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念
乳餅,是一種用牛(羊)奶為原料,依靠乳酸菌凝固的乳酪,它與歐洲人常吃的酶凝乳酪不同,其顏色乳白滑潤,入口即化,香甜爽口。乳餅有悠久的歷史,直到現(xiàn)在云南還能找到乳餅這種美食。古代,乳餅還有一個別稱——“乳腐”。這大約與其制作方法有關(guān):人們在鮮奶中,兌入一種酸味汁液。乳液經(jīng)過這種酸化處理,酪蛋白遇酸析出。經(jīng)過濾,壓實,適度脫水后便成了乳餅。不難看出,這種“把原料煮沸,再經(jīng)點鹵,壓實而成”的做法和豆腐的制作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就稱其為“乳豆腐”,后來逐漸變成“乳腐”。其中的差別是,豆腐由大豆植物蛋白凝結(jié)而成,而乳餅則是牛羊乳中的酪蛋白。乳腐具有很多功效,李時珍認為它可以“潤五臟,利大小便,微動氣,治赤白痢”。他還開過一個治療血痢的方子:乳腐一兩,漿水一鐘(盅),煎服。
乳餅最早起源于何時,已沒有確鑿的歷史記錄可考,但學(xué)術(shù)界一般認為制作乳制品應(yīng)該起源于北方的游牧民族。
晉代是我國歷史上最早對乳餅記載的朝代,當(dāng)時它已成為中原人經(jīng)常食用的乳制品之一,并被用作祭祀的供品。《初學(xué)記》引晉盧諶《祭法》就提到:“夏祠別用乳餅,冬祠用環(huán)餅。”
到了南北朝時期,乳餅的名稱較少出現(xiàn),取而代之的則是乳酪。乳酪的制作已經(jīng)非常成熟,賈思勰在《齊民要術(shù)》中就詳細記載了其制作方法,主要包括取乳汁、火煎、臥酪、脫水干燥等步驟。乳酪的原料是牛的乳汁,為了保證作酪原料的質(zhì)量,在母牛生崽時補充營養(yǎng),在母牛分娩當(dāng)天,要用谷子屑熬成的粥喂它們,如果牛不喝千萬不能給它喝水,渴了它們自然就會喝粥。牛產(chǎn)犢后三天,要給母?!伴_奶”,具體做法是用繩子把牛脖子套牢,讓全身血脈噴僨張,再將其按倒在地,用手揉或腳踩的方式把母牛的乳頭的出乳口弄破,古人相信唯如此才能更便于牛犢吮吸母牛的奶汁,當(dāng)然也更方便人們?nèi)∧獭δ秆虻淖龇ㄒ差愃?。用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這個方法實在太過粗魯,但在當(dāng)時應(yīng)該比較有效。
取完乳汁后,接下來是火煎和臥酪兩步。火煎就是把取下的乳汁放入鍋中以文火(小火)煎煮。為防止焦糊,在選用燃料方面也很有講究,最好是用冬天的干牛羊糞,這么做既無草灰落入乳中,亦免柴火燒糊乳汁。同時,邊煮邊用勺揚,防止乳汁起泡溢出。如此煮半開就倒入盆中晾涼,將表面結(jié)成的脂膜揭起,另外放在一邊用來做酥。準(zhǔn)備好過濾用的絹袋與臥酪用的瓶子,絹袋口要用東西撐開,瓶子則要用新瓶子。若是舊瓶,則要用灰火燒烤冷卻再用。不這樣處理,瓶子里遺留的雜菌很容易使乳酪酸敗。做酪時要特別注意溫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以與人體溫度相近為宜?!捌渑P酪待冷暖之節(jié),溫溫小煖于人體為合宜適。熱臥則酪醋,傷冷則難成。”(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為了保證溫度較為適宜,夏季則置瓶于地上,冬季要注意保溫。
