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經營好情緒是一件自我防護衣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減少出門、網(wǎng)課、在線等成為日常,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確實發(fā)生了很多變化。應對疾病,是人類的普遍經歷,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且二者還相互關聯(lián)。那么疫情之下,該如何獲得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健康呢?
@小熊貓
對于疫情的恐慌、焦慮心理,會對個體防護力和整體的防控帶來壓力。20世紀早期,肺結核是中國流行最廣也是最致命的疾病之一。當時的中國人提到這個疾病時,都會談虎色變,相信“十癆九死”的說法。在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肺結核死亡率比歐洲、北美洲和亞洲其他國家都要高得多。
@內蒙小王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說:“困擾我的并非事物本身,而是我對它們的看法?!笨捶Q定想法,想法決定身心能量高低,能量高低決定存在狀態(tài)。積極的思考模式讓他保持充足的精神與斗志,身體也因此擁有生機與活力。
@瑯琊五士
疫情之下,多幫助他人、利他行為能提高自己的成就感和意義感,在暫時的困難中,體會人性的善良與美好。我們還可以開發(fā)幾個不受環(huán)境影響的愛好,如深入閱讀、聆聽音樂、認真烹調、運動習慣,沉浸專注狀態(tài)可以減緩人的焦慮緊張。
@喵小西
“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人的焦慮源于對未知的不確定,而我們的未來其實取決于當下的思想和行動。如果我們能因此而更加明晰人生的意義,并為之而努力,則可大幅度減少對未來的擔憂困擾。
@二伏
心理和精神因素對人個體的免疫功能有顯著的影響。焦慮、憂郁等可以影響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從而對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力和對腫瘤細胞的監(jiān)視能力降低,還可能表現(xiàn)為發(fā)熱、感覺遲鈍、乏力、消化不良、精神不能集中等。
翻轉君
經營好情緒,是一件自我防護衣。我們大腦中的杏仁核,可以產生、識別和調節(jié)情緒,還能調節(jié)內臟活動,情緒激起的浪花會形成長期記憶儲存。情緒留痕,因此不佳的情緒其成本可謂高昂。經營好自己的情緒,也是為自己負責的重要一環(huán)。“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币咔橄碌男睦斫】?,擁有自主選擇權,愿你我共同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