎng)他們愛惜身邊事物的觀念,促進其正確的勞動意識的初步形成。然后就要引導學生按照新課的主題,依據(jù)手中收集到的材料,先在腦海中構想出拼貼畫的初步圖案。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不僅要重視勞動觀念的培養(yǎng),也要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基本能力出發(fā),為他們設計出合適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營造出輕松、自由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出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以此為接下來的勞動教育奠定良好的教學基礎,促進他們審美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穩(wěn)步提升。以湘教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的第十四課《蝴蝶落我家》為例,在進行本課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學生的美術水平和個性特征,以此為基礎為他們設計出合適的教學計劃。在教學正式開始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們展示一些蝴蝶的圖片,并向他們介紹蝴蝶外形方面的特點,讓其能夠掌握住制作蝴蝶的方法。隨后,就要引導學生去校園當中收集一些材料,例如:樹葉、花朵、紙盒、塑料袋等,讓他們能夠通過組合、剪切和拼貼出展示蝴蝶的美麗。最后,可以講述蝴蝶在傳播花粉方面的作用,要突出它們的辛苦和勤勞,以此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這樣的方式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也促進了他們正確的勞動觀念的養(yǎng)成。
小學美術教師要想在手工課中滲透進勞動教育的觀念,首先就要結合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制作的興趣,并運用多樣化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觀察美,促進他們制作能力和審美意識的提升。其次,要引導學生通過欣賞、創(chuàng)作作品,感受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以此使得他們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最后,可以利用拼貼畫這種藝術創(chuàng)作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促進他們美術水平和實踐能力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