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廣固城五龍口位置新考

2023-06-25 12:09丁新宇
史志學刊 2023年1期
關鍵詞:位置典籍河流

摘 要 十六國時期,廣固城的五龍口曾經(jīng)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位置,是地方政權存亡的依托。由于城池廢棄、以訛傳訛等原因,五龍口位置失傳。傳統(tǒng)觀點認為的廣固城西南山口并不是五龍口的實際位置,廣固城遺址的北、西、南三面也都沒有完全符合記載的位置,學者推測的河流交匯處也不符合五龍口的特征。根據(jù)廣固城現(xiàn)存遺址和周圍地理環(huán)境的推測,只有遺址東側(cè)廢棄河道的大壩處符合典籍所載五龍口的特征和作用。五龍口就在今山東省青州市邵莊鎮(zhèn)窯頭村與曹家莊之間的夯土大壩處。石虎、慕容恪、劉裕等人,就是憑借堵塞此處河道攻克了廣固城,進而占領了山東地區(qū)。

關鍵詞 廣固城 五龍口 位置 河流 典籍

廣固城(遺址在今山東省青州市)是十六國時期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其政治地位與地緣影響舉足輕重,曾是西晉、后趙、前燕、前秦、東晉等政權在北方的軍事重鎮(zhèn),甚至還是南燕的國都。自建城以來,廣固城幾十年內(nèi)數(shù)易其主,至少發(fā)生四次攻防大戰(zhàn)。令人費解的是,廣固城保衛(wèi)戰(zhàn)每次均以失敗告終,而且其中三次都與一個名為“五龍口”的戰(zhàn)略要地有著直接關系。由此可見,堵塞五龍口實為軍事占領廣固城的關鍵。遺憾的是,歷代典籍對五龍口位置語焉不詳,導致后世產(chǎn)生了五龍口位置究竟何在、堵塞五龍口有何作用等懸而未解的疑團。

盡管自晏謨、酈道元以來,絕大多數(shù)相關典籍都記載五龍口在廣固城附近,然而其位置始終沒有被準確判定。從北宋司馬光(P3626)至現(xiàn)代王仲犖(P277)等學者,在敘述慕容超等被困人員的失敗時,都沒有提到堵塞五龍口一節(jié)。當前,廣固城所在的青州聲名不顯,學界對此尚未重視,關注五龍口的多是當?shù)貙W者,只有張景孔和李寶壘等少數(shù)學者作出了專文考證,可惜均不能完全符合文獻記載,尤其是無法與晏謨、酈道元等親歷者的敘述相對應。因此,有必要對廣固城五龍口位置重新研討。

筆者實地考察了廣固城遺址所在的山東省青州市邵莊鎮(zhèn)窯頭村,進一步推斷,五龍口就在廣固城東。攻城者們之所以每次都堵塞五龍口,是因為周邊的特殊地形和地理位置。正是這種獨特的地形,導致他們采用了獨具特色的軍事策略——不是用尋常決堤放水的方法攻城,而是堵塞河道造成城市內(nèi)澇,同時利用內(nèi)部矛盾,從內(nèi)部攻破這座堅固的堡壘。堵塞五龍口在歷次攻陷廣固城過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五龍口是廣固城存亡的關鍵。

一、前人認為的五龍口位置

如果想解決五龍口的位置問題,就必須先要確定廣固城的位置。根據(jù)2008年淄博考古隊以及濰坊文物局對疑似廣固城的遺址進行的考察,可以確定,廣固城就在窯頭村及大郇村、小郇村一帶,而大約南燕時修建的外城則在今琵琶水庫東岸南岸的曹家莊、劉家莊一帶(P64)。確定廣固城位置,有助于解決五龍口位置的疑問。當然,本文討論的廣固城是指曹嶷修建的廣固城及其遺址。南燕在其東南增建的外城及遺址,本文單獨稱呼為廣固城外城,以作區(qū)別(P18-23)。

