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對毛澤東歷史功績的梳理與評價

2023-07-06 15:09:19羅建華
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歷史決議中國共產黨

[摘 要]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對毛澤東的歷史功績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梳理與概括:一方面,通過回溯創(chuàng)造性運用歷程、提煉重要思想觀點和強調整體性推進以突出毛澤東在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方面的重要貢獻;另一方面,從黨的建設、革命軍隊的建設、新中國的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實踐以及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五個維度闡明毛澤東對中國革命與建設的重大推動作用。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都是抓住重點、大處落墨,將毛澤東的思想與實踐貢獻置于中國共產黨歷史發(fā)展脈絡中加以審視而非局限于管窺具體歷史細節(jié),為科學評價毛澤東及其思想提供了重要和基礎的理論參照系。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歷史決議;毛澤東

[中圖分類號]D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071(2023)03-0018-06

時至今日,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已產生了三個重要的歷史決議,即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第一個歷史決議),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第二個歷史決議),以及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第三個歷史決議)。盡管由于所處的歷史時期不同,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有著不同的側重點,但都分別以很大的篇幅梳理和概述了毛澤東的歷史功績。眾多毛澤東研究專家均注意到了以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為依據繼續(xù)深入研究毛澤東及其思想的重要性,甚至有學者認為第三個歷史決議成功開啟了毛澤東及其思想研究的新起點[1]。的確,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中關于毛澤東歷史功績的重要論述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對于自身歷史的深刻總結與科學評價,也是我黨在重要歷史人物功過認識上實現思想統(tǒng)一的基礎,更是為正確科學評價重要歷史人物樹立了標桿。

一、 毛澤東的重大理論貢獻:創(chuàng)造性地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作為中國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不僅首次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命題,成為了使馬克思主義實現中國化的重要拓荒者,更是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落地生根并枝繁葉茂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創(chuàng)造性運用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多維發(fā)展。這種豐富與發(fā)展既有從具體觀點的闡發(fā)為馬克思主義添磚加瓦,又有從整體維度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fā)展加以推進。因此,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的關鍵歷史節(jié)點所作的三個歷史決議,皆從不同的側面對此進行了總結、概括和闡述。

首先,回溯毛澤東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在第一個歷史決議中明確指出,“毛澤東同志代表中國無產階級和中國人民,將人類最高智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理論,創(chuàng)造地應用于中國”[2]73,整合吸收了人類歷史上諸多文明成果的馬克思主義具有真理性以及極強的普遍適用性,而中國共產黨將其恰如其分地運用于革命與建設實踐進程,解決了中國自近代以來長期想解決而未能解決的重大課題——使廣大人民群眾擺脫備受奴役和剝削的遭遇。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皆以不同的表述明確強調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積極運用,只不過第一個歷史決議著重強調的是將馬克思主義運用于革命實踐,而后兩個歷史決議則更為全面地明確了毛澤東思想就是在將馬克思主義運用于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踐之中而生成的。

需要注意的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運用不是將其視為公式加以簡單搬用,而是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這一點,在第三個歷史決議中已明確重申和強調[3]。當然,中國共產黨人過去對馬克思主義的具體運用方式或許會因為時間沖刷和歷史沉淀而過時,但是,正如列寧所指出的那樣:“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保?]154由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所進行的革命和建設皆是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嶄新實踐,他們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對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及其范式顯然提供了列寧所言之“新的東西”,因而其功績是永遠無法磨滅的。更為重要的是,正是由于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運用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這種運用才真正與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產生了實質性的聯(lián)系。實際上,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和豐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二者之間不僅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它們之間甚至不存在明顯的界限,而是互為前提、相互促進的關系。

其次,提煉毛澤東豐富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思想觀點。第一個歷史決議指出,毛澤東代表中國人民將馬克思主義應用于中國以農民為主體的、無比復雜和艱難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之中,并進而“光輝地發(fā)展了列寧斯大林關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問題的學說和斯大林關于中國革命問題的學說”[2]73。不難看出,此處的論述聚焦于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在第二個歷史決議中,則是對毛澤東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論觀點加以概述。譬如,在這一歷史決議中明確指出:“毛澤東同志在一九五七年春提出必須正確區(qū)分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保?]137我們知道,1957年2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作《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報告之前,國內有人過于樂觀地認為比資本主義社會更優(yōu)越的社會主義社會已不存在矛盾。毛澤東在這一報告中明確指出,這種認識和想法是不符合實際的天真的想法,并在此基礎上指出當時的社會主義中國存在著兩類性質完全不同的矛盾——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6]204。這一報告中所提出的一系列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思想,就是在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原理的精準運用基礎上對其進行地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

