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琴 楊佳佳
【內容提要】本文采用可視化軟件CiteSpace對CNKI收錄的國內外媒體關于“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的研究的趨勢以及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和差異進行了考量。研究發(fā)現,國內研究重點關注主流媒體和地方媒體對于“一帶一路”的報道,且聚焦在傳播策略、傳播效果以及傳播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國外研究則從新聞媒體學和應用語言學兩大學科視角展開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流媒體以及美國主流媒體報道的研究。此外,國內外研究在研究語料和研究視角上也存在明顯的差異。
【關鍵詞】“一帶一路”新聞報道? 可視化技術? 對外傳播能力
一、 當前我國“一帶一路”報道研究的基本概況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初期并未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但隨著倡議在推動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經濟、解決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等方面的不斷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國際媒體越來越關注“一帶一路”倡議。國際媒體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傳播不僅反映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和態(tài)度,他們營造的國際輿論態(tài)勢也會影響“一帶一路”倡議的推行。因此,全面梳理“一帶一路”倡議在國內外媒體報道中的傳播情況,有助于我國制定有針對性的傳播策略、提升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的認識和了解,以期在國際上形成關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文化認同,并最終營造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目前國內學者已經展開對國內媒體報道的研究,如中國政府網、人民網和新華網等18家主流媒體等,以及國外媒體,《紐約時報》,《經濟學人》、《泰晤士報》、《金融時報》以及《華盛頓郵報》等報道的研究。這些研究從不同的學科理論出發(fā),研究語料豐富,視角多樣化。
本文借助CiteSpace分析軟件對2015-2020年期間國內外媒體“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的研究進行可視化分析,重點考察以下三個問題:一是“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的研究的總體特征和趨勢是什么?二是國內外媒體對“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研究的熱點分別有哪些?三是有何差異?
二、“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研究的總體特征和趨勢
CNKI期刊數據顯示,第一篇關于“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研究的論文始發(fā)于2015年,開啟了國內學者對“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的研究的序幕。
2015-2020年(2020年不完全統(tǒng)計)間,CNKI期刊全網共發(fā)表“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研究的期刊論文共437篇。其中CSSCI期刊論文109篇,占已發(fā)表的論文總數約25%,由此可見高質量的研究論文總數量較少。
從每年發(fā)文數量總體趨勢來看,“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研究從2014-2019年呈現了波動增長的態(tài)勢;中間出現了2個研究高峰(圖1),第一個發(fā)文峰值出現在2017年,第二個是在2019年。其原因也非常明顯,2017年和2019年分別召開了第一屆和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世界各大媒體聚焦“一帶一路”峰會進行數量龐大的跟蹤報道,助推了學者們研究熱情。
筆者發(fā)現,對國外媒體“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的研究在2015年到2019年之間持續(xù)逐年上升。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在全球20余個國家開展的調查顯示,“一帶一路”倡議的海外認知度逐年上升,國內學者對“一帶一路”的海外傳播的研究的熱度也隨之上升。
三、國內外媒體“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研究的熱點
(一)國內媒體“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研究的熱點
國內研究數據運行后產生199個節(jié)點,372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189,根據頻次大小,得到頻次≥2的高頻關鍵詞64個,生成關鍵詞節(jié)點共現知識圖譜。
圖2顯示,2015-2020年間國內“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研究熱點涉及了64個主題,按照頻次從高到低排序為:“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建設、地方媒體、國際傳播和高峰論壇等(表1)。
根據對關鍵詞共現圖譜和關鍵詞頻次統(tǒng)計以及聚類分析,筆者可歸納出國內媒體“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研究呈現出以下三個研究熱點。