五龍口之名始見于南燕官員晏謨的《齊地記》:“(廣固)城側(cè)有五龍口?!保≒777)城側(cè),即城的側(cè)面。古人以南北方向為正,則五龍口在廣固城的西側(cè)或東側(cè)。又,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淄水注》曰:“(濁水)東北流,逕廣固城西,城在廣縣西北四里,四周絕澗,岨水深隍。晉永嘉中,東萊人曹嶷所造也。水側(cè)山際,有五龍口?!保≒623)晏謨、酈道元皆曾在此居住,熟悉當?shù)氐乩?,所記自然無誤。然而,酈道元的說法盡管較晏謨更加細致,卻指向了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五龍口在廣固城西側(cè),濁水自西南向東北流,先到達五龍口再經(jīng)過廣固城;另一種則是五龍口在廣固城東側(cè),濁水自西南向東北流,先經(jīng)廣固城再過五龍口。前一種可能性是后世各種說法的源頭,而后一種可能性歷來無人提及。筆者認為后一種可能性恰恰才是最有可能的位置。

歷代各種資料均據(jù)《水經(jīng)注》衍生的第一種可能為說,而后逐漸發(fā)生偏離,乃至套用到了其他位置,最終導致五龍口的具體位置成為眾說紛紜的謎團。據(jù)筆者統(tǒng)計,五龍口的位置,當前大致有以下三種說法:

(一)在廣固城西南山麓

元于欽《齊乘》曰:“(北陽水)東北逕五龍口,又北逕廣固廢城。”(P113)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三十五曰:“冶嶺山在廣固城西南。一名為山,濁水所出。亦謂之陽水,通謂之澠水,即今北陽水也。山麓有五龍口,北陽水所經(jīng)也?!保≒1525)又曰:“北陽水在城西。源出九回山,東北徑五龍口,又北徑廣固廢城?!盵2](P1525)北陽水即濁水。河水向東北流,依次經(jīng)過五龍口和廣固城。據(jù)此,五龍口在廣固城西南的冶嶺山山麓地帶。

(二)在瀑水澗

明劉應時等(嘉靖)《青州府志》卷六曰:“冶嶺山,一名為山,在舊廣縣側(cè),山麓有五龍口。廣縣,今瀑水澗西是其遺址?!保≒8b)同書卷七又曰:“五龍口,見冶嶺山麓,今瀑水澗南是?!盵3](P24b)瀑水澗是南陽河的支流,在漢廣縣城東、明清青州城西。在其匯入南陽河處有一小型瀑布,并且名為五龍口。這也是后世的主流說法之一,是誤讀《水經(jīng)注》而來。

(三)在廣固城東北角

今人張景孔《廣固城與五龍口再考證》依據(jù)淄博考古隊的考察撰文指出:五龍口在今“岔河村南、北陽河兩源匯流之后東流不遠的‘水側(cè)山際的‘瓶頸之處”(P8)。張景孔認為交匯處北邊的河流最窄處就是五龍口,即今天北陽河上的黑山路石家莊橋附近,南來的北陽河干流與西來的支流在此交匯。李寶壘、劉光輝的《青州南燕歷史遺存及影響研究》(P63-64)也持相似看法。

以上是前人對五龍口位置問題的主要看法。這些觀點各有千秋,自有依據(jù)。其中,前兩種說法是明清以來的主流觀點,影響較大。明清以來各種地方志皆圍繞此二說展開。

二、瀑水澗五龍口晚出

五龍口位于瀑水澗口的說法,是明清青州地方志的主流說法之一。瀑水澗匯入南陽河的地方之所以叫五龍口,是因為自北面逆時針方向恰好有舊東陽城西護城河、南陽河無名支流、南陽河干流、瀑水澗、南陽城西護城河等五條河流在此匯合。其兩側(cè)有秦漢和南朝以來青州城的城池遺跡,唯獨沒有魏晉城池的遺跡。上文已經(jīng)證明,魏晉時代的城市遺跡在北陽河窯頭村周圍。瀑水澗的五龍口與劉裕堵塞的五龍口,可能是地名的位移,但不是同一位置。

此外,對《水經(jīng)注》的誤讀也是明清時代錯認五龍口的原因。酈道元說的是“(濁水)東北流,逕廣固城西,城在廣縣西北四里,四周絕澗,岨水深隍”。古代書籍很少有句讀,斷句全憑自身學識。此文可以被誤讀為:“(濁水)東北流,逕廣固城西,城在廣縣,西北四里,四周絕澗,岨水深隍?!泵魅私?jīng)常誤讀古書,例證甚多。恰好,廣縣遺址西有南陽河流經(jīng),東有瀑水澗,與這種錯誤解讀吻合。瀑水澗口恰好又有五條河流匯聚的情況。明人因此而附會出廣固城五龍口位于瀑水澗的說法。張景孔《明代人與酈道元對北陽河“五龍口”定位之辨析》(P90-93)一文對此考證甚多,唯誤讀之事未考。此觀點已經(jīng)被證實錯誤。其余二說則需要仔細甄別,尤其需要結(jié)合劉裕等人堵塞五龍口的經(jīng)過以及現(xiàn)代的田野考察。

