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收藏到陳夢家、趙蘿蕤夫婦舊存的書籍、手稿、信札等物。其中有著名古琴家査阜西1959年初撰寫并謄印的《古琴的常識和演奏》一冊;査先生毛筆手書《梅花三弄》琴譜一冊;査阜西于1944年至1960年代,寫給陳夢家、趙蘿蕤的信多封。
《古琴的常識和演奏》是査阜西唯一油印的普及型的書籍。據封底襯頁所記,撰寫日期:1959年1月25日;謄寫年月:1959年1月30日。
存世鮮見情更珍
《古琴的常識和演奏》僅謄印50份,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目前存世鮮見。我得到這冊趙蘿蕤先生舊藏后,曾輾轉詢問査家后人,據査家人說,多年來只知道自家有一冊,不知道趙先生還保存一冊。
陳夢家、趙蘿蕤夫婦與査阜西先生,是1940年代,在云南昆明時結識并建立起深厚友誼的。
那時,陳夢家是西南聯大的教授,因夫妻不能同校,趙蘿蕤賦閑在家,偶爾寫寫散文,翻譯些作品,還短期教過中學,在昆明的其他院校臨時代課。査阜西大概1940年入滇,時任滇緬鐵路工程局材料處副處長。1942年轉入軍事工程局,1943年奉調改組歐亞航空公司為中央航空公司,任副總經理。
為避日機的轟炸,査阜西一家于1940年2月,從昆明東南的呈貢縣城外附近的龍街,搬到昆明北郊的龍泉村鄰近的棕皮營。幾乎同時,陳夢家、趙蘿蕤也搬到了棕皮營。據老舍先生說,査、陳二家曾住在一個院落里。
在棕皮營居住時,趙蘿蕤問琴于査先生。趙蘿蕤少時接受西式教育,喜歡西洋音樂,英語和鋼琴均有很高的造詣。在査先生的教習下,趙蘿蕤入門很快,沒過多久就掌握了古琴的常識、技法,并可獨立彈奏《憶故人》《梅花三弄》和《瀟湘水云》等曲。原本是新月派詩人的陳夢家自然喜歡古琴與昆曲,每次査先生組織曲會,他會坐在一個角落,靜靜地品賞。趙蘿蕤向査先生問琴時,陳夢家多會相伴左右。
在棕皮營居住時,査阜西和陳夢家相處如大哥小弟。査先生為人謙虛謹慎,平易近人,且具有高超的琴藝。陳夢家獨有的詩人氣質,浪漫瀟灑,且才華橫溢。查夫人徐問錚溫和賢淑,典型的賢妻良母;趙蘿蕤有良好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還有很好的廚藝。大概都在蘇州生活過很長時間的緣故,趙蘿蕤徐問錚形同姐妹。男主人間相互欣賞,女主人間情投意合,査家和陳家親如一家,常常雅聚。査先生不僅精心教授蘿蕤琴藝,還把他的宋琴“寒泉”給蘿蕤練琴之用。
1944年秋,美國哈佛大學的費正清先生給陳夢家聯系了到芝加哥大學東方學院教授古文字學的工作,趙蘿蕤則隨夫赴美入芝加哥大學攻讀英語語言文學。査、陳暫時分離。此時,査阜西任中央航空公司副總經理。
1945年春,中國向美國派出了一個十人組成的考察團,査阜西以中央航空公司副總經理的身份,負責考察美國的民用航空事業(yè)。雖日程緊張,査先生仍擠時間赴芝城與蘿蕤、夢家晤面。査先生應邀為在芝的朋友演奏古琴,特請趙蘿蕤助演。
1947年秋,陳夢家由美返國。趙蘿蕤因博士未畢業(yè),仍留美。陳夢家抵滬探母,短短的停留,專程赴蘇州査府探望。1948年12月底,趙蘿蕤抵滬亦作短時逗留,經査阜西疏通關系,趙蘿蕤得以乘傅作義“剿總”司令部一架運物資的飛機飛往北平。
