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波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轉變了教學形式和理念,實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進展。為了緊跟當今社會的發(fā)展步伐,教師需要將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機結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落實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要求。本文基于教育信息化下如何開展初中生物教學進行了深入探索,希望可以為現(xiàn)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盡一份微薄之力。
一、教育信息化下初中生物教學變革的重要作用
(一)更好地滿足學科發(fā)展需要
生物學科需要學生探索生命的活動規(guī)律,其內容有著較強的實驗性和生命性特征。在生物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生命活動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積極開展生物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生命的本質。對初中生物學科內容進行分析,其中理論基礎知識和實驗知識占比較大,尤其是實驗內容,涉及范圍十分多元,教師需要加強對備課環(huán)節(jié)的重視,引導學生熟悉所學知識,掌握實驗操作要點,這些占用了教師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精準解讀初中生物新課標可以發(fā)現(xiàn),其明確要求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開展多元化生物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完成生物知識獲取,大大減少了課堂教學實踐,使生物課堂更具趣味性。
(二)有助于轉變教師和學生的學習形式
通過對信息化資源的應用,教學途徑更為豐富,課堂效果也得到了顯著提升。目前,信息化教學已經得到廣大教師的普遍認可,可以有效解決以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拉近了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了對學生學科學習成效的精準反饋。教師根據(jù)反饋結果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提升課堂教學質效的同時,強化了教師的專業(yè)化建設。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信息化資源不僅為課堂學習提供了便捷,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學生的課后自主學習。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正處于青春期,綜合能力發(fā)展迅速,逐漸具備了自主學習和自我管控的良好習慣,思維方式也逐漸從形象化轉變?yōu)槌橄筮壿嫽?。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根本學習需要。與此同時,在信息化技術下,初中生物課堂資源更具生動性和趣味性,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熱情,使其更積極地完成知識探索。
二、教育信息化下初中生物教學的注意事項
(一)不可過于依賴信息化手段
信息化教學優(yōu)勢眾多,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正確看待信息技術,將其作為教學輔助工具,不可本末倒置,過度依賴信息技術,而是需要根據(jù)實際課堂內容進行科學應用,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教育作用,切實提升課堂教學成效。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情以及課堂內容,借助信息技術呈現(xiàn)課堂知識、拓展教學形式、開闊教學視野、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
(二)加強對實驗課程的重視
由于生物學科有著較強的實踐性特征,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實驗課程的重視,雖然信息化技術可以將生物實驗進行課堂模擬,但無法完全代替生物實驗的直觀性特征,學生也無法通過信息化課堂深入感受生物實驗的變化,若想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必須借助實驗課堂動手操作。比如使用顯微鏡、制作臨時裝片等,這些都需要學生在實操中尋找實踐方法,掌握其中的技巧和要點。如果教師直接使用信息化教學代替實驗課程活動,那么會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產生直接影響,限制其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三)不可取代教師理論知識講解
信息化教學可以在極大程度上緩解教師的課堂教學壓力,通過視頻觀看的方式來代替教師口頭講解,并不代表信息化教學可以完全替代教師的課堂講解,而是作為一種嶄新的授課技術與教師的知識講解相配合,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學習體系,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實現(xiàn)學生知識能力和情感意識等多方面的培養(yǎng)。
三、教育信息化下初中生物教學實踐策略分析
(一)借助信息技術講解實驗設備
由于生物課程的實踐性較強,需要通過各類實驗課程完成,并且實驗所需設備種類繁多,很多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無法接觸到的,所以教師在開展實驗課程教學時,需要詳細介紹實驗室中的各類儀器,引導學生了解具體的操作流程。但一些實驗設備的結構過于繁瑣,如果只是依靠教師口頭講解,學生無法清晰地了解儀器的具體使用手段和內部結構,而借助信息技術可以清楚地展示實驗儀器的各個部分,幫助學生盡快了解其內部結構,有效減少儀器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比如顯微鏡,顯微鏡的內部結構十分復雜,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通過圖片和視頻清楚地展示其各個構件,學生可以逐漸明確顯微鏡的具體作用和使用方法。在此期間,教師要注意通過信息技術幫助學生了解實驗室要適度,不可過于依賴信息技術,一味地將課件通過視頻的方式播放,導致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大大減少,學生無法真正感受實驗儀器的具體使用流程。因此,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展示時,需要將講解與演示相結合,實現(xiàn)多種資源的有效貫穿,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教育價值。
(二)借助微課視頻提升教學質效
微課技術是現(xiàn)代信息化的產物,將其應用到生物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改善以往生物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效。教師在設計微課方面需要秉承以下原則:首先,微原則。在以往的網(wǎng)絡教學中,教師會對課堂進行完整錄制,與課堂教學情況沒有較大區(qū)別,學生仍需要為知識獲取耗費較長時間。與網(wǎng)絡教學相比,微課更注重“微”的體現(xiàn),第一,視頻錄制方面,教師需要將視頻控制在八分鐘以內,有效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實現(xiàn)隨時隨地學習,打破以往空間和時間的局限;第二,意識形態(tài)方面,微課是對教學重難點或實驗操作的某一步驟進行講解,有著較強的針對性,有助于學生進行課后知識的鞏固,查漏補缺。微課的微作用是十分顯著的,在當今教育信息化時代,微課逐漸成為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實用性原則。微課的內核是課程,需要教師對其進行科學設計,必須遵循實用性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內容篩選,不可對微課的主題進行一味地擴充。微課內容必須簡單,初中生作為學習微課知識的主體,其學習成效與微課使用效果有著直接聯(lián)系,而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教師設計微課內容時,要充分考慮所有學生的特點,對其中難懂的知識重點強調。例如,生物實驗微課中,有些步驟過于繁瑣,教師可以適當放慢播放速度,確保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完整的操作流程。
