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12日深夜,上海市公安局接到來自公安部的密電,國民黨保密局將于近日派遣一個殺手赴滬執(zhí)行代號“1243”的行動——暗殺陳毅市長……
上海市公安局領(lǐng)導(dǎo)連夜召開緊急會議。緊急會議討論剛進行到一半時,第二封密電又傳來了——殺手封企曾已于日前抵達上海。案情分析會上,主持上海市公安局日常工作的揚帆副局長再三強調(diào),封企曾是國民黨“軍統(tǒng)”組織中有名的殺手,除了槍法和武藝高強,還特別擅長化裝術(shù)。他對上海很熟悉,早在上海淪陷時期,他受戴笠的指派,潛伏在上海灘長達5年之久,暗殺過8名汪偽官員。
當天下午,專案組就在繳獲的敵偽檔案和被捕的國民黨特務(wù)的交代筆錄中梳理出了有關(guān)封企曾更翔實的資料:1949年,封企曾被國民黨當局委任為“東南人民反共救國軍蘇浙邊區(qū)指揮部”副指揮,率殘部60余人逃竄到上海附近的島嶼小洋山。同年9月,逃往臺灣的蔣介石授權(quán)國民黨特務(wù)機關(guān)組建行動隊,封企曾被任命為“蘇浙人民反共自衛(wèi)縱隊”少將司令兼“保密局蘇浙特別站”站長。隨后,封企曾受命潛回上海執(zhí)行“1243”行動,準備刺殺陳毅市長。
狡兔藏于凌家宅
? 此刻的封企曾在暗處,在線索全無的情況下要找到他無異于大海撈針。專案組決定打一場人海戰(zhàn)術(shù),以查戶口為名,在全市范圍內(nèi)進行大搜查。同時,市局通知各分局,對管轄區(qū)內(nèi)的旅館、浴室等公共場所進行突擊檢查。然而,眾多線索中沒一條是和封企曾有直接關(guān)聯(lián)的。
? 上海警方在組織全市大搜查時,封企曾正躲在浦東一個叫凌家宅的小村莊里,閉門不出。凌家宅只有18戶人家,四周都是縱橫交錯的河道,是個進退都十分方便的地方,村子里的蔣阿成是他一位把兄弟的老爹。當年,把兄弟和封企曾一起在“軍統(tǒng)”任職,后來死于汪偽76號的手下,封企曾代把兄弟照顧起他的父母,于是和蔣老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對封企曾而言,凌家宅再熟悉不過了,來來回回了好多次。他對蔣老爹只說,自己做生意時碰到了點資金糾葛,需要暫避一時。封企曾住進了蔣阿成家那間堆放雜物的茅草房。草屋掩藏在竹林里,他關(guān)照蔣阿成,若是有人問起就說他離開了。
市里開展戶口清查時,鄉(xiāng)干部曾來詢問過凌家宅的小組長最近有沒有陌生人在村里出入。小組長就住在蔣阿成家隔壁,他是見過封企曾的,但他尋思封企曾是蔣阿成家的親戚,以前也來過,算不上陌生人,況且人似乎已離開了,便說沒有。
專案組決定再從材料中查找,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封企曾的材料無非有兩種,一是“死材料”,也就是敵偽時期留下的檔案;二是“活材料”,那些和封企曾有過交集的知情人。材料一頁一頁地翻,知情人一個一個地談,86名警員連續(xù)工作了一周。突然,在訊問一名在押的“軍統(tǒng)”特務(wù)時,他提起的一條線索讓警員精神一振:有個名叫汪焯的人在抗戰(zhàn)時期就認識封企曾,而汪焯現(xiàn)在在提籃橋監(jiān)獄服刑。汪焯向?qū)0附M提供了封企曾當年在上海灘交往的一些熟人,其中一個就是凌家宅蔣阿成的兒子。
? 5月30日下午,專案組派出偵查員李蒙和滕扣根前往凌家宅調(diào)查。在鄉(xiāng)政府負責(zé)保衛(wèi)工作的張副鄉(xiāng)長的帶領(lǐng)下,他們一同去了凌家宅,找到農(nóng)會小組長。當被問及蔣阿成家近來是否有客人來過時,小組長回答,有倒是有的,不過這位客人也不算外人,村里人都認識他,而且他已離開好幾天了。于是,一行四人馬上去了蔣阿成家,蔣阿成聽了他們找封企曾的理由后嚇了一跳。兩位偵查員首先搜查了竹林里的那間草屋,沒有任何異樣,但在草屋附近,挖到了埋在地底的一個木盒。打開木盒,里面裝著兩支手槍、一盒子彈以及兩枚微型定時炸彈!
