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市里紅十字會招募志愿者,我看了招募條件,符合。于是,就報了名。第三天,一個陌生的電話打進來,我看是本市的號碼,就接了。電話里一個低沉安靜,略帶點磁性的女中音飄過來,問我是不是姓趙,前天應征了紅十字會的志愿者?
她說她是市紅十字會社區(qū)服務這塊工作的負責人,叫葉槿湄。她給我詳細說了她的名字是那個“槿”字,那個“湄”字。我聽這名字十分拗口,也沒有接她的話。
我們在她約定的地點見了個面,她問了我?guī)讉€問題。這些問題有工作方面的,有家里情況的,還有工作環(huán)境和家里環(huán)境方面的,最多的是我的身體方面的。最后,她告訴我說:你身體近兩年做了幾次手術(shù),特別是背部骨折手術(shù),雖然不是大手術(shù),但牽涉到工作強度。紅十字會的社區(qū)服務、衛(wèi)生救助等工作,勞動強度是很大的,特別是對散居在社會上的孤老病殘,開展社會救助和社會服務,是奔波繁重的。另外,還有衛(wèi)生救護,要培訓,要有一定的衛(wèi)生知識,我們招募的人員,更喜歡醫(yī)護工作者多一點。
她說,這些你都沒有基礎,不具備基本條件,重要的是你的身體條件。這次見面,我知道是紅十字會派她來對我的面試考核。我雖然沒有被她明著錄用,但我聽明白了她說的話意,我想我應該還有機會。
人,如果不熟悉不認識,就是見無數(shù)次面也和沒有見過面是一樣的。我和槿湄,就是這樣。
初夏的微風清爽宜人。暮色闌珊,我沿著小區(qū)門前的路向西走著。路兩邊種著美麗的楸樹,楸樹是一種觀賞樹,還是一種綠化樹,是落葉喬木。樹干通直,高大挺拔,花朵鮮艷碩大,枝葉茂盛,遮陰觀賞效果好。這樹還吸收有害氣體,植在路的兩旁,樹蔭濃,花美觀,像我們這條街,不寬,因楸樹的原因,就很有層次感,增加了路的婉約與柔美。楸樹是南方樹種,來到中原也生長得如魚得水。可能是剛栽上的緣故,樹的周圍用木樁和鐵絲固定著,樹身上掛著營養(yǎng)液的瓶子。
走著走著,不經(jīng)意間看見了槿湄,她站在路邊一棵楸樹下,碩大的蘑菇形枝葉朝上散開,在暮色里伸展著枝條。槿湄也看見了我,她朝著我柔和地笑。我先對她開口:你怎么在這兒?她返身指著這條路盡頭的那座院子說,我家在那個院子里住呢!然后又問我:你搬過來新城多久了?我說兩年了,我就在路口這院兒住。她又說我們離得很近,是鄰居呀!原來不認識,就像從沒有見過面似的,是個遺憾的事兒!要不是你這次報名紅十字會做志愿者,我們還不會碰見,就是碰見了也不會認識。
月色這時亮起來了,我們一起沿著路朝西走去。走到她家那小區(qū)門前,她指著第二棟樓說,她家就在六樓住。她把話又岔開了說:我們?nèi)ズ呑咦甙桑?/p>
我們在湖邊散步,在月光下走了很久,說了很多話。分開時,沒有再相約。之后的傍晚,只要無風無雨,我們總能在家門口的楸樹下碰見,然后,沿著路一直向西,出了路,走向湖邊。
她長得很美,在朦朧的月光下,看不出具體的年齡。身材纖細,窈窕。她臉色有點蒼白,很瘦,一雙有點兒潮濕的眼睛,很大。看人的眼神不是憂郁、幽怨的那種,而是柔和恬淡明媚自信的那種。整張臉生動,嫵媚,平易。讓人有種想接觸她,想握著她的手告訴她心里話的想法。卻又不敢隨意說出不敬的話來。她是個柔軟的美人兒,我這樣想,但我又覺得她氣場很強,是十分低調(diào)的那種氣場,還是心中有秘密的人。
我們在湖邊的長椅上坐下來,白龜湖湖水漲滿,微風吹來,湖里有小浪,打著湖邊的濕草,波瀾壯闊的水面一眼望不到邊。
她看著我說:你有話對我說呀,你想問我什么?我笑著說:覺得你的名字很好聽,可又喊著拗口。她也笑著說:她們也顯拗口,只喊我“槿”。我名字是有淵源的,我的名字里,有我們?nèi)~家的往事……
她給我說了一個挺長的故事,她們?nèi)~家的故事。
