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師網絡研修視頻質量分析

2023-05-30 13:40張秀梅田萌萌黃慕雄鮑染許藹銘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關鍵詞:研修信息技術培訓

張秀梅 田萌萌 黃慕雄 鮑染 許藹銘

摘要: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是一項兼具系統(tǒng)性、復雜性、階段性、迭代性和長期性的工程。我國高度重視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并于2013年和2019年先后啟動了能力提升工程1.0和2.0。研修視頻作為教師開展線上研修的主要資源,其質量高低直接關乎教師線下校本應用和轉化輸出的實效。教師網絡研修視頻質量可從內容、教學和有效性三個方面進行表征。通過對某教育培訓機構研修視頻課程的多維質量分析發(fā)現:(1)資源類型上,研修視頻以教學能力提升類資源最多,主要講解互動工具的使用;(2)內容設計上,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類和混合學習環(huán)境類的課程內容豐富且實操性強,而智慧學習環(huán)境類的課程難度最大;(3)講解方法上,實操演示和實錄/錄屏質量最好,混合學習環(huán)境類視頻講解最透徹;(4)有效性分析上,視頻內容與能力點要求的一致性較高,視頻的實踐遷移度和應用性良好。整體而言,教師網絡研修視頻質量良好,且視頻內容的實操性與豐富性、講解的透徹性和實踐遷移度是影響技能提升類網絡研修視頻質量的關鍵因素。未來可從采用特定的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視頻質量評價框架、視頻課程豐富性設計、學習平臺智能化改進、資源遴選與評價機制優(yōu)化等方面改進和提升新一輪教師網絡研修視頻的質量。

關鍵詞:能力提升工程2.0;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網絡研修;視頻課程;質量分析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5195(2023)03-0065-09?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23.03.008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教育信息化2.0推進中‘三區(qū)三州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機制研究”(21YJA880085)。

作者簡介:張秀梅,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廣東廣州 510630);田萌萌,碩士研究生,澳門城市大學教育學院(澳門 999078);黃慕雄(通訊作者),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副校長(廣東廣州 510303);鮑染、許藹銘,碩士研究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廣東廣州 510630)。

一、研究背景

2013年起我國教育部開始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在該階段,華東師范大學牽頭設計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以下簡稱《能力標準》)(祝智庭等,2015),西北師范大學牽頭設計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以下簡稱《課程標準》)(郭紹青,2015)。這兩個標準成為我國廣大教育專家和學者開展有關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研究的重要指導依據和理論基礎(梁晶允,2018)。該工程依據《能力標準》設置了技術素養(yǎng)類、綜合類、專題類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類等四類課程視頻,要求廣大中小學教師通過網絡研修形式完成能力提升培訓的任務。2017年,該能力提升工程引入“微能力認證”的評估理念,以進一步推進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的實效。由于微能力認證強調能力本位、實踐導向以及開放性(魏非等,2017),故其可以讓教師通過混合學習和彈性學習快速了解技術應用策略,并將這些實用策略快速應用于課堂教學中。這種方式不僅賦予了教師研修更大的靈活性,而且避免了以往教研一次性占用教師過多學習時間的弊端。

2018年教育部啟動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2019年又頒發(fā)了《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以下簡稱《能力提升工程2.0意見》),正式拉開了能力提升工程2.0的序幕。該《能力提升工程2.0意見》提出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視為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要求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chuàng)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yǎng)發(fā)展新機制,同時提出要通過示范項目帶動各地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有學者指出,針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2.0培訓與之前1.0做法的最大不同是強調整校推進,重視將線上學習與線下應用考核進行一體化考慮(黃慕雄等,2021)。影響能力提升工程“整校推進模式”的關鍵成功因素包括頂層規(guī)劃、團隊構建、培訓資源、研修活動四大類別,其中的“培訓資源”又包括培訓課程資源和典型案例兩個子因素(魏非等,2022),前者主要由教師培訓機構開發(fā),后者主要是在實施過程中生成的。本研究將聚焦于分析教師培訓機構開發(fā)的研修視頻質量,以期審視視頻資源之于教師研修的效果。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師研修使用的線上資源多以一個個獨立的短視頻為主。視頻的內容容量、呈現方式和應用目的等方面與傳統(tǒng)的網絡課程有著明顯的差別。在內容容量方面,其顆粒度較小且各自獨立,教師可以依據要探索的教學模式同時組合多個能力點進行學習和應用。在呈現方式方面,其以視頻為主,偶爾也會有習題、閱讀材料等輔助性學習材料。就應用目的而言,研修視頻直接指向實踐應用,以教師對信息技術掌握的學用轉化和行為輸出為最終目的,而不是停留于對網絡視頻的淺層學習。研修資源的這些特點非常方便教師“即學即用”,有助于讓信息技術有機融入到教師日常的教學和教研活動中。教師網絡研修視頻作為中小學教師開展線上研修的直接對象,其質量直接關涉教師研修的實效性。為此,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研究,為課程資源的迭代改進提供可資借鑒的建議。