一切準(zhǔn)備就緒后,還要在濾好的熟乳中添加助酵劑?!盀V乳訖,以先成甜酪為酵——大率熟乳一升,用酪半匙——著杓中,以匙痛攪令散,瀉著熟乳中,仍以杓攪使均調(diào)?!保ㄙZ思勰:《齊民要術(shù)》)這種甜酪就是作為發(fā)酵劑使用的,也就是特定的微生物培養(yǎng)物,目的是促使乳酸發(fā)酵,進而加速酪蛋白的凝固過程,使產(chǎn)品形成均勻、細膩的凝塊和良好的風(fēng)味。通過添加發(fā)酵劑來制酪的方法可能早就存在,但賈思勰是最早詳細記載的人,而且他還指出用甜酪為酵的好處。甜酪是利用少量的牛、羊乳預(yù)先制成的富含乳酸菌的產(chǎn)品,能使煮熟濾好的乳汁很快進行乳酸發(fā)酵,避免雜菌污染,對于保證產(chǎn)品質(zhì)量非常重要。
在當(dāng)時,“甜酪”這種發(fā)酵劑是很常見的,也說明煮乳作酪也是十分普遍的。酸漿因為含有乳酸菌,也可充作發(fā)酵劑,但制備原料不同,與甜酪相比,所含菌種也小有差異,因而效果自然要差一些,用量要多一倍。當(dāng)然,發(fā)酵劑也不是越多越好,多則易酸,過酸則不美。
經(jīng)過取乳、火煎、臥酪等基礎(chǔ)步驟后,便可通過曝曬等方法進一步脫水,制作干酪和漉酪。制作干酪的步驟主要是“日炙—炒—日曝—作團—曝干”,制作干酪要經(jīng)過三次日曬,目的是使其脫去水分,成為固體,可經(jīng)久不壞。和干酪做法對比,漉酪只經(jīng)過一次日曬,脫水程度不如干酪,可作為家庭日常食用的酪;而干酪可遠行攜帶。但二者放置時間太久都會變質(zhì),當(dāng)年用完較好。
隋唐時期,包括乳餅在內(nèi)的乳酪廣泛地出現(xiàn)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隋人謝諷的《食經(jīng)》中就有“加乳腐”的記載?!端臅r纂要》則說干酪可經(jīng)數(shù)年不壞:“得數(shù)年不壞,遠年要吃,削入水中煮沸,卻成酪?!笨芍撍耆母衫以谶m宜條件下,保存時間可達數(shù)年之久,隨取隨食,十分便利。
唐代,人們發(fā)現(xiàn)牛奶具有補虛損、益肺胃、生津、潤腸的功效,逐漸地,牛奶被用來治病,其中最有名的例子應(yīng)該算唐太宗李世民了。傳說他因患氣痢病,久治不愈。無奈之下,朝廷發(fā)布皇榜,尋求天下良醫(yī)?;拾褚幌拢幸粋€人跑來獻上一劑藥方,李世民按照這個方子吃了藥,竟然神奇地痊愈了。這個方子出奇簡單:牛奶煮蓽茇。就是把五兩牛奶和四錢蓽茇一同煎煮,取汁一半空腹喝下,日服一次即可。這里的蓽茇其實是胡椒科藤本植物篳茇未成熟的果實。這個東西味道有點辣,有溫中止痛的功效,能散胃腸寒邪而止痛。大病初愈后的李世民命令宰相魏徵提拔獻方人當(dāng)官。魏徵覺得這么輕易就把官位賞人,未免太過輕率,過了一個多月也沒落實皇上的指示。后來李世民氣痢病又一次發(fā)作,再次按方吃藥,病又好了。他就想起提拔獻方人的事情,詢問左右:“這個獻方人有功勞啊,為什么不見提拔他的官職呢?”魏徵自知理虧,不安地答道:“臣不知該授他文職還是武職,所以拖延至今?!崩钍烂褚宦牼椭肋@明顯是糊弄自己,氣急敗壞地道:“治好了宰相的病還可以授官三品呢,難道當(dāng)今皇上還不如一個宰相嗎?”并立即命令魏徵授予獻方人三品文官。這個故事被記載在《獨異志》里,后來又被李時珍轉(zhuǎn)載在《本草綱目》里了。
