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 柏春華 馬世馨
心意六合拳為明末清初武術(shù)家姬龍峰(1602—1682年)所創(chuàng)。姬龍峰,山西平陽府蒲州諸馮里宗村(今山西省永濟市張營鄉(xiāng)尊村)人氏?!缎囊饬先V·六合十大要序》中記載:“先生乃系明末人也,精于槍法,人呼為神?!笨梢娂埛迨且晃涣蠘屝g(shù)高手。清朝以后,天下漸趨平定,先生考慮到太平之日防身御敵的需要,于是將六合槍術(shù)、槍勁融匯于拳法中,“會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萬殊”,“乃變六合槍法為拳法”,從而開創(chuàng)了心意六合拳一門。
因此,心意六合拳脫胎于六合槍法,無論從理論、技法還是勁力上講,都與六合槍術(shù)有著不可割裂的聯(lián)系。心意門中歷代重視六合大槍,六合大槍的訓(xùn)練和拳術(shù)的訓(xùn)練相輔相成,心(形)意門高手多是使六合槍的高手。
《紀效新書》中所收錄的槍法,有楊家槍之八母槍、六合槍、二十四槍勢。馬明達先生曾說:“六合槍是我國明代以來槍法的正脈。”明唐順之《武編選》中記載有六合槍,與戚書中所載大同小異;明程宗猷(字沖斗)《秘本長槍法圖說》也記載了六合槍,與戚書中所載更為接近,僅有幾處字詞之差??梢姡诿魅说牡浼?,都不約而同地以“六合槍”為主,也足見六合槍在當時的盛行?!蛾嚰o》(卷二)中說:“能殺人于二十步之外者,六合槍法也?!?/p>
“合”古代指交戰(zhàn),“六合”指六個回合,即六組相應(yīng)變化,此處六合槍指的是六組槍法變化的常用技法。又“六合”本是“天地四方”之意,在傳統(tǒng)文化里有其特定的文化內(nèi)涵,在此處借來記述槍法,意境開闊,郎朗上口,從而沿傳下來。
據(jù)《楊家槍譜》載:“六合槍為楊、高、沙、馬、羅、劉六家槍之正宗”,可知六合槍正是當時最廣泛流傳的槍法?;蛘f六合意為“動手不離平進、下截、上挑、中扎、外攔、里拿之法”,故稱六合槍。傳于宋寧宗時義軍將領(lǐng)李全之妻楊氏(楊妙真)為梨花槍。戚繼光獨尊楊家槍,稱“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天下咸尚之”,并引入書中作為軍事訓(xùn)練的內(nèi)容,因此在明代,楊家槍是既普及又公開的技術(shù)。六合槍、楊家槍的由來尚無確論。
據(jù)說大梨花槍法始自后漢名將趙云。趙云以大梨花槍馳騁于曹氏百萬軍中,沖鋒陷陣則用通沉吞吐,斬將搴旅則用搖圈鳳點頭,擋馬撥箭則用抖護梨花擺頭,所向無敵,威震當時。姬龍峰也精擅“六合槍”槍法。
一、六合槍(拳)
姬龍峰的六合槍造詣登峰造極,但在六合槍化拳以后卻并沒有原本地直傳六合槍,而是又作了提煉和升華,直指六合槍術(shù)核心之秘,總結(jié)出六合大槍的勁路和規(guī)律。
心意六合拳六合槍法是由明代成熟槍術(shù)發(fā)展出來的,是明代武術(shù)高度發(fā)達的結(jié)晶。心意六合拳繼承總結(jié)了明代的槍法理論,吸收了當時成熟的武術(shù)成果,繼往開來。同時心意六合拳也是明代文化積淀的必然產(chǎn)物,是中華武學(xué)進化到明代而厚積薄發(fā)推陳出新的必然結(jié)果。