她奶奶有四個兒子,她說父親是她奶奶的大兒子,到她父親這一輩兒,她又有四個哥哥,葉家三輩沒有女孩兒,奶奶催著父母快生女兒,母親體弱多病,本不想再生。可奶奶不依不饒。母親又懷孕了,生下她后,十個月沒有下床。她是臘月生人,大雪紛飛時節(jié),她家的院子里兩株梅花開得正盛,一株白梅,一株紅梅。在北方,冬天屋子里是不冷的,有炕,很熱很暖……
她平視著我問:你讀過蕭紅的《呼蘭河傳》和《生死場》嗎?我說,讀過,從小就讀過。蕭紅是20世紀30年代的才女,她那種散文詩的小說,清淡,散漫而又不失溫性的柔和。顯現(xiàn)了20世紀30年代北方農(nóng)村的廣闊與深厚,小說平緩的語調(diào),讀醉了多少熱愛那塊黑土地的人們。她的長篇小說《生死場》,魯迅稱是一部力透紙背的作品。當年,蕭紅的作品,我也讀得如癡如醉。
蕭紅小說里的每個字都如浸了海棠香的古玉,無論如何被歲月敲打,依然帶著繾綣迷人的音色。蕭紅的呼蘭河,在槿湄的聲音里輕顫,傳達到心間,似看見那片黑土地上眾多親人們的面孔一樣。
她說,許多年之后她想起家鄉(xiāng)和奶奶、父母、哥哥們一起生活的那些年,她還太小了,記憶也十分的模糊不清,不知道是不是她做的夢。在她家門前那條深遠沉郁的江里,夏天江里的水滾滾流向東方,冬天江里的水凍成了一河的冰,封河之后,人、車都在上面走,一點都無礙,孩子們也一整天在上面滑冰。江里春季來得晚,秋季才是江水一年中最平緩最暖情的時刻。她十分地愛著秋季江里的水緩緩向東流去的日子。白色的泡沫被水沖干凈了,她覺得那水就是順著她柔美的臉頰,沿著她的頸肩流淌下去的,流過她軟軟的身體。
她清醒過來,這一切都不是夢,而愛她呵護她的奶奶四十年前在她離開家鄉(xiāng)的時候就已經(jīng)走了。她說無論春夏秋冬只要有太陽,天空是暖的,奶奶就會一直坐在她家屋后的一個叫“青園”的園子里。園子是她家老屋的自留地,是個小果園,種的有蘋果樹、杏樹,杏樹耐寒,也是她家每年水果出產(chǎn)最多的樹。果園里還有幾棵桃樹,奶奶說,桃樹吉祥,長壽,只是都是些毛桃,長不大,不好吃。
青園的側(cè)口有一條路,她說叫“梧桐路”,沿著這條不寬的路朝前走,還會看見路標。她說到現(xiàn)在她也想不清楚,那條路在她的記憶里一棵梧桐都沒有種,不知為什么叫“梧桐路?!?/p>
關(guān)于她的名字的來歷,她北方的老家,她從北方的老家很小就來到這座城市之后的一些故事,那是我們成為朋友之后很久,她慢慢說給我聽的。與她見面,也成了我們倆定式的時光。這座城里,無論哪個地方,都留下了我們散步的足跡。偶爾一笑,也很暖,很愜意。
她不去紅十字會值班或走訪的時候,我們會在一起,她從市里紅十字會下班回來,我們也會在一起。這時候,她會給我朗誦一些名人的詩詞,散文,或者她自己寫的筆記:
“喜歡在深夜里淡淡地想你,想這世上有你這個人,風波都可以平定,一杯白水喝盡時,擁被而眠,仿佛已經(jīng)過了好幾程驚濤駭浪,輕舟過了萬重高山……”
她說,這是一個女作家的散文詩。
我喜歡和她散步,與她相處,所有的不安,煩躁,焦慌,都在她給我的朗誦里安撫,燙平,如月色落在我們家門口的白龜湖面上,我們肩并著肩向西走的那條“宏圖路”上,每一棵碩大燦爛的楸樹上,湖水里,連漣漪都是溫柔的。
我知道,是很久以后才知道,她對奶奶的思念和不舍,她為什么總是朗誦蕭紅的《呼蘭河傳》和《生死場》……
她對葉家“青園”的思念和不舍,她對家門口那條“梧桐路”的思念和不舍……她來到這座城市四十年了,從她二十二歲之前,揮手告別那塊黑土地的時候。
她好像一張美麗的舊相片。時光年歲里,摻揉著昨天與今天不敗的情傷與過往,翻新著生命的閱歷,羨煞無數(shù)傾慕者的眼睛。
說實話,我對她很依戀。
