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騁 楊 娟 蔣永和 周艷利 李偉利
濕疹是一種皮疹,呈多樣性、對稱性,伴瘙癢癥狀,以明顯滲出傾向為表現的皮膚炎癥反應,病情易反復發(fā)作,慢性期皮損可呈浸潤及肥厚改變[1]。中醫(yī)古籍中雖未提及“濕疹”這個病名,但濕疹的臨床表現如小丘疹、丘皰疹、鱗屑、結痂等與古籍中有些病證的描述類似,例如“濕瘡、浸淫瘡、血風瘡”等[2]?!锻饪普凇份d血風瘡:“乃風熱、濕熱、血熱三者交感而生”?,F代中醫(yī)認為濕疹的發(fā)病成因有以下幾方面:①稟賦不足,腠理疏松,外界風熱濕邪侵襲皮膚;②過食辛辣肥甘厚味,損傷脾胃,濕濁內停,外發(fā)于皮膚;③居住環(huán)境潮濕,內外濕邪相合,發(fā)于肌膚;④患病日久,濕熱久郁,陰血耗傷,致肌膚失養(yǎng)而粗糙肥厚[3,4]。
嶺南地處亞熱帶,在北回歸線附近,氣候炎熱,雨水多,環(huán)境悶熱潮濕,《嶺南衛(wèi)生方》對該地區(qū)的氣候特點進行了描述:“嶺南既號炎方,而又瀕海,地卑而生薄,炎方土薄,故陽懊之氣常泄;瀕海地卑,故陰濕之氣常盛”[5]。該地不僅氣候炎熱,且靠近海洋,季風盛行臺風多,全年氣候特點不僅多濕多熱還多風,且氣候炎熱,腠理疏松,汗液流失多。嶺南地區(qū)人們喜歡泳浴,喜愛魚蝦等海鮮產品,該類食物多性屬水濕陰柔,且該地區(qū)的人有飲清熱祛濕涼茶的習慣,長期飲用寒涼清熱的藥食則易傷脾胃,因此長期濕熱的氣候環(huán)境和當地的生活習俗影響人的脾胃運化功能,導致濕困脾胃而釀成濕熱體質[6],因此該地濕疹的發(fā)病病因病機大致為脾胃運化失司,濕熱內蘊,加之腠理疏松,外感風濕熱三邪,內外邪相搏,浸淫肌膚,從而發(fā)為濕疹。
濕疹在治療方法上大致分為內治法和外治法2種,除了以中藥內服為主的內治法,以針灸及中藥外洗的外治法亦多常見?;疳樧鳛橥庵畏ǖ囊环N,是將針刺法和直接灸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治療方法,又稱燔針、焠刺,該治療方法在臨床疾病的治療上有較廣的適用性,尤其在治療皮膚病方面,應用也越來越廣泛[7],而考慮到使用的便利性,臨床上以毫針來做火針針具者應用也較常見,具體操作方法與盤龍火針相同,即將毫針針體燒紅,快速刺入指定的穴位或部位,達到透邪外出的治療效果。
四十二方是廣州市東升醫(yī)院建院初期多位名老中醫(yī)集多年臨床經驗總結的外用協定方,該方沿用至今已有120的歷史,方藥均采用嶺南道地藥材?!秱浼鼻Ы鹨健酚醒?“凡用藥,皆隨土地所宜,江南嶺表,其地暑濕”,經過長期的臨床觀察,該方在皮膚病的除濕止癢方面有明顯的療效?,F介紹筆者采用毫火針配合四十二方治療慢性濕疹醫(yī)案2例,以期為濕疹治療提供新思路。