三、五龍口不在廣固城西南山麓

五龍口在廣固城西南,即為山的山麓的出水口,是明清的主流說法之一。此說問題明顯,直接與《齊地記》《水經(jīng)注》等文獻記載的河流流經(jīng)次序矛盾。若依此說,則北陽河先過五龍口再到廣固城。

五龍口在廣固城西南山麓的說法實源自“水側(cè)山際”的記載。然而,廣固城一帶丘陵較多,酈道元沒有指明是哪座山,令后人誤以為“水側(cè)山際”指的是為山。實際上,這一說法與酈道元記述順序矛盾。他說:“(濁水)東北流,逕廣固城西……水側(cè)山際,有五龍口?!边@意味著,濁水(北陽河)先流經(jīng)廣固城西,又經(jīng)過五龍口。倘若五龍口在廣固城西南山麓,濁水就應該先經(jīng)五龍口后到廣固城。于欽等人顯然是斷章取義,誤讀《水經(jīng)注》,只看到“水側(cè)山際,有五龍口”,忽略了前文。況且,為山山麓出水口不具備放水攻城的地理條件。

經(jīng)筆者實地訪查,今琵琶水庫位置是廣固城外南部的最低點,中間是寬闊的河漫灘,其北側(cè)的廣固城位置相對較高。如果在廣固城西南方向的河流出山口筑堤阻水,在決堤放水后,洪水依然只會沿寬闊低洼的河道往東北流去,并不會對高處的廣固城墻造成實質(zhì)性沖擊。換言之,五龍口如果在廣固城西南的山麓,則堵塞后就無法起作用。所以,于欽、顧祖禹等人記載的濁水經(jīng)過五龍口才到達廣固城的說法既與文獻矛盾,又不符合當?shù)氐乩?。與此相關的決水灌城說法實難成立。

長期以來,廣固城的幾次破城都被認為是堵塞五龍口決水灌城的原因。據(jù)《齊地記》記載,謀士玄文告訴劉裕:“昔趙攻曹嶷,望氣者以為澠水帶城,非可攻拔。若塞五龍口,城當必陷。石季龍從之,嶷請降。后五日,大雨震雷,復開。后冉閔之亂,段龕被慕容恪攻圍數(shù)月,不克,又塞五龍口,龕遂降。無幾,又震開之。今舊基猶存,宜急修塞?!保≒354)劉裕遵從了玄文的建議,采用同樣的方法攻破廣固城。由玄文的話可知,之前廣固城兩次陷落都是堵塞五龍口導致的。后趙石虎、前燕慕容恪攻打廣固城,都是靠堵塞五龍口取勝。他們堵塞五龍口以后,城內(nèi)受到嚴重影響,故而開城投降。

一般認為,如果要制造洪水淹沒城池,最便捷的就是堵住河流上游,再掘開堤壩,讓洪水沖入城內(nèi)。這種情況下,堤壩最先毀壞。然而與此截然相反的是,曹嶷、段龕等人并非因高處放水灌城而出來投降,而是城內(nèi)投降以后,堤壩才因大雨震雷而毀壞。換言之,直到他們出城投降,堤壩一直存在,決堤放水全無可能。這足以證明,廣固城三次被攻破都不是用的高處筑堤放水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崔鴻在《十六國春秋》(P3184)中引用玄文的話時,刪除了“后五日大雨,震雷復開”一句。唐修《晉書·慕容超載記》(P3184)以下諸書往往據(jù)《十六國春秋》引用。這導致后世學者受此影響,忽略了城破后堵塞五龍口的障礙才被自然清除的特殊現(xiàn)象,進而誤認為石虎、慕容恪、劉裕都是像水淹七軍那樣放水灌城。此說影響深遠。元明以降,人們都認為劉裕等攻城者曾決堤放水?;谶@種考量,《齊乘》等地方志都斷定五龍口在廣固城西南山麓。直到今天,青州史志辦所編的《青州古城》和李碩的歷史傳記《鐵馬樓船劉寄奴》,依舊認為五龍口在廣固城西南山麓的高處,幾次破城都因為敵人“堵塞了澠水上游的五龍口”(P156)“聚大水淹沒城池”(P17)。這明顯是后世的誤解和想象。

