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凌云 董文博
從分析零散片段到思考系統(tǒng)框架,從留心故事情節(jié)到屬意人物精神,從關注文字材料到體會人物情感,是閱讀進階的一般路徑,也是小學語文教師開展閱讀教學的指引。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思考系統(tǒng)框架、屬意人物精神、體會人物情感的重要性已遠大于其他不少方面。整本書閱讀這一學習任務群的設置,為教學的開展提供了穩(wěn)固的支撐點。但也要看到,高年級的小學生總體仍對故事情節(jié)性強、人物經歷曲折乃至離奇的文本興趣更大,在以他們?yōu)閷ο箝_展整本書閱讀時,書目選取也要考慮這些特點?!遏敒I遜漂流記》既是一部情節(jié)生動,容易引發(fā)共鳴的現實主義自傳體式冒險小說,也是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推薦閱讀書目。以之引出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的落實策略,能幫助教師在這一類書目間實現教學方法的自由遷移。
一、立思路,定步驟
《魯濱遜漂流記(節(jié)選)》和作為推薦閱讀書目的《魯濱遜漂流記》出現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即“外國文學名著”單元,理所應當中也要關注到文本、單元語文要素等方面的特點。
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包含“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內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節(jié)交流感受”,讀《魯濱遜漂流記》整本書,既要對此有足夠重視,也要注重以情帶讀,讓學生設想將自己代入魯濱遜的位置,情感真切地體會臨難不茍、樂觀自強、永不放棄等精神。教師的教學步驟,可分解為導讀、深讀、分享環(huán)節(jié),根據效果適時調整。
二、按“步”就班,動態(tài)施行
根據步驟的預設,立足班級包括總體閱讀氛圍、閱讀能力和常用閱讀方法在內的閱讀文化實際,適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方法,讓學生真有所獲。
(一)導讀:激趣為主,產生期待。興趣是支撐學生持續(xù)閱讀的主要內驅力,導讀能做到激起學生較為濃厚的興趣就是一大勝利,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精力應集中在讓學生了解特定時代,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學生講解作品背景,或針對書中情境設疑問。
考慮到《魯濱遜漂流記》全書篇幅大、內容多,學生可能很難理解荒島生存的方法和意義,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與荒島生存相關的紀錄片,讓學生對荒島環(huán)境有一個大體了解;其次,設置開放性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一個人遠離現代文明社會可以活下去嗎、該如何活下去呢”“如果到荒島上生活,只能帶三樣必需品,會帶什么”;最后,教師還可以設置懸念,如“我們的主人公為什么要放下衣食無憂的生活,冒著生命危險多次出海冒險”,接著介紹英國與西班牙海上爭霸的故事,引導學生了解“日不落帝國”的時代背景。
(二)深讀:講解技巧,整體感知。六年級學生對閱讀方法的掌握和使用還欠熟練,整本書閱讀正式開始前,教師有必要將記筆記讀書法、預測閱讀法、精讀略讀相結合等方法作再傳授,向學生講解精讀、略讀、瀏覽等的具體操作。引導學生學會看目錄,鼓勵學生根據目錄大膽猜測本書講了什么樣的故事,在閱讀過程中對喜歡的片段或者是看不懂的地方重點標注,還可嘗試繪制思維導圖,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1.精讀略讀相結合。初次閱讀時,學生應以掌握作品框架、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為出發(fā)點。再次閱讀時,應深讀,在掌握流落荒島、建房定居、重返英國等大事件的基礎上,層層深入,精細加工,如描述魯濱遜初到荒島嘗試建房子和尋找食物的過程,教師可以讓學生精讀,進一步了解島上艱苦的生存條件,體會魯濱遜的精神品質,贊賞他獨自生活的本領。
2.畫思維導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第三學段的學生在讀優(yōu)秀作品時,能學習梳理作品基本內容,學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對故事脈絡進行串聯,將內部思考化為具體的結構圖。在《魯濱遜漂流記》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繪制思維導圖,首先從時間和主要事件角度出發(fā),以流程圖的形式繪制主人公“流落荒島28年的生活”;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地圖繪制魯濱遜漂流路線,不僅擴展地理知識,還能使學生借助漂流路線,講述漂流故事;最后可以從跨學科視角繪制思維導圖。許多章節(jié)里,作者都描述了主人公制作生存用品的場景,教師便可從科學實驗的視角出發(fā),讓學生繪制出具體的制作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索精神。如“魯濱遜制作陶罐”,有學生按時間順序以流程圖的形式呈現出來,這一過程不僅促使學生深入理解小說內容,還提高了學生提取信息和重組信息的能力。
(三)分享:交流經驗,剖析感受。這是引導學生分享閱讀成果的重要階段,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語文實踐活動,如辯論賽、朗誦會、寫作練筆、改編舞臺劇等,展現學生的獨到見解。
1.口語交際,“同讀一本書”交流會。閱讀屬于個性化學習,教師要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暢談自己的想法,展示閱讀成果,強化閱讀交互,以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問題可如下設置:
(1)請你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本書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2)說一說本書中讓你印象最深的情節(jié)是什么,它是怎樣吸引你的?
(3)如果是你流落到了荒島,你會如何做呢?
(4)魯濱遜為什么放下安逸的生活出海冒險呢?
(5)如果能和魯濱遜通話,你想和他說些什么呢?
2.學思結合,讀寫互促。相比口頭表達,以文字形式呈現的“筆談”,需要付出的精力更大,也增大了有效交流的可能。如采用文字形式,教師既要立足教材,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情感、體會作品語言魅力,也要有意識激發(fā)學生的文字表達欲望,推動學生讀寫能力共同進步。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筆者開列了三種方式供學生選擇:
(1)請為這本書制作“好書推薦卡”,內容包括寫出本書的作品梗概,并結合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寫出推薦理由。
(2)請簡要概述你印象最深刻的情節(jié),還可充分發(fā)揮想象,如果你是作者,將如何描寫這一部分?
(3)設計一個頒獎活動,為魯濱遜寫頒獎詞,贊揚他的美好品質。
三、結語
整本書閱讀與單篇閱讀相比,內容更加豐富,知識體系也更加復雜,需要教師做學生閱讀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從學情出發(fā)科學指導閱讀,幫助學生養(yǎng)成堅持閱讀、邊思考邊閱讀的習慣。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應轉變教學理念,放眼未來,以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統(tǒng)籌規(guī)劃,堅持“教學評”一致,關注閱讀方法的遷移,注重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和情感價值觀的變化,以整本書閱讀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