二、文獻綜述

1.政策與實踐層面

在政策層面,2021年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發(fā)布了《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應用考核指南》(以下簡稱《應用指南》),其中作為附件隨發(fā)了《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育教學能力發(fā)展框架》。該能力發(fā)展框架依據《能力標準》研制而成,將信息技術應用環(huán)境劃分為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混合學習環(huán)境和智慧學習環(huán)境,將應用環(huán)節(jié)分為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yè)評價等四個維度,由三種環(huán)境和四個維度橫豎交叉產生不同的應用策略,這些應用策略一共劃分出30個微能力點(見表1)。每一個能力點都從實踐問題、能力描述和實踐任務三個方面提供了說明。能力認證的證據形式也不拘一格,可以是教學設計、實施計劃、課堂實錄片段、教學資源、案例描述、教學反思、學生體會、論文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1)。一般而言,微能力認證首先要求教師依照能力點(通常為3個)選學相應的線上研修視頻,之后在線下課堂進行應用和轉化,最后提交成果(如作業(yè))進行評審和認證。這為能力提升工程2.0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提升教師信息化教育教學能力提供了更直觀、更科學的指導。

在實踐層面,諸多省市如廣東、湖南、安徽、天津等在《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育教學能力發(fā)展框架》基礎上調整形成了適于本地的能力點測評指南,并開展了相應的實踐。例如,天津市圍繞能力提升工程2.0涉及的30項微能力及其應用編寫了《深化應用,融合創(chuàng)新,走進信息化2.0》叢書(共3冊),并采用“理論+案例+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將30項微能力融入到課堂內外的各種應用場景,涉及65項相關技術應用和100節(jié)課例,大多數課例被選為天津市能力提升工程的精品研修資源,部分課例還被其他省市選為國培案例資源。又如,安徽省肥西縣教育體育局構建了“五策并舉、雙輪驅動”的培訓模式,以此來提升縣域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且連續(xù)15年自編《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教程》,公開發(fā)行3本培訓教材(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執(zhí)行辦公室,2022)。這些實踐雖然有助于推動能力提升工程2.0的落實,但是其更多是基于各類政策、指南和實踐經驗來開展的,而專門針對用于教師網絡研修視頻的研究還存在不足。

2.學術研究層面

在教育資源研究方面,有關MOOC和網絡課程資源的研究數量非常之多,主要由高校學者主導,筆者也曾對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做過研究(張秀梅,2012),而針對中小學教師培訓視頻的研究成果較少,針對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資源進行的研究更是鳳毛麟角。自能力提升工程啟動以來,經過10年兩個周期的循環(huán)實踐,全國已有1300多萬名中小學教師參與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9;2021),據不完全估算平均每人至少學習了10個研修視頻。這樣大規(guī)模的網絡學習和校本應用,其學習源——以視頻為主的網絡課程理應備受關注,然而相關研究卻十分匱乏。從現有研究來看,主要聚焦于以下四個方面:

在教學視頻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價值方面,學者們都認可視頻對于教師培訓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性,如認為課堂教學案例視頻在教師培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孫默,2011),可基于理實一體教學模式和混合學習理論,以微視頻為主要媒體手段開展教師培訓(朱玉蓮等,2016)。還有學者認為基于在線視頻資源的自主學習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承擔著愈發(fā)重要的角色(馮曉英等,2022),中小學教師培訓應該在傳統(tǒng)培訓方法的基礎上更多地增加案例式和專家引導式的培訓方法(王榮良等,2004)。