四、五龍口不在城西、南、北等處

廣固城城墻基礎及建筑遺址除部分裸露地面以外,其余遺跡大多在地下一到兩米左右深的位置(P64)。因此可以說,當前廣固城周圍的地勢地貌自劉裕摧毀廣固城后沒有重大改變。

前文已經(jīng)證明五龍口不在廣固城西南的山麓,而現(xiàn)實也表明廣固城的西、北、南三面皆無符合五龍口特征的位置所在。廣固城以西是逐漸抬升的山區(qū),廣固城西護城河不是北陽河主河道,可能是人為開挖,并非天然形成,現(xiàn)在僅存一段南北向的干涸水溝。淄博考古隊曾說:“在邵莊鎮(zhèn)窯頭村北,發(fā)現(xiàn)廣固城西城墻北段,該段城墻僅存地下用自然石塊壘砌的城墻基礎,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約10米。石砌城墻基礎距地表約1~2米?!盵5](P63-64)廣固城其他面的城墻為夯土,唯獨西面是石砌。很明顯,用石塊建造、厚達十米的廣固城西城墻,是為了應對西面山區(qū)洪水而修的,洪水沖擊墻體后就會分流。城墻負擔分洪作用,正說明此處河道不深,故修造結(jié)實的城墻抗洪。鑒于廣固城遺址上僅有一到二米的覆蓋物,可以推測古今差距不大。筆者現(xiàn)場觀測,此處河道遺跡較淺,只能作為泄洪渠,不利于存水,更無法筑堤蓄水。如果堵塞廣固城西部的河道,水量不足,效果不佳,基本無法影響城池。廣固城西難以聚水,城墻又厚實耐沖擊,不適宜采用水攻之法。因而,此處絕不會是五龍口的所在。

廣固城南北面與記載中“城側(cè)”位置矛盾。同時,廣固城北面是北陽河的支流,僅承接北邊堯王山南側(cè)的一部分水流,水量較小,寬度也不及南側(cè)的干流。這條支流深切河道,形成了“V”字形峽谷。如果堵塞其上游,水量不足以沖擊城墻,更不會淹沒城池。如果堵塞其下游,則需在深切的河谷中堆砌工事,不僅工程量巨大,而且其積水漫過兩側(cè)河道崖壁后就會向遠遠低于廣固城的北陽河主河道流去。況且,廣固城北墻居高臨下,至今仍然高出北岸許多。如果修建堤壩,此工程完全覆蓋在城內(nèi)攻擊范圍內(nèi)。倘若五龍口在此,根本無法起到作用。更何況,廣固城周圍的地勢決定了廣固城西面、北面無法用筑堤擋水。加之廣固城南面地勢平坦,河流較淺。盡管今天成為廢棄水庫,城墻遺址也不過在兩米左右的地下,河流形成的漫灘平緩且廣闊,完全不具備筑堤堵水的條件。因此,廣固城的西、南、北三面河道都無法存在一個可以用水攻城的位置。因此,這三處皆非五龍口之所在。

經(jīng)多次實地考察獲知,廣固城一帶為斷崖地形,呈朝東北開口的鏟狀,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大致呈三級階梯分布,且逐級降低。廣固城外,西北至正南面作為山區(qū)或山前地帶,地勢皆高,大致為一個階梯;東南方向的外城地勢與城內(nèi)相持平,大致為一個階梯;城外東北方向隨河谷下沉,地勢較低,可算另一階梯。廣固城正處在第二階梯北邊的斷崖上,并且是南高北低的臺地。當雨季來臨時,西南東三面的水流匯集到城東南側(cè)的北陽河干流,經(jīng)過一段狹長的出水口流到城東北角下的低洼地帶。在廣固城東南面,即今琵琶水庫處,干涸的河底竟然跟北陽河支干流匯合后沖刷形成的河谷兩側(cè)山崖幾乎一樣高。可以看出,此處是易守難攻的兵家必爭之地。曹嶷之所以廢棄瀑水澗側(cè)的廣縣城另建廣固城,大概就是看重此處便于排水又有河流深谷環(huán)繞的地理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廣固城城墻基礎幾乎與合流后的北陽河主河道兩岸崖壁等高。如果在廣固城東北角外的北陽河支干流匯合處筑堤堵水,水未及淹入城內(nèi),就已經(jīng)漫過河道向兩岸散去,擋水的堤壩也會因此垮塌,而廣固城并不會受此影響。張景孔關注的“河流交匯處北邊的河道最窄處”,在今天北陽河上的黑山路石家莊橋附近。大橋位置就是附近河道最窄處,且在河岔村南。此處較之橋下河谷確實高聳,但高度遠不及廣固城遺址。站在大橋南望,橋面低于琵琶水庫出水口的干涸瀑布。換言之,此處位置低于琵琶水庫,更低于水庫西岸的廣固城。如果堵塞此處,水流絕對不會影響廣固城。張景孔、李寶壘雖然從文獻上推測此處是五龍口,但其自然條件并不適合對廣固城進行水攻。故而,此處也不是五龍口所在。

