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飲食·歷史·文化

2023-05-30 04:03:46李鯉
華文文學(xué) 2023年1期
關(guān)鍵詞:葛亮飲食歷史

李鯉

摘要:飲食、歷史、文化構(gòu)成了葛亮小說《燕食記》的三重維度。由“飲食”進入“歷史”,《燕食記》以一對師徒的身世流轉(zhuǎn)、離散遇合鑄就香江傳奇,勾連近現(xiàn)代中國歷史,書寫粵港百年滄桑變化;由食物的“?!迸c“變”論及文化氣性,《燕食記》盡力鋪陳嶺南文化的開闊包容、兼收并蓄,以食物的融合寫人生的和解,同時道明中國傳統(tǒng)中“調(diào)和鼎鼐”的“和合之道”。

關(guān)鍵詞:葛亮;《燕食記》;飲食;歷史;文化

中圖分類號:I207.4文獻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006-0677(2023)1-0064-072022年8月4日,葛亮攜新作《燕食記》在京舉辦了新書發(fā)布活動。作為當(dāng)代文壇上的新銳,葛亮的小說創(chuàng)作越來越受到矚目。王德威將葛亮視作當(dāng)代華語小說界最可期待的作家之一,認(rèn)為“歷經(jīng)《朱雀》《北鳶》兩部長篇小說,一種屬于葛亮的敘事抒情的風(fēng)格,已經(jīng)隱然成形”①,其敘事風(fēng)格既古典又現(xiàn)代,小說美學(xué)以及歷史情懷獨樹一幟?!堆嗍秤洝肥歉鹆晾^《朱雀》《北鳶》之后創(chuàng)作的第三部長篇小說,在延續(xù)其以往溫潤典雅風(fēng)格的同時亦有所突破,有所創(chuàng)新。迄今為止,已有部分學(xué)者關(guān)注到葛亮《燕食記》的創(chuàng)作新變,樊迎春用“社會格致學(xué)”一詞評介葛亮的寫作,認(rèn)為《燕食記》“以食色聯(lián)動粵港,展現(xiàn)出更寬廣的視野與更博大的胸懷,以小說筆法抵達了‘現(xiàn)實感,帶領(lǐng)讀者領(lǐng)略了另一種真相與歷史”②。凌逾從行業(yè)精髓、史地文化、技藝文化根脈幾個方面出發(fā),指出《燕食記》的文學(xué)意義在于“開拓味覺歷史、地理學(xué)的后傳統(tǒng)敘事”③。江冰談到《燕食記》的定位之一是為大灣區(qū)的文化建設(shè)提供了經(jīng)驗,“葛亮始終表現(xiàn)的文化是一種互動式的、碰撞式的、融合式的,這是嶺南文化研究和表達、傳播嶺南文化很重要的切入點”④。這些都提供了葛亮小說與歷史、文化互動的參照角度,我們不妨沿著這一理路繼續(xù)前進,從宏觀視野出發(fā),結(jié)合葛亮小說創(chuàng)作的特點,在飲食、歷史、文化的多重互動中挖掘《燕食記》更深層次的內(nèi)涵,呈現(xiàn)《燕食記》更豐富的維度。

葛亮花費六年時間考據(jù)采風(fēng),書中大量精細的飲食細節(jié)既力證作者匠心,又展現(xiàn)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宏博精深,同時勾連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復(fù)刻嶺南風(fēng)華。從《朱雀》《北鳶》,及至《瓦貓》《燕食記》,葛亮在盡力勾勒擴充他溫情脈脈的小說宇宙——以“物”、以“匠”、以“食”,放眼望去,其小說機杼多關(guān)乎世道人心的飄零與守候,然其背后指向的都是傳統(tǒng)的一脈涓流。其新作《燕食記》仍然沿襲了近似前作的寫作脈絡(luò),以“物”起興,涉及“匠心”與“師承”。不同的是,這次的《燕食記》更為成熟細膩,包羅萬象,吐納人事,融匯嶺南風(fēng)物與歷史,頗有縱橫開闔的氣勢。飲食、歷史、文化在這里巧妙的融匯成一幅波瀾壯闊的風(fēng)俗畫卷,勾勒出粵港百年滄桑變化。葛亮以一對廚人師徒的經(jīng)歷為軸,串連起嶺南廣袤的近代史,這軸線上的民生、世情亦顯現(xiàn)出清晰的脈絡(luò),上至元老宅第、志士仁人,下至市井民間、平民小販,皆伴隨著飲食的流轉(zhuǎn)變遷與時代同頻共振。飲食與歷史,成為互相見證的一體兩面。同時,飲食的流轉(zhuǎn)變遷中亦隱藏著文化密碼,從“得月樓”到“同欽樓”,再到“十八行”,飲食的調(diào)和亦是人事的調(diào)和,文化的調(diào)和。飲食中不僅蘊含著中國人處事的道理,更有關(guān)傳統(tǒng)的賡續(xù)與文化的流傳。葛亮正是藉由一個名為“飲食”的故事,“由日常立場看歷史興頹”⑤,辨認(rèn)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中的根系所在。

