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木匠父親的那些事兒

2023-05-30 05:24:31張新英
參花·青春文學 2023年5期
關鍵詞:榫卯木工活兒

父親空軍退伍后,在生產(chǎn)隊當會計,在下工之余卻迷上了木工手藝。

村里有一位老木匠叫老姚,待人友善,父親有空就往老姚那里跑,看著老姚做木工活兒。老姚師傅看父親想學,就破例收了父親當徒弟。木匠學徒講究眼勤、手勤、腿勤這三勤。老姚師傅干活兒時,父親總愛站在一旁觀察,細細琢磨,從不偷奸?;?,手藝進步得很快。學木匠還有這么一句行里話:“一年斧子二年錛,三年刨子學不真?!痹S是父親天分過人,又是真心熱愛,一個月后就能熟練地跟著師傅麻利地干木匠活兒了。父親常對人說他的師傅是老姚,老姚卻對人說:“他實際跟著我不到一個月,是他自己琢磨學的,我不是他師傅?!卑肽旰螅赣H便能單獨挑起門戶,獨自干了,也是從這時開始,父親做了半輩子的木匠活兒。

父親被招進了大隊木工組。木工組有四個人,遇到技術難度高的活兒,都有父親的身影。父親的木匠手藝精湛,人又沒有架子,名聲很快就在村里村外傳開了,上門求父親幫忙做木工小活兒的人,都快踩斷我家門檻了。白天,父親在木工組忙,晚上,還得在家挑燈叮叮當當?shù)亟o左鄰右舍做這些人情活兒。鄉(xiāng)親們上門來取時,都要給父親留一點工錢以表謝意,父親哪里肯收?說:“都是鄰居毗舍的,誰不幫誰個忙呢?”父親堅持不收,推不過,最后就只好把兩盒煙收下才算了事。因此,父親在村里人緣極好,很受人尊重,威望很高,每每走在村里,老遠就有人打招呼,不叫爺不開口,就像親人一樣。愛屋及烏,我小時候也跟著沾父親的光,享受了極高的待遇,這往往引起小伙伴們的無比羨慕和妒忌。

不知道是哪位哲人說過,人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父親原來是不抽煙的,自從做了木匠后,在客戶的推讓中,不知不覺就抽上了。父親說:“人家熱心遞煙,不抽就好像不給人家面子,一來二去就抽一根,時間一長,還真的離不開煙了。”給匠人供煙是手藝人最基本的標配,大家約定俗成,也是人們對匠人的一種尊重方式。在吃飯方面,作為木匠的他們,每頓是少不了用條盤端上來的“四盤子”的,即四個菜,就是條件最不濟的人家也有兩個菜。父親打心底里喜歡做木工,他說:“木匠是夏天在涼處,冬天在暖和處,一年四季不受罪?!笔前?,夏天熱的時候,父親就把木工場地擺在樹蔭下,冬天冷的時候,就地取材,用刨花或邊角余料的廢棄木材烤火取暖。

小時候,我最愛走進父親放置工具的小木屋里“參觀”,對那些玩意兒充滿了好奇。光見過的鋸子大大小小、寬寬窄窄就有二十多把,大的有丈把高,是專門兒鋸樹解板的,小的只有尺把長。推刨就有三十多種,長長短短不一,最長的有一米長,最短的只有手掌長,叫飛刨子,是個全鐵制的,小巧玲瓏,其他的推刨就都是木柄的。還有各種各樣的鑿子,有滿滿一個工具箱,足有四十種之多。另外還有錛子、斧子、銼子、鉆子、牛角墨斗等大大小小的木匠工具,不一而足。一件件工具像是父親手底下的法寶,帶著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智慧,繼續(xù)發(fā)揮余熱。每次父親出門,都用錛子把鋸子、鉆子等挑起來,另一頭掛上一只工具箱就出發(fā)了。