五、五龍口在城東

結(jié)合當?shù)氐匦蔚貏菀约笆?、慕容恪、劉裕等人堵塞五龍口卻不放水灌城的做法可以推測,借助水利攻克廣固城的具體措施為:筑堤以堵住五龍口,進而引發(fā)河流倒灌。這是與傳統(tǒng)水攻不同的方法。長期以來,用水攻城的最好辦法就是堵塞高處再放水,利用洪水的沖擊力突破城墻的防線或淹沒城池達到圍困的目的。戰(zhàn)國時期的智伯掘汾水灌晉陽(P2152)、秦國引黃河沖毀大梁(P2240),都是采用從高處決堤的方法。但廣固城周邊形勢完全不同,從上游的高處放水,則河水會從城的側(cè)面流走;在下游低處筑壩攔水,則難以淹沒城池。很顯然,傳統(tǒng)的策略在此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但當年堵塞五龍口的方式,卻恰好是解開五龍口位置的關鍵。

唯一能對廣固城造成危害的位置就在城東的河道上。城東河流落差較大,曾經(jīng)有過廣固城附近北陽河最窄的主通道,是關鍵的咽喉。其位置就在今天水源路曹家莊中橋西邊的夯土大壩附近。這段大壩東西走向,長約五十米,兩端稍高,中間略低,夯土筑成。淄博考古隊、濰坊文物局曾在此位置東西兩側(cè)地底一到兩米深處發(fā)現(xiàn)過城墻地基的遺跡,即廣固城東城墻和外城城墻(P63-64)。大壩南側(cè)是深約三四米的干涸水庫底。大壩北側(cè)則是一段深達十數(shù)米的廢舊河谷,雖然部分被填土建房,但低洼的地勢依然可以看出。從上往下看,河谷有點像瀑布沖擊出的深潭,向北呈C字狀與北陽河支流匯合。

筆者走訪當?shù)鼐用竦弥?,此處是北陽河干流先前的河道?958年,當?shù)匦藿ㄅ盟畮?,將原來河道裁彎取直并在最窄處堵塞筑壩,另在其東,即曹家莊中橋處向北開鑿新河道,于是在北側(cè)的斷崖上形成一道落差達十余米的瀑布。據(jù)村口老人回憶,在阻塞為壩之前,河道由此向北變深并下切到巖石,形成湍急的出水口。北陽河干流在此處深度下切形成河谷,由上文所說的第二階梯進入第三階梯。大壩兩側(cè)地勢較高,呈現(xiàn)為兩個相對的土堆,表層為現(xiàn)代垃圾堆砌,下層無現(xiàn)代活動痕跡,暴露的松散斷面顯示其為夾雜黃土和砂石的堆積,向北增高,至北側(cè)斷崖為止,疑為古人堆砌而成。此處當為五龍口。

(一)位置合適

大壩所在之處與文獻中五龍口記載相符。首先,其在廣固城東側(cè),符合“城側(cè)有五龍口”。其次,此處是斷崖,南北落差達十余米。廣固城宛如一座丘陵,其形勢可以用“水側(cè)山際”來描述。另外,晏謨《齊地記》說:“有大澗甚廣,因之為固,故謂之廣固城。城側(cè)有五龍口。”(P777)晏謨將大澗與五龍口連說,證明二者一體,五龍口就在大澗上。廣固城遺址周圍符合這一描述的只有窯頭村東部。北陽河從這里開始向北形成深切的河谷。元代于欽也說:“行于絕澗之底,水激而岸峻,古諺謂‘瘦馬不渡、李宣謂‘逼帶京城,皆指此也?!保≒131)于欽所述皆為描述廣固城外環(huán)境的典故。今天此處地貌與書中完全相符。毋庸置疑,此處就是廣固城得名和賴以生存的大澗。這里應該是五龍口。