一、“吃”與“中國人的道理”

《燕食記》是一本講“吃”的小說,書的英文譯名更是譯作“FOOD IS HEAVEN”,可見“吃”之于人的重要性。小說題為“燕食記”,意為古人日常的午餐和晚餐。周朝確立“三餐制”,意味著禮制的開始,更確立了中國人“民以食為天”的日常觀念。所謂“民以食為天”,人類生計最重要的不是別的,就是食物?!抖Y記·禮運》:“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周易·無妄》:“以茂對時,育萬物”;《尚書·堯典》:“食哉,惟時!”;《尚書大傳》:“食者萬物之始,人事之本也”;《孟子·告子上》:“食色,性也”;《管子》:“倉稟實,知禮節(jié);衣食足,知榮辱”;《齊民要術(shù)》:“農(nóng)為政首”。這些都說明一個最平實的道理——飲食關(guān)乎民生。中國人向來看重飲食文化,國家管理者的大政本于此,庶民百姓的生活亦如此。飲食文化與民族性格息息相關(guān),更塑造深層的文化心理,以至于“中國人的道理,都在這吃里頭了”⑥?!堆嗍秤洝氛且浴笆澄铩弊鳛橹饕鑼憣ο螅鹆林鄣氖腔浉勖朗?,這些美食多不是上得了“滿漢全席”的大菜,而是腸粉、叉燒、蝦餃、燒賣、月餅此一類貼近民間的“小吃”,但小吃自有小吃的悠閑、精致與豐盈,如蝦餃,“造型、配料要求嚴(yán)苛,面皮也很講究。蝦餃皮講求煙韌,須以澄面和水晶粉混合,最關(guān)鍵的是熱水撞落澄面時,撞得好和水溫夠,全靠經(jīng)驗所致”⑦;又如做叉燒包,則講究“高身雀籠,大肚收篤,包面含笑不露餡”,里面包蘊著“三分做,七分蒸”⑧的處事道理;那令人“食過返知味”的蓮蓉月餅的制作過程更是考驗人的心智,做蓮蓉首先要去蓮子,去了蓮子還不夠,少了苦頭,它還是一顆不服氣的蓮子,“至重要的,還是一個‘熬字。深鍋滾煮,低糖慢火。再硬皮的湘蓮子,火候到了,時辰到了,自然熬它一個稔軟沒脾氣”⑨,其次要炒蓮蓉,需要“吃飽飯,慢慢炒,心急則炒不好”⑩。這個“熬”字,不僅是書中葉鳳池、榮貽生、陳五舉兩代師徒三人各自受業(yè)與收徒的機括,更是《燕食記》中支撐人事賡續(xù)的秘法與心訣。

“吃”,是小說中一以貫之的敘事線索,又不僅僅是線索?!笆成蹦巳酥笥?,一席素宴讓般若庵里的尼姑搖動凡心踏入紅塵,月傅生子貽生,后托孤慧生,方有了太史第之后事。太史第,一個《紅樓夢》里大觀園一樣的地方,鐘鳴鼎食,奢華旖旎,一大群的太太小姐,丫鬟仆從。然而這次,歷史的本命等而下之,有意無意地落在丫鬟之子貽生的頭上。太史第“食下欄”的傳統(tǒng)鍛煉了他對味覺最初的敏感,半條鰽白咸魚是他與七少爺錫堃友情的開端,大少奶奶頌瑛所送每年一塊的蓮蓉月餅,則無意中奠定他與“得月”最初的交會與契機。太史第如大觀園一樣,是最微小的人間世,教會并陶冶了榮貽生對食物以及人事的感知。在榮貽生這里,吃有趣,做菜也有趣,并可作安身立命之本。然而在其養(yǎng)母慧生那里,吃是禍端,做菜更是危險,危機不知何時何地便會再次襲來。于是在解決太史第筵席危機后,為避盛名之下的禍端,她攜貽生再次出逃,來到不知名的鄉(xiāng)鎮(zhèn)重新安居。然而,生而為人,“吃”的問題怎么避得開?亂世中,鎮(zhèn)上藏龍臥虎的人大有人在。其中便有斷腿如“臥龍”一樣的昔日得月樓大按師傅葉鳳池。至此,“得月”之一環(huán)扣上襻紐,榮貽生母子與葉鳳池交會,習(xí)得做月餅的技藝,成為小說上闋敘事的第一個閉環(huán)。