木匠自古就是一個受人敬重的職業(yè),不但普通人人心向之,就是達官貴人也推崇這一行當。

明朝的明熹宗朱由校就是一位“木匠皇帝”。朱由校自幼便有天賦,他經(jīng)常迷醉于刀鋸鑿錛的木匠活兒之中,且技巧嫻熟,一般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望塵莫及。據(jù)說,凡是他所看過的工器用具、亭臺樓榭,只要一眼,就都能夠做出來,甚為神奇。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兒,他都要親自操刀,樂此不疲,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據(jù)《先撥志》載:“斧斤之屬,皆躬自操之。號巧匠,不能過焉?!蔽墨I載其:“朝夕營造”“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據(jù)史書記載,當時匠人所造的床極其笨重,要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極其普通。明熹宗就親自設計圖樣,親自鋸木打造,一年多便造出一張床。此床可以折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鏤著各種花紋,美觀大方,為當時的工匠所嘆服。

為了驗證自己的手藝,明熹宗還悄悄派宮人扮成平民模樣,把木工產(chǎn)品拿到市場上去出售,結果,市人都以重價購買。明熹宗制作的十座護燈小屏上,雕刻著《寒雀爭梅圖》,形象逼真?!睹鲗m雜詠》上有詩吟道:“御制十燈屏,司農(nóng)不患貧。沈香刻寒雀,論價十萬緡?!?/p>

刀鋸鑿錛的木匠活兒需要嫻熟的技巧,而木匠的手藝更是需要天賦的。我把“木匠皇帝”朱由校的故事講給父親聽,他竟難得嘆氣:朱由校說不定會是第二個魯班呢?,F(xiàn)在回想起來,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惺惺相惜呢?

其實,木工活兒并不輕松,是一個力氣活兒。

一棵大樹運來,要做成家具,首先,父親得用錛子把樹皮錛了去掉,然后把大樹用繩子綁在樹樁上,用丈把高的大解鋸截成面板。解板時,樹兩邊各站一個人,踩在墊板上一拉一送,很費力氣的。拉鋸時,父親常常把毛巾搭在肩上,出汗了,就隨手抹一把汗,再接著拉。拉大鋸是有技巧的,會拉的人,拉時用力向下壓著拉,送時抬起來主要是送,雙方都能有喘氣的機會,不會拉的人使蠻力,就是一個壯漢子來,一會兒準得累趴下。拉大鋸還很臟,拉鋸時,木渣隨著大鋸的一進一出,拉鋸人的頭上、身上、眉毛上到處都是,只消一會兒工夫,全身上下都會沾滿細碎的木渣沫。拉鋸后,父親常常會坐在凳子上,用一把鐵銼“刺啦剌啦”地伐鋸,以保持鋸齒的鋒利。常言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父親這是伐鋸不誤解板工。異常刺耳的伐鋸噪音,父親全然不覺,只是用兩手按著銼子,伐得有板有眼、一絲不茍。

板解好了,父親就使用牛頭角墨斗在板材上打墨線,然后,就沿著墨線在凳子上用鋸子把板材鋸成所需的各種樣式的小板材。之后,推刨就有了用武之地,父親用各式推刨把木板一一推平??锤赣H用推刨推木板,簡直就是一種享受。他把木板放在前有檔夾的底板上,或側身,或騎,一下一下向前推起推刨,刨花從刨眼內源源不斷地翻涌出來,像翻卷著的白色浪花,紛紛落在父親腳下。一會兒,父親的腳下就會有厚厚的一層刨花,人踩在上面,松軟舒服。父親推一會兒推刨,覺得差不多推平了,就拿起木板來,瞇起一只眼,放到眼前瞄瞄,看看是否平整,直到滿意了才算結束這一道工序。推好的木板光潔明亮,都能照見人影,手摸在上面,光滑順溜。