在視頻內容設計方面,諸多研究者指出好的教學視頻應具備焦點突出、具有多種觀點、案例問題具有啟發(fā)性、理論與實踐連接合理等特征,視頻內容設計的觀測點應包括案例內容是否合適、能否幫助學員理解整合問題、能否激發(fā)學員的興趣與主動性、能否培養(yǎng)學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吳靖,2005)。有研究者基于上海徐匯區(qū)的培訓實踐構建了問題聚焦(Problem)—理論學習(Theory)—案例分析(Case)—實踐建構(Practice)的教師培訓課程內容架構模式(即P-T-C-P模式)(姚春花,2019)。還有研究者分析并提煉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堂教學視頻案例開發(fā)的9個步驟及案例制作核驗單,并指出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培訓要做到階段性培訓和持續(xù)提高相結合,面授和網上學習相結合(鮑建生等,2005),由此多管齊下共同促進培訓效果的達成。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首先是實操能力(張秀梅等,2022)。教師提升信息技術技能所學習的網絡視頻往往沒有考慮到教師作為成人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內容偏理論化,實用性不強,因此應圍繞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這根主線,設計工具軟件使用、課件制作、網絡學習系統(tǒng)、微課與翻轉課堂等內容,強調即學即用和學以致用,通過全面的實踐操作逐步向理論層面進階(李志丹,2014)。

在研修視頻的教學方法方面,案例教學視頻多采用示范教學法(或稱為“演示法”)。示范是認知學徒制的一種典型教學方法,通過演示專家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以便學生能進行觀察并對需要完成的目標過程形成概念模型(R.基思·索耶,2010,p.63)。教師的示范對應的是學員的模仿學習,在網絡研修的情況下,教師在信息技術能力示范中涉及到對軟件(包括平臺、資源及其產生的數據)和硬件設備的操控。在強調操作技能應用的教師網絡研修過程中,示范教學法最能契合這種研修情境。它能直觀地將熟手教師的默會知識通過操作演示的視頻外顯地傳遞給其他教師進行模仿學習。教學方法在以視頻為主的學習過程中扮演著重要作用,它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視頻對教師學習的吸引力,而且也是影響教師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因而應將教學方法視為分析視頻質量的重要維度。

在培訓資源評價方面,有研究者依據《課程標準》設計了包括課程內容、課程表現形式、課程擴展資源、課程交互方式和課程學習平臺等5個維度的培訓質量與滿意度分析框架(葉雨亭,2017)。還有研究者從內容質量(含科學性、適用性),組織設計(含便捷性、先進性、規(guī)范性、藝術性)以及使用績效(含實效性、支持性)等方面對“國培計劃”中的網絡培訓資源進行了評價研究(趙琪琪,2016)。這些分析與評價維度為本研究聚焦的教師研修視頻分析框架的確立提供了參考。

綜上可見,視頻對教師研修特別是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已有研究在教師網絡研修資源內容如何設計、采用何種教學方法以及評價維度等方面均有一定涉及,但能力提升工程背景下教師研修視頻應如何開發(fā)和評價的相關研究成果仍遠遠滯后于實踐需要。本研究將綜合已有研究和實踐,結合能力提升工程2.0對教師能力提升的總要求,將專用于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的研修視頻的質量納入研究視野,擬定專門的分析框架,通過試用驗證其可行性,以期為后續(xù)的視頻資源開發(fā)提供借鑒。

三、研究設計

1.樣本選取

能力提升工程2.0背景下,教師線上研修使用的視頻通常由當地能力提升工程辦公室遴選出來的多家教育培訓機構提供。本研究選取了廣東某教育培訓機構開發(fā)的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師網絡研修視頻進行分析,該機構自能力提升工程1.0時期就被遴選為該省的多家培訓單位之一,數十萬中小學教師通過該機構提供的課程資源平臺順利完成了研修任務,在業(yè)內具有良好的口碑。依據《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育教學能力發(fā)展框架》所涉及的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A類)、混合學習環(huán)境(B類)、智慧學習環(huán)境(C類)的分類標準,對該培訓機構開發(fā)的598個視頻按照其所屬分類各抽取97個、73個、30個,共得到200個樣本視頻(見表2)??傮w上,樣本視頻的類別和數量能夠較好地代表該機構的研修視頻總體,樣本選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視頻質量分析框架的制定