榮貽生后來成為名動香江的同欽樓的榮師傅,免不了也要收徒傳藝。小說下闕仍以“吃”為契機,敷陳榮氏師徒二人的恩與怨。陳五舉出身低微的茶壺仔,卻因清凈穩(wěn)重被榮貽生看上收為徒弟,貽生傳藝五舉,五舉卻為愛入贅戴家,“叛”了師門,此后幾十年不得與榮貽生相見。師徒自古便是一組最能涵蓋中國人倫道義的關(guān)系,古語有言: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中國人向來重“師承”,尤其手工藝者,拜師學(xué)藝,尤為重焉。許多傳統(tǒng)行業(yè),就是靠著師徒式的傳承得以保存、流傳下來。徒弟往往不僅向師父學(xué)習(xí)技藝,更是以師父的一言一行為標(biāo)桿,習(xí)藝習(xí)人。民間的草莽與浩蕩,恩與義恰恰就蘊含在這一份“師承”中。榮貽生教陳五舉熬蓮子,與當(dāng)年葉鳳池教自己熬蓮子,形成了一種“傳承”的呼應(yīng)。陳五舉半路轉(zhuǎn)入本幫菜館,傷了榮師傅的心,他用“不見”來作為懲戒。然而“恩”斷“義”未絕,五舉人生中的重大轉(zhuǎn)折——諸如妻子離世、店鋪重起,都有同欽樓那帶紅點的點心及時出現(xiàn),或安慰,或鼓勵,原來師徒連心。葛亮表面寫“飲食”,“內(nèi)里卻是有關(guān)中國人仁義的辯證”11。

葛亮的小說,始終蘊含著一種悲憫寬厚的傳統(tǒng)人文精神。誠如莫言所說:“葛亮有意識地在傳承中國小說的傳統(tǒng)、語言的力度與分寸的拿捏。他筆下的人物,即使在艱難的時世,那種仁義的理念沒有泯滅。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最燦爛的一部分,在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重現(xiàn)?!?2《燕食記》亦是如此。葛亮用“吃”制造牽絆,埋下伏筆,既讓難解的人事有了轉(zhuǎn)圜的余地,亦讓人從食物中獲得抵御創(chuàng)傷的力量。慧生與葉鳳池,貽生與錫堃,貽生與司徒云重,貽生與五舉,五舉與鳳行,莫不是因“吃”結(jié)情,因“吃”續(xù)緣。一句粵語俚俗的“食啲乜”實已點明初衷,吃什么,好不好吃,才是人之為人的基礎(chǔ),它包含著人世最初的溫度,安撫并體恤著時代浪潮下躁動的、受傷的、不知如何自處的一顆顆心靈?!笆呈隆迸c“世事”也由此打通出路,無常的世事中會有經(jīng)年不散的熟悉味道,滋養(yǎng)人心,也療愈人生。

二、“食”與“史”的映鑒互連

由“食事”返觀“世事”,《燕食記》有著大氣象。不僅在于地理位置上廣東、廣西、福建、上海、香港的五方雜處,更在于歷史與飲食之間若有枝蔓的衍生關(guān)系。往小處說,飲食關(guān)乎著每一個普通人的一日三餐,婚喪嫁娶,往大處說,飲食與整個國家的發(fā)展變化乃至歷史的行進亦休戚相關(guān)?!疤返凇钡南蛱?,既是前清翰林,又是共和元老,新舊集于一身,足不出戶而能知天下事,旁觀時代的同時仍然不忘賞菊花、品蛇羹,于飲食中得到慰藉,亦從飲食中得到“前進”或“后退”的啟示。太史第的筵席迎來送往,神秘的大人物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歷史的面目影影綽綽,只留下“三蛇會,九大簋”的宴會傳奇。飲食與歷史的交會何止于此?書中還寫到那五方雜處的杏花樓,本是飲茶歇息的地方,但因其敞居性,茶樓同時也是一個三教九流,龍蛇混雜的地方,大事小情均能在此遮擋掩蔽,從容進行。1985年,孫中山與楊衢云、何啟、《德臣西報》記者黎德,就是在杏花樓草擬廣州進攻方略及對外宣言。在這里,微末的“食”與宏大的“史”打破壁壘,形成一種微妙的呼應(yīng),原來“食”就是“史”,“史”就是“食”。葛亮由于受到微觀史代表人物卡洛·金茲堡的影響,更“關(guān)注‘自下而上的歷史,也就是和宏大史學(xué)、權(quán)力史學(xué)相對的‘小歷史。小歷史植根于日常生活,反對對個體生命經(jīng)驗的忽視。另一方面,‘小歷史不局限于復(fù)刻或還原過去,而是從具體的個人和經(jīng)驗出發(fā),走向更廣闊的語境和時代?!?3因此,《燕食記》中呈現(xiàn)的“史”不是“所謂的單數(shù)大寫的歷史(History),而是分解成眾多復(fù)數(shù)的小寫的歷史(histories)”14。葛亮通過一個個人與食物的故事,從個人視角、民間立場切入宏觀歷史,在流動的歷史語境中展現(xiàn)時代變遷,提供了另一種對于歷史的闡釋。