乳餅的醫(yī)用價值,也得到唐人的關(guān)注。唐代著名醫(yī)家孟詵在《食療本草》中就非??粗亍叭楦钡闹尾⌒ЧJ為:乳腐性寒,食用它有“潤五臟,利大小便,益十二經(jīng)脈”等功效。如將乳腐切成豆大的小塊,用面拌過,放在醋漿水中煮上二十余沸,還可以治赤白痢,對小孩子患此癥者更加有效。
宋代,隨著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農(nóng)耕漢人交往的增多,乳酪的生產(chǎn)和消費更加廣泛。東京開封有銷售乳制品的專賣店,如“乳酪張家”,宋室南遷后,此店隨之遷至杭州繼續(xù)營業(yè),其所售的酥蜜食,“天下無比,入口便化”。辛棄疾寫過“香浮乳酪玻璃碗,年年醉里嘗新慣”,陸游在初夏時飲用乳酪,“所欣消渴減,乳酪正甘酸”。人們還喜歡把櫻桃和乳酪搭配著一起食用,陸游有詩“槐柳成陰雨洗塵,櫻桃乳酪并嘗新”,滑膩純白的乳酪和嬌艷水潤的櫻桃搭配在一起,想必一定讓人食欲大開。宋人陳直的《養(yǎng)老奉親新書》里也記載了以乳餅補養(yǎng)身體的方法:“牛乳最宜老人。性平,補血脈,益心,長肌肉,令人身體康強潤澤,面目光悅,志不衰。故為人子者,常須供之,以為常食?;驗槿轱?,或作斷乳等,恒使恣意充足為度,此物勝肉遠矣?!?/p>
《瘡瘍經(jīng)驗全書》最早記載用乳餅治療吃芹菜后腹部脹痛的病例。書里說有一個人吃了芹菜后忽然肚子疼得要命,請了大夫看病,大夫說這是因為他吃了芹菜上生的“蛟龍子”(應(yīng)該是某種寄生蟲),只要喝了用糖、粳米、杏仁和乳餅煮成的粥,一次喝三升,每日喝三次,把蛟龍子吐出來就好了。
乳餅、乳團一類食品在元代更為常見,元無名氏《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就記述了制作乳餅和乳團的方法。造乳餅:“取牛乳一斗絹濾,入鍋煎三五沸,水解,醋點入乳內(nèi),漸漸結(jié)成,漉出,絹布之類裹,以石壓之?!边@種加工方法,直到今天仍為人們所沿用。這本書還介紹了用乳團制作湯羹類食品“玉葉羹”的方法:“每十分乳團二個薄批,方勝切,入豆粉拌。煮熟蘑菇絲四兩;天花、桑莪各二兩;山藥半熟去皮;甲葉切四兩;筍甲葉切四兩;糟姜片切三兩。碗內(nèi)間裝,燙過,熱汁澆?!?/p>
用乳餅制作菜肴,也成為元代人的一大創(chuàng)舉。畫家倪瓚發(fā)明過一道融合南北風(fēng)味的“雪盦菜”,其中就用到奶酪,具體做法是:取用青菜心,少留菜葉,每棵切成兩段放在碗里。把乳餅切成厚片慢慢地蓋在菜上面,再用花椒放在手心揉搓碎撒在乳餅片上,不必用得過多。之后把少量的鹽撒入米酒中,再把酒澆入放菜和乳餅的碗。接著再把碗放上籠屜蒸,等到青菜蒸到熟爛的時候就可以吃了。這道菜記錄在《云林堂飲食制度集》里,可以想象,當(dāng)北方的乳餅和南方的青菜心相遇,一定可以碰撞出最美妙的滋味。
元代忽思慧《飲膳正要》把乳餅納入宮廷藥膳的范圍,許多御膳藥食中加入了乳餅。卷一《聚珍異饌》所列“葷素羹”“珍珠粉”“臺苗羹”“圍像”等的食材中都有乳餅,前三者皆用“乳餅一個”,“圍像”用“乳餅兩個”。這些以乳餅為原材料制作的食品藥膳,都有相同或相近的藥用效果,那就是補中益氣,對穩(wěn)脈順氣、調(diào)和五臟有益。如卷三《獸品·牛肉》記載著“牛乳腐”功效:“微寒,潤五臟,利大小便,益十二經(jīng)脈。”