她帶我加入了一支市里的模特隊。隊里最小的沈女士也已經(jīng)五十二歲了。加入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高人在民間”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隊里的鐘姐,已經(jīng)六十七歲了,還像個小姑娘一樣活力四射。每個節(jié)目,她都是領隊,站在隊列的中間,腰肢纖細,直直的身板。一駐足一抬手,腳落地,腿伸展。立刻就顯現(xiàn)出別樣的風韻。大家都說,鐘姐自律得很,這種自律是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槿湄是模特隊的副隊長,只要她到了隊里,眾姐妹就會圍著她說個不停,笑個不停。一次周六,模特隊又在市藝術(shù)中心聚齊,隊里排練《祝福祖國》大型模特走秀表演,參加全國模特競技比賽,地點在北方的一個城市。離槿湄老家已經(jīng)很近了,槿湄欣喜得無以言表,她也參加了節(jié)目的排練,她對我說,她終于有一次回去的機會了。
排練中,三十個隊員的隊列變幻多樣,她暈倒在隊列里,姐妹們把她扶到走廊上,她醒過來說,不要緊,是昨晚上沒有休息好的緣故,姐妹們都相信了,可是我不信。
在藝術(shù)中心的臺階上坐著,我握著她冰涼的手,給她擦去滿頭的冷汗。我終于知道了,她是個中期乳腺癌患者,三年前就切掉了一只乳房。手術(shù)后,她在她老公的懷里大哭了一次,夫妻兩人商定,她患癌的事情,任何人都不告訴。包括她們遠在上海工作的女兒和女婿。
四十年前,她跟隨三十歲的未婚夫來到這個城市。那時候,這個城市已經(jīng)建市二十多年,城市建設的腳步才剛剛開始,方興未艾,任重道遠。她和老公是第二批來到這個城市的三線建設者,當時她只有二十二歲。 四十年,她和老公把青春和汗水都灑在了這塊土地上,這是她們共同的第二故鄉(xiāng)。老公是哈工大畢業(yè)的碩士研究生,來這里后,從一個技術(shù)員一步步走上了領導崗位。她和丈夫很忙,都很忙,沒有再回到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
一個忠誠的建設者背負著整個民族的大業(yè)與希望。
本來夫妻倆計劃好了,等兩人都退休了,就回到生養(yǎng)她們的那塊黑土地去,再走走轉(zhuǎn)轉(zhuǎn)。她突然就患癌了,她和老公再也沒有時間回去了,也許今生都不可能再回去了。
那個晚上,暗淡的月色,她靜靜地看著老公,對他說,就這樣決定了吧。她轉(zhuǎn)過身,面向陽臺的方向,窗簾沒有合緊,透過縫隙,可以看到那一抹月牙兒,散發(fā)出朦朧迷人的光芒。
她就這樣成了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工作使她忘記了自己是個癌癥患者。手術(shù)后,她配合醫(yī)生的治療,因為發(fā)現(xiàn)及時,很大程度上得以好轉(zhuǎn)。她不放療,也不化療,只吃中藥維護術(shù)后的保養(yǎng),三年來居然沒有復發(fā)。
她說,這得益于大家對她的關(guān)愛,她已經(jīng)很感恩了。其實,她到市紅十字會上班,干的都是她早年在醫(yī)院里所干的業(yè)務。她照顧別人還沒有別人照顧她多,她訪問每一位招募的志愿者,了解她們,就像慰藉自己的心靈一樣。那種樂觀、豁達使她接觸生命的源泉,她就不會枯萎。她說她雖然病著,可她也享受著生命最后的燦爛。
月光里的槿湄很美。因為有這個城市在腳下托著她走,還有七十歲的老公給她做的每一頓飯菜。還有女兒在遙遠的上海每晚給她發(fā)一個視頻。還有紅十字會的每一項工作到位的安排。
還有她發(fā)自深情的朗誦,根植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我最終接到紅十字會的電話通知,她告訴我:我已經(jīng)是一名紅十字會的志愿者了,從今往后,我是她的助理,還是她的朋友!
我們牽著手又走向了白龜湖邊,我仰臉看著她濕潤的眼睛,她正準備給我朗誦蕭紅的《呼蘭河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