在“食”與“史”的鏈接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人。由蓮蓉月餅串連起來的兩代師徒三位名廚才是《燕食記》的正傳。葉鳳池、榮貽生、陳五舉各有各的傳奇經(jīng)歷,皆是時代滄桑巨變中憑味蕾留觀的見證者。三人各自執(zhí)業(yè)的得月閣、同欽樓與十八行更是敷演傳奇的所在地,映射時代的起伏變化。葉鳳池是辛亥的余燼,“少敏于學(xué),然無心功名,志亦不在陶朱事業(yè)。勤武藝,并好庖廚。弱冠之年,入三點會,職‘流徙”,起義失敗后,“其以穗上名肆‘得月閣大按之身,于嶺南各處結(jié)社,聲震庖業(yè)”15,后退匿安鋪老家。榮貽生的身世隱隱映射北伐,生于尼庵,長于廣府太史第,學(xué)藝于粵西安鋪小鎮(zhèn),最終執(zhí)業(yè)于香港的同欽茶樓。尼庵是近代另類簡史的腳注,“北伐前后,朝野更迭。下野官僚政客,隱居于廣州尼庵,作避人耳目之所,一住便是一年半載,足未出戶;伺機再起者,亦以‘師姑庵作為秘密活動的場所,不少政治密謀與交易,皆于庵內(nèi)拍板成交?!?6榮貽生便是般若庵里師姑與軍人的后代。陳五舉則是香港身世的秘示,其經(jīng)歷與六七十年代香港的經(jīng)濟起飛、區(qū)域擴展、樓市、股市的熱潮幾乎同頻共振,五舉由粵系入滬系,十八行由做本幫菜轉(zhuǎn)向做碟頭菜,既是個人的選擇,事實上也是香港文化的選擇。

從橫向的時間維度上看,兩代廚人的經(jīng)歷貫穿了整個中國近現(xiàn)代史,廚事中埋著歷史隱而不顯的伏線,晚清義軍、辛亥余響、軍閥混戰(zhàn)、中日戰(zhàn)爭都成為小說中引而不發(fā)的背景,康有為、孫中山、陳炯明、陳濟棠等近代史上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也隱約現(xiàn)出輪廓,有意無意地影響了小人物的命運,也左右著近代中國的走向。從縱向的空間維度上看,《燕食記》這部小說還原了一個活色生香的粵港市民世界,將容貽生、陳五舉周圍的一群人物并置在一起,組成一幅碩大的市井群像圖。上闋以榮貽生為主,以廣府為軸心,敘及向太史、向錫堃、向錫允、頌瑛、宛舒、青湘、來嬸、利先叔等太史第中人以及他們在風(fēng)云流變中的繁盛與潰敗,兼及貽生母子逃難安鋪后遇到的周師娘、吉叔、葉鳳池、袁仰三、音姑姑、秀明、司徒云重等人,這些人或于亂世中忍辱負重——如葉鳳池、音姑姑;或執(zhí)著堅守自己的信仰——如向錫堃、頌瑛、司徒云重;或只是簡單的渴望安穩(wěn)——如慧生、秀明。即便他們始終無法對抗沉重的時代,但都選擇在至暗時刻以食物的味道抵擋創(chuàng)傷,堅強應(yīng)對人生的酸甜苦辣,“酸甜苦辣讓味道不是一種結(jié)論,而是一種開放的詮釋,一種活的方法,活在現(xiàn)在的危機中,亦活在對未來的想象冀盼中”17,正因如此,他們在一餐一飯中經(jīng)歷并見證了大歷史。下闕以陳五舉為主,以香港為中心,圍繞“十八行”的數(shù)次起落,敘及戴明義、素娥、戴鳳行、戴得一家。戴家由滬入港,靠著本幫菜將十八行打響名號,引來邵公、“老克蠟”、“麻甩佬”、“司馬先生”等一眾懷鄉(xiāng)思源的食客,亦招來師兄謝醒,吧女露露等“不速之客”。這一群人各有各的執(zhí)念,出于對原鄉(xiāng)味道的追隨,退隱香港的邵公不斷來“幫”,竟無意中害了鳳行的性命;出于對當(dāng)年蓮蓉手藝只能傳一人的選擇,發(fā)跡了的師兄謝醒不斷來“攪”,使得十八行輾轉(zhuǎn)遷徙,甚至師徒對擂;出于對“學(xué)藝”和“棲身”的要求,吧女露露不斷來“擾”,給五舉及十八行帶來麻煩。這些人都因?qū)κ澄锏膱?zhí)念使得十八行一次次陷入危機之中,又一次次觸底反彈,絕處逢生?!堆嗍秤洝方Y(jié)合時間和空間的維度,將大歷史嵌入細微的日常飲食之中,通過歷史流變中一群普通人對食物的“我執(zhí)”表現(xiàn)中國人的水土根性——對食物的眷戀,即是對自己來處的眷戀。