能力提升工程2.0對教師網絡研修視頻的內容和教法要求較高,因為其直接決定了教師學習后的學用轉化效果,這恰恰體現出教師網絡研修視頻匹配《應用指南》和校本實踐的有效性。這種有效性又可包括內在有效性和外在有效性兩個方面,其中內在有效性表現為視頻內容與能力點的對應程度,亦即標準達成度;而外在的有效性則表現為實踐指向性和外在適應性,亦即實踐遷移度。結合前人研究的成果和研修視頻自身的特征,我們構建了教師網絡研修視頻的“內容—教學—有效性”三維質量分析框架,其包括基本信息、內容質量(含實操性、豐富性、難度)、教學質量(含教學方法、教學資源、講解透徹性)、有效性(含標準達成度、實踐遷移度)等維度(見表3)。需要說明的是,本研究僅針對內容的實操性、豐富性、難度,教學的講解透徹性,以及標準達成度和實踐遷移度等6個維度進行賦分處理。賦分范圍是1~5分,依次表示很差、較差、一般、良好、優(yōu)秀5個等級。每個視頻的質量滿分為30分,得分結果使用SPSS 26.0軟件進行處理。

在編碼可靠性方面,分析人員由6名教育技術學專業(yè)的教師和研究生組成,曾多次參與評選過教育部和各省市的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師網絡研修課例視頻,對相應的研修要求有較好的把握。依據預制的內容分析類目表進行預打分,最終一致性系數為0.78,具有較好的編碼信度,可以用于正式的分析。

四、數據分析

1.資源類型:教學能力提升類資源最多,主要講解互動工具的使用

在抽樣視頻中,教學能力提升類視頻最多,達182個,占比91%,其他為教師自我發(fā)展類和教師教研類視頻。分析發(fā)現,一個能力點通常會有多套學習視頻可供選擇,每套視頻約包括2條視頻,具體來說,A類能力點對應的視頻數為1.98個,B類能力點對應的視頻數為2.1個,C類能力點對應的視頻數為1.43個。

三類學習環(huán)境下工具/平臺出現的頻次見表4??梢钥闯?,在工具層面,視頻內容中使用到的技術工具或資源主要有交互式電子白板(N=96)、思維導圖(N=48)、PPT(N=43)、平板電腦(N=35)、希沃的班級優(yōu)化大師(N=12)和微課(N=11)等。從環(huán)境類型來看,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和混合學習環(huán)境下應用最多的工具是交互式電子白板和思維導圖;而智慧學習環(huán)境下使用的工具較為多元且分散,這可能與該類環(huán)境更加關注模式建構與應用創(chuàng)新有關。

2.內容質量:多媒體教學與混合學習環(huán)境下課程內容豐富且實操性強,智慧學習環(huán)境類課程難度最大

教師網絡研修視頻的內容質量主要通過實操性、內容豐富性和內容難度3個維度來表征。其中,實操性通過視頻資源是否使用了明確的軟件或方法,是直接演示還是間接呈現,演示過程是否清晰,是否易于讓學習者模仿操作和遷移應用等指標來考察。內容豐富性通過介紹工具數量和講解角度來評價。若介紹工具的數量達到3個以上,且從多個角度進行解讀來幫助教師習得該能力點的視頻則最好。內容難度通過視頻里解讀的概念和工具使用的難易程度來表征。三類環(huán)境下的視頻內容多維度比較情況見圖1??梢钥闯觯趯嵅傩院蛢热葚S富性方面,C類環(huán)境下視頻資源的實操性和內容豐富性均最低。在內容難度方面,A類環(huán)境下介紹的工具最容易,而B類和C類的內容難度均較大。這說明信息化環(huán)境越高級,對教師要掌握的能力要求就越高??偟膩碚f,能力提升工程2.0背景下教師網絡研修視頻資源的實操性和內容豐富性較好,難度則隨著信息化環(huán)境的復雜程度而在逐級加深。

3.講解質量:實操演示和實錄/錄屏質量最好,混合學習環(huán)境下的視頻講解最透徹

視頻的講解質量是影響視頻質量的重要因素,體現在講解方法、教與學資源和講解的透徹性等方面。

在講解方法上,統(tǒng)計數據表明,視頻講解使用最多的是講授與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方法(61.00%),其次為實操演示法(21.00%),再次是單純的講授法(9.50%)。而高質量視頻常用的教學方法依次是實操演示法、講授法+案例教學法,而單純使用講授法的研修視頻則最少。

在教與學資源類型上,出現頻次最多的是PPT課件+教學實錄視頻(58.00%),其次為錄屏操作(13.50%),再次是純PPT課件、PPT課件+錄屏操作、教學實錄視頻,三者所占比例均在10.00%左右。而高質量視頻常用的教學資源類型依次是錄屏視頻、PPT課件+教學實錄視頻、PPT課件+錄屏視頻。

