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繼梅
故事得從1967年說起
從大涼山的鹽源縣說起
從游牧民說起
我要省略戰(zhàn)亂、逃亡
省略從香格里拉到洱源西山的一路風塵
我只想講述
她們穿著五彩裙,披著白氈毯
趕著肥美的牛羊來到雀山
來到萬畝杜鵑花的樹下
撐起杈杈房
我只想說杈杈房里的人
他們愛酒,愛火,愛一望無垠的孤獨
和孤獨中盛開的花
他們相信血管里有潮水
潮水里有青草,青草里有牛羊
牛羊里有四季
四季里有他們奔波的命
他們不信螞蟻長成大象
杈杈房變成木瓦房
他們相信洋芋勝過石頭
相信牛羊勝過白云
他們說,十三戶,五十多人的遷徙
只是枯草的又一次返青
他們喜歡看,火跳舞
喜歡聽,水唱歌
喜歡把座上賓叫成“阿老友”
喜歡給老友殺牛宰羊
還喜歡扒心扒肝,掏心掏肺
他們相信火中有木魚
水中有慈悲
日晞月薄中,他們是土地上的過客
草葉間的露水
時間上的風箏
根,始終找不到可依的泥土
1982年包產到戶的春風,吹到了雀山
蘇醒的草木,張開了干癟的嘴
等待甘露的滋潤
于是,山林、土地、牛羊
這些發(fā)著綠光的珍寶
一件一件來到游牧民的手上
他們終于有岸,可結束漂泊的宿命
他們借著東風,向大山亮劍
向2800米海拔亮劍
向灰泡土亮劍,于是
蕎麥、燕麥、洋芋、瑪卡、大黃、木香、白蕓豆
這些邊緣地的生命
被列入了陽光的方隊
從此,抱荷嶺村的花名冊開始發(fā)育
雀山村民小組13戶長到54戶
游牧民50多人長到180多人
魔幻時代里,騾馬變摩托
牛車變汽車
杈杈房變大瓦房
電視機前,80歲的阿莫
正給遠方的兒子打電話
停車的地方,有五星紅旗
有朗朗的讀書聲
有3棵牡丹正在盛開純凈的白
五星紅旗下是陸老師,全名陸學華
用3種語言教學,曾是一師一校的校長
還曾是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運動會的射弩冠軍
這個羞澀的男子,教過許多羞澀的孩子
有些孩子,已成另一個陸學華
或另一個版本的陸學華
一陣課鈴天籟般響起
孩子們如水、如花、如好看的蝴蝶
沖出校門
面向春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