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樸
新世紀以來,中國詩歌界在網(wǎng)絡化的刺激下,走入了沸點性軌道。當人們關注的焦點集中在網(wǎng)絡詩歌、口語詩歌、打工詩歌以及女性詩歌、軍旅詩歌、公安詩歌、礦工詩歌等各種詩歌名詞之時,教師詩歌卻一直如群山深處的一潭靜水,雖存在于大江南北之中,但卻鮮少被提及、挖掘。
近年來,隨著詩歌的回暖以及更多大學生詩人畢業(yè)后又回到校園從事教師工作,教師詩人的隊伍正在逐步壯大,高校詩人不斷呈現(xiàn)出一片崛起之勢;教師詩歌的群體性現(xiàn)象特征日益明顯,其中很多新銳詩人的寫作都與自己的老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漢語新詩經(jīng)過百年的發(fā)展,其數(shù)量已經(jīng)接近或有超于古詩。在全國各層級的校園里,很多教師在掌燈之外寫著自己的詩篇,成為學生學習詩歌的引路人和啟蒙星,為中國詩歌的未來力量奠定了可貴的基礎,這一點無疑應該引起詩歌界的廣泛關注,進行大范圍內(nèi)的探討與研究。
從大學校園到中小學一直到幼兒園,從50后一直到00后,教師詩人的基數(shù)十分龐大,如北京大學的姜濤、臧棣、秦立彥,清華大學的西渡,人民大學的王家新、楊慶祥,北師大的歐陽江河、西川,中央民大的敬文東、冷霜,首都師大的張?zhí)抑?,海南大學的多多、耿占春,南開大學羅振亞,北京電影學院的李嘯洋,四川大學的康宇辰,西安財經(jīng)大學宋寧剛,泰山科技學院蘇仁聰,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盧吉增,天津高級中學子非,葛江中學的黃挺松,浙江余爛江中學的風荷,浮梁縣第三小學徐琳婕,湖塘第二實驗小學田字格,新疆古勒阿瓦提鄉(xiāng)第一小學教師田弈楓,洪山小學教師金小杰,??朴變簣@十畫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梢哉f,他們的詩歌寫作不僅為中國詩歌發(fā)展貢獻著教師詩歌的優(yōu)秀文本,更為中國詩歌的未來培養(yǎng)著無窮無盡的接班人。
高校教師(教授)大多以學術(shù)理論研究為本,純粹的詩人較為少見,有詩論俱佳者,也有詩勝于論或論強于詩者,更有在評論界影響太大壓過詩名者,種種情形都有。趙目珍在他的專著《探索未知的詩學——當代批評家詩人和他們的詩》一書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了詳盡的探討,其中包括清華大學詩人西渡、中國人民大學詩人楊慶祥等多位高校詩人。青年詩人趙汗青曾說:“如果以臧棣等詩人的詩歌來談論教師詩歌,無異于以李煜等人來談論臺閣體。”同時,還談到了姜濤、臧棣、秦立彥等老師在教學與日常生活中對她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在泰山科技學院還匯聚了老四、公劉文西、蘇仁聰三位青年詩人。蘇仁聰在接受采訪時說,在學校里,他們只要見面,必談詩歌,雖然三人都已不再是激情澎湃的學生,但對于詩歌的敬愛之情卻始終未曾消減。由于教學環(huán)境不同,目前在我國教師詩人群體中,高校教師詩人基數(shù)過大,而幼兒園教師詩人較為少見。高校詩人和幼兒園詩人是現(xiàn)實中的兩個極端,本文討論的教師詩人重心放在對中小學教師詩人的關注上。
如果說沒有數(shù)十年的爆破工生活,就沒有寫出《炸裂志》的陳年喜;沒有軍旅生活,就沒有寫出《強軍 強軍》的劉笑偉;沒有警察生活,就沒有寫出《與販毒者論靈魂》的青藍格格,類似的討論如果放在教師詩人身上卻很難成立。綜觀教師詩歌,他們在題材的拓展上很少有人能以大量的創(chuàng)作體量顯出職業(yè)性語言特征,即使有也只是星星點點。以打工詩歌成名于詩壇的鄭小瓊可以完全只寫打工題材的詩歌,但沒有一個教師詩人可以依靠教師生活的積淀步步向前,走出具有教師標簽的獨立詩歌之路,這也是難以引起詩壇或評論界關注教師詩歌的根本原因。若仔細思考,詩歌無不可能,只要有詩人能立志于教師職業(yè)特性轉(zhuǎn)而進行主題性寫作,深刻挖掘三尺講臺一卷書與粉筆飛塵亂舞的日常細節(jié),在瑣碎重復的教學生活中重拾詩意,也會像其它的主題詩歌創(chuàng)作一樣,寫出經(jīng)典之作。
