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閑適帖

2023-05-30 21:56:21趙豐
駿馬 2023年2期
關(guān)鍵詞:文竹螞蚱

趙豐

品茶與養(yǎng)壺

我占用時間最多的就是看書。書是承載人類文明的工具,里面有故事,有生命,能牽動人的情懷。書讀得犯困,站在陽臺上隔窗看空蕩蕩的馬路,路邊總是停著那幾輛車,頂上落滿樹葉灰塵。風在孤寂行走,隔窗蕩進心靈,肌膚沁涼,于是品茶。

一邊讀書,一邊品茶,是生命的適意,如若再有蟲聲唧唧、鳥語花香,那當是至高的生命之境。

茶是大自然的造化,是天地間的精華。茶葉出于泥土,有著泥土的寬厚與溫度,后入雅室,再入茶壺,又有了滋潤人體的清爽與怡神?!侗静菔斑z》更是將贊美之詞頒發(fā)給它:“茶為萬病之藥”。

更多的時候,窗簾是拉上的,像一雙衛(wèi)士站在兩邊守著窗,這時會感到思維的間斷,站起身活動幾下腰肢,泡上一壺茶,我的習慣是先落水,再投茶,茶葉在壺水里舒展旋轉(zhuǎn),宛若美人曼妙的舞姿,慢慢沉淀之后,壺里漾起烏青的色,如垂落一簾春色,品的過程與感覺是先潤唇,柔軟含香;再潤舌,鮮醇清香;后潤喉,甘滑鮮爽。氤氳茶香之間,彌漫出沁入心扉的情愫。東坡先生在《臨泉閑題》中曰:“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他一邊品茶,一邊倚靠在幾案上看外面的風景,左邊潔白的云朵繚繞,右邊清澈的江水回旋,門窗打開,樹木與山巒映入眼簾。這時,他好像在思考又像是什么也沒有去想,愜意地享受萬物所有的惠澤。擁有一份閑心閑情,你就是大自然的主人。品茶,要品出這份心情,方能擁有天地乾坤在身心的那種感覺。

泡茶,品茶,讓一顆心化為柔軟,此為上品。

一個幽獨的人,茶便是伴侶,便是知音。在獨處的夜色中品茶,往事漸上心頭,回憶漸入佳境,俗事拋卻,心靈寧靜。茶香可拂去憂傷,拂去無奈,進入禪意般的“無我”之境。

心素如簡,無欲無求,人淡如茶。茶葉在壺中起伏,人心在茶里沉寂。茶香相伴,這便是從容的人生。

品茶,就是將時光慢下來,將心境緩下來,此為悠閑和優(yōu)雅。

生命的旅程中,茶總是與我結(jié)伴而行,它不是酒,可偶爾會令我一醉紅塵。

如此癡迷品茶,也就特別珍惜茶壺。

一把紫砂壺,盡是天地日月。這樣的紫砂壺,須得用心保養(yǎng),此為養(yǎng)壺。

養(yǎng)壺的目的在于使其更涵香納味,并使壺煥發(fā)出本身渾樸的光澤。購得一把新壺,它就與你結(jié)緣,成為你赤誠的朋友,可謂患難與共,或是有福共享,有難同當,高興了,痛苦了,都拿它出來泡茶。一口一口,一個人,慢慢地喝。

養(yǎng)壺是滋養(yǎng)性情,也是滋養(yǎng)氣質(zhì)。喜悅也罷,煩惱也罷,品品茶,一切歸零,眼觀天和地,都是一大壺。

滿壺春秋,正是紫砂壺閱世的氣質(zhì)。

一把新壺剛來家,光澤暗沉,不用急,紫砂天生的吸水性會讓它生出光澤,就如小女人,倘若得到滋潤,自會芳澤萬千。泡好茶,待茶葉化開,茶湯蕩漾,紅或綠的湯汁慢慢浸入壺身,久而久之,壺色晶瑩剔透,光澤古潤。

有心養(yǎng)壺,要選好壺,低劣之壺不可養(yǎng)也,再用心也是白搭。質(zhì)地上乘的紫砂壺,有內(nèi)外養(yǎng)之說,內(nèi)修外養(yǎng),兼收并蓄,才能養(yǎng)出貼心之壺。

內(nèi)養(yǎng)者在乎專,一壺一茶。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壺沖泡出來的茶湯,能使壺壁保持一種味道,與茶葉維系一種親密無間的關(guān)系。否則,壺既無個性,也不高雅。