最后,完整性原則。教師在進行微課內容設計時,必須確保其完整性,特別是實驗微課活動,教師需要將整個實驗過程融入其中,包括準備環(huán)節(jié)、儀器介紹環(huán)節(jié)、操作流程、細節(jié)處理以及最終結果等,而有些步驟時間較長,教師可以采用動畫的方式進行記錄,確保其完整性。比如,“植物的一生”實驗活動中,教師可以對其內容進行分層設計,將種子發(fā)芽、植株生長以及結果現(xiàn)象設計成三個微課,每個微課時長控制在十分鐘以內,視頻內容要以不同的環(huán)境和條件為基礎進行。教師要根據(jù)視頻內容和課堂情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并提出課堂核心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知識獲取。結束實驗后,教師可以將微課視頻分享至網(wǎng)絡平臺,便于學生利用課下時間消化知識。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視頻內容開展自主實驗,從而充分掌握課堂重難點知識,大幅提升學習效率。
(三)適當引入虛擬仿真實驗軟件
引入虛擬仿真實驗軟件有助于推動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在初中生物實驗活動中,有些類型需要耗費很長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實驗的開展造成制約。為了促使學生更高效地完成實驗活動,需要適當引入虛擬仿真實驗軟件,實現(xiàn)課堂時間的充分利用,提升實驗效率。例如,教師在講解種子萌芽實驗教學時,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對種子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萌芽情況進行深入了解,但種子的萌芽需要長達幾天的時間,無法在課堂實驗中進行充分展示,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虛擬仿真實驗軟件,將種子的萌芽過程進行虛擬化呈現(xiàn)。備課期間,教師要編寫文本內容制作虛擬實驗,包括聲音、畫面等,在課堂中為學生更直觀地展現(xiàn)虛擬實驗過程,讓其切實感受到種子發(fā)芽的具體過程。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實驗,大大提升了感官體驗,會發(fā)現(xiàn)種子發(fā)芽不僅需要特定的環(huán)境條件,還需要具備完好的種皮和胚乳,從而有效解決了實驗過程耗時長的問題,同時為課堂增添了一絲趣味性。
(四)注重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
由于初中生物內容較為抽象,教師如果只采用課堂講解的方式,不僅無法幫助學生深層次感受知識內涵,還會導致學生課堂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師需要根據(jù)課堂內容,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大大提升學習熱情,學生在形象直觀的情境中學習生物知識,課堂學習質量也會得到有效改善。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更迭速度更快,課本知識也出現(xiàn)了明顯變化,這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戰(zhàn),教師不僅需要具備專業(yè)的教學能力,還要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yǎng),要明白學習永無止境,不斷豐富自我,逐漸養(yǎng)成工作學習一把抓的良好習慣。當今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十分多元,如果教師不能與時俱進,則無法促進學生學習發(fā)展。學校層面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積極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活動,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促使教師在了解事物表象的同時看到其本質,只有這樣才能將信息技術靈活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中,為生物課堂增添一抹新的色彩。此外,學??梢越Y合自身實際情況積極邀請在信息技術方面有所造詣的教師到校交流,為本校教師傳授教育經驗和技巧,進一步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同時,結合本校教師實情開展“走出去”培訓活動,鼓勵教師前往其他學校參觀學習,從而實現(xiàn)其信息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五)積極更新課堂教學設備
要想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教學的完美融合,僅憑教師的一己之力是遠遠不夠的,學校也要跟隨時代發(fā)展更換信息化教學設備,實現(xiàn)信息化作用在教學中的全面貫穿,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比如,學??梢栽鲈O投影儀、智慧黑板、圖像分析軟件、顯微鏡等。教師講解植物細胞知識點時,需要通過顯微鏡觀察細節(jié),借助圖像分析軟件豐富課堂內容。通過顯微鏡與圖像分析軟件的共同支持,學生會對植物的細胞結構形成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學生也會在新設備的吸引下更積極地探索課堂知識,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升??偠灾?,將信息化技術與初中生物課堂進行有機結合,必須以完善的信息教學設備作為支撐。
(六)實現(xiàn)線下線上教學的有機結合
就初中生物課堂進行分析,其中很多探究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在課堂中完成,但教師有時會無暇顧及所有學生,導致部分學生無法順利完成課堂探究活動。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可以積極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活動,將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延伸。比如,在講解“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開展實驗活動,將“果蔬中的維C含量探索”作為實驗主題,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完成。學生可以通過小組的方式進行探索,每個小組需要將具體的實驗過程進行拍攝記錄,整合成視頻,并附上小組內部對實驗結果的探究文本,再將視頻分享至網(wǎng)絡平臺,教師逐一點評。通過此種方式,可以實現(xiàn)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即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碰到無法解決的問題,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平臺及時詢問教師,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動手探究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為現(xiàn)代課堂教學帶來了諸多便利,逐漸成為主流教學輔助工具。在初中生物課堂中適當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將原本抽象難懂的知識更直觀形象地展現(xiàn),開闊學生視野,打破以往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提升課堂教學質效。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生物課堂教學時,需要正確認識信息技術,通過科學的使用來豐富課堂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要深入探索信息化教學形式,不斷總結和反思,切實發(fā)揮信息化技術的教育功效,為學生提供更專業(yè)的教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