新中國成立后,査家遷京,査先生夫婦與夢家、蘿蕤時有往來。1952年秋,查先生因腦病半休,醫(yī)囑其“切宜調養(yǎng),多息少作”。“弦歌則可代息”。于是,每日,查先生在撫琴之余,做些古琴研究。同年秋冬時節(jié),陳夢家自清華調入中科院考古所,同查先生的來往更加方便。夢家對古琴并不在行,但他喜歡古琴演奏,常伴蘿蕤參加查先生牽頭組織的定期古琴會演。
1953年,查先生當選中國音協常務理事后,大部分時間從事古琴音樂演奏和研究。同年9月4日,以中國音樂家協會名義,查先生邀集在京的一些古琴家,舉行重點的古樂觀摩演奏會。最初的會演從1953年11月開始,作為查先生的琴生,趙蘿蕤是會演的成員。
1956年,陳夢家夫婦在錢糧胡同置辦了私宅,距南鑼鼓巷的查府很近,兩家的互動更多了起來。
1959年初,蘿蕤重新開始了古琴的彈奏。為讓蘿蕤盡快掌握古琴的演奏技法,査阜西將撰寫的《古琴的常識和演奏》送給她。蘿蕤最喜歡彈奏的是《梅花三弄》,因長時間不動古琴,已手生了,査先生便親錄《梅花三弄》琴譜,以供她練琴之用。按約定,每周二,趙蘿蕤赴査府習琴。查先生夫婦全天候陪伴她。平日里,只要有空,査先生和夫人來錢糧胡同陳宅,査先生與蘿蕤切磋琴藝,查夫人則幫助料理一些家務。
因多年忙于教學,蘿蕤幾乎沒有再摸過古琴。查先生從蘿蕤曾經彈得很好的琴曲入手,然后指導蘿蕤彈奏《平沙落雁》和《洞庭秋思》二曲。
趙蘿蕤習琴用“松風”全段琴,是暫借查先生的。1959年9月20日,查先生從韻古齋收古琴七張,其中一琴曰“海潮”,乃明成化年所制。因陳夢家曾“乞助置一琴”,査先生便將蘿蕤借用“松風”轉讓。
古琴相贈傳友情
1959年12月下旬,陳夢家歸京。新年時,夢家和蘿蕤專程來南鑼鼓巷查府致謝。趙蘿蕤曾將査先生得“海潮”事告,夢家請査先生賜賞“海潮”。陳夢家于明式家具鑒賞,眼光獨具。今見“海潮”,知其為稀見明代“百衲琴”。此琴,稀見、音質雄奇,他琴無可比擬。其特別之處在于琴體系多塊六邊形小塊桐木拼接而成,其意為“取古桐材之精髓,拼連為之,使出正音”?!鞍亳那佟?,相傳為唐代宰相李勉發(fā)明,“因取每段桐木之紋理細密流暢者,拼攢而成,歷來制琴,因制作玄機深奧,多不制之?!标悏艏也赜袠O好的明代琴桌,多年覓大明上等古琴與其相配未能如愿。陳夢家慧眼識珠,但查先生亦酷愛此琴。“海潮”仍留存查宅。
1961年春節(jié)前夕,查先生特遣琴生楊潔秋攜“海潮”拜訪蘿蕤。行前,查先生手書一函云:
遣琴生楊潔秋送上“海潮”琴,請哂納。楊生能“憶故人”“梅花”“古怨”等五六曲,技巧尚不甚高,如賜談,請進而教之為幸。
一句“送上,請哂納”。見證了查先生與夢家、蘿蕤的深厚友誼。
“文革”結束后,查阜西主編的《琴曲集成》,再次啟動;1975年,編纂任務完成。1978年,查阜西先生離世。
方繼孝,北京魯迅博物館榮譽館員。著有《陳夢家往事》《陳獨秀遺稿的下落》《徐志摩和中國的康橋》等;隨筆集《舊墨記——世紀學人的墨跡與往事》《舊墨二記——世紀學人的墨跡與往事》等;輯?!蛾惇毿阆壬z稿》;學術論文集《字字珍藏——名人信札的收藏與鑒賞》(合著)。《舊墨記——世紀學人的墨跡與往事》被評為2006年度“中國最美的書”?!蛾惇毿阆壬z稿》獲2007年國家圖書館“文津獎”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