外養(yǎng)者在乎勤,勤泡茶、勤擦拭。泡茶時,壺壁上的細孔會略微擴張,此時用細紗布擦拭壺壁的水汽,讓茶油順熱吸附于壺壁,久而久之,壺身熠熠生輝。

養(yǎng)一把好壺,不僅僅是讓它有光澤,有茶香,其實更是一種心與壺靈性的溝通。用心養(yǎng)壺,才是情趣。好茶養(yǎng)好壺,如此茶與壺皆有品味。何謂好茶,這要看你的喜愛,喜愛者便是好,不同的茶葉,配合不同溫度的水,皆可養(yǎng)壺之色澤,養(yǎng)壺之香氣。

一句話,養(yǎng)壺在乎心,心誠則靈。用心養(yǎng)壺,壺也高興,因為它遇到了知音。它知感恩,為主人回報氤氳茶香。

紫砂壺我只泡一種茶:武夷山正山小種,顏色紅潤,香口味醇,仿佛紅顏知己。一杯在手,心神悠然。這是在家里,要是出門,壺要閑置些日子,用清水凈壺,內(nèi)外擦干,使其不積濕氣,放在空氣流通處。細節(jié)是養(yǎng)壺之關(guān)鍵,粗心之人、嫌麻煩之人養(yǎng)不得壺。其實,在細節(jié)處上心并非難事,看你對生活的態(tài)度。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何謂大事,在我看來生活便是天下第一的大事。

養(yǎng)壺,要養(yǎng)出情感,一日三秋如戀人的那種情感。

收藏一把珠圓玉潤的紫砂壺,為人生之大幸。

種花與養(yǎng)竹

我們總是忙碌,抱怨時光太少,其實有多少忙碌是有意義的呢?身心交瘁,疲憊不堪,你在經(jīng)歷這些詞語的同時也在消耗著生命和健康。換句話說,與作畫一樣,要有留白。而這留白,正是閑適。

養(yǎng)花是一門學(xué)問,常見許多朋友的院子墻角放著一大堆花盆,里面有土有腐葉,一看就是養(yǎng)過花的,養(yǎng)著養(yǎng)著不明不白就死了,不甘心,來年再養(yǎng),還是死,幾年過去就興趣全無,這是學(xué)問沒有做到家。

愛花,是人之天性,只是花不解人性。

我只養(yǎng)花也是如此,嚴格說來,不叫養(yǎng),叫種。只管種在花盆里,想起來了澆一次水,它的品性完全不知,陽光啊、養(yǎng)分啊、病害啊,一概不懂,也沒有研習養(yǎng)花之心思,如是,買過的花木不下數(shù)百,總是不到冬天就收拾它的尸身,最后一盆也沒有落下,發(fā)誓來年不再勞神費心,甘愿讓花盆孤獨,只是花盆舍不得扔。

種花的興趣,一般都復(fù)蘇在春天,一次次的誓言拋在腦后,看見大街上出售花木的小攤,人家那花開得絢麗奪目,忍不住買幾盆回家,栽種了放在院子沐浴陽光,讓春風春雨催醒,愉悅便又在身體的河流里奔流,然而花開過數(shù)日,便見枯相,趕快澆水施肥,總是拿捏不住,夏日未盡,就剩一樹枯枝。種花非養(yǎng)花,是我的寫照,借種花打發(fā)閑適,最后弄得情趣全無,唯留一堆花盆。

時光依舊,一年又一年,種花的興致時斷時續(xù)。數(shù)十年過去,我終于醒悟,我的所謂種花,完全是打發(fā)時光而已。我不屬于養(yǎng)花種草之人,那嬌嫩的生命,心里盛滿了事的人,很難有心境伺候它。有時在路邊挖幾棵野草,種在死過花的盆里,也不管它,連水都懶得澆,只憑雨水,它也蓬蓬勃勃活過了春夏秋冬,這才明白它是閑草,是植物中的閑適者,不開花,也不結(jié)果,無所欲求,這才活得長久。至此,做人的道理也明白得通透。

眾多花草中,特喜文竹。我剛為人師時,學(xué)校分配給我一間房,辦公兼宿舍。一個人總是孤獨,課余常到距學(xué)校不遠的花卉市場轉(zhuǎn)悠。春日里,一盆姿態(tài)文靜、猶如翠云的文竹,讓我一見如故。纖細的枝葉,照應(yīng)著我的心境。我不排斥高山大海的魅力,但溪流和小草更符合我的審美傾向。