教師子非有著二十年的教齡和十年詩齡,在教師生活與詩歌表達中已經(jīng)找到了一種完美的契合點。在他的詩歌新作《校園札記》中,“木座椅,被換成塑料椅、鐵椅/孩子們的頭頂/一架銀色的飛機/正沿著鳥兒路徑飛翔//校服上的各種古怪標記/拱破了凍土,徹底展露/在世界面前,春天/說來就來了//孩子們跟花朵聊天,說出/自己的秘密,花就開了/結(jié)出一粒粒種子//被他們種在自己的夢里//……//風吹動樹梢,靠窗的孩子/聽見了時間走過的聲音/老師假裝沒看見/小心地保護著隱秘的事物”。我們可以看到校園硬件設施的變化,也可以看到學生們純真的校園生活印記,可以看到老師對學生的愛護和理解,也可以看到學生們那些隱藏在心底里不可言說的小秘密。教有所樂,教有所學,這是詩人子非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狀態(tài),也應該成為每位教師詩人所追求的一種境界。
每個人都曾是學生,有學生的地方必有教師,讀徐琳婕的詩歌《我只是一個孩子王》會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從破折號到省略號/從祈使句到疑問句,我的講臺/被你們的眼神砌高了三尺,我的筆跡/隨你們的長勢/不斷修正著航程,并向真理/一步步靠近”。一切經(jīng)驗必然是詩歌在心底醞釀后成于筆端的前奏,詩人大多是敏感與善良的代名詞。在教師面前,學生必然是弱者,因此更多的教師習慣了“高高在上”的生活,與“孩子王”這一親切的稱呼背道而馳。教師詩人徐琳婕敏銳地覺察到了這一點,在詩歌中流露出了對學生的無限的愛和希冀,讓人看到了新時代好教師溫情而追求理想的一面。
身為幼兒園園長的十畫,一直致力于童詩的創(chuàng)作,2021年出版童詩集《一只叫安徒生的貓》。詩集中的《吻》,堪稱一首精品力作,“我被許多事物親吻過/最喜歡的有這些/櫻桃、水蜜桃、小孩子/風、雪花、你的眼神/我也親吻過許多事物/最喜歡的有這些/薔薇、梔子、小孩子/晚霞、云朵、你發(fā)光的臉龐”。孩子是天生的詩人,那么幼兒園教師去寫作童詩,當然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有著自然的環(huán)境與素材,以及天然的語言與無需雕飾的動作經(jīng)驗。十畫這首《吻》,童心童趣兩者相得益彰,在前后反襯的比對中達到了一種詩意升華中的畫面美,雖無實體,眼里卻一幅畫面若隱若現(xiàn),給孩子的童年融入了美的視覺效果。
當然,教師詩人的創(chuàng)作題材如果只限于校園生活,那就太過狹隘。教師詩人大多有著廣闊的視野,細膩的情懷,別人寫詩可能被稱為“不務正業(yè)”,教師詩人尤其是語文教師寫詩,便可能在一邊寫詩一邊教學中提煉出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古代中國的教育啟蒙其實就是詩教,讀著童謠、詩歌長大的中國人,對于詩的感情可想而知。
子非是一名高中教師,獲得過首屆陜西青年文學獎詩歌獎,出版詩集兩部,創(chuàng)辦詩歌民刊《烏鴉詩刊》。在他的影響下,在寧強天津高級中學上學時就開始寫詩的程川,后來成為90后詩歌的代表人物之一,獲得國內(nèi)多項大獎,大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勢。詩可以群,程川高中畢業(yè)從縣城到市里讀大學后,也一直和曾經(jīng)的詩歌老師子非聯(lián)系緊密,還曾一起創(chuàng)建寧強詩群,出詩歌作品合集,定期聚會,交流詩歌。程川大學畢業(yè)后遠走成都工作,寧強詩群雖然慢慢散了,但詩歌的火種卻一直傳承了下來。在子非任教的寧強天津高級中學,如今很多學生對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也算讓偏僻的鄉(xiāng)村多了一份厚重的詩歌文化。
2003年田字格從丹陽師專畢業(yè)后成為一名教師,2009年開始寫詩,2015年創(chuàng)立“藍孔雀”詩社。為了給孩子們扣好人生第一??圩?,田字格教孩子們寫詩,受到了孩子們的熱烈歡迎。啊嗚拒絕喧鬧的大環(huán)境,他認為詩歌寫作終究是一個人的事。白天,他把自己完全地交給學校;夜里,又把自己徹底地交給詩歌,正是這份篤定和從容,讓他找到了工作生活和詩歌的一個平衡點。