葛亮小說的方法論是“‘當(dāng)下與‘歷史的辯證,他‘相信當(dāng)下之事都不是無本之木,都是有關(guān)于傳統(tǒng)、歷史的內(nèi)容,因而‘更多傾向于從歷史的角度描述當(dāng)下”18,這在小說中主要通過敘述人稱的轉(zhuǎn)換來完成?!堆嗍秤洝沸≌f中始終穿插“我”(毛果)這個人物,通過“我”在當(dāng)下的探訪,與榮師傅、五舉山伯的對話,鉤沉出一段段往事,在文本呈現(xiàn)上表現(xiàn)為“虛構(gòu)”與“非虛構(gòu)”的結(jié)合,在敘述口吻上則呈現(xiàn)為主觀第一人稱與全知第三人稱的混合。借用敘事學(xué)的理論分析19,小說中的敘述者至少有三重身份——作為真實作者的葛亮、作為隱含作者的毛果(教授)、以及作為敘述者的“我”,三者形成了一種有效的疊合,形成文本內(nèi)部聲音的復(fù)沓,增強了故事的“在場感”:

葛亮正是“希望自己可以‘在場者身份,進入對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過渡期的發(fā)掘,從而將某種在我們文化譜系中已淡去的脈絡(luò)重新進行勾勒”20。這種敘述策略在他前作《七聲》《戲年》及“匠人系列”中已多有生發(fā),其作用在于能夠打破單一人稱敘述形成的敘事壁壘,突破時空的界限,完成個人與歷史、過去與未來之間的溝通對話。也正如盧卡奇在《小說理論》中所說,“只有在小說里,恒常的真實與幻變的時序才彼此分離。我們幾乎可以說,小說的整個內(nèi)在動作不過是抵抗時間威力的一場斗爭?!挥性谛≌f里才有讓事物顯形并將其演變的創(chuàng)造性記憶?!挥挟?dāng)主體從封存于記憶的過往生命流程中窺察出他整個人生的總體和諧,才能克服內(nèi)心生活與外部世界的雙重對立……攝取這和諧的眼光成為神啟似的洞見,能把握未獲得的、因而是無以言說的生活意義。”21另一方面,作為受述者的榮師傅和五舉山伯,他們既敘說歷史,也被人訴說——他們的經(jīng)歷既象征著過去的時代和歷史,同時在敘說歷史之時自己業(yè)已化身成為時代的切片,接受著現(xiàn)代(現(xiàn)代人)的觀照和追溯,形成一種鏡像式的互參和對照。葛亮的歷史觀無意中契合了新歷史主義的文本闡釋,正是通過把“‘非敘述、非再現(xiàn)的‘歷史(history)拆解成一個個由敘述人講述的‘故事”22,從宏大敘事轉(zhuǎn)向關(guān)注歷史的局部、細節(jié),并在意平民化、日?;?、個人化的生活感觸,葛亮完成了“食”與“史”之間的映鑒和互連。

三、“融合”的文化觀

《燕食記》的故事背景設(shè)置在嶺南,廣義上而言,嶺南是我國南方五嶺以南地區(qū)的概稱。五嶺由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座山組成,大體分布在廣西東部至廣東東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區(qū)交界處。狹義上而言,嶺南今特指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三省二區(qū),亦即是當(dāng)今華南區(qū)域范圍。嶺南多山地丘陵,水系眾多,氣候濕潤,物產(chǎn)資源豐富,既是邊塞要道,又是經(jīng)濟重鎮(zhèn),“基于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歷史條件,嶺南文化以農(nóng)業(yè)文化和海洋文化為源頭,在其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吸取和融匯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漸形成自身獨有的特點——務(wù)實、開放、兼容、創(chuàng)新”23。嶺南文化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其中以飲食文化為代表。由于歷史、地理和氣候條件,嶺南地區(qū)形成了獨特的飲食傳統(tǒng)和風(fēng)格,集南北文化優(yōu)長、匯中西文化精華于一身。《燕食記》以飲食為題材,放眼嶺南“食”文化,書中更兼有啖蛇羹、食菊花、嫁女餅等粵港背景下“食”之習(xí)俗,令人耳目一新。葛亮在后記中引用屈大均《廣東新語》中的話“天下所有之食貨,粵東幾近有之;粵東所有食貨,天下未必盡有也”為小說做概觀——“來自天南地北的食物的傳統(tǒng)、源流,甚至食材,在廣東都可以落地。這也是有關(guān)嶺南文化氣性的一種隱喻,它是海納百川式的,也處在一種流轉(zhuǎn)的過程中,代表一種相遇和相聚”24。

