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彥
家輝主動請求媽媽給他聯(lián)系心理咨詢。六個月前家輝初中畢業(yè),差兩分沒有考上重點高中。在普通高中讀書,家輝覺得很沒有臉面,感覺普通高中配不上自己;又覺得身邊同學都是沒考上重點高中的失敗者,內心看不上他們,覺得同學也都在等著看他的笑話;無論在教室里,還是在宿舍里,只要有同學在,家輝就莫名地覺得心慌氣短、手足無措、出虛汗,產生了強烈的焦慮情緒,剛開始斷斷續(xù)續(xù)地去上學,后來就干脆休學了。只是,他沒有想到休學回家也沒有那么輕松。
家輝覺得自己在家自學也能學好,然而休學半年,他都是在打游戲與刷視頻中消磨時光。偶爾自學一會兒,卻總是在煩悶中結束,他發(fā)現(xiàn)自己不懂的越來越多了。
我們商定進行了一次行為試驗——每天20分鐘時間翻譯英語閱讀——看一看在學習中發(fā)生了什么讓他覺得煩悶。在七天的實驗中家輝基本上完成任務,我們發(fā)現(xiàn)家輝學習動機很強,執(zhí)行力也可以,只是在遇到不會的單詞時,就會煩躁、郁悶,然后干脆不學了?!拔蚁雽W,想學好??删褪怯龅诫y題學不下去了。”他懊惱地說。
“在完成行為實驗中,當你遇到不會的單詞時,你生理上感覺胸悶、手足無措,情緒上感到非常煩躁,然后就做出了放棄學下去的行為,那么,在這過程中你有什么想法或者頭腦里出現(xiàn)了什么場景嗎?”
“我就覺得我學不好了,再學也學不會了。覺得自己就是個垃圾。反正就是糟透了?!?/p>
“哦,你看,在遇到不會的單詞這個具體的情境中,你產生了煩躁情緒,當時,你頭腦里產生了什么想法或念頭呢?”
“我好笨?!?/p>
“當你有了這樣的想法,你的情緒怎么樣?”
“煩,覺得我學不會了。”
“當你產生了‘就是學不會了的想法時,你的情緒怎么樣?”
“更煩了,我就有些坐不住了,想離開書房溜達溜達?!?/p>
“嗯,你看,我們的情緒、想法和行為是個互相影響的循環(huán),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改變行為、情緒或者想法來改變整個循環(huán)模式。這次翻譯英語閱讀的行為實驗,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呢?”
“我覺得還挺高興的,還是能學些東西的,能給我自己打8分?!?/p>
“是的,這就是行為改變了你的情緒和想法。那回到當你遇到不會的單詞時的情境,你覺得可以做些什么嗎?”
“我可以換個想法?”
“比如說……”
“其實,遇到不會的也很正常,查一下會了就行。我深呼吸讓自己放松點,耐心再堅持學會兒。我覺得自己也沒那么煩躁了!”
在一段時間的行為實驗后,家輝的情緒和想法慢慢變得積極了。通過行為實驗驗證他的想法,驗證這想法是否真實,是否與現(xiàn)實相符,家輝學會了慢慢地從自己想法中掙脫出來,面對現(xiàn)實。
這段時間的咨詢主要是運用認知行為治療的技術,引導家輝意識到想法不等于事實,同時,通過改變行為、情緒或者想法來改變整個循環(huán)模式,從而形成正向反饋。
家輝休學在家,雖然只是斷斷續(xù)續(xù)地學些英語單詞,但是一直沒有完全放棄學習。
他說:“我現(xiàn)在思路很清楚,我就是想學習,學歷不重要,只要能學習點東西就好。我做夢都是學習。天天做夢都是沒學好被老師、家長罵,還有就是又要考試了?!?/p>
“看來學習對你很重要,那么學好了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意味著我比別人強?!?/p>
“比別人強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意味著別人就不會看我的笑話了,我不會被老師、家長責罵了?!?/p>
“被人看得起,被人尊重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呢?你可以從三個選項當中選:我是可愛的、我是有能力的、我是有用的。”
“有能力!有能力!”