我把那盆文竹擺在窗戶外。后來有個喜歡養(yǎng)花的老師說,文竹不喜歡陽光,于是把它移到案頭。文竹的莖自根基處叢生,高矮不同,枝葉層層疊疊,文雅清秀。有它作陪,枯燥的室內(nèi)有了生機。那時我還沒有成家,感覺它像一個理想中的戀人,撫慰著我的心靈。閑下來,我給它的枝葉上灑水,將喝剩的茶水,倒在它的根部。備課的間隙,忽然一抬頭,仿佛見它在向我會心微笑。

夏天還沒過去,文竹的枝葉開始發(fā)黃。那個老師說文竹喜歡溫暖濕潤,耐半蔭,既不能在日光下曝曬,也不能過多澆水,否則會出現(xiàn)枯萎或呈黃褐色等不良現(xiàn)象。我問還有救嗎?他搖頭嘆息說:“這東西啊,嬌氣得很。”

我沒有死心。清晨,我把它移到窗頭,讓它享受清新的陽光,九點的時候,我把它搬回室內(nèi),敞開窗,讓它呼吸大自然的靈氣??墒牵业膬A心呵護,并沒有讓它呈現(xiàn)出復(fù)蘇的跡象。它像一個多愁善感的少女,一病不起。我在想,它是林黛玉嗎,生命那樣弱不禁風,讓我這個“寶哥哥”空灑一腔熱血。

文竹枯黃的葉子隨日漸多,我知道它在向死亡邁進,在向我告別。秋風掃落葉的時候,它徹底干枯了。我計算了一下日子,從它走進這間屋子,到它的死亡,一共六十天。它是死在我的精心“呵護”之下。

悄悄地,我沒有做聲,夜里把它埋葬在校園的花園里。那個時刻,我感知到了黛玉葬花的悲傷。栽植文竹的那個小花盆,我也沒有心思保留,索性隨著文竹的“尸體”埋在了潮濕的泥土中。

以后的歲月里,我便懂得了,一株植物,也和人類有著情感的瓜葛。

后來我擁有了獨立的書房,朋友送來一盆文竹,寬寬的葉子,栽在棕色、橢圓的陶瓷盆里,很對我的脾性。我雖伺候不了花花草草,但因?qū)ξ闹竦哪欠莳毺厍楦?,兼之精心噴水、施肥、曬太陽,這盆竹旺盛地活了下來,在書房里陪伴了我十多年,我凝視它,它也凝視我,彼此進行著心靈的對接。它不會有思想,卻成為我思想的源頭。思維枯竭時,我就凝視它,那碧綠的葉子冷不丁就閃出了思想的火花。這樣的一盆竹,我自然奉它為座上賓,供奉在書桌上。

閑適在我這兒,遠遠超越了功能與審美的意義。

撿石與養(yǎng)石

時光荏苒,我也到了一把年紀,該是享受閑適了。

賦閑的日子里,我的視野中只是一些安靜,其實喧鬧一刻也沒有停止,只不過被我的心境過濾了,能夠入眼的只是一些閑人閑事:老翁在曬太陽,老嫗在揉眼窩,狗在打哈欠,貓在伸懶腰。人或動物都在閑適中度日,擁有的是純粹的時光。大多時候,我們只是陷在對事物的索取中,有時醒悟,最珍貴的時光,正是那些親身經(jīng)歷過的閑適。

一生喜水,此生走過數(shù)十處海灘、數(shù)十面湖泊、數(shù)百條河流。天下之水多矣,窮盡一生,我也閱覽不了萬分之一。

大自然之美,讓每處山水之石都具備了獨特的審美內(nèi)涵,壁立當空、挺拔峻峭者謂之“瘦”,四面玲瓏、上下相通者謂之“漏”,輕盈飄逸、晶瑩通澈者謂之“透”,石紋起伏、凹凸不平者謂之“皺”,色澤蒼老、拙劣樸實者謂之“丑”。清人趙繼恒有詩:“疊疊高峰映碧流,煙嵐水色石中收,人能悟得其中趣,確勝尋山萬里游?!?/p>

