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麗娟,任永輝
(1.榆林學院 文學院,陜西 榆林 719000;2.湖南城建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1)
黃龍縣位于陜西省中北部、延安市東南緣,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東接韓城市,南與合陽縣、澄城縣、白水縣相連,西鄰洛川縣,北與宜川縣接壤,面積2 752 km2,轄石堡、瓦子街、崾崄、圪臺、三岔、白馬灘、界頭廟7 個鄉(xiāng)鎮(zhèn),總人口約4.7 萬人(2021 年數(shù)據(jù)),縣人民政府駐石堡鎮(zhèn)。黃龍方言屬中原官話關中片。本文根據(jù)歷史調查資料和已有研究成果,整理黃龍方言分類詞表,反映黃龍方言詞匯基本特點。
黃龍方言詞匯調查語料來源于《陜西方言詞匯調查手冊》[1](以下簡稱《手冊》)?!妒謨浴废店兾魇》窖哉{查指導組、陜西省教育廳于1961年4月編印,其中列出了普通話詞、詞組、短句,調查者或填表人在填寫時只需要對應寫出陜西方言的詞、詞匯、短句即可。該《手冊》系任永輝于2010年從舊書店購得,非常珍貴地記錄了黃龍方言詞匯以及語法例句,填表人為黨牖民(填表說明顯示其時年39歲,函授??飘厴I(yè),語文教師),填寫日期為1965年9月,記錄的是黃龍縣城附近老戶口音?!妒謨浴饭灿涗淈S龍方言詞匯1 186 條、語法例句114 條,一部分詞匯用本字書寫,一部分詞匯用同音字或拼音書寫,普通話詞匯在方言里無對應詞的則空白。
目前學術界專題研究黃龍方言的成果不多,能見到的主要有:《黃龍縣志》[2]“方言”章節(jié)有黃龍方言語音、詞匯、語法的簡要描寫;谷麗娟《黃龍方言語音研究》[3]、《移民引起的陜西黃龍方言的語音變異》[4]、《陜西黃龍方言同音字匯》[5];王建領主編的《陜西方言集成·延安卷》[6]中“黃龍縣篇”(谷麗娟調查)有方言語音、詞匯、語法與口頭文化的描寫。此外,研究關中方言的相關論著中或多或少也論及了黃龍方言的一些特點。
鑒于此,本文對《手冊》中記錄的近六十年前的關于黃龍方言詞匯的歷史語料進行了整理。需要說明的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囿于調查范圍、記錄描寫等因素,《手冊》中記寫的黃龍方言詞匯有的可能并不十分精準。
整理《手冊》中記寫的黃龍方言詞匯難度很大,很多詞匯的用字需要考證是否準確,很多用拼音記寫的本地土音需要考釋本字,有的明顯屬于或接近普通話詞匯以及移民方言詞匯的需要復核確認。因此,在分類詞表整理完成后,筆者又將詞表與《黃龍縣志》和《陜西方言集成·延安卷》相關內容進行了對照分析,對詞表進行了認真核對、校驗、確認,并給部分方言特征詞補充了注釋。
本詞表共收詞1 121個,在《手冊》原31個詞匯分類的基礎上進行整理,不重新分類,不新增詞條,同一詞條有多種說法的屬一個詞條。為行文方便,各詞條之間用“|”隔開。黃龍方言詞與普通話不同的,以小字注解或說明。本字不明的,用同音字代替,右上角加“=”??紤]本文的特殊性,方言詞均未加國際音標。黃龍方言音系可參閱谷麗娟《黃龍方言語音研究》[3]。