“王牌殺手”服法
? 封企曾在離開凌家宅的前兩天,向蔣阿成打聽曾經(jīng)的青浦輪渡口是不是還在老地方。這引起了專案組的警覺。專案組發(fā)現(xiàn),與之有關(guān)的一個名叫沈必淵的人住在青浦縣城廂鎮(zhèn),封企曾與沈必淵相識于1937年。當時的復(fù)興社特務(wù)處(軍統(tǒng)局前身)曾在江蘇省青浦縣舉辦過一期特務(wù)訓(xùn)練班,封企曾主講擒拿格斗術(shù),在青浦前后呆了兩個月的時間,而沈必淵就是那一屆特訓(xùn)班的學(xué)員。
? 專案組于6月4日到達后,當即去當?shù)毓簿植檎疑虮販Y。此時,沈必淵開了家小酒館。封企曾的確來找過他,是在5月30日的上午8點半左右,他說自己要在青浦辦點生意上的事,想住在沈家。兩人閑聊時,封企曾也沒向他打聽過任何事情,一直到6月2日上午,封企曾才離開青浦。專案組在檢查封企曾住過的房間時,發(fā)現(xiàn)桌上有一沓用過的信箋紙,上面還壓著一支鋼筆,專案組仔細地收藏好筆和信紙拿回市局辨認。信是寫給一名叫“老凱”的人的,約他6月10日上午9點在杭州路、眉州路口碰頭,信尾的落款日期是6月1日。可是,遍查與封企曾相關(guān)的材料,都沒出現(xiàn)“老凱”這個人的名字。經(jīng)過反復(fù)討論,大家想出了一個辦法——到接頭地點杭州路、眉州路口尋找。
? 隨后,專案組在眉州路上一家工廠召集部分工人開會,有位老工人肯定地說,“老凱”是廠里一個叫崔鏡明的綽號。專案組很快摸清了崔鏡明的身份:此人曾是英租界巡捕房的巡捕,由于職業(yè)的關(guān)系,與三教九流接觸比較多,其中不乏“軍統(tǒng)”“中統(tǒng)”的特務(wù)。從巡捕房出來后,他就在工廠做統(tǒng)計員之類的工作。據(jù)崔鏡明交代,他與封企曾相識于1941年。崔鏡明離開巡捕房后,兩人的交往就少了,直至完全斷絕了往來。崔鏡明怎么也沒想到,會突然接到封企曾約他見面的信。
6月10日,崔鏡明如約跟封企曾見了面。兩人見面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分鐘。封企曾托崔鏡明幫忙在市中心租一間臨街的住房:一是要租二樓或者三樓的樓房,房租高些無所謂;二是要求房東必須屬于政治上可靠的人物,如果社會關(guān)系中有人在共產(chǎn)黨內(nèi)部當干部則最好;三是租期半年。崔鏡明答應(yīng)想辦法,雙方還約定6月11日上午10點在楊樹浦路、江浦路口碰頭。此時已是6月10日的夜里,離天亮不過幾個小時了。上海市公安局緊急部署,準備第二天在楊樹浦路、江浦路口守候伏擊,活捉封企曾。
? 6月11日清晨5點前,身穿便衣的公安人員來到埋伏點。上午9點50分,在警方的嚴密監(jiān)視下,崔鏡明也來到了伏擊點。幾分鐘后,大家看到從外灘方向騎過來一輛三輪車,車上坐著一個戴黑色禮帽的男子。崔鏡明一眼就認出了封企曾,他高高地舉手招呼道:“來啦!”這是預(yù)先確定的暗號!幾乎就在同時,十幾名公安便衣從四面八方撲向封企曾,他還沒作出反應(yīng),便已連人帶車被掀翻在地。
? 在審訊中,封企曾交代,他原本是打算通過崔鏡明,在陳毅上下班的必經(jīng)之路上租借臨街的房間,借以窺測陳毅的活動規(guī)律,等心中有底后再制訂暗殺方案,不想,還沒站穩(wěn)腳跟,就落入了法網(wǎng)……
(摘自《解放日報》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