此外,第二個歷史決議還對毛澤東所提出的要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技術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重要提議,以及在領導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時所提出的不能剝奪農民、不能超越階段、反對平均主義,強調發(fā)展商品生產、遵守價值規(guī)律和做好綜合平衡,主張以農輕重為序安排國民經濟計劃等重要觀點進行了簡明扼要地追溯和概括[5]137。顯而易見的是,這些具體的觀點皆從不同側面以不同程度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

當然,在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關于毛澤東豐富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思想觀點的概述和提煉中,第二個歷史決議的總結和概括是極具后續(xù)影響力的。在第二個歷史決議中,將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毛澤東思想概括為六個方面的理論,并將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概括為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三個主要方面[5]156-165。盡管從學術研究和探討的維度審視,毛澤東思想并不局限于這六個方面,但就學習者而言這已經是最簡明扼要的概括和提煉。由此,至今作為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對毛澤東思想主要內容和活的靈魂的概括仍然以第二個歷史決議為最重要的參照。

再次,強調毛澤東為整體上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做出的突出貢獻。鄧小平曾明確指出:“毛澤東思想不是在個別的方面,而是在許多領域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保?]43換言之,盡管毛澤東的確也以一些具體的思想觀點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但就他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fā)展而言,更為重要的是一種整體性的推進。正是在這種整體性推進歷程中,產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飛躍的重大思想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在第三個歷史決議中,明確了毛澤東思想的創(chuàng)立是在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的革命實際相結合中實現的,并且指出毛澤東思想“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3]。眾所周知,作為科學思想理論體系的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革命與建設實踐中的運用和發(fā)展,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這一問題,是第二個歷史決議中就已然明確了的。但是,這一歷史決議在指出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的同時也明確強調:“我黨許多卓越領導人對它的形成和發(fā)展都做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同志的科學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保?]156也就是說,在毛澤東思想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進程中,毛澤東本人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這種貢獻是其他中共領導人所難以匹及的。

第二個歷史決議所處的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告一段落,改革開放新時期已開啟。于是,這一重要的歷史決議也就起到了一種承前啟后的作用。承前就是繼承毛澤東時代所創(chuàng)造的多重維度的歷史遺產,而啟后則是在承前基礎上開啟新的社會主義建設范式。因此,第二個歷史決議極為重要的旨趣就是如何堅持和發(fā)展毛澤東思想,以及如何正確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地位的問題。其中,毫不含糊地肯定毛澤東在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方面的巨大貢獻,就是客觀科學評價毛澤東歷史地位的基礎與核心內容。

第三個歷史決議指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和發(fā)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3]相對于第一個歷史決議所指出的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和第二個歷史決議所強調的獨創(chuàng)性地豐富和發(fā)展,第三個歷史決議所明確的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和發(fā)展。也就是說,在第三個歷史決議中,明確地強調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和發(fā)展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這二者甚至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二、 毛澤東的實踐推進貢獻:領航中國革命與建設歷史之巨輪

真正的哲學家和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自當以改變世界為己任,而不是止步于對客觀世界的簡單描述和對人類社會歷史的簡要追溯,這是在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那里就已明確了的。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斬釘截鐵地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8]8在明確強調改變世界之重要性并以此為己任這一點上,毛澤東與馬克思并無二致。毛澤東在其名著《實踐論》中將馬克思所提出的改變世界的重大命題加以豐富和細化,指出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觀世界、改造主觀世界和改造主客觀世界的聯(lián)系三重維度[9]296。毛澤東對于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巨大貢獻并不僅僅是一種理論層面上的闡明和強調,更重要的是以實際行動實質性地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新中國的誕生,以及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分別從不同的側面對此進行了精心梳理和深刻總結。

