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七
古代沒味精、雞精,在傳統(tǒng)烹飪中,雞湯是調(diào)味湯,不是味精加水所能替代的。
中國有俗語“將靠槍,廚靠湯”,《法國烹飪》主編威沙尼也有句名言:“雞對于廚師來說,就像油畫家的畫布?!边@兩句都不如清代袁枚《隨園食單》的比喻來得精髓:“雞功最巨,諸菜賴之。如善人積陰德而人不知?!碑嫴己蜆尞吘苟紨[在明面上,而雞湯是升華美味的隱形翅膀。
古人以湯調(diào)味,叫法很多。北方人常說“老湯”,南方人常說“鮮汁”,再如高湯、哨湯、對湯、毛湯、鮮湯,都是一個意思。
有句俗語“有雞無蹄不肥,有蹄無雞不鮮”?!暗鯗逼鋵嵤恰鞍缩r”過海,雞湯并非白水燉雞,工序復(fù)雜。如清初朱彝尊《食憲鴻秘》載“提清汁法”:
好豬肉、鮮魚、鵝、鴨、雞汁。用生蝦搗爛和厚醬(醬油提汁不清),入汁內(nèi)。一邊燒火,令鍋內(nèi)一邊滾泛末,掠去。下蝦醬三四次,無一點浮油,方笊出蝦渣,澄定為度。如無鮮蝦,打入雞蛋一二個,再滾,撈去沫,亦可清。
重點說“清湯”一詞。“清湯寡水”是成語,不過古人說“清湯”,說的不是白水,而是雞湯。《調(diào)鼎集》載有“提清老汁”“諸物鮮汁”等法,其中有“清湯”一條,強調(diào)雞湯一定要做到“清明如水”:老雞兩只,瘦豬肉二斤,好火腿半斤,凈雞肉半斤(或拿瘦豬肉半斤代用亦可)。先將雞宰洗干凈,同肉、火腿一并煎熬,直至成濃汁一缽。湯熬好,將三物取出,另將所備雞肉(或所備瘦豬肉)切成細丁,趁湯滾開放進去,再等半頓飯的時間,用漏勺撈起碎肉,將湯傾在細夏布袋內(nèi),細濾一過。再傾入缽內(nèi),蒸一炷香的時間,等澄清湯底,將上面清湯潷下,就成了水一樣的清湯。
關(guān)于清湯,美食家各有所述。學(xué)者崔岱遠在《京味兒》一書中說,當(dāng)年老北京大飯莊和家里做菜的區(qū)別全在湯上。因為大飯莊用的湯是“清湯”:“用整只的老母雞、填鴨,大塊的五花肉經(jīng)過熬湯,過籮,把雞肉、牛肉分別剁成肉茸,在湯里煮了以后壓成餅,再把兩種餅下到湯里用小火煨,打凈浮沫兒做出來的。這種方法叫雙吊法,看上去清澈,喝起來鮮美?!?/p>
南北朝時,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愛吃水引餅,“挼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細如委莚,白如秋練”。由此想來,水引餅很可能就是清湯面。
汪曾祺先生回憶過,寫《紅巖》的作家羅廣斌總說女孩子是“清湯掛面”。但他和羅廣斌一起吃過清湯掛面,四川人做清湯掛面,用的是撇凈油花的純雞湯,“清可注硯”。再有開水白菜,汪曾祺頭一次吃的時候,很納悶白開水為什么能做出好菜?!昂攘艘豢?,鮮美無比,這不是開水,也是雞湯?!?/p>
唐魯孫說,煮白湯面的原湯,是把雞鴨的骨頭架子、鯽魚、鱔魚、豬骨頭、火腿爪放湯大煮,所有骨髓都漸漸融入湯里,煮到色白似乳,自然味正湯濃。他聽富春茶社老板陳步云說,廚行吊湯,各有竅門秘不傳人。有的另放羊腸,有的把上等蝦子縫在布袋內(nèi)下鍋同煮,等湯煮好,再把蝦子包拿掉。手法門道名堂甚多,每一家面館的白湯面都有它自己的獨特風(fēng)味,一般家庭是沒法子仿效做的?!耙陨系劝诇妫欢ㄒ讲桊^去吃?!?p>
《神州軼聞錄》一書中有篇《萃華樓的雞湯菜》,認定當(dāng)年老字號萃華樓的雞湯為佳。他們做出的雞湯,清湯如水,奶湯乳白。清湯要用雞脯肉、雞腿肉剁成雞肉泥,再用涼水調(diào)稀往鍋里倒。文火煮沸后,清去湯面上的漂浮物,使湯汁干凈變清。奶湯用同樣的雞肉泥為料,用火則須猛烈,燒滾數(shù)時始見乳白,“所以清湯,是清如水的雞湯”。萃華樓名菜“清湯燕菜”就是用清如水的雞湯和上等燕窩做成的,做好后透明清亮,“細看還可見到燕窩的絲紋,吃時清鮮醇香”。
“南唐北陸”指民國時兩位名媛,北陸是陸小曼,南唐是唐瑛。讓唐魯孫念念不忘的是,一次在上海,唐瑛請他吃的熱湯面。湯既非雞湯,又無味精,只在碗底發(fā)現(xiàn)比米粒長一點的小魚一撮。唐瑛跟他說:“這種小魚是鄱陽湖特產(chǎn),漁戶把它曬干,論斤來賣,拿來下面,比蘇北的白湯面還來得鮮美適口。”這種小魚,應(yīng)該是鄱陽湖的野生白魚。