在講解的透徹性方面,三類教學環(huán)境下的視頻資源均能從多角度進行講解,講解透徹性處于良好水平,其中B類環(huán)境的視頻講解最透徹。整體而言,內容豐富且實操性強的視頻講解多組合采用實操演示法和錄屏/實錄+PPT呈現的方式。

4.有效性分析:視頻內容與能力點要求一致性高,實踐遷移度和應用價值良好

本研究用研修視頻內容與《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育教學能力發(fā)展框架》中描述的能力點的對應程度來衡量其標準達成度;用研修視頻向線下不同場景進行遷移的難易程度來衡量其實踐遷移度,也可理解為視頻的實踐指向性或外在適應性。由圖2可知,三類教學環(huán)境下研修視頻的標準達成度得分均值分別為4.95分、4.86分、4.43分,標準達成度整體較高。在實踐遷移度方面,A、B類教學環(huán)境下視頻的實踐遷移度明顯好于C類,相較而言,C類教學環(huán)境下視頻的場景化應用有效性不高。

若將不同維度的得分均值繪制成雷達圖(見圖3),則可以看出,A、B、C三類學習環(huán)境下的視頻質量總體良好,其中B類最優(yōu)。另外,視頻資源的內容難度一般,實操性和豐富性、講解質量均處于良好水平。各類視頻在標準達成度上的表現最為理想,實踐遷移度一般,這說明研修視頻對于教師的學用轉化還未達到較高的水平。

為了進一步探索各維度對視頻質量的影響,筆者對各維度與視頻總體質量感受得分進行了相關性分析(見表5),結果發(fā)現,視頻質量單項得分與視頻總體質量感受得分有非常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其中內容實操性、內容豐富性、講解透徹性、實踐遷移度與對視頻總體質量感受呈現出較強的正相關關系,而內容難度、標準達成度與對視頻總體質量感受的相關關系則稍弱。這說明視頻內容的實操性、豐富性、講解的透徹性以及實踐遷移度是決定視頻質量的主要因素。

此外,將評分員對視頻總體質量的主觀感受得分與實際參照分析框架對各維度打分的客觀數據得分(即總分均分)進行比較發(fā)現,這兩種評價結果的一致性很好,均表現為B類學習環(huán)境的視頻資源質量最好,而A、C類質量一般且水平接近。對兩種評價得分進一步做相關性分析發(fā)現,評分員的總體感受得分與各分項總得分亦呈顯著性相關(p<0.01),二者擬合度較好,這進一步驗證了“內容—教學—有效性”三維教師網絡研修視頻質量分析框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五、討論與建議

為了更好地面向一線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開發(fā)高質量的培訓視頻,筆者將從質量分析框架引領、視頻內容豐富性設計、學習平臺智能化、視頻遴選評價機制等四個方面提出建議:

1.采用質量分析框架引領能力提升工程2.0的線上研修視頻開發(fā)

前文分析表明,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視頻資源與其他單純的教師在線研修資源不同,其特殊性在于要兼顧線上學習和線下應用,以及知識輸入與能力輸出的需要。換言之,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視頻既要對應該工程本身的制度設計和能力要求,又要確保研修視頻能讓教師有效遷移和運用,這就是本研究特別強調的“有效性”。從研究對實踐的觀照來看,本研究設計的“內容—教學—有效性”三維教師網絡研修視頻質量評價框架(如圖4所示),非常有助于管理者和實踐者判斷某家教師培訓機構所提供資源的優(yōu)劣。教育行政部門應對這類資源的開發(fā)和遴選予以高度重視,因為這類資源一經開發(fā)并被遴選,其使用范圍較大,使用周期較長,且使用成本也較高。若不加以重視,就可能會導致教育資源浪費和培訓效果差的后果。特別是技能提升類的研修視頻更要具有前瞻性,不能簡單地拿前一周期的資源進行重復利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研修視頻不但要提高內容的實操性與豐富性、教學的講解透徹性,更要加強有效性的評估。各地有關部門在今后的研修視頻資源制作和遴選中要對此足夠重視。

2.著力提升視頻的內容設計水平以增強線上研修課程的豐富性和綜合性

混合研修模式包括線上研修和線下應用兩個環(huán)節(jié)。在筆者近期對某地市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的驗收調查中了解到,大多數教師認可這種培訓模式,未來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提升仍然可以使用靈活的線上研修課程來輔助其完成知識與技能學習。前文分析表明,質量較低的研修視頻一般都缺少操作步驟展示,資源類型也不夠豐富,內容遷移難度大。因此,未來研修視頻內容應多采用實操演示法,將教學實錄視頻和錄屏操作視頻作為首選資源,同時要進一步提高視頻內容的豐富性與實操性、講解的透徹性、內容與能力點的貼合度以及實踐指向的遷移度。

