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兆軍
從眾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心理和行為現(xiàn)象,通俗的說法就是“隨大流”。有從眾心理的人篤信:跟著大家走,總不會錯。這種想法也不是完全沒道理,但不作獨立思考,不顧是非曲直地一概從眾、跟風,則是不可取的。
豐子愷在《靜觀人生》里有一段關于羊的描寫:有一回我畫一個人牽兩只羊,畫了兩根繩子。有一位先生教我:“繩子只要畫一根。牽了一只羊,后面的都會跟來。”我恍悟自己閱歷太少。后來留心觀察,果然。前頭牽了一只羊走,后面數(shù)十只羊都會跟去。哪怕走向屠場,也沒有一只羊肯離群另覓生路。
羊有盲目從眾的習性,人也不例外。一天,蘇格拉底掏出一個蘋果對學生說:“大家集中精力,嗅聞空氣中的氣味。”然后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味道?”幾位同學回答:“我聞到了,淡淡的蘋果香味!”其他同學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聲。蘇格拉底再次舉著蘋果從學生中走過:“請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聞空氣中的味道。”回到講臺,他問,“大家聞到蘋果的味道了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回答:“聞到了!”蘇格拉底說:“非常遺憾,這是一個假蘋果?!边@時,學生們才恍然大悟,自己被從眾心理裹挾了。
許多時候,人們明知一件事情是違背公德的,自己一個人時可能不會去做,但是如果一群人中有人已經做了,在從眾心理的裹挾下,人性“惡”的一面被誘發(fā)了出來,人們可能會跟著去做。
譬如,網(wǎng)上曾報道有搶蘋果的、搶小龍蝦的……通常是大貨車發(fā)生事故,貨物散落,周邊有人聞訊而至,只要有人試探著搬走散落的貨物,就有有人會因從眾心理而跟風。
可見,盲目從眾的最大害處,就是喪失自我,喪失獨立意識,喪失最基本的道德感與思考能力?,F(xiàn)實生活中,盲目從眾的行為隨處可見。比方說缺乏判斷,一只股票被莊家炒作暴漲,散戶就會紛紛跟進,企圖大賺一筆,結果成了炮灰;超市買菜,哪里人多,人們就往哪里走,人擠人,你爭我搶,好像沒買到就吃了大虧;家庭教育亦如此,為了讓孩子“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看到朋友的孩子學鋼琴、學跆拳道等,有人就迫不及待讓自己的小孩也學,全然不管孩子有無興趣,愿不愿意。結果孩子學得辛苦,怨聲載道,大人身心疲憊,備受煎熬。
元朝詩人王惲有一首《如夢令》:“半世隨波從眾,幾被狙翁調弄?!痹掚m這么說,但王惲一生為官,卻不從眾,在渾濁的官場里,剛直不阿,堅守自我。歐陽修在《尹師魯墓志銘》中褒贊師魯:“其與人言,是是非非,務窮盡道理乃已,不為茍止而妄隨?!?/p>
生活中,我們要做王惲、尹師魯這樣的人,不盲從,不跟風,不惑于外物,不困于內心,才能看見最美好的自己。
(舒云摘自《寧夏日報》2023年4月10日 圖/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