魚羊為鮮,鮮味卻未必全得來自雞鴨魚肉,蔬食同樣能讓清水變雞湯。
宋代士人,最重在大魚大肉之外,尋找果蔬之鮮。蘇東坡煮菜羹,名為東坡羹,“不用魚肉五味,有自然之甘”。陸游也仿效蘇軾,手烹甜羹,“年來傳得甜羹法,更為吳酸作解嘲”。
蔬菜做鮮湯,首推蘑菇湯。唐魯孫講過一個故事,他在天津認識一家元興旅館的掌柜,祖父是擺攤賣嘎巴菜的。一位從石家莊過來賣皮貨的老客有次突然暈倒在攤子前,被老掌柜救醒,一問才知是賭錢輸光,氣急攻心。老掌柜給他湊了幾個錢當(dāng)盤川。過了兩年,有人給他捎來四大麻袋上好的口蘑丁,口蘑熬湯比雞湯都鮮,口蘑之中又以口蘑丁最鮮,所以價錢最貴。原來皮貨老客是張家口一家大口蘑店的少東家。從此張家的嘎巴菜,每天就改用口蘑丁熬湯。
“人人吃了他家的嘎巴菜,都覺得除了鮮美味厚外,還帶點鹵煮雞的湛香?!辈粠啄昀蠌埣页闪烁浇粠У拇蟾粦簟?h3>尋常小菜變名肴
《紅樓夢》有一道給寶玉解酒的酸筍雞皮湯?!墩{(diào)鼎集》中記“酸筍”做法:“大筍滾水泡去苦味,井水再浸二三日取出,切細絲,醋煮……”又記:“冬月宜湯,雞蹼、雞皮、火腿、筍四物配之,全要用雞湯,方有味?!?/p>
在魯迅先生的小說《祝福》中,紹興福興樓有道用雞湯做的清燉魚翅,一元一大盤,價廉物美,是不可不吃的。很疑惑,那確定是魚翅,不是粉絲?一直奇怪,像魚翅、海參這類昂貴食材,本身卻都無味,只能借著雞湯來提鮮,圖什么,豆腐、鍋巴不香嗎?
雞湯之美,貴在貧富皆宜,同樣能化尋常食物為珍饈,使得諸多小菜同樣成了名肴。
國民黨大佬陳果夫口氣很大,曾經(jīng)獨創(chuàng)一菜,號稱“天下第一菜”,不過就是什錦鍋巴。這道菜的做法是:先把雞湯煮成濃汁,待蝦仁番茄爆炒后,加入雞汁輕芡;鍋巴油炸盛盤,再趁熱澆上勾過芡的雞汁番茄蝦仁。
近代金融家岳乾齋,創(chuàng)辦過中國第一個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他的最愛是畏公豆腐。豆腐要先用吊好的黃豆芽湯煮,等豆腐生滿了蜂窩眼,再用清雞湯燉。雞湯灌注蜂窩眼,炒菜的油不能滲入,豆腐入口腴潤,柔而不膩。
可以商榷的是袁世凱的口味。他喜歡吃的一道菜叫清燉肥鴨,要在鴨肚子中塞入糯米、火腿、酒、姜汁、香菌、大頭菜、筍丁等,然后再用雞湯來蒸,蒸三天,讓鮮味慢慢滲入鴨肉里。這道菜還不如叫“雞同鴨講”,鴨子已經(jīng)夠肥美,想不出再用雞湯入味的道理,反倒平添油膩。
車輻《川菜雜談》一書是談川菜名作,論雞湯,他是觀點最“純粹”的一位。他記四川雞湯的做法,大有不同。四川農(nóng)村里殺雞燉于沙罐內(nèi),放在燃過的草灰堆子中,將沙罐口用青葉子包好,然后泥封,埋入草灰中,兩三個小時后取出,首先聞到的是雞湯香味。雞香的本味,不加任何作料(包括常用的姜、蔥),全用白湯出之。
車輻說:“這種本味白湯(又稱“原湯”),不失其純真,那是湯中之上乘,回味厚而濃,它是一種獨立的品格。什么是原味?以雞湯為例,不放鹽是原湯味,放了鹽仍然是雞湯,可不是原湯味了?!?/p>
正如美食家蔡瀾在書里說:“用雞湯調(diào)味的都是火候菜,需要慢功夫。”
《川菜雜談》有道雞湯菜,叫“蓮蓬豌豆”。用雞脯肉去脂皮、白筋后砸成泥,加鮮菠菜汁、紹酒、豬油、鹽,調(diào)成稠糊。另取小碗倒入雞蛋清,再加入面粉和干淀粉攪勻,分三次摻入雞泥中。接著將雞泥分別倒入十四個內(nèi)抹豬油的小酒盅內(nèi),每個酒盅內(nèi)又再嵌上七粒豌豆,中間一粒,周圍六粒。然后撒火腿末,點綴少許用油菜葉切成的細絲。上籠蒸后,逐個取出,它就成了一個個小巧嫩綠的小蓮蓬。面朝上放在大湯碗里,倒上燒開調(diào)好味的雞湯,隨即上桌。這樣的口福,唯一的缺點就是太“殺時間”。
今人總對過去的老味道念念不忘,顯得厚古薄今?,F(xiàn)在的人,難得的不在雞湯,而是慢功夫。當(dāng)代生活加速,進了飯館上菜都是一眨眼就滿了桌,預(yù)制菜都成了年夜飯,雞湯越來越近似于清水,而那份“獨立的品格”,倒都油膩成了“雞湯學(xué)”。
(源自《北京晚報》,王世全薦稿,有刪節(jié))
責(zé)編: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