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 小鹿
一天,公安派出所接到一名女子報警,稱女兒遭遇“電話詐騙”,被騙走了13000元錢。民警立即采取措施,核實情況。然而,讓人奇怪的是,這筆錢并沒有像其他電信詐騙案件那樣通過一個個不明賬戶被轉移走,而是支付給了某網絡平臺上的游戲專營店,用于購買一款最近流行的游戲賬號和裝備。
經過民警的耐心詢問,報警人的女兒小C說出了真相。原來,初中生小C最近發(fā)現很多同學在玩兒一款網絡游戲,她就借口查閱資料,要來了媽媽的手機,用媽媽的銀行賬號在網絡游戲專營店購買了游戲賬號和裝備。當媽媽發(fā)現銀行卡余額異常之后,小C怕被責備,就謊稱錢是被騙走的。
清楚了事情原委之后,經小C媽媽同意,民警與相關購物平臺聯系,說明了系未成年人在未經監(jiān)護人同意的情況下進行相關交易的事實,反復協商之后,購物平臺退還了大部分錢款,但小C媽媽仍然損失了幾千元錢。之后,民警對小C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小C也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對于不適合未成年人參與的網絡游戲,國家法律法規(guī)有明確的禁止性規(guī)定,學校和老師也提出了要求、開展了教育,然而,仍然有一些未成年人違反法律規(guī)定,逃避家庭監(jiān)管、規(guī)避平臺認證,參與到不該參與的網絡游戲中。要深刻認識到自身的錯誤。
民法典第十九條規(guī)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由此,我們應該認識到,這方面的規(guī)定是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也是對未成年人的約束。在生活中,不要進行超出自己行為能力的民事活動。
未成年人用家長的手機參與網絡游戲、進行與年齡不相適應的大額交易,除了自身的錯誤之外,家長也沒有盡到監(jiān)護義務和教育責任。不要讓孩子參與不當的網絡游戲,不要把能進行大額支出的賬號密碼告訴孩子,這些是家長應當做到的。
用謊言的方式導致不當的報警是違法的行為。遇到困難向司法機關尋求幫助時,應當如實反映情況,避免帶來司法資源的浪費,也更有利于個人損失的挽回。
一般來說,在商品交易中,銷售方在銷售商品時應當謹慎辨別消費者是否具有消費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綜合判斷買家年齡和智力是否與購買能力相適應,能否履行相應的法律責任,不在家長未確認或是監(jiān)護人未在場陪同的情況下,向未成年人出售與其年齡和智力不相適應的商品。
在網絡商品交易中,銷售方依法采取了相關認證措施,而未成年人逃避家庭監(jiān)管、規(guī)避平臺認證,雖然未經監(jiān)護人同意、追認,買賣合同依然無效,但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應當承擔主要責任,承擔相應的損失。這也是很多案件中購買方不能得到全額退款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