水看得多了,就對水里的石,或是水旁的石有了興致。被水浸過的石,大多有紋路,有光潤,有清晰的圖案,或山水或花草或人物,全憑揀者想象,有的什么也不像,模模糊糊,但就是不忍丟手,總覺得有一些感覺在其中。

揀石不難,抵達一條河流,目光垂下,看見一塊稍有品相的,稍作端詳扔到顯眼處,等收集了一大堆,彎腰蹲下細細挑選。這個過程是考驗審美的,細瞧這塊不錯,那塊也不錯,都是舍不得。挑石難,帶走更不易??偛荒苋急Щ丶野?,凡去外地,都是乘車,無論火車、汽車、飛機,沉甸甸地拿不動啊,于是再三細品,忍痛割愛挑上幾塊抱在懷里。要是在近處,朋友開著車,還能多帶幾塊,但也是遺憾多多。

石頭帶回家,大點的靠墻擺在院落,小點的或是品相極好的置放于書架。妻子喜歡種菜,總是嫌院落的石頭妨礙了她的菜地,趁我不注意當做垃圾扔了,前后數(shù)十年進院子的石頭總有幾百塊吧,最后唯剩零星幾塊她抱不動的。我也不好說啥,反正對那些石頭我也沒有真正上心,更沒有精心伺候,其實壓根就不知如何伺候,扔了就扔了吧,心不疼,模樣不惱。

上了書架的十幾塊石頭,妻子不會亂動,隔段時間我給它們凈身,噴水,暑熱的日子取下來放進水盆浸水,這大概就是養(yǎng)石了。

山里有更多的石,愛石愛到極致處的人會在山里尋找所愛,再大的石頭,也要想法弄回家,我沒有那個濃烈興趣,有塊小石足矣,再說了,我沒有那么大的地方可以安置那些龐然大物。

石之家在山中,在河里;喜歡風,喜歡雨,喜歡鳥;讓風撫摸,讓水滋潤,聆聽鳥語。它是山的骨骼,凝聚著山的厚重;它是水的脊梁,支撐著水的靈動。它不喜歡安靜地躺在書架上,它讀不懂文字,也不喜歡那種書卷氣。沒有哪塊石頭甘心把自己置于書架之上,即使為它專門制作石架,它也不幸福。

但養(yǎng)石人自有說法,室有石則雅,室有石則安,此為癡石者所言。石之天然的紋理、樸拙的造型、優(yōu)雅的格調(diào)、超脫的靈氣,的確令人把玩遐思,虛懷沉靜?;诖耍乙矊W(xué)著養(yǎng)石,以安閑適。

一塊有靈性的石頭,會成為書架上的一道風景。那年從瀾滄江帶回一塊石擺在書桌上,伏案寫作時,眼前常有亂石穿空的幻覺。我沒有覺得它是風景,只是覺得自己曾經(jīng)身臨其境過一條河,那兒駐留著我的身影和足跡。那身影被風拂去,又被風攜來;那足跡被河水吞噬,又被河水顯現(xiàn)。一塊石,就是一方山水的濃縮,方寸之間包羅萬象,山水之雄奇空靈,風云之千般變幻,會令一顆染塵之心,回歸風清月明。

求一石易,養(yǎng)一石難。所謂養(yǎng)石,就是精心養(yǎng)護,使其光潤沉穩(wěn),生出肌膚之美。養(yǎng)在我書架上的石頭,我要給它找一個能盛得住水的托盤,根據(jù)氣候拿出去曬陽光,淋雨,不下雨的日子以清水淋之。像靈璧石,石離土日久,會缺氧失去青銅之音,露出枯萎之相。

我之養(yǎng)石屬于初學(xué)者,有位癡石的文友告訴我,養(yǎng)石不僅要水養(yǎng),還要油養(yǎng)。像質(zhì)地細膩、脂潤柔軟的壽山石,應(yīng)先用細軟綢布輕輕擦抹,去除石表灰塵,后用茶油反復(fù)擦拭,讓油脂沿著毛細孔慢慢滲入石頭里,反復(fù)多次,石質(zhì)愈加溫潤瑩澈。

石之藏家以石為友,閑時撫摸石頭,甚至悄聲細語和它說話,身之汗液和氣韻積淀于石表,形成一層黝然有光的皮層,行家稱包漿,說是一種古雅的見證,包漿越凝重,賞玩價值也就越高。