太陽|陽坡太陽照得到的地方|涼處、陰涼|月亮|星星|天河銀河|賊星流星|掃帚星|云、云彩|迎風頂風|背風順風|刮風|風停了|響雷打雷|閃電、打閃|下雨|雨停了|雨淋了、淋濕了|雪|雪糝雪珠子|下雪|雪消了雪化了|冰凌冰|凍冰結冰|冰消了冰化了|冷子冰雹|露水|霜|虹讀如“醬”|天氣|晴天|陰天|日食|月食|天旱|澇了雨水多|霜
今年|年時去年|明年|前年|年底|前半年上半年|后半年下半年|月半農歷每月十五日|月底|閏月|大盡農歷三十天的月份|小盡農歷二十九天的月份|星期、禮拜星期|星期一、禮拜一星期一|星期、禮拜星期日|三伏|頭伏初伏|二伏中伏|三伏末伏|伏里天伏天|月盡、大年三十除夕|熬夜、坐夜守歲|初一、農歷年大年初一|拜年、串親戚|正月十五、花燈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粽子|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日歷、歷頭、黃歷|今兒今天|明兒明天|后兒后天|大后天|夜個昨天|前日、前天|大前天|上午|后晌下午|早起清早|干早起大清早|晌午中午|白日白天|攆黑擦黑|黑了晚上、夜里|半夜|年饉年成|日子|過日子|天天每天|一晚上整宿、通宵|整夜|整年|兩年|一兩年|幾月|幾個月|一半天、一兩天|啥時候什么時候|真現(xiàn)在,陽平調|以前從前|以后
平地|地里、地田地|荒地|圪塔丘|壩堤|水坑、澇池水坑|大水|一個“個”讀如“歪”|井|一眼井|舀水打水|石頭|胡=基=土坯|磚|磚頭|瓦|瓦渣瓦塊|土堆、土圪塔土堆|土塊|土|石灰|洋石灰洋灰|泥|涼水|熱水|溫溫水溫水|開水|洗鍋水泔水|煤油|著火了|吸鐵石磁石|城|城墻|鄉(xiāng)鄉(xiāng)村|鄉(xiāng)下|胡同
地方住宅|房子|院子|兩院莊子兩進院子|三院莊子三進院子|照壁影壁|上房正房|廂房|茅房|硙頭磨坊|硙子磨|篩子|羅|牛圈|牛槽|馬圈馬棚|馬槽|豬圈|牧童|門檻“檻”讀如“憨”|鎖|鑰匙|房脊|房檐|梁|檁|椽子|柱子|柱腳兒柱頂石|臺臺臺階|頂棚|梯子|窗戶、窗子|床|炕|帳子|被子|單子床單|褥子|草墊子|烙鐵|電壺熱水瓶|臉盆|洋堿肥皂|桌子|椅子|抽斗、抽屜抽屜|洋蠟蠟燭|煤油燈|燈籠|做飯屋廚房|灶|爐子|鍋底墨鍋底灰|煙筒煙囪|鍋蓋|火杵火筷子|炭锨火鏟|鍋刷子|鍋鏟|水勺水瓢|茶碗|酒杯|瓶子|瓶塞子|酒壺|碟子|飯勺子|調羹勺羹匙|筷子|筷簍筷籠|抹布|菜刀|案板|水桶|蒸饃籠籠屜|惡水桶泔水桶|柴|?黍桿高粱稈|稻桿|破柴劈柴|洋火火柴|糨子糨糊|紡線車紡車|笸籮|頂針|針|針鼻兒|針腳|穿針|錐子|袼褙用碎布裱糊成的做布鞋的厚片|搓板|棒槌|漿衣裳用面水等浸泡衣裳,晾干后衣裳比較直挺|熨衣裳|做衣裳|墊鞋底
場院|柴火堆柴火垛|糞坑|攢糞|拾糞|上糞|自行車|囤倉|韁繩|馬掌|麥茬|割麥|碾麥打麥|鋤|鋤地|鍘子鍘刀|鐮|鐵锨|簸箕|筐子|扁擔|掃帚|雞毛撣子|栽個樁子|繩子|拴著|膠轱轆車膠輪大車