乳餅對人體五臟經(jīng)脈有利是忽思慧將其加入宮廷藥膳食譜的原因,歷代也多將乳餅用于制作各種食療膳食。然其性微寒,不可多食,腸胃微恙者應(yīng)慎食。賈銘《飲食須知》卷五《味類》“乳餅”條曰:“味甘,性微寒。多食動氣,滑腸,生痰,患泄瀉者不宜食?!?/p>
明代,乳餅一類乳制品的制作技術(shù)更趨成熟,品種也更為豐富?!侗静菥V目》引用明初朱權(quán)《仙神隱書》,分別記述了乳餅、乳團和乳線的制作方法:“造乳餅法:以牛乳一斗,絹濾入釜,煎三五沸,水解之。用醋點入,如豆腐法,漸漸結(jié)成,漉出,以帛裹之,用石壓成,入鹽,甕底收之。又造乳團法:用酪五升,煎滾,入冷漿水半升,必自成塊。未成,更入漿一盞。至成,以帛包搦,如乳餅樣,收之。又造乳線法:以牛乳盆盛,曬至四邊清水出,煎熱,以酸奶漿點成。漉出,揉擦數(shù)次,扯成塊,又入釜燙之。取出,捻成薄皮,竹簽卷扯數(shù)次,定曬干,以油炸熟食?!?/p>
當(dāng)時的蘇州等吳中一帶百姓尤其擅長制作乳餅。《吳郡歲華紀(jì)麗》引明人莫旦《蘇州賦》注:“吳縣顧搭村,出乳餅最佳。”明楊循吉《居山雜志》卻說茲山農(nóng)家所出者最好,往往成為游人購買饋贈的佳品:“乳餅者,吳之上味。然市鬻殊不佳,茲山之下田家賣者最美。故以為款客之極(饌)。而游人多挈以歸城,為贈饋,蓋珍之甚。”
宋詡《竹嶼山房雜部》所記制作乳餅的方法與《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和《本草綱目》的方法是一致的,但是沒有后兩者記載詳細。卷六《養(yǎng)生部六·雜制造》記曰:“乳餅乳漿曰酪,取下牛乳,入鍋熟,就以其酸泔,漸漸滴下,成聚布苴為餅?!薄娥B(yǎng)生部六·收藏制》還收錄收藏保存乳餅的方式:“乳餅用灰和鹽腌藏可久?!?/p>
到了清代,乳餅的做法得到進一步改良,《醒園錄》卷下詳細收錄了不一樣的做乳餅法,其中的一次酸汁可重復(fù)用。具體做法:做乳餅時,第一次用一盞奶,配半盞好米醋,攪勻,放開水里燙熱,用手捏成餅;第二次,在剛剛結(jié)成乳餅的酸汁中只加入一盞奶,不要加醋;第三、四次,各加少許米醋,原水不能倒。以后照著這個方法可以再做乳餅。想要吃咸一點的話,只要往原酸汁中加入少量鹽即可;或者各另盛一碗奶和醋,放開水中,預(yù)先燙熱,然后用一杯奶兌少許醋捏成餅。第二、三次時,奶里的酸汁要是剩得太多就倒掉,只留少許即可。
當(dāng)時,乳餅制作中還出現(xiàn)了一次酸化可重復(fù)制作的特點。清代童岳薦《調(diào)鼎集》中也介紹過類似的制作方法。
幾千年來,乳餅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風(fēng)霜雨雪,穿越時光,雖有變化但最終保留了其基本形式,并廣泛存在于少數(shù)民族的飲食中,為民族美食添加了閃亮的光環(huán)。目前延續(xù)了“乳餅”這個稱號的食物是云南彝族的乳餅,做法是把新鮮的山羊奶煮沸后加食用酸點制,等凝結(jié)后壓出水分就算制成了。此外,類似的乳酪就更多了,比較典型的有新疆哈薩克族的奶疙瘩、蒙古族的奶豆腐、藏族的曲拉和云南大理的白族乳扇,它們基本上都是利用酸凝法制作的。
——————————————————————
作者單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xi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