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玥
摘 要:電影劇情片對敘事模式的要求較高,除了要契合市場規(guī)律之外,還應與觀眾的心理需求保持一致,同時起到引導和啟發(fā)的作用,使觀眾能夠跟隨劇情了解其中的人物關系、劇情內容等。因此,概述電影劇情片的敘事模式,以在電影創(chuàng)作中突破既有模式的限制,積極探索新的敘事思路,體現電影劇情片的特色。
關鍵詞:電影;劇情片;敘事模式
電影已經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門類,尤其是在現代化社會環(huán)境中,人們對于電影的需求逐漸增加,這為電影行業(yè)的繁榮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劇情片是一種常見的電影類型,以劇情帶動觀眾的情緒,以生活敘事為依托,采用敘事的方式向觀眾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在長期歷史發(fā)展中,電影劇情片的敘事模式也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包括扁平敘事、復調敘事和非線性敘事等等,極大地改善了電影的可觀看性,有助于增強電影的藝術效果。因此,對劇情片敘事模式進行分析,可以為電影創(chuàng)作提供更多的理論參考,以便找到更加合適的敘事風格,提高電影劇情片的整體品質。
一、敘事的概念
敘事是人們理解世界與表達情感的重要途徑之一,其除了存在于人類文明的始終,也存在于生命個體的情感活動與社會行為始終。從廣義層面上解讀,敘事就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利用某種媒介表達自身對世界的認知與情感的行為;從狹義層面上解讀,敘事是按照一定的敘述規(guī)則來完成對事件的講述。近些年,電影劇情片的發(fā)展受到廣泛關注,成為人們休閑時光中的一種消遣方式。在對電影劇情片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解讀時,要明確其運用到的敘事模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劇情片的觀賞價值。電影在不斷的發(fā)展中形成了特定的敘事模式,并且在電影創(chuàng)作中選擇合適的敘事方式有利于使電影取得成功。因此,需要明確電影劇情片的特征,詳細解讀其敘事流程,從而為闡述敘事模式提供理論依據。
二、電影劇情片的特點
電影劇情片多將劇情當作賣點,其相較于動作片的精彩打斗與宏大場面而言,更傾向于對各個情節(jié)的細膩描述。劇情片的節(jié)奏較慢,但是整體緊湊感十足,可以反映社會現象或者某一類人的生活狀態(tài),很容易讓觀眾在情感層面產生共鳴。劇情片取材范圍較廣,比如科幻、神話或歷史等,但是以現實生活為主。同時,其對小說、戲劇和敘事詩的改編占據較大比重,所以應重視電影劇情片的側重點。現代影片中,還有些非情節(jié)化和非性格化的劇情片,相關內容并不受限,也能體現出導演想要傳遞的思想。電影劇情片多被人印刷和復制,發(fā)行量較大且受眾較廣,驚險片、舞臺藝術片以及美術片等涉及多個領域,但有著相似之處,即取材于現實生活,而且有些可以反映歷史,有些則能描繪未來。電影劇情片涉及多種藝術手法,在塑造人物、優(yōu)化組織結構等方面具有較大優(yōu)勢。將音樂、美術及文學等因素加以整合,既可以塑造出豐富的人物形象,也能體現精彩十足的故事情節(jié),讓影片魅力倍增。
三、電影劇情片的敘事流程
(一)分析劇情片的情節(jié)
近些年,人們對電影劇情片給予了高度的關注,高質量的作品層出不窮。除了前期宣傳到位之外,電影劇情片情節(jié)也是吸引受眾的關鍵。情節(jié)可以強調因果關系,屬于一種呈現一系列事件因果關系的元素。在觀看電影劇情片的過程中,觀眾可充分感知到情節(jié)的影響力。
(二)闡述故事與情節(jié)的關系
故事是未經作者加工而呈現的事實,情節(jié)則是創(chuàng)作者在生活基礎上編撰而成的產物。故事僅有一個,其自身并不會變化,依照特定的故事能夠創(chuàng)造出多個情節(jié)。故事是依據發(fā)生的時間順序進行闡述,情節(jié)則是按照觀眾影響效果加以敘述,既能按照順序敘述,又能運用倒敘和時空交錯。總之,在了解敘事模式前,應明確故事和情節(jié)的關系,通過進一步解讀,全面了解創(chuàng)作者想要傳達的內容。
(三)明確情節(jié)的基礎
情節(jié)的基礎就是矛盾沖突,一般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既能通過人物內心矛盾沖突展示出來,也能在人與環(huán)境接觸的過程中了解矛盾沖突點。近些年,電影劇情片受到情節(jié)觀念的影響較大,以至于部分作品缺乏情節(jié)的因果關系,將情節(jié)和人物對立起來,重人物、輕情節(jié),缺乏生活邏輯。此外,在闡述故事的過程中,電影創(chuàng)作者多利用銀幕造型效果給觀眾帶來視覺沖擊,使觀眾自行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