(二)條件合適

此處地形最適宜筑壩灌城。這里是扇柄狀匯聚廣固城西、南、東三面水流的出水口。在十六國時期,此處兩側(cè)因有城墻而相對更高,有“天門中斷楚江開”的既視感,既是河流最窄處,又緊臨斷崖。大壩兩側(cè)的土堆疑似當年堵塞物的殘余。如果堵塞此處,河流勢必向來路倒灌,直接影響處于北陽河半包圍中的廣固城。屆時廣固城周圍鏟狀的地形也成為不利因素,城的東面、南面甚至西面都會被水浸泡。毫無疑問,洪水會涌入城中,造成傷病和恐慌?!洱R地記》和《水經(jīng)注》皆記:“超及城中男女,皆患腳弱,病者大半?!保≒354)這正是河水倒灌進入城中后引發(fā)的典型癥狀。

《諸病源候論·腳氣病諸候》曰:“江東、嶺南,土地卑下,風濕之地,易傷于人。初得此病,多從下上,所以腳先屈弱,然后毒氣循經(jīng)絡漸入府藏。府藏受邪氣便喘滿,以其病從腳起,故名腳氣?!保≒441-442)《普濟方·腳氣》曰:“甚者多遭風毒,四肢頑痺,手足浮腫,名曰弱腳,一名腳氣?!保≒2b)江南卑濕之地的常見病癥,在北方的廣固城突然出現(xiàn)并大肆流行。其原因必然是城市被大水漫灌,人為造成潮濕環(huán)境。中醫(yī)學者解釋的腳氣正符合廣固城被困之后城內(nèi)軍民的情況。

(三)名稱合適

附近地下有五條河流自西向東注入北陽河的遺跡。“因有五條東西向河流自西向東貫穿二城墻,并在下游相匯集,推測為史書上的‘五龍口?!保≒64)考古發(fā)現(xiàn)的五條河流匯集處,就在大壩之下、“C”形河道的中間,即被裁彎取直處。李寶壘以及張景孔等人皆以為五龍口之名是五條河流匯入北陽河以后的所得,但這種說法實在可疑。因為這五條河夾在南來的北陽河干流和西來的北陽河支流之間,算上北陽河支、干流,此處實際有七條河流匯集,按理應該叫“七龍口”,無法用“五龍口”命名。

況且從地形地勢看,窯頭村東北側(cè)的北陽河、支干流匯集處是開闊峽谷,地勢低洼,地形地勢決定此處不適合筑壩擋水。再者,北陽河支、干流交匯處河谷較寬,即使筑壩,工程量也會很大且易坍塌。還有,這里沒有疑似阻塞的遺跡。故而,北陽河匯合處如果命名五龍口,就會名不符實。但大壩處命名五龍口并不為過。此處正是廣固城三面水流匯聚北流之地,居高臨下,北陽河水從此處飛流而下落入深潭,壩下垂直匯入北陽河的五條河像五條龍在河西側(cè)飲水。相比北陽河支、干流匯合處,這里更為合適叫五龍口。另外,瀑水澗五龍口也是得名自五條河流在此開始匯集,可以作為此處命名的參考。

(四)邏輯自洽

古籍中五龍口堵塞物兩次被自動清除的奇怪現(xiàn)象只有此處地理環(huán)境可以解釋?!洱R地記》等書皆記載:曹嶷、段龕投降幾天以后,五龍口的堵塞都被大雨雷電震開(P354)。歷代典籍都對此怪事沒有任何解釋。依此處地形卻可以解釋為:此現(xiàn)象由攻城季節(jié)、附近的“五龍”以及大壩地形等綜合因素造成。

