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山西大學(xué)北方考古研究中心臨汾市文物局 翼城縣文物旅游局
1033 號墓位于墓地第一發(fā)掘區(qū)的西北部,北鄰M1036,東鄰M1034,南鄰M1028,西南鄰M1032(圖一;圖二;圖三)。墓向為290°。長方形豎穴土壙,拐角略圓。底略大于口,墓壁略向外斜。現(xiàn)墓口距地表100、做過10、長295、寬163~181 厘米。四壁較粗糙,略做修整,未發(fā)現(xiàn)工具痕跡。墓底四周為熟土二層臺,稍加夯打,高100 厘米,土質(zhì)較致密。墓底基本平整,長297、寬170~193、距現(xiàn)墓口100 厘米。墓內(nèi)填土稍加夯打,夯層厚7~19 厘米,土質(zhì)致密,土色為黃褐色略夾紅褐色花土。腰坑位于墓底中部,平面為橢圓形,剖面為坡狀平底,徑41~62、深24 厘米,坑內(nèi)埋有獸骨1 具,腐朽較甚(圖四;圖五;圖六)。
圖一 大河口墓地位置示意圖
圖二 M1033 位置示意圖
圖三 大河口墓地鳥瞰圖
圖四 M1033 腰坑、墊木
圖五 M1033 平、剖面圖
圖六 M1033 墓室
壁板壓在底板上,6 塊底板縱向放置,長248、寬15~20、厚4 厘米。槨底板下發(fā)現(xiàn)橫向墊木2根,平面呈長條形,橫截面為長方形,西側(cè)墊木北壁與東側(cè)墊木南北壁掏有小龕,以納較長之墊木。長180~183、寬10、高8 厘米。墊木下有槽,長180~183、寬13、深 3 厘米。
圖七 M1033 槨、棺蓋板
墓主葬式為仰身直肢。頭向西,面向北。雙手置于骨盆上,不交叉。雙足并攏。墓主為一女性,年齡31~34 歲。
隨葬品共計93 件組430 件。種類有青銅器、陶器、玉石器、蚌貝器。其中,青銅器有鼎1、簋1 件。陶器有鬲2、豆2、罐4、尊1、盆1、三足甕1 件。玉器有柄形器1、魚4、方牌1 件。串飾有2 組,一組212 件,分別為瑪瑙珠3、玉方牌1、料珠206、料管1、骨管1 件。另一組127 件,分別為海貝74、瑪瑙珠7、蚌珠46 件。蚌貝器有蚌片29、海貝43 件。分置于以下5 處:1.二層臺:西側(cè)南部填土內(nèi)置陶鬲1 件(24 號)。2.槨蓋板上:西南部置蚌片1件(1 號)。3.棺蓋板上:西部置蚌片20(2 號)、海貝1 件(3號)。4.棺槨之間:西南角置蚌片8 件(4 號)。南側(cè)中部偏西置銅簋1(5-1 號)、陶罐1(6號)、銅鼎1(7 號)、海貝19件(5-2~5-20)。南側(cè)中部置陶罐1 件(8 號)。南側(cè)中部偏東置陶三足甕1(9 號)、陶罐1(10 號)、陶豆2(11、13 號)、陶尊1 件(12 號)。東南角置陶盆1(14 號)、玉方牌1 件(23號)。東側(cè)偏北部置陶鬲1件(15號)。北側(cè)西端置玉魚1 件(16號)。西側(cè)中部置玉魚1 件(21號)。5.棺內(nèi):左側(cè)盆骨上置陶罐1 件(17 號,或是自棺外掉入)。人骨頸部有串飾1 組212件(18 號)。左胸肋骨上有串飾1 組127 件(19 號)??诤X?9(20-1、20-2、20-6~20-22 號)、玉柄形器1(20-3 號)、玉魚2 件(20-4、20-5 號)。盆骨上手內(nèi)置海貝4 件(22 號)。
1.鼎 1 件。