六合槍有上中下四平槍,心意拳的起勢其實就是六合槍持槍的架子。南陽姬可彪傳姬氏家傳心意六合拳起勢是“圈槍為母”中四平槍。南陽張志誠阿訇傳起勢熊出洞、張聚家傳心意六合拳起勢熊出洞、張海洲一脈心意六合拳起勢熊出洞、白氏家傳心意六合起勢熊出洞、馬三元家傳心意六合拳起勢抱把、水氏心意拳的起勢十字手,皆是“分臂捉拿”,上四平槍。鄧州狀元馬家傳心意六合拳起勢湯瓶勢、唐氏心意拳的起勢猴縮蹲,也稱作持槍勢,是“圈攔護膝”下四平槍,其實就是一幅六合槍的架子,一目了然。
二、六合槍(拳)單把
槍法不外“攔”“拿”“扎”,精髓只在于“一圈”。心意六合拳單把是六合槍“圈槍為母”中平槍扎出為“出把”半把,拉回合成一圈為“合把”,即“圈槍為母”。一槍稱一把單把。
三、六合槍(拳)四把
六合槍一槍(一把)變“圈槍為母”成上平槍“分臂捉拿”,《紀效新書》稱“指南針勢”,即挑領(lǐng);中平槍“圈槍為母”《紀效新書》稱“四夷賓服勢”,即橫拳;下平槍“圈攔護膝”,《紀效新書》稱“十面埋伏勢”,即斬手。三槍(三把)“合把”的“鷹捉”演變成心意六合拳四把。
四、六合槍(拳)六把
六合槍在明朝時流傳已經(jīng)相當普遍,戚繼光將其用于訓(xùn)練三軍將士,用于戰(zhàn)陣殺敵?!都o效新書》六合槍譜:“一合先有圈槍為母,后有封閉捉拿,梨花擺頭,救護要分明,里把門,外把門,閃賺,是花槍名曰秦王磨旗。我扎你,你拿槍、還槍。我拿槍,我扎你,你攔下還槍。我攔槍,你盡頭槍。我顛槍,還槍,你拿槍,還槍。我拿槍,你扎我。我拿槍,閃賺花槍上。你拿槍、還槍,我拿槍。你扎我,我攔下,閃賺花槍上。你攔下,還槍,我攔槍。你扎我盡頭槍,我顛槍,閃賺花槍上。你拿槍,還槍,我拿槍,我搖花槍,乃秦王磨旗?!?/p>
《唐氏心意六合拳譜》:“大六合槍一合: 圈槍為母,分背捉拿,圈攔護膝,反槍進扎,束手退步,哄進百拿。”另外在明人的武學(xué)著作中,六合槍也被屢屢收錄,如唐順之《武編選》、程宗猷《長槍法圖說》等。唐家六合槍比之《紀效新書》所載的六合槍,要晚近300年,其間不乏完善和發(fā)展,這從槍譜上也可見一斑。所以,現(xiàn)在心意拳所秉承的六合槍,可能就是最為完善的六合槍術(shù)了。心意六合拳六把有六合槍一槍(一把)變“圈槍為母”上、中、下平槍三槍(三把)內(nèi)外六槍(六把)演變成六把。
五、六合槍(拳)八(勢)把
六合槍“圈槍為母”,上、中、下四平槍內(nèi)外六槍(為六合槍),加上進退,束手退步(吃槍),哄進百拿(還槍),共八槍,稱八母槍。
所謂“八母”,即是作為一切槍術(shù)之母的八種槍法,就是上、中、下三盤圈內(nèi)、圈外各兩槍,再加上吃槍、還槍,即為八母槍?!吧w槍法變幻雖多,然皆不外此八著之相生。如習(xí)書家,有先習(xí)‘永字之說,亦以‘永字八法皆備,而余字不外此八筆之法耳,明于習(xí)‘永字者,即明八槍母之說矣?!保ǔ套陂唷睹乇鹃L槍法圖說·散扎拔萃》)
在明代以前,練習(xí)槍法即注重八母槍。在《紀效新書》記載:“八母槍起手,你扎我,我拿槍。你扎我,我攔槍。你扎我腳,我顛槍。你上扎,我捉槍。你下扎,我櫓槍。你上扎,我捉槍。你下扎,我顛槍。你槍起,我纏攔下。你扎我,我拿槍?!币浴鞍四笜屍鹗帧保词钦f訓(xùn)練由八母槍開始。