小說中榮師傅制“鴛鴦”月餅,這種月餅,難在制餡,一半蓮蓉黑芝麻,一半奶黃流心。猶如陰陽,既要包容相照,又要壁壘分明。榮師傅試了幾年,但只要進了焗爐,餡心就受熱融化,兩種餡料便一體難辨。這一糾纏他至深的難題卻在徒弟五舉與滬菜傳人戴鳳行的廚藝比試中無意中得到破解?!拔迮e見女孩,手腕輕輕動作,便將一塊豆腐干瞬間片成了薄片。輕盈靈動,全在方寸之間”25,由是得到啟悟,用一片薄薄的豆腐,分隔蓮蓉和奶黃,“讓它們在一塊月餅里各安其是,相得益彰”26。之后五舉與鳳行的結(jié)合更是象征粵菜與滬菜的交匯,“粵港糕點與上海菜肴的精髓借由造化機緣,匯于五舉一身,是共時性飲食文化的碰撞,也是地域間文化精神的交融”27。葛亮既有心表現(xiàn)嶺南文化的兼收并蓄,又旨在通過食物的融合暗合傳統(tǒng)文化中“調(diào)和鼎鼐、燮理陰陽”的和合之道。香港作家也斯在《后殖民食物與愛情》中也曾以食物作比,證明“法國烹飪與泰國調(diào)味美妙的結(jié)合,令我感到,不同的文化煮在一起是可能的”28,在港生活近二十年的葛亮對香港的城市文化也有著深刻別樣的感受,他以飲食為切入口,深入香港城市文化的內(nèi)里,得出了與也斯一致的結(jié)論。小說中的露露,來自馬來西亞,后由食客轉(zhuǎn)為學(xué)徒,跟隨五舉在十八行學(xué)廚。露露不按常規(guī),擅自往客人點的青魚湯卷里加椰奶提味,五舉生氣不解,稱聞所未聞,露露奮力辯解:“那是你見識少!我們馬來的嚦沙湯頭,放得椰奶;泰國的冬陰功,也放得椰奶。怎么就你們上海菜放不得?”29露露的話一語中的,引起五舉反思,自己所做的“水晶生煎”、“黃魚燒賣”、“叉燒蟹殼黃”不也是取用了廣東菜的長處,將之融合在本幫菜中嗎?

口味既然可以調(diào)和,那么人事是否也可以調(diào)和呢?葛亮始終是溫情的,在小說的最后,他給了一對誤會多年的師徒和解的契機,為贏回鋪面,陳五舉應(yīng)下了謝醒策劃的“錦餐玉食”廚藝比賽,比至決賽,才知最后的對手原是師父。對決的主題是“鴛鴦”。這是許多年前的喚醒——有關(guān)師傅與自己制作“鴛鴦”月餅的過程,有關(guān)自己的背叛和師傅的不原諒。

五舉不覺額上起了薄薄的汗。他手里做著一道豆腐布丁。豆腐打碎,融忌廉與魚膠粉,又加入了一勺椰汁。

露露曾問,為什么不能放椰汁呢?

他記得了。他花了許多時間,嘗試這道點心。是的,椰汁可以祛除豆味,只余爽滑。世界上有許多的禁忌,可捆縛手腳,甚至口味。露露說得對,不試怎么知道呢?

……

他兩手各持一碗,平心靜氣。一黑一白,流瀉而下。漸漸地,漸漸地,在鍋里匯成弧形。旋轉(zhuǎn)、匯聚,黑白交融,壁壘分明。

這道點心,叫做‘太極。30

師父那邊做的正是“鴛鴦”月餅,但卻不小心出了意外,鍋落了。五舉知道,師父的右手受過傷,所以從來都是用左手端鍋??墒俏迮e分明看到,剛才師父端鍋,用的是右手。師父是在有意成全他。

五舉轉(zhuǎn)身將掉落地上的炒鍋重新架在灶上,開火炒蓮蓉。當(dāng)年師父教他的一招一式,全都記得。

五舉由師父看著,又做成了‘鴛鴦月餅。

一半蓮蓉黑芝麻,一半奶黃流心。猶如陰陽,包容相照,壁壘分明。31

“太極”和“鴛鴦”,蘊含的不都是“調(diào)和鼎鼐、燮理陰陽”的和合之道?“‘和合為中國經(jīng)驗智慧之道——借飲食的道理以追求萬物和諧?!陀伞毯汀诮M合而成,并之有祥和之意?!?2五舉接受了在菜中放椰汁,榮師傅原諒了五舉的“背叛”,不正說明和羹之美,在于合異,兩道點心,實出一源。這又何嘗不是小說的點題?正所謂“一陰一陽皆為道”,萬事、萬物都有兩面,并且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轉(zhuǎn)換中不斷的變化。人類學(xué)家張光直也曾說,“飲是陽而食為陰”33,所謂“飲食”,正是由一陰一陽相輔相成。