第一,闡明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成立與發(fā)展進程中的重大推動作用。眾人皆知,作為中共一大代表之一的毛澤東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其發(fā)展壯大付出了極大的心血,是這一政黨的重要創(chuàng)建者和名副其實的元老級人物。而且,毛澤東不僅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從一葉扁舟到巍巍巨輪的艱難發(fā)展歷程,更為此做出了幾乎所有他能夠做到的努力和貢獻。因此,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也從不同的維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梳理、提煉和論述。第一個歷史決議明確指出:“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各個時期既然規(guī)定了代表人民群眾利益的政治路線,同時也就規(guī)定了服務于這一政治路線的聯(lián)系黨內黨外群眾的組織路線。”[2]100毛澤東為中國共產黨制定了群眾路線,這一路線后來被概括為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之重要內容。得益于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滋養(yǎng)和浸潤,毛澤東較早地認識到一個政黨不斷發(fā)展壯大的根基在于從人民群眾中獲取支撐力量,以獲得一種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支持。從這個意義上說,群眾路線的制定乃是事關中國共產黨生死存亡的關鍵。

當然,第一個歷史決議也在將毛澤東的思想與實踐置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發(fā)展宏觀歷史進程加以審視的基礎上,對毛澤東在特定歷史節(jié)點上所發(fā)揮的非替代性重要作用進行了明確肯定。此決議指出:“在毛澤東同志所領導的在貴州省遵義城召開的擴大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得以勝利地結束了‘左傾路線在黨中央的統(tǒng)治,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2]87在革命年代,一個政黨的生命力強弱不僅表現為一種消滅敵對勢力的能力,更取決于其能否果斷而及時地從困境中走出。尤其是對因客觀因素長期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國共產黨而言,使黨組織自身獲得一種絕處逢生的本領是確保革命火種不滅的關鍵。毛澤東無疑是使中國共產黨多次涅槃重生的關鍵性人物,因而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對此充分加以肯定就顯得合情合理、理所應當。

第二,強調毛澤東在革命軍隊建設方面的多維突出貢獻。第一個歷史決議總結道,毛澤東早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初期已明確指出,中國革命必須以武裝斗爭為主要斗爭形式并以農民為主體的軍隊為主要組織形式[2]91。簡要回顧歷史我們就知道,當時的中國是一個農民占全國總人口80%以上的東方大國,建立以農民為主體的革命軍隊抓住了軍隊建設的根本,甚至也精準地觸及了當時中國的社會主要矛盾之矛盾主要方面。當然,毛澤東之所以發(fā)動革命以及奮力進行革命軍隊的建設,皆是為了解決當時中國的社會主要矛盾。于是,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解決社會主要矛盾便成了一種互為前提的良性互動關系。正是在正確認識軍隊主要組織形式的基礎上,毛澤東率先建立了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二個歷史決議對此進行了簡要地描述:“毛澤東同志領導的湖南江西邊界地區(qū)的秋收起義,創(chuàng)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保?]125盡管此“第一師”最初的力量并不強大,可它卻是由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史上所開的重要先河,是具有標志性歷史意義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同時,第一個歷史決議還指出:“毛澤東不僅根據唯物史觀明確規(guī)定了中國革命運動必須始終堅持的政治路線,也在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的進程中規(guī)定了正確的軍事路線?!保?]98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那樣,正確的軍事路線從來都不是自然而然、平平安安地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而是在激烈的斗爭中產生并發(fā)展起來的。[9]168但是,正確的軍事路線又能夠反過來促進我們更好地把握主客觀條件和重要時機,靈活機動地運用各類有效戰(zhàn)法,進而使我方掌握軍事行動的主動權。因此,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所制定的軍事路線在中國近現代革命歷史所處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而毛澤東在此領域所做的貢獻也并非僅有如前所述的幾個方面。只不過,關于毛澤東在革命軍隊建設方面的多維突出貢獻,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由于受文本性質、目的和要求以及篇幅所限并未全面系統(tǒng)地加以闡釋,而是抓住其概要與重點加以強調。

第三,闡釋毛澤東為新中國的誕生所做出的歷史性貢獻。第三個歷史決議強調,黨對革命勝利之后可能要面臨的難題和挑戰(zhàn)進行了科學前瞻,并以此為基礎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了“兩個務必”[3],這一歷史決議將黨的百年奮斗歷史放置于人類文明發(fā)展史的寬廣視域加以評價,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以大歷史觀作為敘事和評價方法的獨特魅力[10]。由于第三個歷史決議以大歷史觀為方法支撐進行敘述和評價,對具體歷史人物的提及和論述極少,即便是曾經做出過重大貢獻的關鍵歷史人物的姓名也很少出現在這一文本之中。因此,在論及為大家所熟知的“兩個務必”之時也未直接提到毛澤東,而是以容量更大的概念——“黨”加以替代,這便不足為奇了。習近平曾感嘆:“回過頭來看,毛澤東同志當年提出‘兩個務必,確實是高瞻遠矚??!”[11]25當解放戰(zhàn)爭仍在激烈地進行著的時候,毛澤東早已對新中國的建設及其可能遭遇的難題進行了預設和前瞻,并針對可能出現的困境提供了基本的解決思路和方案,“兩個務必”的提出則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一例。

