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要
【關鍵詞】高中物理;臨界;極值
臨界與極值問題不僅在高中物理問題解決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高考中的高頻考點,因此臨界極值問題處理需要引起重視.臨界狀態(tài)指的是從一種物理狀態(tài)轉化為另一種物理狀態(tài)的物理現(xiàn)象,其主要體現(xiàn)的是物理狀態(tài)的一種轉化.物理狀態(tài)轉化過程中引發(fā)的物理問題叫作臨界問題[1-2].而極值問題的出現(xiàn)往往與臨界問題直接相關,一般臨界狀態(tài)出現(xiàn)在極值時刻.
1 解決臨界與極值問題基本思路
在解決高中物理問題的時候,需要對物體所經(jīng)歷的過程進行分析.科學分析物理問題時,需要滿足哪些臨界和極值條件,這也是解決物理問題的關鍵.如果在物理問題解決中,存在“恰好”“至少”等關鍵詞,就需要分析其中所包含的物理量含義,然后積極對動態(tài)過程轉化為物理時刻的情況進行分析,再利用高中物理知識和數(shù)學函數(shù)知識求出極值.
2 高中物理臨界極值問題的處理方法
2.1 假設法在臨界極值問題中的應用
假設法在高中物理臨界極值問題解決中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方法,該方法能夠促進學生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假設法的應用,能夠有效地解決物理中物體受力、物體運動、氣體等溫等容等壓等問題,這種解決策略十分重要.假設法的應用程序為:假設→ 推理得出結論→ 判斷原結論是否成立,最后根據(jù)得出的結論進行詳細討論分析[3].
例如 在新課標人教版物理知識“共點力平衡”的臨界與極值問題解決中,就要加強對假設法的應用.
例1 如圖1所示,質(zhì)量為m 的小球,其和三根相同質(zhì)量的輕質(zhì)彈簧連接起來.在靜止狀態(tài)下,彈簧c 處于豎直狀態(tài),其與相鄰兩彈簧相互作用后形成的夾角為120°,已知彈簧a、b 對小球的作用力大小為F,則彈簧c 對小球的作用力大小為( )
(A)F. (B)F +mg.
(C)F -mg. (D)mg -F.
對于該問題的解決,需要分情況進行分析:因為彈簧處于未知狀態(tài),需要分情況討論.a、b 彈簧處于伸長狀態(tài),c 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彈簧a 和彈簧b 的拉力為F、彈簧c 的拉力為Fc,此時利用共點力平衡的知識可得2Fcos60°+F -mg=0,可得,F(xiàn) =mg-F,此時因為題目中沒有明確規(guī)定mg 和F 的大小關系,所以mg =2F,可以說明F =2F -F =F,由此可知,選項(A)(D)是正確的.另一種情況,如果設想三根彈簧處于被壓縮狀態(tài),小球受彈簧a 與彈簧b 的斜向下彈力F,而彈簧c 承受豎直向上的彈力,小球自身的重力為mg,通過小球受力情況分析,可知2Fcos60°+mg -F =0,由此可得F =mg +F,此時結果(B)為正確選項.第三種情況,如果三根彈簧同時處于伸長狀態(tài),然后對小球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能夠得出2Fcos60°-mg -F=0,此時的F =F -mg,證明(C)選項正確.
通過對該題目分析可知,解決臨界極值問題的關鍵是三個彈簧的狀態(tài),想要解決問題需要先對彈簧的狀態(tài)分析,根據(jù)對彈簧狀態(tài)分析,做出不同的情況假設,分析每種受力情況下不同彈簧和小球的受力狀態(tài),最后分析共點力平衡知識,得出小球的受力情況.在共點力平衡問題解決中,如果研究對象的狀態(tài)無法確定,就需要分析可能存在的狀態(tài),然后利用平衡條件求解.
2.2 物理情境分析法在臨界極值問題處理中的應用
物理情景分析法對于臨界極值問題的處理發(fā)揮著關鍵作用.高中物理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更加重視對自主探究方法的利用,可以將自主探究方法作為解決問題的重要載體,將具體的物理問題細化,實現(xiàn)對物理問題的深入探究.在實際的物理問題解決中,應該積極地設定物理課堂教學目標,教師要根據(jù)物理臨界極值相關知識,對問題的解決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然后將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出來.學生在進入高中階段后,物理知識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提高,此時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物理問題分析情境,便于學生對物理問題的探究,激發(fā)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興趣,實現(xiàn)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
例如 針對新課標人教版高中物理動力學中的臨界與極值問題分析,就需要加強對物理情境分析法的應用.對于疊加體系統(tǒng)相對滑動臨界極值問題,需要提前進行物理情境分析.因為在解決動力學問題中,兩個物體的接觸和滑動[4],往往需要一定的力學條件提供保證,物體從不相對滑動到剛要發(fā)生相對滑動,此時就會出現(xiàn)臨界情況,從而引發(fā)極值出現(xiàn).因此對于這類問題的解決,就需要找到剛要相對滑動時的臨界條件,然后根據(jù)存在的臨界條件對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對于疊加體系統(tǒng)的相對滑動情況,如果兩物體的加速度是一致的,此時如果兩物體間相對滑動的摩擦力是最大靜摩擦,就需要對其臨界極值狀態(tài)進行分析.解題思路如下:(1)如果疊加體之間無相對滑動,就需要利用整體法求出系統(tǒng)的加速度a;(2)隔離以摩擦力為動力的物體,就要對其在最大靜摩擦力狀態(tài)下的最大加速度am 進行分析;(3)對結果進行比較判斷:如果a ≤am ,此時兩個物體沒有相對滑動,此時的加速度是a;如果a >am ,此時的兩個物體就會處于相對滑動狀態(tài);如果設定被動物體的加速度是a =am ,那么主動物體的加速度可以用a2 表示,此時對于該題目的分析,就需要利用牛頓第二定律進行單獨計算.
例2 如圖2所示.如果物體A 疊放在物體B上方,將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A 、B 的質(zhì)量分別為m =6kg,mB =2kg,A 、B 物體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0.2,可以說明,在開始狀態(tài)下F =10N,后期隨著力F 增加,力增加到45N 的過程中,其最大靜摩擦與滑動摩擦力一致.
(A)當F <12N 時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
(B)當拉力大于12N 時,兩個物體開始相對滑動.
(C)兩物體從受力開始就開始相對運動.
(D)兩物體一直沒有相對運動.
對于該題目的解決,可以分情況進行討論:如果當F =10N時,兩個物體沒有相對滑動,對物體A 和物體B 整體分析:F = m +m a①,a =1.25m/s;如果將被動物體B 進行隔離:此時μmAg=mBa ,結果可得am =6m/s;如果a ≤am ,兩個物體在運動過程中沒有相對滑動,此時則需要將a =6m/s 代入到① 式中,得到結果F =48N,由此可知,當F =48N 時,兩個物體相對滑動,可知答案為(D).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臨界極值問題解決中,最關鍵的就是對物體受力分析,根據(jù)運動狀態(tài)和受力特點找臨界點,根據(jù)物體在臨界點或臨界狀態(tài)下的已知條件,建立相關物理模型,分析過程,列方程,實現(xiàn)解決問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