宋代有個石癡,遇到奇石要行跪拜之禮,結(jié)拜為兄弟。遇上喜歡的石頭,要抬回家里,焚香沐浴,像祖宗一樣供著。成親之日,新娘子送他一塊靈璧研山。他一見傾心,重新沐浴更衣,焚香叩拜,把玩到半夜,才抱著石頭入睡,將新娘子冷落在一旁。藏石養(yǎng)石,本是生活之閑適,不足神圣于人性之上。如是之人,我不敢恭維。

有閑養(yǎng)石,表面養(yǎng)的是石頭,骨子里養(yǎng)的是心性。

我已漸老,最后連背影都會被閑適帶走。

垂釣與聽蛙

閑適是生活的一種呈現(xiàn)。人生的過程,很多是在閑適中度過的,特別是晚年。

退休之后,忽然喜歡上了釣魚。到了這把年紀,寫作退居為次要,健康上升為首位。健康的秘訣首要是養(yǎng)心,垂釣是極好的方式之一。夏日,半上午后的陽光太過炙熱,我選擇了晨釣。起床后刷牙,洗臉,喝水,趁太陽還沒露頭,騎電動車到了澇河岸,裝好釣竿,坐在河邊像姜太公一般等魚上鉤。退休之前曾釣過魚,不過是陪人消遣,一片魚塘,一方樹蔭,主人用魚料撒好窩,給我們拿來釣竿,魚鉤上有魚餌,一竿子下去就是一條。釣上第一條還有點激動,釣過幾條就覺得索然無味,垂釣是一種等待的過程,太容易得手的事情毫無興致可言。

河里垂釣,屬于野釣,釣癮大的人索性連“窩子”也不撒,守候的是耐心。曾聽一位不相識的垂釣者說,他曾有過心臟病,喜歡上釣魚之后,病魔竟然遠他而去。我有點不信,但看他那沉穩(wěn)滄桑的臉相,不像是說謊,再說了對我一個陌生人,他沒有絲毫的理由用謊言來滿足虛榮之心。

置身于水邊,有時會突發(fā)奇想,魚兒是多么悠閑啊,一生都在閑適之中,我要是變身為一條魚,該是多逍遙自在。

我之垂釣,完全不像老釣者那樣看季節(jié)天氣,講究魚餌、魚竿、魚線以及吊鉤的大小,釣位的確定,說起來太多了,完全能寫一本書。我選擇的是心境,寫作時沒有了感覺,忽然間心煩意亂,二話不說抄起魚竿和魚包就出門,騎車東南西北到處尋找有水的地方,人多的地方不去,專挑無人之處。沒有釣友,也不喜固定的地方,走到哪是哪,也不打窩,水里也許無魚,坐著發(fā)呆,或是想著某篇文章的詞句搭配,忽然魚漂在水里動了,果然拉上來一條,若是連竿釣上,更是莫大歡喜。這會兒顧不上思考了,注意力全在魚漂之上。魚兒這樣喜歡我,我又何必辜負了它們。大多時候,上鉤的都是不上兩的小魚,走時都扔回水里,讓它們重獲自由,偶爾釣上一條像樣的,回家剪開它的肚腹,掏出它的五臟六腑,或清燉,或煲湯,過后又有了犯罪的感覺。

有時一個上午,或者一個下午一條魚兒也不見,但心情也不會糟糕透頂。既然明白是閑適,那就無需功利之念。

寒冬里,河邊的垂釣者日漸稀少。這季節(jié)不好釣魚,大多數(shù)人魚竿入庫,去找另外的閑適方式。而我,卻不會放棄。細細密密的雪粒,落在光禿禿的樹枝上,我聽見血液流動的聲音,這是適合寫字的時刻。寫一陣,攜釣竿披雪出門,去澇河里體驗柳宗元“獨釣寒江雪”的感覺。柳宗元的《江雪》呈現(xiàn)的是清孤。此種清孤,是閑適者的至高境界。

去年夏天的一日,我去灃惠渠垂釣,那兒有幾片水域,形成實際的湖,四圍有稻花的香味,水邊有荒草、蘆葦,魚顯然不會少,但就是不上我的鉤。舉竿不到半個時辰,就讓釣竿躺在水邊,上網(wǎng),手機里閃出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文字:“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思緒便被童年的蛙聲牽引。