第二個歷史決議明確指出,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和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建立了永遠不可磨滅的功勛”[5]156。至于新中國的誕生,大家顯然早已習慣將1949年10月1日作為標志。但是,一個全新的國家和政權從來都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間產生的,也從來都不是在鑼鼓聲和歡呼聲中自然出現的,而是在經過長期的醞釀、籌劃和斗爭之后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就是在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群眾與敵人進行殊死搏斗之后實現的。所以,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關于毛澤東為新中國的誕生所做出的歷史性貢獻的闡釋,其實是在明確肯定其建黨、建軍和革命實踐三重維度的突出貢獻基礎上展開的。只有如此,才能夠將新中國誕生之艱難得以較好地呈現;也只有如此,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才能夠充分彰顯其正確科學的歷史觀。

第四,論述毛澤東對中國革命運動的巨大推動作用。需要說明的是,此處所講的中國革命既指新民主主義革命也指社會主義革命。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對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中做出的重大貢獻加以明確。第三個歷史決議對毛澤東在早期革命運動實踐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加以明確,指出毛澤東領導“人民打土豪、分田地”[3]。此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采用樸實而又生動、鮮活的話語表達了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初期所做的奠基性貢獻。當然,前兩個歷史決議也都在此問題上花了不少筆墨,尤其是強調了毛澤東在井岡山創(chuàng)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及其重大歷史意義。第一個歷史決議還肯定了毛澤東在反對李立三路線、糾正存在于紅一方面軍的“左”傾錯誤思想及粉碎敵人前四次“圍剿”方面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明確指出了第四次反“圍剿”斗爭之所以取得勝利正是由于毛澤東的正確路線在紅軍中已有相當重要的影響,也強調了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上對于勝利結束“左”傾路線并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黨方面所發(fā)揮的關鍵作用[2]80-87。在第二個歷史決議中,中國共產黨人既明確指出有很多的領導人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又不無深刻地指出:“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多次從危機中挽救中國革命……我們黨和人民可能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時間?!保?]129我們看到,后來學界對前四次反“圍剿”和遵義會議的探討與研究幾乎都是以此為基礎加以展開的。這些經典表述為后來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書寫提供了重要的范本,很多重要的論斷影響至今、沿用至今,而且也必將會繼續(xù)產生影響。

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對毛澤東在社會主義革命運動中所做出的重大貢獻加以肯定。第二個歷史決議指出:“一九五二年,黨中央按照毛澤東同志的建議,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這個總路線反映了歷史的必然性?!保?]133也就是說,第二個歷史決議充分肯定了毛澤東在過渡時期總路線中所提出的“一化三改造”是適合當時中國國情的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是實事求是路線在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中的科學運用。當然,毛澤東對社會主義革命運動的重大推動作用絕不局限于此,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對此進行的闡述亦占了不小的篇幅,只是此處不再一一贅述。

第五,回溯毛澤東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中的突出貢獻。第二個歷史決議對毛澤東的理論文本及其思想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方面做出的重大貢獻給予了明確肯定。這一歷史決議指出:“毛澤東同志發(fā)表《論十大關系》的講話,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保?]135“十大關系”亦即十組矛盾,從表面上看,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只是從理論層面探討存在于中國社會并亟待解決的幾組重要矛盾。但是,研讀其具體內容并結合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我們會發(fā)現,正是這一重要的文本開啟了中共領導人對蘇聯(lián)領導人和蘇聯(lián)模式的批判,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社會主義中國邁出“走自己的路”的關鍵一步。而且,這一文本中對諸多問題的思考和探討都是基于蘇聯(lián)模式的經驗和教訓總結基礎上展開的,因此,其重大歷史意義乃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該決議還分析道:社會主義中國經歷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動蕩,作為執(zhí)政黨的中國共產黨不僅沒有被摧毀還能維持著祖國統(tǒng)一,國務院和人民解放軍也仍然各司其職地開展著大量必要的工作,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仍然在社會主義制度根基的支撐下繼續(xù)進行著,中國在國際上仍舊扮演著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并繼續(xù)發(fā)揮著重要影響,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毛澤東思想與精神仍在持續(xù)不斷地發(fā)揮著作用。當然,第三個歷史決議對此問題亦有所論及和強調。在這一決議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指出:“毛澤東同志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提出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這些獨創(chuàng)性理論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導意義?!保?]這些至今仍然有重要指導意義的思想包括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社會必將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階段,強調應當嚴格區(qū)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并在此基礎上正確處理兩種性質不同的矛盾,應當努力擺脫外國模式的束縛并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yè)化道路,在處理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關系上要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的方針,在科學文化工作中要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等。