(四)確定敘事情節(jié)結構
情節(jié)結構主要是指影片中事件因果關系呈現出來的組織方式。傳統(tǒng)戲劇式情節(jié)結構多是依照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呈現內容的,而現代電影對其進行了突破?,F代電影劇情片不再局限于某一個集中的敘事情節(jié),而是運用多條敘事線索的交叉與推進來呈現。情節(jié)的多條線索展示出多個事件的平行發(fā)展趨勢,由此構建起立體化、交叉式的敘事結構。
四、電影敘事方式的發(fā)展
自《水澆園丁》誕生以來,電影藝術的發(fā)展速度逐漸加快,尤其是畫面、語言、劇情和故事類型等呈現出豐富性和多元性的特點,滿足了觀眾的個性化需求。在電影誕生之初,敘事方式呈現出單一化的特點,比如《水澆園丁》和《火車進站》等,敘事模式仍舊停留在記錄和復制上[1]。喬治·梅里愛在電影創(chuàng)作中對電影的敘事模式進行了改革和創(chuàng)新,實現了電影和戲劇的有效銜接,在電影中不再是對日常事物的簡單復制,而是采用了藝術化的處理方式,使情節(jié)變得更加多樣和復雜,而且攝影特技也在增多,戲劇中很多傳統(tǒng)的敘事風格也被應用到電影創(chuàng)作當中。在現代電影的發(fā)展歷程中,格里菲斯有著突出的貢獻,真正將故事結構和敘事風格放在整個電影藝術的重要位置。在電影創(chuàng)作中,他更關注鏡頭之間的配合,從而達到敘事的目的,尤其是特寫鏡頭和閃回敘事方式的應用開創(chuàng)了電影創(chuàng)作的先河。而蒙太奇鏡頭語言也成為當前電影敘事中常用的手法,可以形成強烈的畫面沖突,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五、電影劇情片的敘事模式
(一)戲劇式結構
作為一種視覺藝術,電影的藝術形式是觀眾首先關注的一點,只有做好各類元素的有機組合及安排,才能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藝術情境,使觀眾在觀看劇情的過程中獲得藝術享受[2]。敘事元素的排列方式,會對電影敘事的風格特點及最終呈現效果產生極大的影響。一般情況下,非戲劇式結構和戲劇式結構是當前電影劇情片的兩種基本結構形式,而且劇情的推進都是在上述結構下實現的。特別是在電影藝術誕生以前,戲劇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可以說是電影的“前身”。因此,在電影創(chuàng)作中借鑒了戲劇的敘事方式,呈現出戲劇化的特點。同時,戲劇式結構具有嚴謹性和邏輯性的特點,更容易讓觀眾理解劇情內容和發(fā)展趨勢。該類型的敘事模式往往采用線性敘事的方法,即主人公在一連串的故事中對抗外部力量并最終發(fā)生不可逆轉的變化。戲劇式結構中的時空變化十分顯著,可以使觀眾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劇情的變化,整個故事主要包括四個階段,即開始、發(fā)展、高潮和結尾,因果關系更加明晰,劇情沖突的出現是推動故事高潮的關鍵,在結尾會解決一切問題。比如,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和黑澤明導演的《七武士》等,都采用了戲劇式結構的敘事模式,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劇情內容為人們津津樂道[3]。
在戲劇式結構下,閃回和插敘、倒敘等敘事手法的應用也比較多,因此原本線性的敘事順序被打破,更具藝術效果。很多電影在開始就講述沖突結果,而后續(xù)劇情是一步步抽絲剝繭的過程,不僅能夠吸引觀眾的觀看興趣,而且可以做到前后呼應,敘事結構更具條理性。
(二)二元對立
人物關系也是影響劇情的關鍵要素,因此如何處理劇情片中的人物關系,并且與劇情發(fā)展保持密切協(xié)調,是電影創(chuàng)作中需要重點考慮的一個問題。二元對立的方式在構建電影人物關系時應用得較多,可以在人物之間形成戲劇沖突,從而推動劇情的發(fā)展。在大多數的電影劇情片當中,主人公具有明確的立場和價值觀念,以人物沖突為核心展開故事情節(jié),包括人物自身的內心沖突和彼此之間的沖突、人和環(huán)境之間的沖突等等,都可以達到二元對立的效果,從而使人物關系更加清晰明了[4]。而因果關系是人物沖突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觀眾在觀看二元對立的人物關系及戲劇沖突時,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劇情因果,符合觀眾的思維模式和認知特點。同時,二元對立的敘事方式也可使觀眾產生期待心理,在一次次的沖突中獲得情感沖擊,并且期待最后矛盾的消解,在故事的高潮和結尾獲得暢快的觀影體驗。在一些西部片、犯罪類型片等劇情片當中,二元對立敘事模式的應用十分普遍,如《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便采用了這樣的敘事風格,通過邪惡陣營和正義陣營的劃分制造戲劇沖突,這也是吸引觀眾的重要手段[5]。