接下來,父親就會用直尺或拐角尺測量,用鉛筆在光滑的木板上打線。畫好一條線,父親就把鉛筆順手夾在耳朵上,也不取下來,直到線全部畫完。然后,就是上鋸子,沿線鋸開,鋸成各種小的板材。下面就是榫卯,他會拿出各種各樣的鑿子,在木板上鑿出各種各樣、大小不一的卯眼,用鋸子鋸出各種長短不一的榫頭,再用那明晃晃的斧子把榫頭敲進卯眼中,加之各種各樣的楔形嵌套,這樣,榫卯就完美結合了,家具也就成型了。說到楔、銷,父親的話就多了起來,他說,楔是一種一頭寬厚、一頭窄薄的三角形木片,將其打入榫卯之間,使二者結合嚴密,榫卯結合時,榫的尺寸要小于卯眼,二者之間的縫隙則須有擠楔備嚴,以使之堅固,擠楔兼有調整部件相關位置的作用。有一種楔叫破頭楔,一旦在半眼的卯里撐開后,榫頭將很難再退出,是一種沒有逆行的獨特而堅固的結構,因為它無法修復,所以被稱為“絕戶活”。

桌掛銷,亦稱偏口掛銷。這種掛銷是硬木桌家具腿部與牙板結合部必用的結構,其牢固程度高,不會丟失,配合“抱肩榫”,有較強的抗扭力。桌掛銷有定位準確、可反復拆裝、越打越嚴的特點,便于長途運輸,是處理硬木桌子上必用的銷子。還有大進小出楔,在半楔的基礎上,用較壯而規(guī)整的木楔穿透家具表層,將半榫備牢,省工省料,既美觀又堅固。走馬銷是在兩順材之間,用燕尾狀栽銷連接,其巧妙的結構可使二者既緊密結合,又可拆卸自如,所以又叫“仙人脫靴”,是羅漢圍板、太師椅扶手上最常見的方便用銷。

父親說,傳統(tǒng)家具的線腳看似簡單,不外乎平面或混面及凹面,線條也不外乎陰線與陽線,但仔細分析其深淺寬窄、舒斂緊緩、平扁高立,相當復雜,稍有改變,就會影響整個家具的精神面貌。

最后,父親還要用各種木砂紙把家具打磨一遍,有需要雕鏤的,還要雕龍畫鳳一番。

木工作品體現(xiàn)的是一種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從古代的樓臺亭閣,近代的爬犁農(nóng)具,再到現(xiàn)如今的雕花柜門,都是實用與美學的完美結合。

一件制作精良的家具就是一件藝術品。父親做木匠活兒四十余年,從來不用一顆釘子。在傳統(tǒng)木匠工藝中,根本沒有釘子和膠水之類的黏合劑,完全是靠各種榫卯和楔形嵌套,父親說,那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榫卯就像是木工作品的“關節(jié)”,這樣處理的木制品的使用年限更久,也更加精巧美觀。一榫一卯之間,一轉一折之際,凝聚著我國幾千年來傳統(tǒng)木匠文化的精髓,沉淀著流光回轉中經(jīng)典木匠手藝的復合傳承。還記得之前父親忙里偷閑的時候,用木材的邊角余料,為我特制過一把木制手槍,靈巧逼真,我喜歡得愛不釋手。后來,為了顯擺,我竟拿到了學校,不料想,同學們見了,你搶我奪,鬧得不可開交。沒辦法,我只好回家央求父親再做幾把分給他們,這才平息了搶奪之戰(zhàn)。

父親堅守著榫卯這一古老的傳統(tǒng)手藝。他說,榫卯是古代木匠必備的基本做法,木匠手藝的高低,通過榫卯的結構就能清楚地反映出來。

榫卯被稱為中式家具的靈魂,榫卯結構嚴絲合縫而又不著痕跡,蘊含著古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據(jù)史書記載,早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時期,我們的祖先就發(fā)明了榫卯結構,其歷史超過了漢字。在連續(xù)七十多個世紀的浩瀚歷史長河中,我國的木匠將榫卯工藝的魅力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產(chǎn)生了《木經(jīng)》《營造法式》等輝煌巨作。約在公元七世紀左右,榫卯技術傳入朝鮮、日本和東南亞等國,時至今日,還在這些國家的國寶級建筑上發(fā)揮著核心作用,并深刻影響著他們的家居業(yè)和建筑業(yè)的發(fā)展。榫卯還通過堪稱藝術瑰寶的明清家具流向了全世界,在西方高端木質家具上得以運用,為世界人居做出了重大貢獻。