M1033:7,口部變形,腹部有六條裂縫。斂口,折沿略上翹,方唇。雙立耳微侈,頂部略弧,耳體橫截面近方形,耳穿為圓角長方形,垂腹,腹底圓轉(zhuǎn),圜底。三蹄形足,足內(nèi)側(cè)扁平,足底較平。耳足為平行五點式分列。上腹飾凸弦紋一周。整器有兩種銹,足、外底與內(nèi)底局部無銹。口、腹、底、足均掩綠銹,綠銹上有呈點狀分布的褐色銹,左耳下內(nèi)腹壁處綠繡上掩藍銹斑塊。腹外部氧化為黃銅色,口、內(nèi)腹、底、三足部氧化色為黑褐色,內(nèi)腹與外底局部呈黃銅色。三合范鑄成,底面三足間各有一條凸弧形范線,并延伸到足上,足內(nèi)側(cè)各有兩條豎向范線。口沿、內(nèi)外腹壁、內(nèi)外底均可見砂眼,右耳與內(nèi)腹連接處可見一較大的氣泡孔。外底有凹邊三角形粗陽線加強筋。外底多處可見墊片,形狀為不規(guī)則四邊形。左、右足與后足間兩條范線有橫向的打磨痕。三足無銹部位也可見少量橫向或斜向打磨痕。耳間距16.6、口徑16~16.2、最大腹徑16.4、腹深9.2、通高16.6 厘米。重1545 克。容積1545 毫升(圖八;圖九;圖一〇)。
圖八 銅鼎(M1033 : 7)
圖九 銅鼎(M1033 : 7)外底
圖一〇 銅鼎(M1033 : 7)
2.簋 1 件。
M1033:5-1,未發(fā)現(xiàn)蓋。子口內(nèi)斂,舌較短,圓腹垂鼓,腹較深,器身最大徑在腹中部,圜底,圈足外撇下折成階,足底內(nèi)斜,內(nèi)側(cè)有溝槽一周。腹部有一對豎向獸首半環(huán)耳,下垂鉤狀珥。上腹飾長卷尾短身鳥紋一周,兩側(cè)以耳為界分為兩組,每組二鳥,鳥首相對,間以獸首,以云雷紋襯地。鳥首間獸頭凸起,大雙角內(nèi)卷,鼻部隆起。紋飾帶下飾一周凸弦紋。耳上部飾以獸首象鼻紋,中部飾陰線云紋。足部飾斜角云紋間目紋。整器有兩種銹,腹部紋飾帶、耳部、內(nèi)壁上部、底部、外表局部無銹。以綠銹為主,內(nèi)壁局部沁土銹,子口面及下腹局部有少量紅銹,點狀分布于綠銹之上,少量藍銹點狀分布于口沿下方。氧化色為黃銅色。四合范鑄成,雙耳外側(cè)中部各有一條打磨過的豎向范線,向下延伸至足面,向上延伸至口部。耳內(nèi)腹壁有兩條豎向范線。圈足內(nèi)存有范土。外底面有網(wǎng)格狀加強筋,并有毛刺。足部砂眼較為明顯,腹部可見少量墊片。通體打磨精細(xì)(圖一一~圖一四)。內(nèi)底鑄銘文:“作寶簋?!保▓D一五)耳間距27.6、口徑14.2~14.8、圈足徑17~17.4、通高13.4 厘米。重2405 克。
圖一一 銅簋(M1033 : 5-1)
圖一二 銅簋(M1033 : 5-1)
圖一三 銅簋(M1033 : 5-1)
圖一四 銅簋(M1033 : 5-1)外底
圖一七 銅簋(M1033 : 5-1)紋飾拓本
1.鬲 2 件。
M1033:15,夾砂陶,可見白色細(xì)砂顆粒,分布密度較大。內(nèi)外壁以深灰色為主,局部為淺灰色。侈口,卷折沿,圓唇,矮直頸微束,腹略鼓,平襠,三圓柱實足根。沿面飾三周凹槽,沿下及頸部飾抹繩紋,腹上部飾弦斷繩紋,腹下部及足面飾豎向中繩紋,底飾較粗的交錯繩紋。繩紋表面經(jīng)抹壓。手制,輪修,口沿內(nèi)外及頸部可見橫向旋抹痕,內(nèi)壁抹光,有斜向刮抹痕及手指按壓痕跡??趶?5.2、腹徑13.5、腹深8.4、通高12.5 厘米。重580.5 克。容積880 毫升(圖一八,1;圖一九,1)。
圖一八 M1033 出土陶器
圖一九 M1033 出土陶器
