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植物
剛剛過去的“5·18國際博物館日”,你去逛博物館了嗎?好不容易進了館,面對館內(nèi)觶、斝、盉、觚、卣等青銅器,是不是又傻了眼?這都是什么字?又該怎么讀?
認識青銅器,首先得從青銅三大類——“尊、鼎、罍”開始。尊和鼎大家并不陌生,罍(léi)卻相對見得少。而要認識罍,不妨從武漢博物館館藏的商代鳳紋方罍入手。作為武漢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鳳紋方罍集浮雕、線雕于一身,其高超卓絕的鑄造技術(shù)、令人傾倒的精美紋飾,代表了中國青銅時代鼎盛時期的鑄造工藝水平,也是晚商勢力延伸至長江流域的實證。
罍,中國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罍之名經(jīng)常見于古典文獻中。如《詩·周南·卷耳》記載:“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边@里的金罍就是青銅罍。北宋學者邢昺認為:“罍者,尊之大者也。雖尊飾異,皆得畫云雷之形,以其云罍取于云雷故也?!贝笠馐?,罍之所以叫罍,就是因為上面裝飾著云雷紋。
罍因流行時期短,又是王侯貴族的專用器物,故本身就具有稀缺性。歷代以來,罍一直是皇室貴族藏家爭相追逐的藏品,甚至還曾發(fā)生因罍而起的血腥事件“梁王爭罍”。據(jù)《史記·梁孝王世家》記載,漢文帝和竇后的兒子梁孝王劉武是當時有名的古物收藏家,在他的眾多藏品中有一件罍,被其視為至寶。劉武臨死前立下遺囑“善保罍樽,無得以與人”,但他的孫子梁平王劉襄繼位后,因?qū)櫮缛瓮鹾?,便置祖訓于不顧,也不聽其祖母勸告,強行將罍取出,送給任王后。梁王與祖母爭罍之事鬧得沸沸揚揚,事情傳到朝廷,漢武帝與群臣商議后認為梁王極為不孝,理應懲處,于是下令將梁國削去八座城池,并將禍端任王后斬首于市。
罍已經(jīng)很珍貴了,而因為圓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方形罍只出現(xiàn)在商代晚期,因此鳳紋方罍更是珍品中的珍品,作為武漢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當之無愧。
鳳紋方罍高38.5厘米,口徑16.2厘米,整體為長方圓形,形制為侈口、直頸、圓肩、鼓腹,下腹內(nèi)收,方圈足微外撇。其器身四面正中及隅處均有扉棱,看上去棱角分明,極具立體感;器肩部正中飾獸面紋,兩側(cè)有獸首銜環(huán),顯得大氣磅礴;青銅器通體紋飾以云雷紋襯底,自上而下分為五組,第一、二、三、五組為兩兩相對的飛鳳紋飾,第二組正中有饕餮浮雕,第四組腹部飾蕉葉紋。值得注意的是,方罍上的獸面紋已由商初的平雕紋飾變?yōu)楦〉瘾F首。高、淺浮雕與線刻結(jié)合的圖案花紋、華麗外輪廓扉棱的附加裝飾,共同鑄就了這件器物莊重華美的紋飾、典雅大氣的器型,可謂“鬼工雷斧”。
鳳紋方罍于1985年入藏武漢博物館,并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但在此之前,幾經(jīng)坎坷,曾顛沛流離于民間數(shù)十載。
鳳紋方罍最早是在1966年被一位蔡甸區(qū)永安街長征村的農(nóng)民發(fā)現(xiàn)的。當時,村民王體坤在一塊高出地面的臺地“竹林嘴”犁地時,突然感到犁尖碰到了一件硬物,好像被一件金屬鉤住了,于是他便找來同伴,用鐵鍬來挖。結(jié)果這一挖使他們陷入了恐懼當中,原來他們發(fā)現(xiàn)了六件銅罐一樣的器物。其中一件大的上面還雕飾有龍鳳紋飾,這是什么東西呢?
王體坤的發(fā)現(xiàn)引來了許多村民的圍觀。起初村民們對這些青銅器心存忌憚,直接將它們丟在了生產(chǎn)隊屋前,任憑其雨打風吹。過了一段時間,才有人把它們挪到村里放置公物的屋子里。
1968年,生產(chǎn)隊將這六件青銅器挑到縣城時,被路過的時任縣委副書記趙開祥看到。他本能地意識到這些器物不同尋常,便要求村民們送到縣文化館,這批青銅器就又擱置到了縣文化館的閣樓上。直到1979年,僅剩的鳳紋方罍被輾轉(zhuǎn)送到了武漢市文物管理處,經(jīng)過專家們的鑒定,被認為是商代中后期不可多得的青銅罍,之后才又被轉(zhuǎn)交到武漢博物館保藏,成為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
可嘆的是,鳳紋方罍在出土時并沒有發(fā)現(xiàn)器蓋,跟鳳紋方罍一起出土的其他五件青銅器也在移交博物館前下落不明,給人們留下諸多遺憾。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薄对娊?jīng)》中曾這樣描述商朝起源。商人以鳥為圖騰,也因此,出現(xiàn)在鳳紋方罍上的鳳鳥紋被認為是商人圖騰崇拜的反映。但商早期和中期的青銅紋飾上鮮少見到用鳥作為主題紋飾,這說明鳳紋方罍應追溯到商朝中晚期。進一步的無損成分檢測結(jié)果表明,它與湖北大冶產(chǎn)的銅礦成分高度吻合,其年代為32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
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學術(shù)界流傳著“商疆土不到長江流域”的觀點,之后武漢盤龍城遺址的發(fā)掘證明,商早期勢力范圍已經(jīng)到達長江流域。而鳳紋方罍的出土則進一步確認,商代晚期王朝的勢力在這里仍然根深蒂固。
那么當時使用鳳紋方罍的又是什么人呢?1979年,武漢博物館考古工作者曾在鳳紋方罍出土地竹林嘴實地考古發(fā)掘,鑒定竹林嘴既非墓葬,也非遺址,極有可能是某個人家的窖藏。進一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離出土地大概十多華里,有一個遺址,叫陳子墩遺址。在陳子墩遺址還出土過其他一些零碎的青銅器。由此人們大膽猜測,當時據(jù)守在盤龍城的是商王朝的得力干將,作為犒勞,商王賞賜給他鳳紋方罍等青銅重器,而這個得力干將所在的部落每次祭祀完畢,就把鳳紋方罍等禮器在陳子墩附近窖藏起來,等到下次用時再取出。隨著商代后期王朝的沒落,鳳紋方罍也就被主人埋在了地下。
鳳紋方罍的器蓋在出土時已經(jīng)遺失,但缺憾終將彌補。2021年上半年,武漢博物館經(jīng)過多方尋找,甄選出與鳳紋方罍體量、造型、工藝最為接近的洛陽博物館藏“母鼓”龍紋方罍,并以其為參考,通過三維掃描、數(shù)據(jù)修復、3D打印、翻制硅膠模具、制作蠟模、青銅鑄造、銅器表面做舊等技術(shù)手段,為鳳紋方罍配置了合適的器蓋,成功為鳳紋方罍“加冕”。
如今,去武漢博物館參觀,游客可觀賞到完整帶蓋的鳳紋方罍。這件“現(xiàn)在的青銅,曾經(jīng)的王者”以典雅大氣之美,無聲訴說著遠去的歷史。它與“母鼓”龍紋方罍隔大江、洛水而望,龍、鳳紋飾迥異而鑄造工藝趨同,成為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迸發(fā)時代的最初見證者。
責編: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