廣固城前兩次陷落都在夏秋之際。《晉書·明帝紀》:“(太寧元年八月)石勒將石季龍攻陷青州,刺史曹嶷遇害?!保≒160)《晉書·穆帝紀》:“(永和十二年)冬十月癸巳朔,日有蝕之。慕容恪攻段龕于廣固?!保≒201)石虎抓住曹嶷是在323年八月,攻城則在六七月。慕容恪俘獲段龕大約在356年十月,攻城則在之前,即八九月。農(nóng)歷六到九月這段時間正好是山東半島的雨季。這一地區(qū)夏秋時節(jié)經(jīng)常有夾雜雷電的暴雨,降水占全年總量的絕大多數(shù)。秋季河流水量增長巨大,有時會是其他季節(jié)的數(shù)十倍,其他季節(jié)僅限于河底的涓涓細流會在此時變?yōu)樘咸旌樗?。若此時堵塞五龍口,洪水自然會很快從城門、水門甚至低洼處滲透進入廣固城形成災害。自西向東穿城的五條河流也會水量大增,加重洪災。城內(nèi)可能變?yōu)楹恿髋R時通道,軍民溺水、生病,房屋倒塌等次生災害隨之出現(xiàn),勢必人心惶惶。所以,曹嶷、段龕等人都在堵塞五龍口后不得不投降。

然而,五龍口處的堵塞卻不會持久。其原因有二:一是雨季河流來水量過大,最終會在南面形成對五龍口堵塞堤壩的沖擊力和壓力。二是穿城的五條河流水量暴增,出城后伴隨落差增大產(chǎn)生巨大沖擊力。受狹窄的深切河谷影響,相當一部分的出城河水會沿“C”形河谷逆流而上,直接沖擊到堵塞堤壩下,將其基礎掏空。一旦再次雷雨,河水就會暴漲,堵塞堤壩南邊受洪水的壓力和推力,北面地基又被水流掏空失去支撐。在上下水力的作用下,五龍口處的堵塞會很快坍塌,被洪水沖走。所以兩次堵塞五龍口,堤壩都在大雨雷震之后消失。換至其他位置,都無法解釋五龍口的堵塞物何以兩次都在大雨天自動消失。

綜上所述,五龍口就在今曹家莊中橋西的大壩處。石虎、慕容恪、劉裕等人就是在這里堵塞五龍口,制造城市水災,進而攻破城池。

當然,劉裕堵塞五龍口沒有像石虎、慕容恪那樣迅速取得成果,與當時氣候有關。東晉末的一段時期,山東半島大旱,河流水量相對變小,倒灌城池效果沒有預想的好?!傲x熙四年冬,不雨。六年九月,不雨。八年十月,不雨。九年,秋冬不雨。十年九月,旱。十二月又旱,井瀆多竭。是時軍役煩興?!保≒842)五龍口的功能沒有有效發(fā)揮。不過,從整個戰(zhàn)役來看,堵塞五龍口已經(jīng)起了催化城內(nèi)矛盾的作用,最終導致南燕滅亡。今天曹家莊中橋西側(cè)大壩兩邊的堆積層,應該就是當年堵塞五龍口的遺存。

相對于廣固城來說,五龍口確實是其死穴?!俺侵纾瑢崙{地崄,其不可固城者在此?!保≒624)酈道元所言不虛。廣固城的堅固是因為有大澗,而缺陷就是有五龍口。深刻認識到這一點的新任地方長官羊穆之寧愿另筑東陽城,也不愿修葺有五龍口的廣固城。果然,后來北魏圍攻山東,東陽城能堅守三年。這就是吸取了廣固城的教訓,避免了歷史重演。

更確切地說,五龍口是北陽河的關鍵所在。1958年,當?shù)鼐瓦x擇此處修筑堤壩,攔截了洶涌的北陽河,建成了多用的水庫。古今利用北陽河的人,不約而同地選擇同一位置修建堤壩、利用河水,也說明了這里的的確確是扼守北陽河的五龍口。

六、五龍口失落原因蠡測

五龍口位置失傳,與劉裕攻陷廣固城有直接關系。《宋書·武帝紀》曰:“(義熙五年六月)大軍進廣固,即屠大城,超退保小城。于是設長圍守之,圍高三丈,外穿三重塹。”(P16-17)《十六國春秋·南燕錄》曰:“(慕容超)徙郭內(nèi)民入保小城,晉攻陷大城,長圍列守?!保≒612)《晉書·慕容超載記》曰:“賀賴盧、公孫五樓為地道出戰(zhàn)王師,不利。”(P3184)東晉軍隊與南燕軍隊在城外展開拉鋸戰(zhàn),雙方構(gòu)筑各種戰(zhàn)爭工事,極大破壞了城市設施。原先適宜居住的環(huán)境變得千瘡百孔,這片廢墟已經(jīng)不宜居住,周邊居民也紛紛逃離。就這樣,廣固城與五龍口的位置就開始變得模糊不清。