M1033:24,夾砂陶,器內(nèi)外可見較多白色和灰色砂礫,顆粒較大。內(nèi)外壁呈淺灰色。侈口,折沿,尖唇,近直腹微鼓,聯(lián)襠,微內(nèi)癟,截錐足。沿下飾抹繩紋,腹與足部飾豎向中繩紋,底部飾交錯繩紋。手制,口沿輪修,沿面有橫向旋抹痕,外底附加一泥片加固襠部,內(nèi)壁抹光,有明顯的墊壓痕跡??趶?3.2、腹徑12.8、腹深8.9、通高11.5 厘米。重546.5 克。容積855 毫升(圖一八,2;圖一九,2)。
2.豆 2 件。
M1033:11,泥質(zhì)陶。外表為淺灰色,表皮有脫落,內(nèi)壁為灰褐色。敞口,平沿略外斜,尖圓唇,沿面有一周淺凹槽,淺盤,斜直腹,平底,盤心微凸,矮粗柄,喇叭形圈足,圈足外緣為方唇。素面,磨光。 手制豆盤,輪制豆柄及圈足,而后上下套接。盤外壁有刮削痕跡,圈足內(nèi)壁可見旋抹痕。盤口徑13.1、盤深2.7、圈足徑11.2、底進深6.5、通高10.2 厘米。重508 克。容積215毫升(圖一八,3;圖一九,3)。
M1033:13,泥質(zhì)陶,夾雜少量褐色石英砂礫。內(nèi)外壁呈灰色。敞口,平沿略外斜,尖圓唇,平底,盤心略凸,粗柄,喇叭形圈足。素面,磨光。手制,腹內(nèi)外有橫向旋抹痕。盤口徑13.5、盤深3~3.25、圈足徑11.5、底進深7.3、通高11.2 厘米。重566 克。容積215 毫升(圖一八,4;圖一九,4)。
3.罐 4 件。
M1033:6,泥質(zhì)陶。內(nèi)外壁呈淺灰色。侈口,卷沿,圓唇,斜直折肩,腹斜收成平底。素面。底部有交錯中繩紋。手制,輪修,沿下有橫向旋抹痕,內(nèi)壁抹光,有墊壓痕。器底單獨制作,后與腹套接,底包壁。口徑11.7、腹徑14.5、底徑8.3、通高14.6 厘米。重1079 克。容積1200 毫升(圖一八,5;圖一九,5)。
M1033:8,泥質(zhì)陶,夾雜細(xì)砂礫。內(nèi)外壁呈淺灰色。敞口,卷沿,圓唇,矮束頸,斜直肩圓折,斜直腹內(nèi)收成平底。肩部和腹上部飾數(shù)周凹弦紋,腹中部以上磨光。手制,輪修,口、肩部有橫向抹痕,下腹部有豎向刮削痕,腹底套接,底包壁??趶?1.5、腹徑19.3、底徑9.4、通高19.8厘米。重1502 克。容積2700 毫升(圖一八,6;圖一九,6)。
M1033:10,夾細(xì)砂,夾雜有白色細(xì)砂粒。內(nèi)外壁呈深灰色。侈口,卷沿,圓唇,矮束頸,斜直圓折肩微鼓,腹下部內(nèi)凹收成平底。肩與上腹飾數(shù)周凹弦紋,器表磨光,表皮脫落。手制,輪修,口沿內(nèi)外及頸部有橫向旋抹痕,腹部有縱向刮削痕,內(nèi)壁抹光,可見豎向墊壓痕。腹底套接,壁包底。口徑8.9、腹徑12.2、底徑7.2、通高9.7 厘米。重425 克。容積428 毫升(圖一八,7;圖一九,7)。
M1033:17,泥質(zhì)陶,夾雜白色砂粒。內(nèi)外壁呈深灰色。侈口,卷沿,圓唇,直頸微束,圓折肩,斜腹內(nèi)收,平底略內(nèi)凹。肩和上腹飾數(shù)周凹弦紋。手制,口、頸及肩部有橫向旋抹痕,腹部有豎向刮削痕,內(nèi)壁抹光,有墊壓痕??趶?.8、腹徑11.9、底徑7、通高9.5 厘米。重433.5 克。容積410 毫升(圖一八,8;圖一九,8)。
4.尊 1 件。
M1033:12,泥質(zhì)陶。內(nèi)外壁呈深灰色。大侈口,寬卷沿,圓唇,窄折肩,深腹斜內(nèi)收,平底內(nèi)凹。唇面局部有豎短線刻劃紋,腹飾豎繩紋,中部被一條較寬的橫向抹弦紋割斷,底飾交錯繩紋。口沿內(nèi)外和肩部磨光。手制,輪修??趶?5.7、腹徑18.9、高22.8 厘米。重2500 克。容積4300 毫升(圖一八,9;圖一九,9)。