結語

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和對其加以豐富、發(fā)展,這兩者之間本身就不存在明顯的界限,因而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明確毛澤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楷模,這也就需要從肯定他對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方面的貢獻開始。第一個歷史決議明確指出,毛澤東“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并具體地總結了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2]102,以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為依托分析和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和教訓并將其上升為理論,無疑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革命家、理論家對馬克思主義進行豐富與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毛澤東則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僅以創(chuàng)造性的理論改變了中國革命與建設步伐,也以理論發(fā)展與創(chuàng)造者的角色深深地影響了眾多中國共產黨人,乃至影響了世界各國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

在毛澤東的海量著作中,大多為在中國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范本。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這些重要的理論文本使毛澤東的思想與精神超越時空界限,極為深刻地影響了數不勝數的中國人民。如劉少奇所言,作為天才的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把我國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從來未有的合理的高度……”[12]319,更加令人吃驚卻又似乎完全在情理之中的是,毛澤東的文本、思想與精神之影響力早已超出了國界。早在20世紀50、60年代,毛澤東的《矛盾論》對法國馬克思主義者就產生了極大影響[13]。路易·阿爾都塞(Louis Althusser)在其著作《保衛(wèi)馬克思》(1965)中就曾指出,在毛澤東的《矛盾論》中我們可以找到什么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特殊性這個問題的理論解答,他甚至還認為這一著作“在形式上已經相當完善,我們只要進一步思考、追根究源和加以發(fā)揮就可以了”[14]175。當然,毛澤東的著作之世界性影響并非局限于此,此處只是對這一問題進行一種嘗鼎一臠式地說明。換言之,并非只有中國共產黨人自己將毛澤東的著作視為運用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范例,而是世界各國大量的思想家、政治家都認同這一點。

參考文獻:

[1]王立勝,李新宇.從歷史決議論毛澤東與毛澤東思想研究的新起點[J].毛澤東思想研究,2022(3):1-16.

[2]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2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3]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人民日報,2021-11-17(01).

[4]列寧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2.

[6]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9]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陳金龍.從第三個歷史決議看中國共產黨的大歷史觀[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1):9-12.

[11]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12]劉少奇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3]張一兵,尚慶飛.理解毛澤東:一種結構主義的嘗試——從阿爾都塞的《保衛(wèi)馬克思》談起[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6):32-38.

[14][法]路易·阿爾都塞.保衛(wèi)馬克思[M].顧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責任編輯:青 衣)

(校對:木 子)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西部和邊疆地區(qū)項目“中國共產黨從嚴治黨的演變歷史與內在邏輯透視研究”(19XJC710004);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基于三份歷史決議的中國共產黨總結經驗方法論研究”(22ZB03)。

[收稿日期]2023-03-07

[作者介紹]羅建華,博士,云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650500。

猜你喜歡
歷史決議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改革開放初期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評價研究綜述
紅廣角(2019年5期)2019-12-18 03:15:15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08
鄧小平、陳云與《歷史決議》的出臺
領導文萃(2018年17期)2018-10-30 11:11:22
改革開放初期黨中央解決“文革”評價問題的政治智慧
紅廣角(2018年6期)2018-02-18 08:41:56
把握1981年《歷史決議》的精髓
昭平县| 辉县市| 阿图什市| 金湖县| 乌兰察布市| 怀宁县| 延边| 遂昌县| 疏勒县| 芜湖市| 昌宁县| 社会| 冀州市| 沅陵县| 武穴市| 桂林市| 三河市| 平谷区| 万安县| 鄢陵县| 长葛市| 临安市| 桐乡市| 时尚| 盐津县| 永川市| 京山县| 枣庄市| 曲阳县| 宾阳县| 肇东市| 临沧市| 光山县| 搜索| 龙陵县| 呼和浩特市| 陇南市| 昌江| 贡山| 华坪县| 比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