男人|屋里人女人|小娃小孩兒|寶貝|男娃男孩兒|女娃女孩兒|老漢老頭兒|掌柜當家|內行|外行|廚子|保姆|奶媽|工人|長工|零工|農民|匠人手藝人|做買賣的|擺攤子的|軍人|警察|醫(yī)生|要飯的|介紹人|拾娃的接生婆|光棍|騙子|土匪|賊
大爸爸|媽|伯|大媽|叔|嬸子|爺|婆奶奶|外爺|外婆|外孫子|外孫女|兒子|兒媳婦|女子女兒|大兒子|二兒子|三兒子|小兒子|丈人岳父|丈母娘岳母|女婿|孫子|孫子媳婦|孫女|孫女婿|舅|妗子舅媽|外甥|外甥女|姨|弟兄|姊妹|哥|兄弟弟弟|姐|妹子|表兄弟|男人丈夫|婆娘妻子|挑擔連襟|親戚|姚=媽后媽|姚=大后爸
身子身體|腦頭|腦頂頭頂|后腦袋后腦勺|歇頂禿頂|囟門|臉|臉蛋|不要眉眼不要臉|顴骨|酒窩|眼窩眼睛|眼珠|白眼珠|黑眼珠|眼淚|眼屎|眼皮|單眼皮|雙眼皮|眼眉眉毛|皺眉頭|鼻子|清鼻鼻涕|鼻窟窿鼻孔|嘴|嘴唇|唾沫|流頷水流口水|舌頭|牙|門牙|耳朵|耳朵眼耳孔|耳屎|下巴|嗓子|胡子|圈臉胡絡腮胡|寒毛|肩膀|脊梁|胳膊|胳膊肘|胳肢窩|左手|右手|手指|指甲|拳頭|肋子肋骨|奶奶乳房|肚末臍肚臍眼兒|腿|大腿|小腿|膝蓋|溝子屁股|腳|光腳|腳趾頭|腳趾甲|黶痣痣|骨頭|筋|辮子
病咧|緊病急病|病輕咧|病重咧|拉稀腹瀉|發(fā)燒|涼咧傷風|咳嗽|暈車|暈船|惡心|發(fā)瘧子|出水痘、出伏花出天花|種牛痘|潰咧潰膿|疤|疥瘡|癬|痱子|雀子雀斑|羅鍋駝背|禿腦、禿禿子|麻子出天花后臉上留疤的人|瞎子|聾子|啞巴|二桿子做事不計后果的人|叫先生請大夫|看病|號脈|開方子|一副藥一劑藥|熬藥煎藥|扎針|膏藥|藥膏子
結婚|娶媳婦|出門出嫁|拜堂、拜天地|新郎|新媳婦新娘|新房|交心酒交杯酒|觀拜鬧新房|有喜咧有喜了|懷孕的、懷娃婆娘孕婦|小產、小月|坐月子|雙生雙胞胎|吃奶|乖|認生|過壽做壽|老咧死了|棺材|戴孝|埋下葬
起床|穿衣裳|洗臉|涮口漱口|刷牙|梳頭|刮頭剃頭|梳辮子|剪指甲|刮胡子|下地上地|上工|歇工|出外了出門了|回家、回來咧回家了|耍玩|游玩逛|溜達散步|餓咧|嘴沒味嘴里沒味|吃早飯|吃午飯|吃晚飯|吃零食|開飯|舀飯盛飯|吃飯|夾菜|舀湯|使喚筷子用筷子|肉不爛|咬不動|噎住了|打嗝|搶著吃|撐著了|喝水喝茶|喝酒|抽煙|洗手|洗腳|洗澡|尿、小便|歇涼、涼涼乘涼|曬暖暖曬太陽|烤火|歇一下休息|打瞌睡、打盹兒|乏咧困了|鋪鋪床|解扣|脫鞋|上炕、上床|睡下躺下|睡咧|睡著|打呼嚕|睡迷糊咧|失眠|睡午覺|做夢|說夢話|魘住|熬夜|開夜車
探望拜望|回禮回拜|男客|女客|送禮|水煙|斟酒|捎信|裝病|不對勁不對付|不說話|死對頭|氣不平不服氣、氣不過|笑話|笑話人|裝、做作|耍架子擺架子|裝傻|耍怪、出洋相|丟人|舔尻子恭維、拍馬屁
衣裳衣服|袍子旗袍|棉大氅、棉大衣、棉袍子棉袍|棉襖|皮袍子、皮大氅、皮大衣皮袍|大襟|小襟|對襟|領子|袖子|布袋、口袋|褲子|背心|扣子紐扣|鞋|鞋楦子木制的鞋樣器,用來撐填鞋子,以保持鞋樣不變或撐大鞋子|鞋溜跟鞋拔子|襪子|手巾毛巾|圍巾、圍脖|褯子尿布|耳環(huán)、耳吊墜|傘|雨傘|雨衣|拐棍|棉鞋