書中八母槍是以對練的形式出現(xiàn)的,技法有拿、攔、顛、捉、擼、纏攔。對付中盤是內(nèi)圈為“拿”,外圈為“攔”;應(yīng)付上扎的內(nèi)圈為“捉”,外圈為“纏攔”;應(yīng)付下扎的內(nèi)圈為“擼”,外圈為“顛”。這樣總計有六槍,再加上往前扎和后退,正好是八種技法。戚繼光的練法就是以此八法作為“起手”的。
少林寺僧洪轉(zhuǎn)著《綠夢堂槍法》載有八母說:“八母本也,六妙用也,五要變也,三奇巧也?!鄙倭职四笧榉?、閉、提、擄、攔、拿、還、纏,與《紀效新書》的八母槍大體相同,與南陽水氏心意拳六合槍異曲同工。
由四槍(四把)變八母槍,演變而成心意六合拳四拳八勢?!缎囊饬先V》曰:“論此藝則曰:六合、五行、陰陽、動靜、進退、起落、開合、束長,變化無窮是其志也?!?/p>
六、六合槍(拳)二十四勢(把)
心意六合拳二十四勢單把由六合八母槍(八勢)一槍(一勢)變上、中、下三槍(三勢),三八共 “二十四槍勢” (二十四把勢)演變而成拳。
《紀效新書》中輯錄了“二十四槍勢”,其實二十四勢是六合槍的變化,如在“四夷賓服勢”后的注中云:“乃中平槍法,作二十四勢之元,為六合之主。”“指南針勢”后的注中云:“乃上平槍法,其類近乎中平,而著數(shù)不離六合之變。有心演悟,二十四勢可破其半。”“十面埋伏勢”后的注中云:“乃下平槍法,門戶緊于上平,機巧不下中式,精于此者諸勢可降?!币馑技凑f六合槍上中下四平槍是二十四勢的基本技法,也是六合槍里的主要技法“圈槍為母”,二十四勢槍法是“六合槍”變化中的槍法,而非是固定的套路。
七、六合槍(拳)四把捶(錘)
心意六合拳之唯一經(jīng)典套路四把捶,在門內(nèi)稱為“千金不換”,歷來被各代心意六合拳家所珍視,為心意六合拳不外傳之技。
心意六合拳四把捶的“四”,指內(nèi)含固有四平(肩平、槍平、腳平、頂平)槍勢的“圈槍為母”“分臂捉拿”“圈攔護膝”“把把不離鷹捉”四把為主稱為固有四把橫捶、挑領(lǐng)、斬手、鷹捉。
“把”為河南方言,即巴掌的意思,所以心意六合拳里面用掌多過用拳?!鞍选庇忠隇榱吭~,用來計量動作數(shù)目,故心意六合拳中常說多少把。顧名思義,“四把”即是四式動作的意思,即扎大槍的扎出與拉回,又稱“出把合把槍把”,最能體現(xiàn)心意六合拳是以古代戰(zhàn)場四平槍法所化,故稱“三槍四把”。
四把捶之“捶”,河南方言中指拳頭。捶之堅剛莫敵者謂之“錘”,即皮肉之軀化為金剛也。其所用之“捶”與別派不同。用拳技擊時著力面,多在拳眼部位,上拳眼在虎口,下拳眼在小指外側(cè),猶如錘子上挑(掩捶、挑領(lǐng))下砸(斬手、鷹捉)一般,著力點是上下,而不是平面沖出。如虎撲是從后下方向前上方斜面撲擊。頭拳挑領(lǐng)亦如此,因向上斜面打出,有起根拔節(jié)之作用,可將對方騰空打出?!板N”即扎大槍的扎出與拉回,又稱“錘一上一下錘”。
四把錘的四式動作含四把勁,兩為上兩為下,正是兩種槍勁的組合,四把錘正是最基本的槍勁和槍法的組合。“橫拳”為身法的起橫之橫勁,而非外在于手形上的橫掃。正如拳經(jīng)云:“起橫不見橫,落順不見順。起要橫,落要順,身要躦,不躦不翻成其躦也。起落之法,起是擊也,落是打也,起是水之浪翻,落是水之浪決,成其起落也。足法者,起翻落鉆,起順落橫。”