5.盆 1 件。
M1033:14,泥質(zhì)陶,夾雜少量白色砂礫。內(nèi)外壁呈淺灰色。侈口,折沿上部下折,尖唇,斜窄折肩,上腹微鼓,下腹斜收,平底較厚。素面。手制,輪修,口內(nèi)外有旋抹痕,肩部有橫向抹痕,腹部內(nèi)外有豎向抹痕,腹底套接,壁包底??趶?4.8、腹徑22.3、底徑11.6、通高18.8 厘米。重1525 克。容積3800 毫升(圖一八,10;圖一九,10)。
6.三足甕 1 件。
M1033:9,泥質(zhì)陶,器表可見較小的白色、青灰色砂礫。內(nèi)外壁以深灰色為主,局部表皮脫落呈黃褐色。斂口,平折沿,尖唇,圓鼓腹微下垂,圜底,乳狀空袋足。腹飾豎向中繩紋,被五周細(xì)凹弦紋和兩周抹弦紋割斷,底飾交錯繩紋,均抹壓,足飾抹繩紋。手制,口沿輪修,有橫向旋抹痕,內(nèi)壁抹光,有墊壓痕。腹底套接,內(nèi)壁腹底套接處可見明顯一周墊壓痕跡,底部泥片疊壓于腹部之上。口徑12.7、腹徑17.8、腹深13.5、通高16.6 厘米。重1300 克。容積2750 毫升(圖一八,11;圖一九,11)。
1.柄形器 1 件。
M1033:20-3,青色,局部受沁呈白色。長條形片狀,柄部略窄,上下界以雙陰線。器身下部單面鉆一圓穿。素面。打磨拋光。長15.1、寬3.76、高0.57 厘米。穿徑為0.92 厘米。重62 克(圖二〇,1;圖二一,1)。
圖二〇 M1033 出土玉石器
圖二一 M1033 出土玉石器
2.玉魚 4 件。
M1033:16,青白色。條形片狀,嘴部對鉆一小圓穿,兩面陰線刻大圓眼,頭、身間陰刻一道弧線,腹背刻斜向陰線魚鰭。分尾,上部有一圓弧凹口。打磨拋光。長5.71、寬1.46、厚0.26厘米。重3.4 克(圖二〇,2;圖二一,2)。
M1033:20-4,嘴部殘缺。青色。條形片狀,橫截面呈梭形。正背面陰線刻大圓眼、腹鰭、背鰭和魚尾等。打磨拋光。長3.96、寬1.33、厚0.41厘米。重4.1 克(圖二〇,3;圖二一,3)。
M1033:20-5,嘴處殘缺。青色。條形片狀,橫截面呈梭形。嘴部對穿一小圓穿。正背面陰線刻大圓眼、腹鰭、背鰭和魚尾等。打磨拋光。長3.52、寬1.38、厚0.4 厘米。重3.3 克(圖二〇,4;圖二一,4)。
M1033:21,青白色。條形片狀,頭部對穿一圓眼,雕刻出嘴、鰭和分尾。素面。磨制。長4.42、寬1.03、厚0.27 厘米。重2 克(圖二〇,5;圖二一,5)。
3.玉方牌 1 件
M1033:23,白色。圓角方形,一面平整,一面周緣減薄,中部對鉆一圓穿。素面。磨制。長2、寬2、高0.4 厘米。重3.2 克(圖二〇,6;圖二一,6)。
4.串飾 2 組(圖二二;圖二三)。
圖二二 M1033 出土串飾
圖二三 M1033 出土串飾
串飾1
M1033:18,共212 件。包括瑪瑙珠3、玉方牌1、料珠206、料管1、骨管1 件(附表一)。
附表一 M1033 串飾1 登記表
瑪瑙珠 3 件,略殘缺。橘紅色或橘黃色。大小不一,扁圓柱形,中部皆有一圓穿。素面。
M1033:18-1,橘紅色。圓穿對鉆而成。直徑1.1、高0.6 厘米。重1.4 克(圖二四,1;圖二五,1)。
圖二四 M1033 出土串飾1
圖二五 M1033 出土串飾1
M1033:18-2,橘黃色。圓穿單面鉆成。直徑1.1、高0.6 厘米。重1.5 克(圖二四,2;圖二五,2)。
M1033:18-3,橘黃色。圓穿單面鉆成。直徑1.1、高0.6 厘米。重1.3 克(圖二四,3;圖二五,3)。
