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
就書法創(chuàng)作的難易程度而言,草書具有較高的難度,或者可以說草書是難度最高的書體。書法史上成功的草書家往往有一些共同點,其中,草書的蔚然成風是成就草書家重要的社會基礎。如趙壹《非草書》所記載的『唇齒常黑,領袖如皂』的群眾性草書書寫,就是張芝之所以脫穎而出的時代背景;王、謝、郗、庾四大家族以書法傳承為家學之秘,也是『二王』領袖書壇的家學淵源;王鐸書風風靡天下,風格相似者有數(shù)十人之多,足以證明書風領袖來源于群眾的必然規(guī)律。從本屆草書展的情況來看,草書的風格已在相當程度上程式化,普及草書已是某種程度的真實情況。當代草書在小草與大草上都有不俗的表現(xiàn)。在本屆草書展作品中,不少小草仍然取法《書譜》、『二王』,大草多以黃山谷、祝枝山、倪元璐、王鐸等草書為基。使轉類草書仍然成為代表性草書體。其慣用手法——強化使轉,強調騰挪,夸張聚散,突出線條,顯化節(jié)奏,仍然成為許多作品的創(chuàng)作手法。落筆后的筆墨情趣與字形變化成為許多創(chuàng)作者癡迷草書的興奮點。從積極的一面來看,如果說線質的探求是當代草書的歷史貢獻的話,那么,當代草書取得的階段性成就促成在相當范圍內(nèi)草書尤其突出使轉類草書的風靡,或許說已經(jīng)初步具備催生名留青史的草書大師的土壤與背景。
不過,當代草書在風格上的雷同與書寫的功利化,或許也已經(jīng)成為催生一流大師的障礙。因為過度迷戀線質而帶來的對于草意、草韻的程式化消解或許就是當代草書發(fā)展應該引起注意的問題。
一方面,草書一定程度上的普及對于當代草書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趨于雷同的時代審美又將草書創(chuàng)作的藝術性功利化,進而使本應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草書創(chuàng)作帶有強烈模仿性的程式化趨同。
程式化是藝術風格形成并固化的一個過程。在風格尚未形成階段,強化某些技法使其固化下來并具備一定的程式,是藝術風格顯化的手段之一。不過,程式化藝術手法一旦形成,其兩面性就立即呈現(xiàn):正面而言,程式化催生藝術家的成熟,促成藝術風格的強化;反面來說,程式化又作繭自縛,對于藝術風格的個性化具有排他性。經(jīng)過改革開放以來幾十年的發(fā)展,尤其是近十五年左右,高清印刷品的普及與書法從業(yè)人員的結構調整,草書技法的程式化逐漸形成。其具體特征有二:一是以展覽入選、獲獎為階段性目標的草書家,以展覽效果的強調與獲獎作品的趨同為特色;二是已獲獎入展作者的集訓與經(jīng)驗傳授等所形成的『閉環(huán)式』書家群體逐步形成。成員、技法的程式化,不斷擴大受眾又不斷形成更寬泛的草書家內(nèi)圈,或許是當前草書展創(chuàng)作的某種真實狀況。如何突破這種程式化,或許是草書展應該引導的方向。
突破程式化進而避免群體性平庸,強化書家個性化或許是一條正確而又艱難的道路。因而,就草書創(chuàng)作者而言,如何突破時代性的程式化趨同是一個重要議題。就書法創(chuàng)作的組織者而言,如何倡導草書創(chuàng)作中的差異化與個性化,也是一個不可回避的議題。
就書家個人而言,要寫出有別于一般的個性化的書風。首先,需要特別注重書家心性的磨礪與修煉。對于毛筆熟悉程度不相上下的書法家而言,心性的差異與對草書本身的理解就是風格差異的根源。比如,以入展、獲獎為創(chuàng)作目的的草書,在章法形式上的變化與氣韻上的壅塞之間形成的矛盾就并非草書書體的內(nèi)在要求。不少作品看似變化較多,但字形的夸張變形與字組的組合挪移,卻往往顯得局促不堪。因之,就技法而言,草書作者如何在章法上進一步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如何使大件草書作品的章法構成有著王羲之尺牘草書的自然,有著王鐸巨幅大草的順其自然,有著日常書寫的輕松自然而不是故作纏繞豪放,或許是可以進一步探究的話題。就心態(tài)而言,局促壅塞的章法與書法家書寫時內(nèi)心的焦慮與糾結似乎也有著關聯(lián)。內(nèi)心的放松或者說書寫的去功利化,應該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
其次,重視草書書寫意象的營造。草書史上與意象營造有關的傳說可以作為借鑒,諸如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觀公主擔夫爭道而悟草書、懷素夜聞嘉陵江水聲、觀夏云奇峰、觀驚蛇入草而悟草書、黃山谷僰道舟中觀長年蕩槳而悟草書,等等。諸如此類對于意象的重視案例,充分說明草書創(chuàng)作中想象的重要性。想象中的意象,在詩詞以及其他藝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創(chuàng)作媒介。書法創(chuàng)作的想象與技法與具體的點畫形態(tài)應該有一些『陌生化』距離。因而,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當代草書創(chuàng)作中的化實為虛顯得更為重要。如何充分發(fā)揮想象,如何在點畫的表現(xiàn)、字法的營造、章法的構成等方面突出書法家的個人情感與理解,如何在技法之外營造草書的流動之象,或許是當今草書創(chuàng)作解決突出問題的重要手段。
就中國書協(xié)而言,如何在鼓勵群體性創(chuàng)作、風格趨同的風氣中深化對于個體性創(chuàng)作的尊重與引領,或許也是需要關注的問題。培養(yǎng)胸懷古今、胸懷『國之大者』的書法家,引領草書作者以歷史上一流草書家為追求目標,或許是成就一流大師的途徑之一。當然,這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耐心細致、長期不懈的努力。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中國書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