八、六合槍(拳)十二勢
心意六合拳十二勢有六合八母槍橫捶、挑領(lǐng)、鷹捉、斬手各上、中、下四平槍,三四共十二槍勢演變而成拳。《心意六合拳譜》曰:“最重要者前后各六勢,前六勢勁硬,后六勢勁軟,由淺而入深,由顯入微之意也。一勢變?yōu)槭髣?,十二大勢仍為一勢,且有剛?cè)嶂?,剛者在先,固征其翼,柔者在后,尤寄其妙,由粗而入細,由精而入微之意。十二大勢體貼打,日深年久妙自出,有錢難買精靈戰(zhàn)。研變?nèi)瓌荩瓌蓦m有十二大名色,硬開者如前六勢之剛勁,柔開者如后六勢之柔勁?!?/p>
“鷹捉”是心意拳的代表性動作?!苞椬健本褪且粋€完整的扎槍動作。本門心意拳練習(xí)鷹捉時必須扎大槍,在扎槍中體會身法和勁力,所有身法的縱橫鉆翻、手法的擰裹螺旋,都需要在槍法中體味求證?!苞椬健保巧先?jié)的肘關(guān)節(jié)的內(nèi)合勁與肘上臂的斜前上的領(lǐng)勁。如果小臂不向斜前上方領(lǐng)勁,肩關(guān)節(jié)骨縫拉不開,就形不成沉肩之勁,熊膀之勁也就無法傳達到肘。如果肘不內(nèi)合,也就無法形成墜肘,而且沉肩墜肘是運動中的而不是靜止中的,動中的沉肩墜肘就要做到手的起鉆落翻、起橫落順、出手如銼、回手如鉤的“圈槍為母螞蚱腿”勁意。
恩師水普慈先生在傳我“鷹捉”時講:“老輩婦女在上鞋底時,手拿錐子,如無螺旋的擰勁,是不可能扎透鞋底的,千層鞋底是十分堅硬的,如直錐是不行的。錐尖雖細尖,但渾身的力量集中到錐尖螺轉(zhuǎn)擰出,鞋底就容易被穿透。這種勁正是出手螺旋轉(zhuǎn)擰之勁?!倍鲙熢谥笇?dǎo)我練拳時,有時會突然說一句:“手上的錐子哪兒去了?”我便頓時豁然開朗,如撥云見日。
鄧州清朝武狀元馬殿甲(1777—1849年)自幼得張志誠阿訇(1727—1823年)傳授。張志誠阿訇看到他的肘后說:“肘不能射箭,身勁傳不到肘上來,如若射箭得把肘臂管扭平。”于是馬殿甲就在門檻上綁個鐵環(huán),夜里睡覺時把手臂伸入鐵環(huán)中扭轉(zhuǎn)肘關(guān)節(jié),練成之后,力開硬弓,百發(fā)百中,放馬時也是腳踢石頭走雞步跟隨馬后,故中武狀元后人稱踢出來的武狀元。馬殿甲的故事講的就是鷹捉的領(lǐng)、合、墜勁。動中的領(lǐng)、合、墜,就形成了動中的沉肩墜肘,身勁才能通過肩至肘而達手,才能達到把把不離鷹捉“螞蚱腿”之勁。
我的一名弟子寧夏的張鏞和我一起去見水老師,水老師看了他練的后說“你的肘沒有合住”,還傳了他一種秘傳的練習(xí)鷹捉勁的方法——左手托右肘,不可橫肘,肘貼肋部,如托搶扎出再拉回,但始終不可橫。張鏞按照此法,很快就練出了動中的肘的墜、合、領(lǐng)勁。
恩師常講:心拳是以六藝作身法,以槍法化拳法,重要體現(xiàn)在每一把中必含槍的底蘊。鷹捉就是扎槍,從身到手如同手拿槍,從身手槍桿至槍尖無處不是螺旋之力。故鷹捉與心門扎大槍手法相同,如無此勁意,就失去心拳拳槍一理,槍化拳之妙也。
(未完待續(xù))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