“嗯,我們堅持做一件事背后有強烈的需求,你堅持學習深層次的渴望是想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被人認可,被人尊重?!?/p>
“是,對!”
“那你連著說三遍‘我是有能力的人?!?/p>
家輝一開始很羞怯,低聲地說,后來在咨詢師的鼓勵下大聲地喊了出來。他情緒越來越激動,聲嘶力竭,揮舞著雙臂,喊完后抹去眼淚沉默了很長時間。
“家輝,你覺得自己在哪些方面其實還挺有能力的呢?”
“我做事挺能堅持的……繪畫也有潛力,還有……”這時家輝的臉上顯出了自信的光彩。
于是,我們開始引導家輝關注自己的優(yōu)勢和資源,在行為實驗中每天創(chuàng)造并記錄“三件證明我能力的事”。一段時間后,家輝有了很多正面積極的體驗,對自己的信心增強了。
這段時間我們在找尋家輝背后的核心需求,激發(fā)出家輝壓抑已久的生命能量,通過正向情緒的積累,家輝對自己的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
當家輝試著用行為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因為想法不等于事實)時,他意識到:沒有老師的講解和學校的管理,在家里靠自學是無法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然而談到回歸校園繼續(xù)學業(yè),家輝充滿了焦慮與恐懼。
我們通過想象回到了上學的具體情境——在教室上課,讓家輝體會自己在那個情境中的情緒、想法和行為。
“我在教室里很緊張、想吐,但是我表現(xiàn)出來的是我很開朗健談,我就裝給別人看嘛!其實內心是很恐懼、孤立無援的,我心里說再也不來了?!?/p>
“你在教室時感覺很焦慮,這時你的想法和感受是什么?”
“他們都在等著看我的笑話,我緊張得想吐?!?/p>
“所以,你裝出開朗健談的樣子,是想不讓他們看穿你,讓你覺得安全?”
“是這么回事?!?/p>
“那你覺得是你們班每一位學生都在等著看你的笑話嗎?假如班里有50人,老師讓你的同學回答問題,你會全部都關注嗎?如果他沒有回答好,引得同學哄堂大笑了,你會一直很在意這件事嗎?晚上的時候還會記起這件事嗎?一天以后還會想到它嗎?”
家輝逐一回答了問題,然后慢慢地說:“好像沒人那么在意我的表現(xiàn),沒人總盯著看我的笑話,我表現(xiàn)得好與不好,別人也沒那么在意。這樣一想,我覺得心里輕松多了?!?/p>
青春期的學生往往會覺得自己在舞臺中央,受萬眾矚目,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大家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然而,這是真的嗎?通過談話,家輝意識到過度的自我關注,讓他過度地擔心別人對自己有看法,于是用一些讓自己感覺安全的行為(表現(xiàn)得開朗健談)與人交往,然而這些所謂安全行為讓他更恐慌會被人看穿,也就更焦慮,直到自己裝不下去。
當家輝意識到“我沒有在舞臺中央”“沒有人時刻關注我的表現(xiàn)”時,他的情緒狀態(tài)變得平穩(wěn)了,安全行為慢慢地減少,他越來越能夠坦然地表達自己了。而后,我們設計了現(xiàn)實暴露計劃——獨自去小區(qū)超市購物,提前設想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預先商定了應對的辦法。提醒覺察自己的想法,發(fā)現(xiàn)過度自我關注時,把注意力拉回現(xiàn)實場景中,不去回避現(xiàn)實,不去做讓自己覺得更安全些的行為。一次又一次的現(xiàn)實暴露,家輝走出了家門,在與人交往時的焦慮程度從8分減到了3分。
這時我們把咨詢的內容聚焦到了未來,根據(jù)家輝的氣質性格、能力特長以及興趣資源,對未來的生涯規(guī)劃做出了一些探索。這時的家輝已有些躊躇滿志了。
心理咨詢雖然不以復課為目標,然而,隨著家輝狀態(tài)的改善,他已經向學校提交復課申請,并接受學校的建議,復課后繼續(xù)到學校的心理咨詢室接受心理輔導。
家輝復課后可能還會遇到讓他感到焦慮或抑郁的情境,不過,他已經學會了應對技巧,畢竟他對自己更有信心了,對未來更有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