1.主流媒體和地方媒體成為國內研究熱點
表1顯示,國內“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研究熱點關鍵詞有“地方媒體”和“主流媒體”。主流媒體主要包括“《人民日報》”、“《中國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頻道”、“中新社”、“人民網”、“中央電視臺”、“CGTN”等。地方媒體涵蓋 “義新歐”、“《連云港日報》”、“深圳衛(wèi)視”等。這些媒體集中圍繞著“主題報道”,如“高峰論壇”進行新聞傳播,講述“中國故事”。同時,我國媒體對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一帶一路”建設展開系列報道。主流媒體是“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傳播橋梁和溝通平臺,他們從倡議傳達、實施、推進各個階段都擔負著不可替代媒體責任,但是“一帶一路”傳播還需要建立多層次話語體系,地方媒體可以利用其地域優(yōu)勢,機智應對鄰國文化和價值觀差異,建立起獨有地域文化國際傳播渠道和話語體系。
2.國內媒體聚焦國際傳播以及傳播策略和效果
研究發(fā)現,國內媒體如何實現“一帶一路”新聞“國際傳播”和“對外傳播”,深入探析“傳播策略”,從而達到建構正面“國家形象”的“傳播效果”。學者們聚焦“主題報道”,如《數說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合作共贏》《遠方的家》《復興絲路》等系列報道。這些報道的共同特點是,通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融往來的生動故事、借用互動的鮮活數據以及曲折動人的歷史淵源,多層式、系統(tǒng)性闡釋“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F有研究還深入探討了“一帶一路”新聞報道傳播策略和效果。新聞報道就是講新聞故事,可以提前策劃并針對特定主題展開系列報道,避免有生硬說教的感覺,達成親和傳播。學者們認同用講故事和敘事優(yōu)化的方式來傳播“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媒體爭取和擴大自己在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的過程,同時有助于幫助提升中國媒體新聞報道的影響力。這些研究為“一帶一路”故事怎樣走進世界讀者心里,被世界讀者認可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3.傳播創(chuàng)新研究關注度高
劉瀅(2020)指出,世界范圍內傳播技術正在革新,朝向深度融合的新型對外傳播媒體的建設初成效;國際傳播高度依賴媒介技術和傳播渠道。本研究發(fā)現,學者們特別關注國內媒體傳播媒介、渠道和技術創(chuàng)新,“電視媒體”“新媒體”“媒體融合”“全媒體”“新聞虛擬植入”“創(chuàng)意制作”等都是學者關注熱點。閆乃之(2019)跟蹤分析了央視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系列報道,討論了融合超高清和虛擬顯示技術創(chuàng)新重大時政報道方式以及新媒體“5G+互動”的移動直播互動報道新創(chuàng)新。徐書婕探討了電視媒體、網站、微博平臺等媒介的深度融合,探索多屏聯動報道新模式,提升傳播有效性。
(二)國外媒體“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研究熱點
國外數據運行后產生185個節(jié)點,346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203,根據頻次大小,得到頻次≥2的高頻關鍵詞43個,生成關鍵詞節(jié)點共現知識圖譜(圖3)。
圖3顯示,2015-2020年間國外“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研究熱點涉及了43個主題,按照頻次從高到低排序為:“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倡議、“主流媒體”、“報道框架”、“中國形象”等(表2)。
根據對關鍵詞共現圖譜和關鍵詞頻次統(tǒng)計以及聚類分析,筆者可歸納出國外媒體“一帶一路”報道的研究呈現出以下三個研究熱點。
1.海外主流媒體成為研究焦點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流媒體營造的國際輿論以及塑造的中國形象,關系著“一帶一路”是否獲得更多國際認同和支持。因此,沿線國家的主流媒體,“俄羅斯媒體”、“日本媒體”、“《朝日新聞》”、“印度媒體”等得到了學者們大量的關注。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國,其主流媒體對世界讀者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國內學者持續(xù)探究美國主流媒體“《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報道。這些研究發(fā)現美國主流媒體的報道呈現出較為多元動態(tài)的輿論態(tài)勢,消極質疑的聲音中夾雜著中立積極的立場,既有對中國高質量發(fā)展的焦慮,也有期待加入共同發(fā)展的聲音,亦存在惡意詆毀污蔑的現象。
2.研究聚焦在新聞傳播學和應用語言學兩大學科
表2顯示的高頻關鍵詞節(jié)點“報道框架”、“框架理論”、“新聞框架”、“報道議題”都屬于新聞傳播學研究理論。具體來講,學者們主要從話語政治分析框架、文本挖掘、新聞常規(guī)和框架理論等視角對國外“一帶一路”新聞報道語料展開研究。從應用語言學視角出發(fā),學者們通過自建新聞報道“語料庫”展開“話語分析”。應用語言學領域理論或研究方法也被廣泛地應用到國外主流媒體“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研究中去,如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評價理論、隱喻、批評話語分析、翻譯策略和認知語境觀理論與語義韻理論等。這些研究成果豐碩,為將來從新聞媒體學和應用語言學的跨學科研究帶來啟示。
3.海外媒體如何建構中國國家形象成為研究熱點
