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峰
離不開手機、電腦的生活,也少不了進度條。其實,進度條和電腦并不是同時誕生的。計算機普及史告訴我們,1984年,出現(xiàn)了第一款面向個人用戶的家庭電腦,進度條則在一年后才出現(xiàn)。
沒有進度條的電腦是什么樣的?我沒有用過,沒有來自切身體會的發(fā)言權(quán)。不過,以日常經(jīng)驗推想,如果點開一個網(wǎng)頁或打開一個程序,在等待時只有等待,卻無法看到它的“進度”,會更加焦慮吧。
稍加留心會發(fā)現(xiàn),電腦或手機上的進度條多數(shù)時候不是勻速推進的,有時它忽然停下,久久不動,似乎遇到了什么麻煩,等你想放棄時,它卻又突然快馬加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抵達了終點。有的時候,卡在“99%”,雖然最后這“1%”花去的時間比前面的“99%”多了不止百倍,但這“一步之遙”的暗示,卻讓你舍不得功敗垂成。
進度條的“花式推進”有時候其實是程序的設(shè)定,制造出“再努力一下下”的假象,增加你等待的耐心。一個即便不確定何時能實現(xiàn)的目標,產(chǎn)生的安撫作用,也是巨大的。進度條的真正用處不是告訴你還需要等待多久,而是通過改變你的時間知覺,緩解對于不確定性的焦慮。
其實,進度條思維運用十分廣泛,歷史上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分析天下大勢,先取荊州,再取益州,然后率益州之眾出秦川,百姓必簞食壺漿,歡迎劉家大軍?!鞍詷I(yè)可成,漢室可興”的暢想給了劉備極大的鼓舞和信心,覺得自己如同魚兒找到了水。從諸葛亮出茅廬后的戰(zhàn)績來看,取荊州、取益州、治蜀國,或智取或強攻,進度條推進得都很順利,多次出兵,北伐中原,拼盡全力,也沒有完成最終目標,正像進度條到了“99%”,卻卡住不動了,功敗垂成,實在可惜。但是,如果茅廬里的諸葛亮沒有拋出這個“進度條”,又何來三國鼎立的精彩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