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施漫
用科學拆解“奇怪”,用知識解釋“神奇”。奇奇怪怪研究所,帶你用科學的知識探索生活,點燃學習熱情,喚醒內驅力,原來知識這么有意思!
我們總是在說,學習要“勞逸結合”,生活要“張弛有度”,但是我們的耳邊好像還有一種聲音在說,“快點兒,再快點兒,這樣才能早點兒完成,才有機會休息一下。”我們像一個按著軌道高速運轉的陀螺,只要軌道上出現(xiàn)一點點小插曲就會讓自己感到緊繃和無所適從??荚嚂r,一旦發(fā)現(xiàn)有一個題的知識點比較模糊就會心跳加速,倒計時的提示聲響起時就會冒冷汗、手抖、焦慮……
這樣的學習生活,在潛移默化中給我們形成了一種時間觀念,就是“時間是擠出來的,是偷來的”。這種觀念讓我們時刻保持著一種“緊繃”的狀態(tài),漸漸喪失了“慢慢來”的能力。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越來越容易感到焦慮的原因。
于是有人提出來“擺脫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松弛感”?!八沙诟小闭б宦犛X得它很像我們常說的“躺平”呀!其實它們兩個有很大區(qū)別:躺平是為了遠離壓力而拋棄欲望,放棄競爭,對結果和過程都無所謂;而松弛感不是放任自我,是接受壓力和失敗之后還能保持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松弛感”更像是心理學上的“心理韌性”,是指一個人在面對生活中的壓力、挫敗等消極事件時,能夠做出有效的應對和自我調整,從而能夠達到情緒和心態(tài)上的平衡狀態(tài)。躺平更像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而松弛感則是一種良性循環(huán)。有研究發(fā)現(xiàn),能夠在工作和學習中,保持情緒穩(wěn)定的人更容易冷靜地處理問題,獲得正面的結果。
那要怎樣才能獲得“松弛感”呢?
“更優(yōu)秀”是一個謊言,因為它是永遠沒有標準的。無限地追求完美,有時候不但不能消除焦慮,反而會更焦慮緊繃。獲得松弛感,首先是要接受自己不是一個完美的人。
我們的身邊總能找到一個“更優(yōu)秀”的標桿,所以我們一直都可以從身上找到“不足之處”,并且要求自己對標改正,但無論我們怎么努力,都很難做到完美。既然無法趨于完美,那咱們就接納自己身上的缺點,降低自己對事物的期待值,比如允許自己犯錯,允許自己是一個普通的、有點兒笨笨的人。
保持松弛感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能夠解決問題,即便當下不能,以后也可以。在面對事情時我們常常感到緊張,是我們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所導致的。想要獲得“心理韌性”,最終還是要回歸自身,相信自己的選擇,堅持自己的風格,即便中間有曲折,也一定能夠到達終點。
沒有什么規(guī)定是我們必須拿第一,必須在某個時間里達到什么成就,必須要如何優(yōu)秀。就像“松弛”與否,也只是一種態(tài)度,而不是必要的標準。如果你已經感到很舒服了,那么上面這些話同樣不適用于你。有時候,不刻意去追求“松弛感”,才是真正的松弛有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