玉方牌 1 件,M1033:18-4,青綠色。圓角方形,中部對鉆一圓穿。素面。長1.8、寬1.8、高0.6厘米。重4.7 克(圖二四,4;圖二五,4)。
料珠 206 件,大多完整,個別局部略有殘缺。藍白色或綠白色。大小不一,中部均有一近圓穿。圓鼓形,腹部大多有多個點狀小凹坑,大多不甚規(guī)整。素面。
M1033:18-5,殘缺。藍白色。直徑0.5、高0.5厘米。重0.09 克(圖二四,5;圖二五,5)。
M1033:18-6,殘缺。藍白色。直徑0.5、高0.5厘米。重0.08 克(圖二四,6;圖二五,6)。
M1033:18-7,藍綠色。直徑0.5、高0.6 厘米。重0.09 克(圖二四,7;圖二五,7)。
M1033:18-208,殘缺。藍白色。腹中部有三個等距圓乳突。直徑0.3、高0.5 厘米。重0.06克(圖二四,8;圖二五,8)。
料管 1 件,M1033:18-211,藍白色。圓柱形,中部有一圓穿。素面。直徑0.4、高0.8 厘米。重0.1 克(圖二四,9;圖二五,9)。
骨管 1 件,M1033:18-212,窄端殘缺。深黃色,雜以黑色。圓柱形,一端較粗,中部有一自然豎孔。寬端直徑0.4、高1.5 厘米。重0.1 克(圖二四,10;圖二五,10)。
串飾2
M1033:19,共127 件。包括海貝74、瑪瑙珠7、蚌珠46 件(附表二、表三)。
附表二 M1033 串飾2—海貝登記表
附表三 M1033 串飾2—瑪瑙珠、蚌珠登記表
海貝 74 件,均有穿,主要分大小兩種,穿的形狀有橢圓形、近圓形、近方形和不規(guī)則形等。穿孔方式為鑿孔,有的穿周緣經(jīng)打磨,有的頂面磨平。
M1033:19-4,頂面有一橢圓形大穿,較規(guī)整,周緣經(jīng)打磨,頂面磨平。長2.6、寬1.9、高0.6 厘米,穿長1.8、寬1.2 厘米。重2.6 克(圖二六,1;圖二七,1)。
圖二六 M1033 出土串飾2
圖二七 M1033 出土串飾2
M1033:19-7,頂面有一橢圓形大穿,較規(guī)整,周緣經(jīng)打磨,頂面磨平,穿為鑿擊而成。長2.5、寬1.7、高0.7 厘米,穿長1.8、寬1.2 厘米。重3.2克(圖二六,2;圖二七,2)。
M1033:19-9,頂面有一橢圓形大穿,較規(guī)整,周緣經(jīng)打磨,頂面磨平,穿為鑿擊而成。長2.5、寬1.8、高0.6 厘米,穿長1.7、寬1.2 厘米。重3克(圖二六,3;圖二七,3)。
M1033:19-39,頂面有一近圓形小穿。穿為鑿成。長2.3、寬1.8、高1.1 厘米,穿徑0.7 厘米。重3.7 克(圖二六,4;圖二七,4)。
M1033:19-45,頂面有一近方形小穿,穿為鑿擊而成。長2.5、寬1.8、高1.1 厘米,穿長0.7、寬0.6 厘米。重4.5 克(圖二六,5;圖二七,5)。
M1033:19-47,頂面有一近圓形小穿,穿為鑿擊而成。長2.55、寬1.9、高1.3 厘米,穿長0.6、寬0.5 厘米。重5.2 克(圖二六,6;圖二七,6)。
瑪瑙珠 7 件,完整。橘紅色。大小不一,扁圓鼓形,中部上下均單面鉆一圓穿,上下兩面或有鉆孔形成的破裂面,穿內(nèi)壁有旋痕。
M1033:19-75,寬0.9、高0.5 厘米。重0.7克(圖二六,7;圖二七,7)。
M1033:19-76,寬0.8、高0.7 厘米。重0.6克(圖二六,8;圖二七,8)。
M1033:19-77,寬1、高0.6 厘米。重0.9 克(圖二六,9;圖二七,9)。