早飯|午飯|喝湯晚飯|零食|干飯、蒸飯米飯|剩飯|飯酸了飯餿了|鍋巴|面、面粉|面、面條|角兒餃子|餛飩|米湯粥|饃饅頭|包子|鍋盔|咸菜|臭豆腐醬豆腐|粉條|點心|油條|素油香油|大油、豬油|鹽|醬油|醋|紅糖、黑糖|白糖|下水豬的內臟|咸雞蛋|米酒、黃酒|燒酒、白酒|曲醪糟|茶葉|做飯|洗菜|淘米洗米|泡茶
莊稼|糧食|五谷|雜糧|小麥|麥穗|稻子|米|小米|苞谷玉米|?黍高粱|芝麻|黃豆|洋芋土豆|茄子|蔥|芫荽香菜|蘿卜|葵花向日葵|洋柿子西紅柿|芹菜|白菜|洋白菜|棉花
樹林|一棵樹|樹苗|樹枝|木頭|種樹|鋤草|果樹|果子水果|桑樹|桑果桑葚|小葉楊楊柳|桃樹|桃|桃核|核桃|西瓜|瓜子|甜?黍甘蔗|竹子|桂花|葦子蘆葦|荔枝|柿子|梨|杏|蓮花|李子
牲口|兒馬公馬|騍馬母馬|馬駒|犍牛公牛|乳牛母牛|黃牛|水牛|牛犢子|牛犄角|驢|叫驢公驢|草驢母驢|驢駒子|騾子|兒騾子馬父驢母|騍騾子驢父馬母|羯子騸過的公羊|臊胡種公羊|母羊|羊羔|牙狗公狗|母狗|郎貓公貓|女貓母貓|牙豬公豬|郎豬種豬|草豬母豬|豬娃小豬|尾巴|公雞|母雞|雞蛋|下蛋|小雞|鴨子|鴨蛋|公鴨子|母鴨子|小鴨子|鵝|劁豬|猴猴子|黃鼠狼|兔|老鼠|長蟲蛇|翅膀|老鴰烏鴉|鴉鵲喜鵲|麻雀|燕子|大雁|鴿子|斑鳩|幸=侯=貓頭鷹|老鷹|夜蝙蝠蝙蝠|蠶|蜘蛛|螞蟻|蚰=蜒=蚯蚓|蜈蚣|蝸讀如“掛”牛|蝎虎壁虎|蒼蠅|蚊子|咬人|虱子|墻虱臭蟲|虼蚤|蛐蛐|螞蚱|蝴蝶|蜜蜂|馬蜂|蜂窩|蜂糖蜂蜜|明火蟲螢火蟲|蝴蝶|蜻蜓|釣魚|蝦|蝦米|鱉|螃蟹|青蛙|蛤蟆|蛤蟆圪蚪蝌蚪
招牌|開鋪子開店子|做買賣|開張|倒閉|賬房|掌柜的老板|內掌柜的女老板|店員|徒弟|買主|要價|價錢公道|價錢大價格高|記賬|欠賬|要賬|爛賬|秤錘|秤桿|秤星|工錢|路費|利息|本錢|欠|賺錢|賠錢|銅錢|銅元|銀元|一塊錢|一毛錢|租房子|當鋪|贖當|飯館|跑堂的|茶館|糧食店|醬園|客棧|旅館|釘碗的舊時修補爛碗的人|木匠|瓦匠|裁縫鋪|理發(fā)|刮臉|肉鋪
讀書人|認字的|文盲|學校|上學|毛筆|硯臺|研墨|罰站|逃學
打官司|告狀|狀子|問案|招認|口供|供|咬在口供中牽連別人|犯法|押解|罰金|槍斃|坐監(jiān)坐牢|立約|按指印按指紋|地租|地契
老天爺|灶火爺灶王爺|蠟臺|蠟|算卦|抽簽求簽|和尚|尼姑|道士|出家|出家人|土地土地爺|城隍廟|城隍|閻王|拆字|拆字的|算命|算命的|相面的|教徒
搖頭|點頭|臉轉過去|合上眼睛|擺手|放手|捂住|?屎拉屎|尿撒尿|頂腳踮腳|擤鼻|打噴嚏|摔了|扯閑話聊天|不說話|騙|吵架|打架|囑咐|叫他來|碰見|作揖|放|兌|收拾|挑選|提起|撿起來|擦下去擦掉|丟了|找著了|一千刨去九百還剩一百|知道|認得|不認得|留神|巴不得|記著|還記得|忘了|討厭|羨慕|忌妒|生氣|疼喜愛|高興|抱怨
不倒翁|風箏|藏貓呼捉迷藏|擲扁石打水漂|劃拳|下棋|棋子|耍獅子|高蹺|扭秧歌|打花鼓|折跟頭|變戲法|牌九|打麻將|莊家|擲色子
上頭|下頭|左邊|右邊|中間|里邊|外邊|前邊|后邊|旁邊|跟前附近|啥地方什么地方|地下|鄉(xiāng)里|城里|碗底
我|你|他|我們|你們|他們|大家|誰|啥什么|為啥為什么|做啥做什么|這事情怎么辦|娘家|婆家|整天家|個把兩個|里巴路一里來路,形容路近|千把人|萬把塊錢|吃頭|喝頭|看頭|苦頭|甜頭