(三)因果關系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因果關系,可以增強電影劇情片的藝術效果,而在因果關系制造中,通常以人物的情感線為依托,可以將人物和劇情緊密結合在一起,在電影敘事中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情感變化既可以是人物性格的變化,也可以是重大決定、欲望的變化。劇情的發(fā)展可以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包括政治、經濟、制度和戰(zhàn)爭等社會因素以及地震、洪水等自然因素,但是在劇情片中并不作為核心要素出現,更重要的是人物情感的發(fā)展變化[6]。比如,在電影《三桿大煙槍》中,主人公的行為直接推動了劇情的發(fā)展,而且每一處劇情的變化都和主人公的情感變化息息相關。
(四)劇情突變
如果按照一成不變的方式推進劇情,則會使觀眾產生審美疲勞,而且難以激發(fā)觀眾繼續(xù)觀看的興趣。只有在電影劇情片中引入劇情的突變,才能使觀眾的心理預期和電影劇情之間產生沖突,從而給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F代電影在發(fā)展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敘事模式,而且與觀眾的心理狀態(tài)和特點密切相關。劇情片當中的轉折點是增強電影藝術性的關鍵,一般不少于三個關鍵轉折點,這樣才能推動故事達到高潮。悉德·菲爾德在電影創(chuàng)作理論當中提出了“情節(jié)點”的概念,他認為在電影創(chuàng)作中需要以情節(jié)點為依托推動故事的發(fā)展,而且把電影分為幾個劇幕,就像戲劇那樣,在每一幕當中都需要精心設置情節(jié)點,以達到敘事突變的效果,這也是當前常用的一種敘事風格。該敘事模式可以避免故事的發(fā)展和觀眾的預期相一致,因此能夠達到出人意料的效果,無論是故事劇情還是人物命運,在發(fā)生“突變”后都能夠引起觀眾情感和心理上的變化,加深觀眾對影片的印象[7]。
(五)封閉式結尾
在電影劇情片當中,封閉式結尾較為常見,即在結尾對整個劇情進行完整的交代。這樣不會給觀眾留下疑問,而且角色最終的命運也十分明朗。比如,電影《一夜風流》《卡薩布蘭卡》《觸不可及》便采用了封閉式結尾。然而,隨著電影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封閉式結尾也難以滿足觀眾的個性化及多元化需求,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更多形式的開放式結尾。這種結尾并沒有向觀眾交代清楚故事走向,而是給觀眾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間,比如《教父》《畢業(yè)生》《克萊默夫婦》等等[8]。
六、結語
劇情片的敘事模式,是決定電影藝術性的關鍵要素,只有選擇更加符合劇情的敘事模式和風格,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使觀眾跟隨劇情沉浸在電影當中。從最先單一化的敘事方式,到后來隨著電影技術的發(fā)展已經出現了多種敘事模式,電影語言更加豐富多樣。戲劇式結構可以推動電影劇情的發(fā)展,而且隨著電影人物情感的變化,劇情也會發(fā)生改變。劇情片中的各類轉折點可以引起觀眾的重視,戲劇張力也會因此得到彰顯。此外,封閉式結尾在電影劇情片中的應用也較為廣泛,可滿足觀眾的好奇心,使整個劇情更加完整。
參考文獻:
[1]顏研生.論中國當代公安題材電影的敘事模式[J].南腔北調,2022(3):86-91.
[2]羅怡萌.論互動電影的敘事模式[J].聲屏世界,2022(2):42-44.
[3]胡永春,賈云哲.電影《我和我的父輩》的敘事模式探析[J].視聽,2022(2):78-80.
[4]焦素娥,蔣正一.國產喜劇電影的創(chuàng)作策略與敘事模式探究:以開心麻花系列喜劇電影為例[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22(1):97-101.
[5]王躍,段連.中國電影敘事研究的新方法:后經典敘事學與倫理轉向語境中的理論實踐[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21(4):92-96.
[6]彭佳琪.電影單敘事、雙敘事與多敘事:關于電影敘事效果的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2021.
[7]李延樂.認同與建構:陳可辛電影的文化抱負[J].藝苑,2020(5):40-43.
[8]傅宛菊.電影劇情片的敘事模式探討[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9):193-194.
作者單位:
山西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