在龐大的中小學教師詩人基數(shù)下,雖然出現(xiàn)了參加“青春詩會”的甘肅詩人亮子,獲得第二屆“詩探索·春泥詩歌獎”的河南詩人黃小培,獲得葉圣陶教師文學獎詩歌獎的寧夏詩人楊森君,獲得第四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詩歌佳作獎陜西詩人高短短,獲得首屆教師文學獎詩歌獎的湖南詩人張戰(zhàn)等很多優(yōu)秀的教師詩人,但在中國詩壇有較大的影響的中學教師詩人相對比較少;帶有明顯的教師烙印,能夠在讀者中產(chǎn)生共鳴、刷新認識并讓人為之一振的詩歌作品,更可謂是寥若晨星。在任何一個詩學領域,都離不開前前后后無數(shù)詩人的探索與追趕,我們呼喚為中國教師詩歌創(chuàng)作苦心奮戰(zhàn)的先行者,也期待看到更多詩人和評論家關注中小學教師詩歌的發(fā)展。
從古體詩到現(xiàn)代詩,詩歌在中國有著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新世紀以來,在網(wǎng)絡詩歌的狂轟亂炸下,很多詩人都受到了影響。評論家張德明在《審美日?;盒率兰o網(wǎng)絡詩歌側(cè)論》一文中指出:“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詩人的出入是很自由的,沒有現(xiàn)實生活中煩瑣的身份認定和森嚴的門檻限制。他們可以在網(wǎng)絡這個無限闊大的虛擬世界之中盡情舞蹈,肆意狂歡。”面對網(wǎng)絡詩歌良莠不齊的現(xiàn)實背景,詩人這一特定的身份無形之中要求他們不能有過度的狂歡。師者,傳業(yè)授道解惑也。“詩言志”,在很多時候詩歌是內(nèi)心世界的表露。身為教師的詩人,只有準確把握現(xiàn)代詩歌發(fā)展的命脈和趨勢,對現(xiàn)代詩歌審美標準有必要的了解,面對學生關于詩歌的提問時,才能不慌不亂,做到對答如流。如果教師詩人受到干擾,日常的行為語言就必須提高警惕,在“慎獨”的同時對“慎眾”也要保持清醒的認識。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為光輝的職業(yè),教師講究“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守則,見詩如面,詩如其人,那么教師詩歌創(chuàng)作也應當遵循這一規(guī)律,讓詩歌成為教育學生的一面明鏡,起到教化育人的積極作用。2021年世界詩歌日前夕,《中國教育報》文化周末版策劃推出特稿《講臺上的詩人》,介紹了劉大偉、盧吉增、田弈楓、金小杰等六位教師詩人引領學生走進詩與美的國度的故事。隨后,開設“講臺上的詩人”融媒欄目,推出王妃、陳愛中、顧文艷、余文浩等教師詩人的專題文章。除在報紙刊發(fā)他們的自選詩,還在中國教育報好老師平臺推出讀詩音頻,立體化打造“講臺上的詩人”品牌。詩人王妃坦言:“我在高校從事學生管理工作,任務繁重且突發(fā)性事件多。我曾經(jīng)向精神崩潰的男生伸出手,也曾經(jīng)在江邊把意欲跳江的女生拉回。我所做這一切的勇氣皆源于詩歌給予我的力量和智慧。詩歌讓我善待人間草木,詩歌讓我相信人間總有真善美。是詩歌教化我做一個有情懷的教育者,在愛與被愛中成就別人、成全自己。感謝詩歌。”教師作為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教育好學生,首先自身必須得有十分強大的精神氣場和人生修養(yǎng)。