M1033:19-78,寬0.7、高0.5 厘米。重0.5克(圖二六,10;圖二七,10)。
M1033:19-79,寬0.9、高0.5 厘米。重0.5克(圖二六,11;圖二七,11)。
M1033:19-80,寬0.7、高0.5 厘米。重0.3克(圖二六,12;圖二七,12)。
M1033:19-81,寬1、高0.6 厘米。重1 克(圖二六,13;圖二七,13)。
蚌珠 46 件,完殘不一。白色。大小不一,圓鼓形,頂面和底面較平,完整者中部上下均對鉆一圓穿。
M1033:19-83,寬0.9、高0.7 厘米。重0.8克(圖二六,14;圖二七,14)。
M1033:19-84,寬0.8、高0.7 厘米。重0.7克(圖二六,15;圖二七,15)。
M1033:19-85,寬0.8、高0.6 厘米。重0.6克(圖二六,16;圖二七,16)。
M1033:19-86,寬0.8、高0.5 厘米。重0.5克(圖二六,17;圖二七,17)。
M1033:19-87,寬0.8、高0.7 厘米。重0.6克(圖二六,18;圖二七,18)。
1.蚌片 29 件(附表四)。
大多殘缺,僅個別完整。白色。扁條形,部分似鳥造型,多數(shù)首部較窄,尾部較寬。素面。采用天然蚌殼切割成形,磨制成器。
M1033:4-1,鳥首,首部較窄,尾部較寬。鳥首有一對鉆圓穿以示圓眼,近尾端兩側(cè)凹弧,分尾。長4.9、首寬0.9、尾寬1.6、厚0.3 厘米。重3.1 克(圖二八,1;圖二九,1)。
圖二八 M1033 出土蚌貝器
圖二九 M1033 出土蚌貝器
M1033:4-2,鳥首,首部較窄,尾部較寬。鳥首有一對鉆圓穿以示圓眼,近尾端兩側(cè)凹弧,分尾。長5.3、首寬0.95、尾寬1.2、厚0.2 厘米。重2.8 克(圖二八,2;圖二九,2)。
2.海貝 43 件(附表五)。
附表五 M1033 海貝登記表
大多完整。白色泛黃。頂面均有穿孔,大小不一,形狀有橢圓形、不規(guī)則形、近圓形等。穿周緣或經(jīng)加工,頂面或磨平。素面。
M1033:3,頂面有一不規(guī)則形穿。長1.9、寬1.3、高0.9 厘米,穿長0.5、寬0.6 厘米。重1.8克(圖二八,3;圖二九,3)。
M1033:20-1,首部有朽蝕剝落。頂面有一橢圓形穿。長2.45、寬1.97、高1.42 厘米。穿長0.7、寬0.6 厘米。重4.6 克(圖二八,4;圖二九,4)。
M1033:20-2,頂面有一不規(guī)則形穿。長2.13、寬1.6、高1.08 厘米,穿長0.5、寬0.7 厘米。重3 克(圖二八,5;圖二九,5)。
大河口1033 號墓墓主頭向西,墓葬規(guī)模屬中型墓,墓底中部有一腰坑,其中殉獸一只。葬具為一棺一槨,墓主仰身直肢,為一31~34 歲女性。隨葬有93 件組430 件器物,其中青銅器有鼎1、簋1 件,陶器有鬲2、盆1、豆2、罐4、尊1、三足甕1 件,玉石器和蚌貝器數(shù)量較多。根據(jù)以往的研究,M1033 的年代為西周中期前段[1]。從墓葬規(guī)模、隨葬品種類和數(shù)量分析,墓主為霸國的一位中等貴族的夫人。
[1] 陳曉宇:《大河口墓地青銅禮器墓葬研究》,山西大學(xué)2021 屆碩士學(xué)位論文,2021 年6 月,第44 頁。趙慧建:《大河口墓地出土陶器的初步研究》,山西大學(xué)2021 屆碩士學(xué)位論文,2021 年6 月,第6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