這個比那個好點兒|不頂事|壞、不好|美|丑|要緊|熱鬧|結實|干凈|臟、不干凈|咸|淡|稀|稠|肥|胖|瘦|諂活舒服|恓活可憐|難過|麻煩|羞臉子靦腆|乖|淘氣、頑皮|糊涂|小氣|大方|渾身是汗|凸|凹|涼快|好的很|趁心|來遲了|熱得太熱極了|冷得太冷極了|心疼得很心疼極了|熱得很很熱|冷得很很冷|真氣人|頭痛得很頭很痛|有趣得很很有趣|熱得要命|冷得要命|熱得不行|冷得不行|恓活死了|高興死了|熱死了|冷死了
剛|正好|正合適|凈、光、只如:凈吃米,不吃面|有點|怕可能,~不行|非……不……|馬上|早些趁早|幸虧|當面|一塊兒|一個人|順便|故意|到底|根本|實在|慢慢|白吃|白跑一趟|先……后……|偏|胡說
叫|把|對|對著|到|替|在|從|照如:照我看并不算錯|用|順著|和|向、問問他打聽一下|把……叫……|拿……當……|從小
一個|兩個|三個|十個|第一|第二|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末了一個最后一個|二斤|二里|兩丈|二尺|二畝|二百|兩千|兩萬|兩萬二千|二百五|十二|十五|二十|二十二|二十五|三十二|三十五|幾個|十幾個|幾十個|好幾十個|十來個|百十來個|一兩個|兩三個|百兒八十一百或比一百略少|半個|斤半一斤半|兩倍|三成|成千成萬|千萬不可以絕對不可以|千萬不要這樣一定不要這樣
一位客人|一雙鞋|一張席|一床被|一輛車|一把刀|一桿筆一支筆|一塊墨|一頭牛|一口豬|一只雞|一條魚|去一回去一趟|打一下|看一眼|坐一會兒|鬧一場|吃一頓|吃一口
事、事情|東西|地方|時候|原因|樣子|聲音|味道|胃口|氣|顏色|相貌|年齡|工作|你屬啥你屬什么|我屬虎
其一,在根據(jù)《手冊》語料整理分類詞表時,筆者發(fā)現(xiàn)當年對黃龍方言詞匯的調查記錄可能受普通話推廣、調查對象單一以及調查文本設定等因素的影響,不少方言特征詞沒能記錄下來,比如:疙癆疥瘡|憨漢傻子|后兒骨腳踝|圪蹴蹲|麻眼糟糕|挨頭子挨訓|撼拿上|?萎縮|搡眼討厭|橫崖山崖|捩撇子做作等。
其二,通過分類詞表可以發(fā)現(xiàn),黃龍方言大部分詞匯與普通話詞匯形同、義同,用法也相同,但也有為數(shù)不少的詞語,詞形雖然與普通話相同,意義及用法卻有一定的差異:或是部分同義、部分不同義,或是完全不同義。而從另一方面看,黃龍方言中有些詞語,詞形雖與普通話不同,所表達的意義卻與之相同或相近。囿于篇幅,本文暫不作討論。
其三,《黃龍縣志》“方言”章中收錄黃龍方言與普通話差別較大的詞語共156條,《陜西方言集成·延安卷》“黃龍縣篇”收錄黃龍方言規(guī)定詞匯1 200 條、自選詞匯337條,這些資料連同本文整理的詞匯,為學術界研究討論黃龍方言詞匯的發(fā)展、變遷等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黃龍是一個典型的移民縣,人口來源復雜,縣內口音也極為混雜,對黃龍方言進行深入、細致、系統(tǒng)的調查研究很有必要,期待黃龍方言研究的新成果不斷涌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