對于視頻實踐遷移度偏低的情況,我們建議每項能力點的研修視頻開發(fā)至少要包括兩個前后相連的視頻:能力點解讀視頻和能力點所用技術的教學演示視頻。其中,能力點解讀視頻應包括對能力點要求的說明以及教師使用技術的實際教學視頻片斷。這兩個視頻應采用先整體再局部的講解方法。具體來說就是讓教師先看到技術與學科內容相結合的場景應用,然后再逐步講解操作步驟,以便讓教師在短時間內更快地掌握所需的技能點。關注技術應用策略的細節(jié)之前首先應示范應用,給教師建構一個完整的概念地圖,對整體活動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模型,這樣更有助于學習者弄清楚他們正在執(zhí)行的子任務的意義(R.基思·索耶,2010,p.64)。

另外,要避免把單一的講解視頻學習和網絡研修劃等號。除了要為教師提供網絡教學視頻外,還應當提供必要的測驗題、案例集、應用場景實例,開通線上研修空間,提供必要的研修支持服務,讓教師看得明白,學得透徹,用得到位。具體而言,研修視頻要聚焦主題、內容精煉、問題導向、實操演示、案例豐富,注重關照實踐情境,利用任務單、學習支架、實踐案例等引導教師學習、思考與應用。同時還應積極拓寬研修視頻的來源渠道和支撐技術,積極引入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支持的實物情景和實訓操作等培訓資源。

智慧學習環(huán)境是目前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趨勢。針對智慧學習環(huán)境類網絡研修視頻總量占比低且質量也相對不高的現狀,要圍繞數字化互動教學和教學數據應用來開發(fā)培訓課程,確保教師能夠勝任智慧教學環(huán)境下的精準測評、自適應學習和多元評價等教學模式。2022年12月,教育部發(fā)布的《教師數字素養(yǎng)》可為教師能力提升提供最新指引。該框架包括5個一級維度、13個二級維度和33個三級維度,其中一級維度包括數字化意識、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應用、數字社會責任、專業(yè)發(fā)展等5個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2)。當前能力提升工程2.0采用的能力點認證做法更接近其中“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和“數字化應用”兩個維度的要求,這從本研究抽樣的視頻有九成屬于技能提升型就可看出。面向未來,教師應具備的數字素養(yǎng)更加具有綜合性,其不單指向能力層面,而且還包括意識和責任層面、知識能力層面和自身發(fā)展層面等。同時要進一步細分不同教師群體的培訓需求,針對教研員、信息化管理者和學校領導提供教研類、領導力類、管理類的課程資源。教育資源開發(fā)機構要進一步拓寬研修資源的內容范圍和來源渠道,遵循系統(tǒng)綜合性與智能生成性相結合的原則,依據《教師數字素養(yǎng)》構建具有一定邏輯結構的知識圖譜并用于指導開發(fā)具有層次性、遞進式、立體化的教師研修課程體系,加強研修視頻間的內在聯(lián)系;同時考慮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隨時獲取來自一線學校教師生成的優(yōu)秀案例視頻并將其補充到本地課程庫中。除了教學類研修資源,還應圍繞教師數據素養(yǎng)和智能素養(yǎng)培養(yǎng)進一步擴大教師科研、自主發(fā)展和教學管理等方面的數字化培訓資源,全面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協(xié)作教研、自主發(fā)展、教學管理和評價反思的能力。

3.進一步提升研修平臺的智能化水平和區(qū)域適用性

我國教育部施行的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提出要著力推進師生應用智能助手(平臺、系統(tǒng)、資源、工具等),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改革,為教師減負和賦能(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赌芰μ嵘こ?.0意見》也提出進一步打造智能化、數字化、實時在線、同期同步的教師培訓網絡平臺,建立自適應、菜單式、個性化的教師培訓學習體驗空間,推動以信息技術為工具的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9)?;旌鲜窖行蘧哂械募磿r性、情境性、在場性等特征,要求教師能合理把握研修的時機,決定什么時候線上學習,什么時候線下研修。這就要求將研修資源融入到大的研修平臺中,隨時做到情境識別、過程記錄、聯(lián)接社群及環(huán)境感知(楊琳等,2021);同時還要鼓勵開放建設,改善資源供給,提高研修資源的適用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9)。

