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巧,在我要渡河的時候,
那船噠噠開了過來。
我說:“等等,我要渡河”
那是一艘有年歲的船了
藍色與紅色的條紋上
褐色鐵銹猶如耀斑
河上曾駛過這樣的一艘船嗎?
從前怎么樣,沒人見過。
未來怎么樣,我看不見。
此刻,被群山倒影
遮住的水面上,清幽寂靜地,
這條船應需而生
我等的,就是這艘船嗎?它是否預先
也構(gòu)思了我?若僅是意識產(chǎn)物,
為何,它不是一艘新船?
河面空空蕩蕩。云扯著三角旗
馭風而行。我獨自站在河邊
看船徑直駛來,像發(fā)現(xiàn)了一位水手
(選自本刊2023年第一期“江南風”欄目)
伊甸點評:
這是一艘真實的船,還是一艘幻想中的船,虛無的船?它從哪里來,它是誰,它往哪里去?它有著怎樣的使命?它跟我的命運有著怎樣的牽連,它將給我?guī)硇腋_€是災難?我預先構(gòu)思了它,還是它預先構(gòu)思了我?這艘船有著怎樣的歷史,它有過怎樣的榮耀和恥辱?……詩人竇鳳曉在詩歌中提出了無數(shù)的問題,卻不負責解答任何一個問題。他把這些問題全部甩給了讀者——你們會如何回答?你們的回答會不會千奇百怪?你們的答案有的可能發(fā)人深省,有的可能讓人嗤之以鼻。而詩人冷靜地站在河邊看著你們,看著一條條不一樣的船,看著你們和船的各種詭譎、神秘、復雜的命運……
詩人是機智而充滿靈性的,他這些虛虛實實的敘述和想象,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理解和闡釋的空間。一首詩的闡釋空間越大,這首詩越是讓人回味無窮。況且這首詩中詩人的想象是非常奇妙和出人意外的,在很大程度滿足了我們對一首詩的審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