案1羅某,女,50歲。2021年3月20日初診。因頭面、頸項部反復瘙癢2年來廣州市東升醫(yī)院門診就診。2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頭面,頸項部瘙癢,曾在外院皮膚科診斷為濕疹,予以抗過敏、抗炎、清熱解毒藥物口服及外用激素藥膏等治療,初時皮膚瘙癢癥狀可改善、皮疹可暫時消退,但病情經常反復,遷延不愈,再用以上治療方法后療效不佳,瘙癢難耐且皮疹面積隨之逐漸擴大、皮疹增厚并干燥??滔驴诖?、鼻梁,眼眶周圍皮膚紅腫伴瘙癢,項背及手背皮膚皮疹鮮紅伴少許滲出,皮疹呈斑片樣融合,無口干口苦,無惡寒發(fā)熱等不適,納可,大便稀。舌紅苔薄黃膩,脈細弦。
治療方法:毫火針操作部分選用0.35 mm×50 mm毫針4~6根,將毫針針尖排列整齊后,針柄用3M醫(yī)用膠布纏繞一圈固定,讓患者充分暴露頭面部及頸項部皮損部位,碘伏消毒皮損部位,待針尖在酒精燈上燒紅后,迅速地垂直刺入皮損處隨即出針,再重復燒針點刺動作,深度以達皮損基底部為準,針刺強度以微滲液或微出血為度,從皮損邊緣部分開始向中心進針,逐漸使整個皮損面布滿針點。外洗四十二方組方:金盞銀盤20 g,辣蓼20 g,大風艾20 g,黑面神20 g,三椏苦20 g,飛揚草20 g。大鍋煎湯后待水溫35 ℃左右,熏洗患處15~20 min,早晚各1次。為避免針孔處感染,必須在毫火針治療后24 h方可用四十二方外洗。另囑患者飲食忌辛辣發(fā)物。
2021年3月23日二診:患者訴瘙癢較前改善,口唇處仍有少許腫痛,手背皮膚較前紅腫較前有消退,無新發(fā)皮疹,納可,二便可。舌紅苔薄黃,脈細緩。繼續(xù)采用毫火針配合四十二方外洗治療。
3月27日三診:患者眼眶,口唇周圍,項背部皮疹顏色較前變淡,瘙癢較上次復診時又有改善,繼續(xù)之前治療方案。
4月2日四診:患者口唇處皮膚消腫,面部皮疹較前消散,頸項部及手背部皮疹顏色轉淡,皮疹面積較前縮小,繼續(xù)之前治療方案。
4月11日五診:患者訴瘙癢已不顯,面部皮膚皮疹基本消退,頸項處及手背部皮疹出現色素沉著,皮疹面積縮小,因患者后續(xù)回鄉(xiāng),要求帶藥治療,考慮暫不做火針治療,囑患者四十二方中加入生姜3片,麻黃10 g,取宣發(fā)之意,后電話隨訪皮疹漸退情況,訴仍有色素沉著,瘙癢偶有反復,無新發(fā)皮疹,囑繼續(xù)延用四十二方半月,再隨訪訴瘙癢不顯。
按語:患者居住環(huán)境潮濕,平素又喜食辛辣,導致脾胃運化失常,內濕從生,與粵地濕熱氣候相合則發(fā)為濕疹,且濕性黏膩重濁,該地氣候潮濕高熱,濕疹容易反復發(fā)作且遷延不愈,治療要點首先應透濕邪外出,再行清熱解毒祛濕。治療上選外治法毫火針“火郁發(fā)之”,奏其開玄府祛邪之效,速刺濕疹之皮損局部,直接疏泄腠理,令濕邪透肌表而去,使邪從表而出,又借火針溫熱之性,溫通血脈,燥濕止癢,血行風滅,風滅癢消??紤]病情日久單用火針治療恐效力不夠,因患者怕苦拒絕服用中藥,考慮廣州市東升醫(yī)院又以皮膚病外用特色協定方聞名于粵港澳地區(qū),故采用火針治療加用四十二方外洗加強清熱解毒、止癢除濕之效。
顏曉晨有些糾結,超支三十塊,可今天借沈侯的光,省下了乘公車地鐵的錢,顏曉晨問沈侯,“你覺得呢?我要嗎?”