將時光向前推移至六十年前的春天,我眼中的青蛙還是蝌蚪,黑黑的身子拖著尾巴在水里傻乎乎地搖擺,奶媽指著它們說:“那是蝌蚪,到夏天就變成青蛙了?!蔽以谀虌尲乙恢弊〉缴闲W(xué)。奶媽家的后墻有道低矮的木門,“吱呀”一聲推動木門,下到灃河。奶媽在灃河的水里洗衣淘菜,盤腿坐在細軟的沙灘上捶布,“梆——梆——梆”。河水里不知藏在哪兒的蛙隨著棒槌聲伴奏,“咯哇——咯哇”。那是從童年的記憶中飄逝來的第一聲蛙鳴。我的乳名叫狗娃,奶媽說:“青蛙在叫你的名字呢?!焙髞砀改腹ぷ髡{(diào)動,我們?nèi)译x開了灃河,來到曲峪河邊的龐光鎮(zhèn)。夏夜,曲峪河的一片蛙聲令我迷戀,約伙伴下河尋蛙。那些潛伏在草叢里的蛙,一聽到慌亂的腳步聲逼近,便啞聲無言,或是敏捷一躍,劃過一道弧線,濺起一朵水花。再后來我進了縣城,迷失了蛙聲。這種迷失只是客觀的,在屬于主觀的精神里,我常常感受到蛙聲。一旦靜心,可以聽到蛙在心靈的某個角落鳴叫,打開電腦,輕輕敲出一段懷念蛙鳴的文字,親切,溫馨,拂動著夏夜的涼風,沿著情感隧道縷縷入心。

已是傍晚,我依然在灃惠渠旁的水坑邊堅守。我確信蘆葦、荒草與水的接連處一定藏著許多綠色的蛙。無數(shù)的歲月已經(jīng)磨礪了一種意志與毅力,我有足夠的耐心迎接蛙聲在生命中的再現(xiàn)。

夜色將要過半,在月光的迷離中,一只蛙在距我一米遠的草叢中開始了鳴唱,叫聲渾厚圓潤,執(zhí)著悠長,是我靈魂中苦苦堅守著的一種旋律。我懷疑它是我童年時灃河里的某只蛙,尾隨著我的生命軌跡,一直到現(xiàn)在。在這只蛙的引領(lǐng)下,我期待的蛙的交響曲終于出現(xiàn),似近若遠,抑揚頓挫,蓬勃起伏,高亢洪亮,宛若為我精心準備的一曲天籟之音。

蛙聲的合奏幾分鐘后戛然而止,唯留一只蛙的獨鳴。

那只蛙,其實一直在向我講述著什么。

蒲團與螞蚱籠

我的書房還有兩樣物:一是蒲團,二是螞蚱籠。

一對草編的蒲團,是女兒幫我在網(wǎng)上買的,厚度九厘米,直徑四十四厘米,用曬干的筍殼編制。更多的時候,我不坐它,看著它的紋理,想著它的前世,草葉的氣息撲面而來。書房在二樓,擺一對蒲團,就接了地氣。寫作之人,最忌諱缺少生活之源。

蒲團本是修行之人所用之物,使用時將蒲團放在方形的拜殿上,坐上去,閉目,養(yǎng)神,意念升空。它的紋理似八卦圖,常常,我就盯著它,想從中閱讀出一些意象來。有會兒看著看著,也會心動,坐在上面體驗修行人的感覺。如果只是坐一只,則是雙腳交叉,膝蓋并攏,十指合攏抱在膝蓋上,脖子彎下,用目光守住自己的丹田,守住自己的內(nèi)心。有時把兩只腳相疊坐上去,膝蓋向外呈八字,雙手手掌張開,一手搭在一個膝蓋上,目視窗外,把內(nèi)心交給窗外的世界。還有一種坐姿,就是兩只腳盤于蒲團上,閉眼作揖,修行內(nèi)心。

兩歲多的外孫喜歡來我的書房。無論我再怎樣喜歡安靜,或者說進入到了愜意的寫作狀態(tài),對上樓的孫子總是起身笑臉相迎。我教他坐蒲團,他獨喜盤腿作揖的坐姿。我用手機為他拍了幾張相,背景是書柜,照片發(fā)在“親寶寶”里,親友一片叫好。