父親最為人稱道的是其木器上小巧精致、栩栩如生的雕花圖樣。老家床頭的“喜鵲鬧梅”栩栩如生,來家的客人每每看到,必會夸獎一番。在木板上用刻刀雕刻出圖案的深淺明暗,可不比在紙上涂涂畫畫容易。

一代國畫大師齊白石就曾是木匠出身,他的很多作品上都有著“魯班門下”之類的印章。齊白石這位身體羸弱的小木匠,干不了付諸蠻力的“大器作”粗木工,轉身拜師雕花大匠,去學習了“小器作”。也正是接觸了雕花涂漆的細致活兒,他才一步步走上了國畫之路。

木匠為木板注入了靈魂,一幅幅精致細膩的作品在刻刀下一氣呵成。有人說,齊白石是從木匠逆襲成了大師。無論是書畫大師的陽春白雪,還是小木匠的下里巴人,這都是屬于生活的藝術,藝術本來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父親的“喜鵲鬧梅”是把藝術奉獻給了尋常百姓家,實用性更強,更加接地氣。

房子上梁的時候,最出彩的就是木匠,父親對此,感到無比的驕傲。

上梁是為了圖喜慶,在農(nóng)村,上梁也稱為“慶梁”,是指在蓋房的時候,木匠安裝屋頂最高一根的中間梁的過程。在上梁的時候,放上一掛鞭炮,而作為木匠的父親則抬著梁木在鞭炮聲中登梯,這被稱為“升梁”。大梁還要貼上紅紙條幅,如“大吉大利”“吉星高照”等,還要在梁上掛紅布,表示喜慶。據(jù)資料記載,造屋上梁作為禮儀始于唐宋時期,到明清年間,已普及全國各地且十分隆重。將正梁放平穩(wěn)以后,主人要將親朋好友送來的“五谷彩袋”搬到屋頂,放在梁的正中,寓意五谷豐登,有更講究的人家,還要在正梁中間掛上裝有紅棗、花生、米、麥、萬年青等的紅布袋,寓意“福、祿、壽、喜、萬古長青”,此后,父親將果品、食品等用布包好,邊說祝福話邊將布包拋入主人用雙手捧起的籮筐中,這個程序稱為“接包”,寓意接住財寶。宴席開始,父親作為木匠,會被主人邀請在上座,由主要親戚專門作陪,人們頻頻給他敬酒,是整個宴席上最風光的人。每次上梁時,主人都要在棟梁上寫上木匠的名字,一是紀念,二是以示對木匠的尊重,三也是一個匠人對質量的信譽保擔證明。父親的名字到底寫在了多少棟梁上,有多少房子載有他的名字,他自己都記不清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村里的好多人家都翻蓋了新房,在推倒老房子時,發(fā)現(xiàn)房梁上用毛筆書寫著父親的名字。我們西路井村村志上就鄭重其事地記載著父親作為一代木匠的歷史。

那時,架子車成了主要勞動工具,每家每戶都要擁有一輛,這樣才能保證生產(chǎn)。這任務下達給木工組后,父親他們就加班加點地趕制。父親做的架子車靈巧結實、好用,無論誰駕起來,都好使,深得農(nóng)戶信賴。大家紛紛讓父親做,一些人寧愿多等些時日,也要父親做的架子車,父親的木工產(chǎn)品成了放心品牌。