學者們透過對海外媒體“一帶一路“新聞報道話語現象探究其輿情傳播和對“中國形象”的建構。這些研究發(fā)現,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面臨非常嚴峻的國際輿論壓力。美國為首以及部分沿線國家對“一帶一路”建設還存有偏見和疑慮,他們認為“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的“經濟擴張”、“重塑亞洲地緣政治”;是“重利輕義的霸權行為”;是中國想進一步謀求“地區(qū)事務的主導權和勢力”等。對于這些誤解和抹黑,我國媒體應思考如何建構“一帶一路”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搭建世界讀者交流平臺,用世界讀者能夠接受的傳播方式闡釋“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刻內涵,堅決回擊海外媒體的不實報道,減少他們的疑慮,建立彼此的信任,幫助他們正確解讀中國“一帶一路”是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四、國內外“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研究的差異
(一)研究語料不同
在研究語料來源方面,國外 “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的語料主要來自傳統(tǒng)的主流印刷媒體,而電視媒體和推特等社交新媒體平臺報道的研究較少。相比之下,國內媒體“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的研究語料選材更廣、內容更加豐富,媒介更加多樣化,不僅包含報紙、還包括電視臺系列報道節(jié)目、電臺廣播節(jié)目、官方微博報道,以及各大推特平臺報道等。學者們主要聚焦在新聞直播節(jié)目、大型談話類節(jié)目、主題系列報告、主題紀錄片、大型跨境采風報道、微視頻、音樂MV,甚至是大型音樂劇演出等。通過對實地實景真實素材的報道的研究,學者們發(fā)現“一帶一路”新聞傳播創(chuàng)新能力大大提升,顛覆了新聞系列報道的傳統(tǒng)樣態(tài);創(chuàng)新了“一帶一路”報道的話語體系;打造全媒體立體宣傳模式。同時,學者們建議從講故事的視角多語言跨文化傳播,多視角敘事,和多平臺融媒體傳播策略等。
(二)研究視角不同
國外媒體“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研究注重文本挖掘,主要從新聞媒體學和應用語言學2個學科領域的理論出發(fā),深度分析報道文本框架建構、議程設置、話語資源使用等,最終解析框架和話語背后的態(tài)度和立場。在新聞媒體學視角,金苗等(2019)采用LDA主題模型,深入挖掘美、英、澳、俄、日、法、德等7國主流媒體報道,從意義探索和意圖查核兩個維度分析西方主流媒體“一帶一路”倡議報道主題模型,從而整體勾勒出西方主流媒體輿論地圖。王繼周和馬亞芳以新聞常規(guī)的視角探討 BBC 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再現與建構,以此管窺 BBC 建構中國議題的語法。從應用語言學視角,蔣國東和陳許(2017)以評價理論介入系統(tǒng)為理論框架,研究“一帶一路”對外新聞里介入資源的人際意義。辛靜和單波(2018)基于概念隱喻理論,借助語料庫分析工具 Wmatrix,研究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印度、巴基斯坦和非洲六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主流英文媒體關于“一帶一路”的報道與評論。
國內媒體“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研究注重國際傳播力和媒體報道創(chuàng)新研究。鄭文彥(2017)分析了《共建思路,共贏發(fā)展》節(jié)目創(chuàng)新亮點頻出,有效提升直播影響力;廣泛利用媒介新技術,增強新聞表現力,同時充分發(fā)揮新媒體優(yōu)勢,助力“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王藝(2017)在分析《2017,解碼“一帶一路”》節(jié)目時指出,該系列報道立體呈現,不斷創(chuàng)新探索,故事化呈現方法結合全終端多樣態(tài)融合傳播。
五、結語
國內外“一帶一路”報道是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國際傳播的重要議題。本文以2015-2020年發(fā)表于CNKI期刊的研究論文為觀察數據,對“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研究趨勢、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和差異進行了考察。研究發(fā)現:“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的研究論文數量較少,CSSCI高水平的論文更少;國外媒體“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的研究論文呈逐年遞增態(tài)勢,此其一。其二,學者們重點關注了國內地方媒體和主流媒體“一帶一路”報道,且聚焦在國內媒體傳播策略、傳播效果以及傳播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的研究。在對國外媒體報道研究方面,學者們主要從新聞媒體學和應用語言學兩大學科領域集中展開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流媒體和美國主流媒體報道的研究,研究旨在發(fā)現國際媒體如何傳播“一帶一路”倡議和建構中國形象。其三,對比發(fā)現,國內和國外研究在研究語料和研究視角上有明顯的差異。本研究對我國媒體建構“一帶一路”傳播話語體系和提升對外傳播能力具有啟示;并幫助我國相關部門掌握海外媒體污名化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相關信息,并積極糾正海外媒體的不實報道。
參考文獻
[1]李倩倩,李瑛,劉怡君.“一帶一路”倡議海外傳播分析——基于對主要國際媒體的文本挖掘方法[J].情報雜志,2019(03):121-126+132.