羊穆之另建東陽城,形成了新的城市。隨著時間流逝,居民們逐漸淡化乃至忘卻廣固城,五龍口位置慢慢變得無足輕重,乃至撲朔迷離。故而到宋元時代,人們已經(jīng)無法判斷五龍口準確位置。司馬光《資治通鑒》等書不記劉裕堵塞五龍口的事件。于欽《齊乘》已經(jīng)開始誤記五龍口位置。到明清,大家就把五龍口的地名遷移到了瀑水澗。至此,五龍口位置徹底失傳。

隨著1958年琵琶水庫的修建,將河道北面裁彎取直,五龍口就此被填埋,致使張景孔等學者雖多次考察此地,遍尋北陽河(即今河道)卻仍不得五龍口確切位置。其主要原因在于忽略了早已被人工填堵的廢棄大壩和其下游廢河道。種種因素疊加,導致五龍口一直未被發(fā)現(xiàn),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七、結(jié)語

綜上,五龍口就在廣固城東側(cè)河流下切處的崖壁上,即今天窯頭村東、曹家莊中橋西的大壩附近,是廣固城西、南、東三面水流匯聚處,也是河流落差陡增的位置。五龍口是廣固城的命門,堵塞此處可以直接造成水流倒灌廣固城。石虎、慕容恪、劉裕等人就是堵塞此處,利用北陽河河水倒灌廣固城,形成水災,最終占領了此地。又由于大雨和其下匯入的五條支流的沖擊,堵塞五龍口的大壩會在城市陷落以后突然坍塌。劉裕破城前后嚴重毀壞城市周邊環(huán)境,致使城市遷移,五龍口也隨之失落。五龍口位置的失傳是廣固城長期廢棄的必然結(jié)果。后人特別是明清學者的錯誤觀點,導致其位置更加撲朔迷離,造成了今天對五龍口位置各執(zhí)一詞的狀況。

由此可知,探索失落歷史地理必須要甄別證據(jù)和材料,以可靠性強弱為依據(jù)。同時要堅持二重證據(jù)法乃至三重證據(jù)法,將文獻記載與實地考察相結(jié)合。既需要大膽假設,又應該小心推測。在眾多可能中查找最合理的解釋。相對晚出的資料,如明清方志追記魏晉事物等,很容易出錯,要謹慎使用。

(責編:唐越)

A New Study on the Location of Wulongkou in Guanggu City

Ding Xinyu

Abstract? During the Sixteen Kingdoms period, Wulongkou of Guanggu city was a very important strategic location. It mattered in the survival of local governments. Due to the abandonment of the city, misinformation and other reasons, the location of Wulongkou was lost. The southwest mountain pass of Guanggu city in the traditional view is not the location of the Wulongkou. The north, west and south sides of the ruins of Guanggu city do not fully conform to the recorded positions. The confluence of rivers speculated by local scholars is not Wulongkou either. From the speculation based on the extant ruins of Guanggu city and the surrounding geography, only the dam of the abandoned river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site accord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Wulongkou recorded in the classical books. Wulongkou is located at the rammed earth dam between Yaotou village and Caojiazhuang village, Shaozhuang town, Qing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Shi Hu, Murong Ke, and Liu Yu etc., blocked the river here to capture the city of Guanggu and then occupied Shandong province.

Key words? Guanggu City? ?Wulongkou? ?location? ?River? ?Classics and books

作者簡介:丁新宇(1991-),男,山東濰坊人,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歷史文獻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上海師范大學一流研究生教育項目“博士生拔尖人才(碩士生學術新人)培育項目”資助(項目編號:AC9103-22-368072012)。

猜你喜歡
位置典籍河流
《典籍里的中國》為什么火?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在詩詞典籍中賞春日盛景
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媒體的場域變遷和“感應”
試論日語方位詞“橫”、 “隣”、“そば”、 “わき”、“かたわら”的區(qū)別
中國喜劇類電影海報標題文字設計研究
典籍翻譯模式的構(gòu)建與啟發(fā)
當河流遇見海
先秦典籍中的男嬖形象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