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同學們,說起花鳥同名,你們最先想起的應該就是杜鵑了吧?傳說中,杜鵑花就是杜鵑鳥啼血化成的。暮春三月,杜鵑花漫山開放,五彩繽紛,如霞似錦;杜鵑鳥晝夜啼鳴,似乎在說“不如歸去”。面對此情此景,我們的詩仙李白,不由得思念起了自己的家鄉(xiāng)。
杜鵑
科屬:杜鵑花科,杜鵑屬。
特征:落葉灌木,4—5月開花,6—8月結果,廣泛分布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qū);花朵簇生于枝頂,花冠呈漏斗狀,花色以紅色為主,經(jīng)人工繁育亦有淡紅、雪青、白色等;盛花期花朵數(shù)量多,常綴滿枝頭,有“映山紅”的別稱,觀賞價值較高。
用途:園林觀賞;全株可藥用。
│詩詞賞析│
宣城見杜鵑花
[唐]李 白
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
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
三春三月憶三巴。
這首詩是李白借詠杜鵑花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作品。李白的祖籍雖然不在四川,即詩中的“蜀國”和“三巴”,但他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四川度過的,巴蜀對他而言確實可以稱為故鄉(xiāng)。因此當李白流寓外地,在距四川數(shù)千里之遙的宣城(今屬安徽)見到杜鵑花時,他立刻想起了故鄉(xiāng)的杜鵑花,以及同名的杜鵑鳥。杜鵑鳥每鳴叫一聲,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就被牽動一回,禁不住在融融春日里回憶起巴蜀的勝景來。詩歌篇幅短小,本應避忌重復字眼,然而本詩的三、四兩句分別刻意連用三個重復字,造成了回環(huán)往復、跌宕有味的抒情效果。
│典故鏈接│
杜鵑花春季開放,花色艷麗,極富觀賞價值,自古以來就是詩人、畫家筆下的???。我們的古人在與杜鵑花接觸的過程中,還經(jīng)常杜撰一些神話故事以為消遣。例如五代沈汾的《續(xù)仙傳》記載,潤州(今鎮(zhèn)江)的鶴林寺里有高達三米以上的杜鵑花,相傳是唐代貞元年間(785—805)一個和尚從天臺山移栽過來的。有人曾經(jīng)見過兩個濃妝艷抹的女子,穿著大紅衣服在花下游玩,人們都說她們是花神。晚唐大臣周寶在當?shù)刈龉俚臅r候,對道士殷七七說:“鶴林寺的杜鵑花奇異絕俗,我聽說道長能夠讓花卉反季節(jié)開放,現(xiàn)在重陽節(jié)就要到了,你能讓這杜鵑花開放嗎?”殷七七返回寺里,當天晚上出現(xiàn)兩個女子對他說:“我們是受上帝之命管理這個花的,現(xiàn)在可以為道長開放,但是不久之后就要回歸仙界了?!本旁鲁蹙胚@天,杜鵑花果然爛漫盛開,周寶等人整天都在游賞,不久花就凋謝了。后來戰(zhàn)火焚燒了寺廟,杜鵑花連根都消失不見了,有人就說原來它返回仙界的事情是真的。
主持人
石潤宏,文學博士,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教研室教師,主要著作有《古詩詞里的動物植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