以“陰陽”論食物,葛亮藉此表達了一種中國人的“和美之道”,更彰顯出一種融合的文化觀——“到達一個文化的核心的最佳途徑是通過它的胃。其中包含了文化間的試探與吸納,亦包含對記憶的喚醒”34。香港作為地緣政治上的一塊“飛地”,綜合中西,迎接南來北往,可謂是一處極其混雜的文化場域。李歐梵認(rèn)為,“也許香港文化的特色,就在于它的‘雜性,它可以處在種種文化的邊緣——中國、美國、日本、印度——卻不受其中心的宰制,甚至可以‘不按理出牌,從各種形式的拼湊中創(chuàng)出異彩?!?5霍米·巴巴則認(rèn)為在一處話語混雜的歷史情形中,“抵抗并不需要一種政治意圖的對立行為,也不是對于另一種文化的一種簡單否定或排斥。往往只是文化差異中的疑問或修改,便會使其變得面目不一?!?6榮師傅看不起“下作的本幫菜”,五舉無法接受馬來西亞的露露往本幫菜里加椰汁,事實上都表達出對自己所代表文化的一種堅守和維護,也可以理解為——本土文化對外來文化沖擊所作出的反應(yīng)。露露的椰汁被接受,代表了馬來西亞文化與香港文化的交融,榮師傅原諒五舉,則象征廣府文化對滬上文化的接納。這也恰說明,各種文化進入香港之后接受的香港文化的改造和吸納,而各種不同文化之間的沖突、對抗、接納、融合正是形成香港“混雜”文化的必要之路——本港的優(yōu)勢,恰如海納百川。

新與舊,外來與本土,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接與碰撞是葛亮在書寫香港時的一貫路徑,這與香港自身的文化屬性及葛亮本人的在地經(jīng)驗息息相關(guān)。從《浣熊》《飛發(fā)》到《燕食記》,葛亮筆下已經(jīng)匯集起香港書寫的多種可能,不同于西西、也斯等主體意識濃厚的“我城”書寫,葛亮自陳:“我是大學(xué)時候去的香港,寫作也是從香港開始。在這個城市里,我更關(guān)心的仍然是傳統(tǒng)的東西。對傳統(tǒng)的界定大概又不完全等同于歷史,是一些精神層面的承繼感”37。這也使得他在書寫香港時“在地”與“旁觀”并存,更留心觀照傳統(tǒng),以文化的相遇和流傳來表達香港這座城市,為香港書寫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或許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葛亮正以一個“新香港人”的視角和筆觸,為他生活近二十年的另一“家城”留下見證。

四、結(jié)語

葛亮的小說創(chuàng)作在當(dāng)代文壇上獨樹一幟,其作品典雅、蘊藉、莊重、溫潤,更頻頻向傳統(tǒng)致意,顯示出獨特的寫作姿態(tài)和風(fēng)格。《燕食記》以“飲食”為主題,勾連歷史,映照文化。在飲食維度上,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宏博精深,更藉由飲食辯證“仁義”內(nèi)里,映照出中國人的氣性和中華傳統(tǒng)的根系,中國人面對吃的態(tài)度,也就是面對人生的態(tài)度;在歷史維度上,借飲食描摹粵港百年滄桑變化,將歷史的動蕩嵌于日常細微的飲食之中,形成“食”與“史”之間的映鑒互連;在文化維度上,通過飲食之間的“調(diào)和鼎鼐”匯通人生的千百滋味,映照嶺南文化開闊、包容的特質(zhì)。

作為一部長篇小說,《燕食記》兼具史詩特性與文化品格,寫盡人間味、世間情、市井聲,于蘊藉中顯深厚,于喧嚷中顯靜深,反映出葛亮近年來的創(chuàng)作導(dǎo)向與寫作雄心,亦成為他個人“匠心”的獨特表達。以“食”寫史,以“食”觀情,以“食”察風(fēng),《燕食記》更有一脈源遠流長的古典氣息,連接傳統(tǒng),返觀時代,體察人生,形成葛亮小說中寶貴的內(nèi)核。令我們拭目以待并感到欣喜的是,作為文壇新生力量的葛亮正如其作品《燕食記》中的蓮子一樣,“去了蓮衣,少了苦頭,深鍋慢煮,低糖慢火”,慢慢走向成熟,不斷開拓出小說創(chuàng)作的新境界。

① 王德威:《抒情民國——葛亮的〈北鳶〉》,《南方文壇》2017年第1期。

② 樊迎春:《食色動粵港——〈燕食記〉的歷史、現(xiàn)實與社會互動》,《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研究叢刊》2022年第11期。