目前多數地區(qū)能力提升工程2.0的課程資源平臺由各方培訓機構提供,功能較為單一,與教師的線下技術應用和研修活動缺少關聯(lián)。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云平臺,提升研修平臺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教師選課的匹配度和研修過程的自適應性。我們建議在網絡研修選學環(huán)節(jié),增加自適應診斷模塊,優(yōu)化資源呈現方式,根據教師的起始能力水平和所在學校的信息化發(fā)展目標,推送選學內容,生成學習路徑,并通過智能助手支持教師的個性化研修,在知識圖譜的基礎上基于事理圖譜規(guī)劃教師的個性化研修路徑,讓教師的教和學都能通過智能研修平臺得到良好體現。

能力提升工程2.0屬于師資培訓業(yè)務,多數地區(qū)由師資或人事部門推動,還需統(tǒng)籌協(xié)調電教部門和教研部門的力量,切實推進信息化教學工具和平臺的應用。唯有建立健全地方教師發(fā)展機構和專業(yè)培訓者隊伍,依托現有資源,結合各地實際,逐步推進縣級教師發(fā)展機構建設與改革,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培訓、教研、電教、科研部門的協(xié)同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8)。在區(qū)域適用性方面,可將電教部門主推的信息化工具平臺的使用融入到師訓部門的培訓方案中,以實現整合電教、教科研、培訓等機構資源,科學統(tǒng)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9)。比如,湖南省將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臺與該省電教部門推廣的主流工具、平臺、資源等結合起來,如與希沃、超星、科大訊飛、101網校、洋蔥學園、E英語寶、鴻合等進行了對接,將教師日常使用這些平臺的數據伴隨式采集后每月定期回傳到考核平臺,減輕了教師完成能力測評研修作業(yè)的負擔。

4.實施“多主體協(xié)同”的智能素養(yǎng)培訓資源建設和評價機制

《能力提升工程2.0意見》指出,要以信息化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精準指導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為重點,創(chuàng)新機制建設教師信息素養(yǎng)培訓資源。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依據應用能力標準和本地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實際水平,統(tǒng)籌指導教師信息素養(yǎng)培訓資源建設。還可通過資源使用率及用戶評價等建立優(yōu)質培訓資源遴選機制,推進資源共建共享。可見,進一步強化用戶導向的研修資源評價和遴選機制至關重要。對于擬遴選的資源,可優(yōu)先考慮讓所在地區(qū)的部分學校和教師試用,避免造成采購后錯配或不適配的后果。

從視頻資源開發(fā)主體來看,除了培訓機構外,還要進一步提高一線教師和智能技術產品研發(fā)企業(yè)的參與度。目前A類和B類學習環(huán)境下的視頻主要由中小學一線教師開發(fā),而C類學習環(huán)境下的視頻則主要由大學具有教育技術專業(yè)背景的教師開發(fā)。由于智慧學習環(huán)境類(即C類)課程更加注重培養(yǎng)教師以數據素養(yǎng)為核心的智能素養(yǎng),內容難度較大,遷移難度較高,因而其開發(fā)主體應該更加多元,特別要鼓勵科研素養(yǎng)和數據素養(yǎng)俱佳的教師和智能技術產品研發(fā)企業(yè)參與。智能技術產品研發(fā)企業(yè)作為學校信息化資源、平臺和設備的上游供應方,應優(yōu)先納入培訓資源的主要提供方。

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具有系統(tǒng)性、復雜性、階段性、迭代性和長期性。教師能力提升不僅需要教師在學以致用、用以致學的過程中不斷轉化和遷移,還需要組織管理層面研修規(guī)劃、研修資源、研訓團隊、研修工具和平臺、考核激勵措施等要素的協(xié)同運行,充分發(fā)揮省市縣校各級培訓責任主體的協(xié)同聯(lián)動作用,將研修視頻的開發(fā)、校本研修以及研修平臺的支持進行統(tǒng)籌考慮。

參考文獻:

[1][美]R.基思·索耶(2010).劍橋學習科學手冊[M].徐曉東等.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鮑建生,王潔,顧泠沅(2005).聚焦課堂一課堂教學視頻案例的研究與制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19,287.