陽光很好的日子,我會把兩只蒲團放在窗戶的玻璃下,讓陽光給它們溫暖。它們亮晶晶地閃光,分享著我的好心情。

我的書柜是三組合,中間那組上部置放的古董有:一對黑陶質(zhì)地的花瓶、一對銅仙鶴、武威銅奔馬、銅制的暖水壺、銅鈴鐺、玉兔、鐵牛、古幣,還有一個竹制的螞蚱籠。那些古董算不上文物,值不了幾個錢,身上也沒有故事,無非就是擺設(shè),唯有那個兩小間的螞蚱籠,是我的心愛之物。

籠子不大,袖珍狀,高六點五厘米,寬十三厘米,中間隔開,左右能關(guān)進兩只螞蚱。掐指計算,它被我收藏了足足五十二個年頭了。

五十二年前的夏日,麥收之后,我整天跟著小伙伴在曲峪河的河岸上、化陽坡上捉螞蚱。這只籠子,是天良叔送給我的。他是個竹匠,編筐子編擔籠。我第一次捉到了兩只“麥猴兒”,土黃色,叫聲“吱吱——吱吱”的,猴急似的,被我一左一右關(guān)進籠里。后來,我才捉到了兩只品相極好的“綠板子”,一身碧綠,極養(yǎng)眼,叫聲節(jié)奏感歡暢響亮,有種動聽的韻律,心臟隨著它的叫聲有節(jié)奏的顫動。

快樂之后便是悲傷。秋風漸涼,秋雨綿綿,我怕螞蚱淋雨,用油布裹著它的籠子。家院很深,搭著長長的絲瓜架,我把螞蚱籠掛在絲瓜架下,雖然未經(jīng)風吹雨淋,兩只螞蚱翅膀的摩擦聲卻漸漸無力。那時,外婆住在我們家,她守寡四十年,老了后神經(jīng)兮兮的。她站在絲瓜架下,對著螞蚱說:“叫啊,怎么就不叫了呢?”絲瓜的葉子泛黃,映襯著外婆瘦小枯黃的臉。兩只螞蚱死后的一個午后,外婆也死在了絲瓜架下,懷抱著那個空落落的螞蚱籠不肯松手,那萎縮起來的胳膊和腿,像極了那兩只死去的螞蚱。

這是我少年往事的回憶。那個秋天之后,我收藏了這個螞蚱籠,再也不想把螞蚱像囚徒一般關(guān)進籠子。幼年時,我把它鎖在一個木箱中,成家之后放進一個立柜里,擁有了自己的書房,便把它與古董擺在一起。

這個螞蚱籠,在別人眼里或許就是一件擺設(shè),然而對于我就是一個寶貝。每次清理書柜,總是細心地將它根根竹條的灰塵抹去。在書房散步時,目光常常就凝視在它的身上。與它為伴的那些古董,我只是掃一眼,而對它,卻是久看不厭。

有個非常要好的文友來書房與我聊天,目光卻不時落在螞蚱籠上,臨走說把這個籠子送我吧,回頭我送你一條大中華。我笑著說,敝帚自珍,這個道理你懂吧,送你一餅上等的白茶如何,那是我舍不得喝的。朋友也笑,說我懂了。

收藏這個螞蚱籠,有時超越于意義之上,有時又深陷所謂的意義之中,它的身上承載著我的快樂和痛苦,是我成長的一個記錄。

蒲團和螞蚱籠擺在書房,除了閑適,還有情感。

閑適之下,是一方屬于自我的時空。

責任編輯?麗娜

猜你喜歡
文竹螞蚱
文竹
小主人報(2022年17期)2022-10-17 05:11:20
文竹觀察日記
文竹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26
快活的小螞蚱
文竹
捉螞蚱真有趣
我的粉螞蚱
螞蚱武士
小小的小螞蚱
兒童繪本(2018年10期)2018-07-04 16:39:12
小螞蚱,肚皮黃
幼兒園(2017年13期)2017-07-25 17:35:00
定州市| 合作市| 承德县| 休宁县| 紫云| 林州市| 临颍县| 新河县| 彭州市| 虎林市| 资阳市| 鄱阳县| 高陵县| 彩票| 五原县| 永嘉县| 宜都市| 江安县| 嘉兴市| 兰考县| 永城市| 宁津县| 渑池县| 福建省| 张家港市| 鄂尔多斯市| 长治县| 赫章县| 资阳市| 汝阳县| 灵寿县| 兴仁县| 柳河县| 定安县| 闻喜县| 雷州市| 宁晋县| 邵阳县| 望谟县| 京山县| 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