③④ 轉(zhuǎn)引自澎湃新聞《葛亮長篇小說〈燕食記〉研討會在廣州舉行:一方食事,四方煙火》:https://m.thepaper.cn/news

Detail_forward_21285838。

⑤34 引自新華網(wǎng)《歷史的味蕾〈燕食記〉創(chuàng)作談》: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2-09/09/c_1128988514.htm。

⑥⑦⑧⑨⑩15162526293031 葛亮:《燕食記》,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22年版,第526頁,第25頁,第28頁,第224頁,第48頁,第190頁,第56頁,第41頁,第522頁,第492頁,第519-520頁,第521頁。

1120 葛亮:《由‘飲食而‘歷史——從〈北鳶〉談起》,《暨南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9年第1期。

12 《葛亮〈瓦貓〉:匠人匠心中的人文理想》,《中國青年報》,2021年3月4日。

13 《葛亮:粵語,讓小說表達》,《羊城晚報》,2022年9月11日。

1422 盛寧:《新歷史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歷史真實》,《文藝?yán)碚撆c批評》1997年第1期。

17 歐陽應(yīng)霽:《香港味道1:酒樓茶室精華極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8年版,第11頁。

18 林培源:《文人小說家及其創(chuàng)造——葛亮論》,《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學(xué)評論》2021年第6期。

19 此處借用了美國敘事學(xué)家查特曼在1978年出版的《故事與話語》一書中提出的敘事交流圖。從編碼來說,隱含作者是文本的創(chuàng)造者,因此處于文本之外;但從解碼來說,隱含作者是作品隱含的作者形象,因此又處于文本之內(nèi)。參見申丹,王麗亞:《西方敘事學(xué):經(jīng)典與后經(jīng)典》,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0年版,第75頁。

21 [德]漢娜·阿倫特編:《啟迪:本雅明文選》,張旭東、王斑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4年版,第110頁。

23 胡兆量,王恩涌,周尚意編:《中國地學(xué)通鑒(文化地理卷)》,陜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9年版,第413頁。

24 《葛亮談〈燕食記〉:飲食,嶺南文化氣性的一種隱喻》,《南方周末》,2022年9月28日。

27 《〈燕食記〉:懷舊凝視、地方文化志與古典小說傳統(tǒng)的新變》,《文藝報》,2022年12月19日。

28 趙稀方:《從“食物”和“愛情”看后殖民——重讀也斯的〈后殖民食物與愛情〉》,《常州工學(xué)院學(xué)報(社科版)》2008年第6期。

32 彭兆榮:《歸去來:彭兆榮文選》,貴州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202頁。

33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4年版,第364頁。

35 陳平原,陳國球,王德威編:《香港: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5年版,第211頁。

36 趙稀方:《后殖民理論》,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9年版,第108頁。

37 葛亮,劉濤:《小說應(yīng)當(dāng)關(guān)乎當(dāng)下、關(guān)照歷史——與香港青年作家葛亮對談》,《朔方》2014年第4期。

(責(zé)任編輯:黃潔玲)

Food·History·Culture —— Three dimensions of

Ge Liangs novel "Food is Heaven"

Li Li

Abstract: Food, history and culture constitute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Ge Liangs novel "Food is Heaven". From "food" into "history", "Food is Heaven" completes the legendary story through the experiences of the master and his apprentice, connects the modern Chinese history of Guangdong and Hong Kong, and by the "constant" and "change" of food, "Food is Heaven" tries to spread the openness, inclusiveness of Lingnan culture, which not only writes about the reconciliation of life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food, but also explains the culture of harmony in Chinese tradition.

Keywords: Ge Liang; Food is Heaven; food; history; culture

(English Translator: Li Li)

猜你喜歡
葛亮飲食歷史
春節(jié)飲食有“三要”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0:48
飲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為清淡飲食
特別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14
鳶起之時何處往
——關(guān)于葛亮研究的總結(jié)與思考
大眾文藝(2018年10期)2018-01-28 08:51:43
謎鴉
讀讀書(2017年1期)2017-06-14 13:40:31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健康飲食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葛亮:感受到了新媒體報道的特有優(yōu)勢
新巴尔虎右旗| 清苑县| 奎屯市| 阜宁县| 台东县| 堆龙德庆县| 益阳市| 湘乡市| 大石桥市| 贵德县| 通榆县| 万载县| 西畴县| 顺平县| 温州市| 临邑县| 南投县| 垣曲县| 龙江县| 济源市| 章丘市| 淮阳县| 平邑县| 临高县| 滕州市| 五寨县| 延庆县| 开江县| 仙桃市| 方山县| 张掖市| 闻喜县| 南木林县| 边坝县| 靖宇县| 青海省| 怀集县| 丰台区| 紫云| 皮山县| 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