常言說,要給學生一滴水,必須自己先有十桶水。在諸多優(yōu)秀的漢語詩歌閱讀中,廣大教師詩人自會在閱讀中找到春風化雨的細膩美感,只有先在詩歌中塑造好自己的靈魂,然后才能再去塑造學生的靈魂?!吨袊逃龍蟆分骶幫醅B談到,“講臺上的詩人”這個欄目主要在于聚焦教師詩人,關注詩歌于教育的重要性和獨特性,發(fā)現(xiàn)校園中的詩意,推進詩教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李娜在《講臺上的詩人》一文中認為,“他們寫詩的時候,一無所求,寫詩不是他們的主業(yè),不必趕進度,不必野心勃勃求結(jié)果。因為他們首先是講臺上的教師,然后才是一個詩人。他們只是發(fā)乎于心地擷取散落在生活四周的生命碎片,凝結(jié)成詩。”在現(xiàn)實中,教師詩人如果失去對詩歌藝術(shù)真善美的追求,成為下半身、垃圾派詩歌的囚徒,那么在課堂中就難免會對學生產(chǎn)生審美的錯覺,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危害性極大。
一名好教師不一定是一名好詩人,但一名好詩人一定會是一名好教師。教師詩人中的大部分在中小學一線從事著語文教學工作,語文不只是認字的課程,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和寫作的能力,母庸置疑,教師自己都不去寫作,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雖說近年來評論界一致認為詩歌在網(wǎng)絡的推波助瀾下已經(jīng)逐步呈現(xiàn)出了回暖之勢,但是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以及隨之而來的微信、抖音等短視頻對詩歌寫作者的傷害已經(jīng)顯而易見,未來的詩歌發(fā)展自然不容樂觀。那么要想學生放下手機,教師就應該以身作則,多讀書、多觀察、多思考,從細微處入手,著眼未來,為詩歌的發(fā)展貢獻一己之力。
中國詩歌的繁榮,教師詩人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吹響教師詩人的集結(jié)號,為教師詩歌的發(fā)表提供更多平臺,可以為中國詩歌的繁榮提供一份強有力的支撐。2020年,“中國校園文學”微信平臺推出“教師詩歌展”,同年舉辦的“首屆全國教師文學筆會”更是匯集了曹立光、啊嗚、海葉全國許多優(yōu)秀的教師詩人。2020年,由湖南教育報刊集團主辦的中國第一本教師原創(chuàng)文學期刊《愛你·教師文學》面世,并于2021年評選頒發(fā)了首屆“教師文學獎”,詩人張戰(zhàn)獲得詩歌獎。在2022年“第二屆全國教師筆會”期間,剛杰·索木東、林長芯等詩人和其他筆會作家一起實地考察了中國常德詩墻,舉辦了“柳葉湖之夜”詩歌朗誦會,大家一致認為教師詩歌發(fā)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進入新時代,中國詩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實績,教師詩歌也應當與時俱進,擴大影響,邁出新步伐,呈現(xiàn)新氣象,走向更加繁榮之路。因此,有關部門應創(chuàng)刊一本純粹意義上的教師詩人雜志,再設立一項具有權(quán)威性、全國性的“教師詩歌獎”,給全國廣大教師詩人一個可以展示交流的平臺,一個在詩歌藝術(shù)道路上相互追趕超越的激勵性機制,進一步激勵出廣大教師詩人在教學之余遠離網(wǎng)絡,放下手機,走進自然,接地氣,崇尚閱讀,積極投身詩歌創(chuàng)作的信心,為中國詩歌的美好明天貢獻教師詩人的力量。
安徽省廬陽實驗小學教師詩人趙俊穩(wěn)的詩歌《雙減后的春天》在快手上線后短短幾天就有了上萬的播放量,極大地展現(xiàn)出了詩歌在潤物細無聲中潛移默化的作用。當前,教育“雙減”工作正在中國大地上如火如荼地開展,如何用詩歌助力中國教育事業(yè)的“雙減”工作,給中國的學生和家長在教育中帶來的巨大變化,這應當成為當下每一名教師肩上的光榮使命,也是教師詩人需要思考的命題。
2005年度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濟南大學文學院教授路也曾在一篇詩歌隨筆中坦言:“我的社會身份是教書匠,‘詩人相當于我的外號。在如此背景之下,詩歌自然無法幫助我前進和沖鋒,但它卻給了我另一番可以任意俯仰的天地,它是我身心內(nèi)外的曠野,它是我的故園?!边@段話誠懇而用心,不僅說出了廣大教師共同的心聲,也是廣大教師詩人須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