[3]馮曉英,何春,宋佳欣等(2022).“互聯(lián)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實踐模式、規(guī)律與原則——基于國內外核心期刊的系統(tǒng)性文獻綜述[J].開放教育研究,28(6):37-51.

[4]郭紹青(2015).《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解讀[J].電化教育研究,36(9):11-15.

[5]黃慕雄,張秀梅,陸春萍等(2021).學用脫節(jié)還是學以致用?——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學用轉化質性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42(2):68-74.

[6]李志丹(2014).淺談教師網絡研修管理——以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項目為例[J].江蘇教育(教育管理版),(9):33-35.

[7]梁晶允(2018).能力導向的教師培訓網絡課程設計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30-35.

[8]孫默(2011).基于課堂教學視頻案例的教師遠程培訓[J].中國電化教育,(4):63-66.

[9]王榮良,李鋒(2004).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能力培訓方法的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11):22-25.

[10]魏非,閆寒冰,祝智庭(2017).基于微認證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fā)展生態(tài)系統(tǒng)構建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38(12):92-98.

[11]魏非,章玉霞,宮玲玲等(2022).能力提升工程“整校推進模式”的關鍵成功因素及運作機理——基于解釋結構模型的探索[J].電化教育研究,43(5):122-128.

[12]吳靖(2005).視頻案例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師培訓中應用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45-50.

[13]楊琳,吳鵬澤(2021).智能時代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深度發(fā)展研究[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1(6):1-6,107.

[14]姚春花(2019).基于P-T-C-P模式的教師培訓微視頻課程設計的策略與方法——以“在命題教學中提升學生推理能力”課程為例[J].現代教學,(S1):33-34.

[15]葉雨亭(2017).中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滿意度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3-10.

[16]張秀梅(2012).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10):76-80.

[17]張秀梅,張學波,余紅(2022).教師信息力的12項修煉[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前言.

[18]趙琪琪(2016).“國培計劃”小學語文教師網絡培訓資源的評價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6.

[1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EB/OL].[2021-12-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8/t20180815_345323.html.

[2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9).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EB/OL].[2021-12-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04/t20190402_376493.html.

[2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1).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關于印發(fā)《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應用考核指南》的通知[Z].教師司函[2021]21號.

[2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2).教育部關于發(fā)布《教師數字素養(yǎng)》教育行業(yè)標準的通知[EB/OL].[2023-01-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302/t20230214_1044634.html.

[2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8).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EB/OL].[2023-01-28].http://www.gov.cn/xinwen/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4]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執(zhí)行辦公室(2022).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集(第Ⅰ輯)[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04-105,126-128.

[25]朱玉蓮,路寶利,郝東(2016).農村小學教師培訓模式研究——基于微視頻的實踐取向[J].荊楚學刊,17(1):54-59,86.

[26]祝智庭,閆寒冰(2015).《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解讀[J].電化教育研究,36(9):5-10.

收稿日期 2022-12-09責任編輯 劉選

Abstract: To improve teachersinformation technology skills is a systematic, complex, phased, iterative and long-term project. Chin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information technology skills and has launched the 1.0 and 2.0 ability improvement projects in 2013 and 2019. As a primary resource of online training for teachers,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videos directly affects the outputs and school-based application of teachers. The quality of the online videos can be characterized from three aspects: content, teaching and effectiveness. A multidimensional quality analysis of a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raining video course reveals results as follows. In terms of resource types, training videos on improving teaching ability are the most common ones, mainly explaining the use of interactive tools. In terms of content design, courses with rich multimedia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mixed learning environment have strong practicality, while courses in the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have the highest difficulty. In terms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 demonstrations and live or screen recordings are the best, and the explanations in mixed learning environment videos are the clearest. In terms of effectiveness analysis,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video content and ability requirements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practical transfer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videos are good. Overall, the quality of teacher online training videos is good. The practicality, the abundance, the depth of explanation and the practical transferability of the videos ar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skill improvement-oriented online training videos. In the future, the quality of new rounds of online training videos for teachers can be enhanced through the adoption of specific evaluation frameworks for video quality, rich design of video courses, intelligent improvement of learning platforms, and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s.

Keywords: Capability Enhancement Project 2.0;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Online Training; Video Courses; Quality Analysis

猜你喜歡
研修信息技術培訓
中小學骨干教師“雙減”項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培訓通知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從五方面做好引導培訓
不謀全書者不足以謀一課——“整本書閱讀導讀課”研修心得
“研訓導一體化”教師研修方式的實踐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