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學(xué)明
夏日來臨,街上賣西瓜的日漸增多,我忽然想起已有50多年沒吃的西瓜酸。
20世紀(jì)50年代初,我常跟隨家人到菜市場買菜。橋邊沿著河涌有一條深深的巷子,兩旁全是菜攤。那里除了魚、肉、豆腐和新鮮蔬菜、瓜果,還有各種腌菜,如沖菜、大頭菜、堿酸菜,以及西瓜酸。
西瓜酸是直徑5~10厘米的小西瓜做成的,腌泡在盆里,圓圓的、鼓鼓的,顏色和廣東的堿酸菜、上海的雪里蕻堿菜差不多,呈黃綠色。在那個年頭,西瓜酸家常得不能再家常。
顧客要買西瓜酸時,自己挑出幾個交給攤主,攤主會用手捏捏,把里面的水分?jǐn)D去一些,然后過秤,最后用草繩捆好交給顧客。
挑選西瓜酸,首先要“察顏觀色”。有人認(rèn)為,西瓜酸愈小愈嫩。據(jù)說個頭兒大的西瓜酸瓜皮比較硬,口感欠佳,吃起來還會有渣,所以不能貪大。西瓜酸主要是吃靠近皮的那部分,里面的瓜瓤都是水,一擠就全沒了。所以西瓜酸外皮發(fā)皺、凹陷的,說明內(nèi)里的瓜瓤較少,倒是優(yōu)點而不是缺點。顏色盡量挑比較自然的,太鮮亮或太暗淡的都不好。
接下來還要用手捏捏,瓜皮比較柔軟而富有彈性者為佳。如果捏著軟綿綿,感覺里面像有一泡水似的,就可以舍棄了。
最后還應(yīng)該聞聞氣味。正常的西瓜酸應(yīng)該有一股腌菜的自然清香,如果有刺鼻的氣味就不能買。
西瓜酸買回家,一般用來燒葷菜,比如西瓜酸煮魚腩就是一種地道的家常菜。魚腩是魚肚子附近的部分,沒有骨和刺,食用方便。西瓜酸與魚腩同煮,更能突出魚肉的鮮甜。
幾十年前,一般人家生活都比較拮據(jù),而且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子女眾多,開飯時就座的往往有七八個甚至十多個人,所以大家搛菜時都得克制。西瓜酸煮魚腩很開胃,非常下飯,而且湯汁也可以用來拌飯吃,從而省下一點買菜錢,所以在當(dāng)時很普及。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么不讓小西瓜好好長大,長成大西瓜賣更多錢,而要早早地摘下來做成西瓜酸呢?其實,這些做成西瓜酸的小西瓜都是“廢物利用”。
一方面,一根瓜藤上會結(jié)好多個小西瓜,甚至多達十來個。為了保證營養(yǎng)供給,一般只能留下一兩個品相和長勢比較好的,其他的不等長大就要除去,這樣才能保證留下來的每個西瓜長到10斤以上。
另一方面,西瓜成長過程中,有些瓜蔓會因人、畜等所致的外傷而影響正常生長,所以瓜地中總會有一些畸形或特別小的瓜。這些瓜無法上市銷售,只好用來制作西瓜酸了。
西瓜酸的制作方法和一般腌菜的制作方法相似:先把小西瓜放在太陽底下曝曬,一直曬到起皺。然后找一個大瓦缸,往里面放一層小西瓜,上面撒一層粗鹽,接著用力壓緊,甚至人跳到上面使勁踩踏,讓小西瓜緊緊貼在一起。壓緊后,再放一層小西瓜,再撒鹽、壓緊,如此反復(fù)進行,不用放水。最后,在頂上蓋些稻草保溫。
以前在農(nóng)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自己腌制西瓜酸,西瓜酸在農(nóng)村的集市上和城鎮(zhèn)的菜市場里也多有出售。幾十年過去,隨著人們物質(zhì)生活的改善,如今西瓜酸已淡出尋常百姓家,但在一些菜市場里有時還能買到,可以買來自制菜品。
西瓜酸可以用來蒸魚頭、炒肉絲,還可以用來炒叉燒。炒前將西瓜酸洗干凈,切成薄片,用手捏成幾個小團,分別擠干,然后放到清水里漂洗一下,漂洗好后再擠一次水。這樣做一來可以去掉腌制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氨味,二來爆炒的時候不會出水。
將油鍋加熱,放入洋蔥片、蒜末爆香后,下西瓜酸片煸炒。先放一點白糖,翻炒至西瓜酸片變軟后再放鹽、雞精調(diào)味。調(diào)好味后再炒幾下,放入叉燒,翻炒透后起鍋。這個菜吃起來嫩而爽脆,帶點酸甜,別有風(fēng)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