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澳
2021年11月,“冊府千華·南雍擷珍——南京大學古籍菁華展”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qū)開幕,此次展覽是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次古籍大展,展出的古籍藏品種類豐富、版本眾多,受到國內外學界關注。展品中有唐人寫經(jīng)部分三件,分別是《大方便佛報恩經(jīng)》兩件(朱書一件、血書一件)、《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一件。2022年5月,《南京大學古籍善本圖錄》(下稱“《圖錄》”)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此《圖錄》將展覽中大部分藏品收入,深刻反映南京大學作為重要古籍保護單位的地位?!秷D錄》的出版也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就文物古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是貫徹落實2022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的重要舉措?!秷D錄》中的三件寫經(jīng)據(jù)主辦方言是敦煌寫經(jīng),為南大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就收藏單位來說,南京大學所藏三件敦煌寫經(jīng)屬于敦煌遺書的散藏部分,由于收藏機構較少向外公布,南京大學所藏敦煌遺書情況一直不為人知曉。如劉婷的《中國散藏敦煌文獻敘錄》(《敦煌學國際聯(lián)絡委員會通訊》,2019年)、劉毅超的《漢文敦煌遺書題名索引》(《漢文敦煌遺書題名索引》,學苑出版社,2021年)均未涉及南京大學所藏敦煌遺書部分,此次《圖錄》的公布雖然只是寫卷部分情況,但是還是為我們了解該館所藏敦煌寫經(jīng)提供了重要的線索。經(jīng)筆者爬梳比對,發(fā)現(xiàn)其中一件《大方便佛報恩經(jīng)》可以與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相綴合,可增證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的可信度,下面細論之。
《圖錄》第一部分為“唐代寫本”,收錄三部,分別是:1.楷書大方便佛報恩經(jīng)卷三殘卷(4-5頁),朱書。據(jù)題錄信息言:存六紙,行17-19字。有廉泉、吳芝瑛、段祺瑞、鄭孝胥等人題簽、題跋等。此寫卷李文曾撰文披露相關情況。2.楷書大方便佛報恩經(jīng)卷三殘卷(6-7頁),血書。據(jù)題錄信息言:存七紙,行16-18字。有吳芝瑛、王揖唐、鄭孝胥等人題簽、題跋等。3.楷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三八一(8-11頁),墨書。該卷首尾完整,有尾題“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三百八十一”。其中第二件為血書,這引起我們的注意。血書寫經(jīng)體現(xiàn)寫經(jīng)人信仰虔誠之真,以此希求抄經(jīng)功德與福田。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藏有多件血書抄經(jīng),表明在唐五代時期,敦煌地區(qū)較為流行刺血寫經(jīng)。順著這一重要特征,我們發(fā)現(xiàn)同樣是血書的《大方便佛報恩經(jīng)》在國家圖書館亦有藏品,編號為:BD14555。
BD14555號圖版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129/276A~279B。如圖1左部所示。據(jù)《條記目錄》所言,該號寫經(jīng)存134行,行17字,26紙,卷軸裝。首斷尾全。卷面有等距離霉爛。通卷朱筆書寫,字跡有脫落及殘損。有墨欄。近代托裱為手卷。經(jīng)文起“爾時,阿難白佛”至“作禮而去”,有尾題“報恩經(jīng)卷第三”。相應經(jīng)文見《大正藏》03/140C18-03/142B16。護首有題簽:“唐人朱書《報恩經(jīng)》,敦煌石室所出,乙百三十五行,乙卯(1915年)三月,存善署?!?/p>
《圖錄》之血書《大方便佛報恩經(jīng)》圖版沒有完全收錄,缺開頭部分,但還是可以明顯看出該寫卷末尾未抄完,經(jīng)文抄至“得初道果,乃至四果。有無量眾生,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該句尾對應《大正藏》03/140C17。經(jīng)比對,經(jīng)文內容與上BD14555號恰巧前后相接順承,中無缺字,應為同一卷之撕裂。又此二號行款格式相同(行距相等、字間距相似、字體大小相近,天頭地腳等高,有墨欄),書風、書跡似同(比較下表所舉例字),可資參證。
《條記目錄》另言:“BD14555號是否出于敦煌藏經(jīng)洞,尚需考證?!贝舜尉Y合可證BD14555號護首所言出自敦煌藏經(jīng)洞不假,早期曾與南京大學所藏血書《大方便佛報恩經(jīng)》為同一件卷軸遺書,后被撕裂為二,分別流散至今北京與南京。另外,也可增證南京大學所藏敦煌遺書真實度。據(jù)題簽信息,BD14555號與南京大學所藏血書《大方便佛報恩經(jīng)》撕裂時間至少也在1915年之前,抑或恐為早期敦煌經(jīng)書流散之實證。
——————————————————————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