父親還有一段單身闖東北的傳奇經(jīng)歷。那年,父親只帶了一把斧子和一把鑿子到五千里外的東北探望外公外婆,在冰天雪地的那里,他自制了鋸子、推刨、鉆子等木匠工具,為外公外婆就地打制了一套家具。左鄰右舍看見了,都嘖嘖稱贊,都要求父親也給他們做一套。父親推辭不過,就答應了下來,結果,本來一個月的行期,推遲到三個月才回來。多年后,外公外婆遷回來時,還舍不得丟棄父親為他們打制的那套家具,專門用火車托運回了家,直至現(xiàn)在還保存在我們老家的老宅里。

父親作為一個木匠,還親自為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四位老人在生前定做好了上等的壽材。從木材的選購到制作,都是父親一手完成、精心打造的,村人都說父親是大孝子。

斗轉星移,日月如梭。

木匠曾受尊崇,現(xiàn)在似乎正與時代漸行漸遠。

時光的車輪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期,隨著現(xiàn)代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傳統(tǒng)意義上的木匠已經(jīng)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自動化或者半自動化的木材加工設備。各種木制品越來越趨向于加工的簡單化,村人們要什么,都可以隨時隨地去家具市場購買現(xiàn)成的家具,再也不用請匠人上門定做了。作為手工手藝人的木匠漸漸失去了市場,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父親的木匠工具也東家借、西家借的,只留下了一把鋸子、一把斧子和一工具箱的鑿子,其余都不知道哪兒去了。父親看著新買的家具,再用手摸摸自己過去手工打造的家具,發(fā)出了一聲聲感嘆,不說一句話。

在我們村的七百多戶人家中,我們家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最早蓋起磚瓦房的三家之一。房子上梁那天,院子里站滿了人,足見父親在鄉(xiāng)親們心中的威望和地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父親又推倒了瓦房,蓋了二層樓房,被村支書贊為“西村第一樓”。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父親又最早地把院里的土崖面換成了磚崖面,把土窯洞換成了磚窯洞。可如今這一切的一切,都早已人去樓空,院中荒草叢生,只有那棵老棗樹依然在風中瑟瑟作響,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院中主人曾經(jīng)所發(fā)生的一切。

如今,每次回到老家,睹物思人,又不免一陣陣心酸。父親操勞一生,縱有一手木匠技藝在身,也沒有享過多少福,一輩子奔波忙碌,為家庭,為老人,為子女,為鄉(xiāng)親,唯獨沒有他自己。

作者簡介:張新英,系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在《農(nóng)民日報》《參花》《青年文學家》等報刊發(fā)表小說、散文、隨筆、詩歌等三百余篇,累計三十多萬字,有部分作品獲獎。

(責任編輯 徐文)

猜你喜歡
榫卯木工活兒
榫卯結構在玩具中的應用研究
玩具世界(2022年3期)2022-09-20 01:45:52
打假是個技術活兒
基于特征參數(shù)化的木工CAD/CAM系統(tǒng)
“說話”是門技術活兒
“說話”是門技術活兒
趣味(語文)(2021年11期)2021-03-09 03:11:36
木工課——《野孩子樂隊》
少兒美術(2020年10期)2020-11-05 09:01:22
融設計展·榫卯 和合而生
紀宇:木工讓我尋找到自己
金色年華(2017年12期)2017-07-18 11:11:19
《榫卯》
中華手工(2015年5期)2015-05-11 12:22:39
榫卯構造在現(xiàn)代空間裝飾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二)
精品(2015年8期)2015-01-03 08:07:29
高尔夫| 柞水县| 延安市| 九龙城区| 满城县| 桑日县| 上栗县| 昌江| 黎川县| 夏河县| 庐江县| 什邡市| 保定市| 亳州市| 深圳市| 房产| 阿鲁科尔沁旗| 莫力| 阿克苏市| 井冈山市| 宁波市| 西青区| 苗栗县| 旺苍县| 宜章县| 万安县| 舒城县| 曲麻莱县| 金沙县| 闸北区| 西城区| 蕲春县| 繁峙县| 富川| 嘉鱼县| 酉阳| 佳木斯市| 石阡县| 昌江| 久治县| 仁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