案2方某,男,31歲。2021年6月10日初診。因雙手掌反復瘙癢1年來廣州市東升醫(yī)院門診就診。1年前食用海鮮后出現雙手掌瘙癢,伴水皰,水皰摳抓后破裂滲液結痂脫皮,如此癥狀反復發(fā)作,曾在外院皮膚科診斷為濕疹,予以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濕毒清膠囊,外用爐甘石洗劑以及激素類外用藥膏涂抹可有好轉,但容易復發(fā)。就診時雙手掌指部皮膚變薄,指腹部皮膚干裂,指縫處可見少許水皰,伴有滲液,患者訴1年來雙手觸水即痛,嚴重影響工作生活,納可,二便正常。舌質嫩紅苔薄白膩,脈細。
治療方法:考慮手部痛覺敏感,予以利多卡因凝膠涂抹雙手皮損處,再用保鮮膜包裹雙手,半小時后揭開保鮮膜,取0.35 mm×50 mm毫針1~3根毫針針尖排列整齊,針柄用3M醫(yī)用膠布纏繞固定,針尖在酒精燈上燒紅后,迅速地垂直刺入皮損處隨即出針,再重復燒針點刺動作,具體針刺操作方法同案1。四十二方為廣州市東升醫(yī)院固定外用協定方,組方藥物及劑量不變,煎洗方法及注意事項亦同案1。
2021年6月13日二診:患者訴雙手瘙癢較前改善,夜間瘙癢明顯,指腹處皮膚有干裂,指縫處仍有少許新發(fā)小水皰,指縫處皮膚潮濕,納可,二便可。舌紅苔薄白,脈細。繼續(xù)采用毫火針針刺及四十二方外洗治療。
6月17日三診:患者訴瘙癢基本不顯,不影響睡眠,皮膚干裂處較前面積縮小,指縫處皮膚潮濕,未見新發(fā)小水皰,繼續(xù)之前治療方案。
6月25日四診:患者訴瘙癢不顯,干裂處基本愈合,指縫處皮膚有少許脫皮,繼續(xù)毫火針聯合四十二方外洗治療方案。
7月1日五診:患者訴無瘙癢,干裂處愈合,考慮火針治療疼痛難忍,改用四十二方外洗治療,半月后隨訪,雙手濕疹好轉且無復發(fā)。
火針的陽熱之性,可振奮陽氣,加快氣血運行,從而疏通局部壅塞之氣機,破凝滯積聚,祛風止癢、消腫散結。有現代研究證據表明,火針的熱力可通過皮膚神經調節(jié),促進皮損微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8],從而使表皮快速剝脫變薄,加快受損組織和神經的修復,使炎癥局限化[9],直接用火針刺激病灶還可使有形之毒直接通過針孔排出,同時被破壞的蛋白質可成為長期的刺激原,加速受損組織的自我修復[10]。故火針能快速有效止癢,并改善皮損的水腫、充血、滲出、苔蘚樣變等,在臨床上火針得到廣泛的應用。
廣州市東升醫(yī)院始建于1903年,以傳統(tǒng)膏丹丸散治療難治性皮膚病聞名于粵港澳地區(qū),四十二方是該院建院初期數位嶺南民間名老中醫(yī)集多年臨床經驗總結的外用協定方,沿用有百年歷史,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和觀察,該方在濕疹的收濕止癢方面有明顯的療效,采用藥材均為嶺南道地藥材,在《嶺南采藥錄》《嶺南本草》中均有記載。四十二方組方:金盞銀盤20 g,辣蓼20 g,大風艾20 g,黑面神20 g,三椏苦20 g,飛揚草20 g。其中金盞銀盤功善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消腫[11],富含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能力與維生素C功效相近[12]。辣蓼可祛風利濕、散瘀止痛、解毒消腫、殺蟲止癢,可抑菌。新鮮或干燥辣蓼的流浸膏或煎劑涂于皮膚,能預防小白鼠感染血吸蟲尾蚴[13]。大風艾可祛風消腫、解毒除濕[14],大風艾中含有二氫黃酮類成分,可清除自由基、保護肝臟[15]。黑面神,功效祛風清熱,散瘀消腫[11],有抗炎止癢、抑菌、抗Ⅰ型超敏反應、抗病毒等作用[16]。飛揚草,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止痢,殺蟲止癢”[11],有消炎、鎮(zhèn)靜、抗瘧疾等作用[17]。三椏苦清熱解毒、散瘀止痛[11],其地上部分的石油醚、氯仿和醋酸乙酯提取物和地下部分的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對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都有較明顯的生長抑制作用,這是其治療咽喉腫痛、濕疹、皮炎等提供了依據[18]。四十二方全方方義清熱消腫,止癢祛濕。嶺南地處亞熱帶,環(huán)境多濕多熱,該地區(qū)飲食習慣又偏好涼茶、海鮮等,濕疹發(fā)病率高[6],因時因地因人的分析病因病機,選用嶺南當地的道地藥材,一方本草愈一方人,四十二方是又一次民間中醫(yī)集體智慧的結晶。
以上2則醫(yī)案在病因病機上有相似之處,均與生活工作環(huán)境及飲食習慣有關,飲食不節(jié)易傷脾胃,脾胃運化功能受損則生內濕,再加上環(huán)境的潮濕悶熱,則發(fā)為濕疹,且皮疹表現多為紅腫,瘙癢伴滲液,病因病機上以濕熱浸淫肌膚為主,因此在辨證遇到此類型醫(yī)案時,毫火針聯合四十二方外洗治療濕疹是一條新的思路,且成本低廉,大大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但該種方法仍有不足之處,毫火針治療起來較疼痛,患者耐受度差,需要一定接受度,在進針手法上對施針者要求高。四十二方沿用日久,臨床觀察療效好,但受制于醫(yī)院條件,不能做成更方便的劑型方便患者外用,四十二方的相關科研工作也不足,重視度不夠,亟待去發(fā)掘民間中醫(yī)藥經驗方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