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丁詩潔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紹興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評論家、詩人、翻譯家、思想家,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有《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談龍集》《談虎集》《知堂回想錄》等。
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周作人極有個性。他在五四時期率先喊出“人的文學”的口號,并極力提倡“兒童的發(fā)現(xiàn)”和“兒童的文學”。在創(chuàng)作中,他一邊寫著抨擊時弊的雜文隨筆,一邊寫著悠閑自得的閑適散文,堅持在“自己的園地”里以本心來寫本真,風格看似矛盾卻能巧妙集于一身,云淡風輕之中彰顯了其自在隨和的人生態(tài)度。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周作人出生于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屬紹興市)東昌坊口新臺門周家。他在家鄉(xiāng)度過了難忘的童年時代。娛園避難,三味書屋里念書,百草園里嬉戲……紹興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令他一生難以忘懷。
故鄉(xiāng)柔情孕文人才情
紹興歷史悠久、名士薈萃,其特有的江南水鄉(xiāng)古韻孕育了周作人的才情,他以淡然的心擷取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去寫故鄉(xiāng)的美,讓我們看到了浪漫的古城紹興。
周作人回憶道:“余家世居紹興府城內(nèi)東昌坊口。”在他的筆下,東昌坊口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街道。“從老家到東昌坊口大約隔著十幾家門面。”這是一條有人情味、生活味的街道。周作人長年生長在這里,其間受到了濃郁的市井生活氣息的影響。
新臺門位于東昌坊口西側(cè),是周作人筆下的“老家”。臺門是具有紹興當?shù)靥厣木幼〗ㄖ?,紹興民謠中便有對其的傳唱:“紹興城里十萬人,十廟百庵八橋亭,臺門足足三千零?!敝芗以谀抢镞€辟出一個菜園——百草園。周作人對百草園可謂感情深厚,“對于任何名園,都以為不及百草園式的更為有趣”。新臺門現(xiàn)已成紹興魯迅故居,無數(shù)游客前往那里探尋周氏兄弟成長的足跡。
周作人還有一處特別懷念的地方——娛園,曾是周氏兄弟的“避難所”。那時,園子“遍地都長了荒草,不能想見當時‘秋夜聯(lián)吟的風趣了”。如今我們還可以在小皋埠村依稀尋到曾經(jīng)的娛園的些許痕跡。
紹興一帶水路四通八達,交通以航船為主,河道上架著各式各樣的橋,水邊道路鋪的是青石板。這些獨具浙東特色鄉(xiāng)土風情的船、橋、路,形成了紹興獨特的文化底蘊。
故鄉(xiāng)紹興的石板路是周作人記憶中最熟悉的。在他印象中,“但凡路必用石”。他便沿著青石板路走向與之有關的石橋——“這在江南是山水風景中的一個重要分子,在畫面上可以時常見到。”大些的圓洞橋可以入畫,老屋近處的小橋橋底只可通小船。紹興的橋不但多而且形態(tài)多樣,八字橋、題扇橋、纖道橋等。錯綜的小河搭配精致的小橋,可謂是“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意寫照。
“水行用船,陸行用轎”,這里極大程度上保留了紹興古樸、純粹的特點。橋下穿梭往來著烏篷船,槳櫓劃過水面激起陣陣漣漪,成為江南水鄉(xiāng)畫面中最美的一幅。在周作人看來,烏篷船“頗有趣味,是水鄉(xiāng)的一種特色”?!按裼弥窬幊擅坊ㄑ郏虚g夾以竹箬,長方的一片,屈兩頭在船舷定住,都用黑色油漆,所以通稱為烏篷船。”如今烏篷船已然成為紹興地域文化的符號之一。我們不妨躺在烏篷船中,用心感受紹興本土生活的盎然詩意。
浙東美食顯生活閑趣
美食,是一個人對故鄉(xiāng)最忠實、最深沉的惦念。在定居北京后,周作人常被一些事物勾起對家鄉(xiāng)的記憶,如聽聞集市有賣薺菜,他便想到“薺菜是浙東人春天常吃的野菜”。在周作人的散文中,亦可以看到林林總總、色香味俱全的紹興特色美食,回憶這些美食,在一定程度上舒緩了他的故鄉(xiāng)之思。
“在家鄉(xiāng)吃羊肉都帶皮,與豬肉同?!薄把蚱t頗甘脆,凡吃得羊肉者當無不食也?!?/p>
對于家鄉(xiāng)的臭豆腐,周作人稱贊它“味道頗好,可以殺飯”。這類食品在紹興鄉(xiāng)下出產(chǎn)很多。
北方人性喜面食,南方人性喜米食,比如紅糖糕、米粉糕、麻糍荷炙糕、蔡糖糕、茯苓糕、桂花年糕……“小時候吃的東西,味道不必甚佳,過后思量每多佳趣,往往不能忘記?!?/p>
離鄉(xiāng)多年,對周作人來說,“唯獨楊梅覺得無可替代,每見草莓即洋莓上市,輒憶及之”。他還津津有味地提到楊梅生吃和制楊梅燒酒兩種吃法,不論哪種,都別有風味。
縱使客居異鄉(xiāng),但這些兒時的吃食卻給周作人留下無限的感慨,于是他以平淡質(zhì)樸的語言描繪兒時的天真快樂和故鄉(xiāng)的溫柔詩意——故鄉(xiāng)的風土人情“是寫不盡的,但是你到那里一看也就會明白的,不必啰唆地多講”??粗@些傾心書寫的文字,不知你是否有心頭一熱的沖動,想去看看那“寫不盡”的紹興風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