[2]孫敬鑫.“一帶一路”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的問題與思考[J].當代世界,2019(01):74-78.
[3]秦玥,吳亞平,王繼民.中國政府網“一帶一路”新聞話題挖掘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9(15):103-110.
[4]鄭華,李婧.美國媒體建構下的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基于《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相關報道的分析[J].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16(01):87-96.
[5]唐青葉,史曉云.國外媒體“一帶一路”話語表征對比研究——一項基于報刊語料庫的話語政治分析[J].外語教學,2018(05):31-35.
[6]朱桂生,黃建濱.美國主流媒體視野中的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基于《華盛頓郵報》相關報道的批評性話語分析[J].新聞界,2016(17):58-64.
[7]孫敬鑫.“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J].當代世界,2015(04):18-20.
[8]周勇,何天平,倪樂融.“一帶一路”視野下講好中國故事的四個轉向——以第二季“天涯共此時”新聞行動為例[J].新聞與寫作,2017(10):60-63.
[9]劉瀅.2019年國際傳播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J].新聞與寫作,2020(02):81-85.
[10]閆乃之.重大主場外交事件電視新聞報道的轉變與創(chuàng)新——以央視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報道為例[J].傳媒,2019(11):43-45.
[11]周萃,康健.美國主流媒體如何為“一帶一路”構建媒介框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06):163-165.
[12]段碩.美國媒體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報道分析——以《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為例[J].新聞論壇,2017(06):68-71.
[13]王繼周,馬亞芳.從“話語權削弱”到“流動的傾向性”:BBC“一帶一路”議題建構研究[J].新聞與傳播評論,2019(04):119-128.
[14]安珊珊,梁馨月.美國新聞報道框架建構下的“中國形象”——美國主流媒體“一帶一路”峰會新聞報道框架解析[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2):82-88.
[15]董希驍.從新聞標題看羅馬尼亞媒體對“一帶一路”的態(tài)度[J].中國外語,2018(03):52-58
[16]辛靜,單波.海外英文媒體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隱喻建構——基于語料庫的跨文化比較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8(06):36-42.
[17]單理揚.媒體話語的隱喻敘事研究——以美國主流報刊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隱喻塑造為例[J].山東外語教學,2017(04):17-26.
[18]胡開寶,陳超婧.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術語英譯在英美印等國的傳播與接受研究——以“一帶一路”英譯為例[J].外語電化教學,2018(02):43-50.
[19]聶浩.馬來西亞華文媒體中的“一帶一路”倡議——基于對《星洲日報》相關新聞報道的批評性話語分析[J].青年記者,2019(30):47-49.
[20]顏勻.融聚絲路故事 見證共榮時刻[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9(07):121-125.
[21]金苗,自國天然,紀嬌嬌.意義探索與意圖查核——“一帶一路”倡議五年來西方主流媒體報道LDA主題模型分析[J].新聞大學,2019(05):13-29+116-117.
[22]蔣國東,陳許.對外新聞中的“一帶一路”——評價理論介入系統(tǒng)下的話語分析[J].外語研究,2017(05):6-9.
[23]王藝.時政報道的創(chuàng)新樣態(tài)——央廣《2017,解碼“一帶一路”》報道亮點[J].新聞與寫作,2017(07):60-63.
[24]辛靜,單波.海外英文媒體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隱喻建構——基于語料庫的跨文化比較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8(06):36-42.
[25]鄭文彥.直播報道突破升級? 展現媒體責任擔當——以北京電視臺“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報道為例[J].電視研究,2017(12):74-75.
作者簡介:劉曉琴,廣東金融學院外國語言與文化學院講師,博士研究生;楊佳佳(通訊作者),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碩士研究生
編輯:文?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