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枝態(tài)倉健有力的這一棵老樹,正是芙蓉村名字的來源。冬日的陽光下,這棵近千年的老樹在蔚藍天空的映襯下形態(tài)挺拔,枝干硬朗,樹皮糙沉蒼白。然而,仔細一看,樹梢頂端已經(jīng)長出嫩綠的花苞,蓄勢待發(fā)。幾位身著藏青色傳統(tǒng)服飾的彝族婦女在正午農(nóng)閑之余,閑散隨意地坐在花樹下的巖石堆上,聊家常,曬太陽。
在宣威市區(qū)旁的東山深處有一座當?shù)厝朔Q“花樹腳”的村莊,村莊因樹而得名——生長在芙蓉樹腳下的村莊。芙蓉樹學名滇藏木蘭,它所開的花朵白中帶粉,色彩妖嬈,復瓣重蕊,朵大而且多,開于二三月間。傳說這棵樹的樹皮可以治病,同時也把這棵樹稱為靈樹,因為每年樹上花開的數(shù)量就預示著一年糧食的豐收情況,哪一邊花開得好,哪一邊的糧食作物就生長得好。
樹和芙蓉村的村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每年三月的第一個屬牛天,是芙蓉村里龍樹的生辰。每到這一天,村民們都會在村旁神山中的一棵千年古樹前祭祀,保佑一年風調(diào)雨順、平安幸福,六畜興旺,這是村里一直保持不變的傳統(tǒng)。龍樹的樹葉四季常綠,不會凋落,一棵碗口粗細的藤蘿攀附龍樹樹干生長,形如飛龍一般。張丙周老人是祭龍樹的主持,對于祭龍樹的所有講究,他早就已經(jīng)熟記在心。祭祀當天清晨,村民要采集周圍山野中的青松針、葡萄藤和青江枝等植物樹藤,搭成祭臺,殺羊宰雞,張丙周還會用兩段樹枝分別削成一頭尖一頭圓,進行打卦,禱告祈福,往往祭龍樹的所有流程會持續(xù)一天直到天黑。
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最盛大的節(jié)日火把節(jié),而到那一天,芙蓉村也會成為曲靖最為熱鬧的地區(qū)之一,斗牛、點燃圣火、起舞歡唱,周邊上萬人都會到此地歡度節(jié)日。
來到芙蓉村,最重要的就是身臨其境的體驗過程,僅欣賞美景,感受民俗是遠遠不夠的,村后兩公里處的小石林一定要去感受一番。芙蓉村所在的東山屬于喀斯特地貌,在小石林,形狀各異的石頭巧妙組合,形成巨石迷宮,無意間搭成百余座石橋、石洞。看似險峻卻又堅硬無比,人們可以任意穿行,直到找到迷宮的出口,才能逃離險境。若是經(jīng)驗豐富的探險者,在迷宮里也要走上一段時間才能走出去。冬季,巖石上還會覆蓋一層薄雪,這讓探險之旅會更加奇妙刺激,每一步都要小心試探,若踩到了薄雪覆蓋的石洞,那可就要摔一個大跟頭了。如果是在三月山花時節(jié)來到這里,萬畝山花綻放則是另一番異景,令人神往。
一番探險之后,早已累得手腳酸痛,而此時再回到彝家老鄉(xiāng)的家中,一鍋熱騰騰、香噴噴的土雞鍋,早就已經(jīng)準備好了。香醇的農(nóng)家土雞,燉煮時只加入鹽和草果。土雞肉在食用時要配上蘸料,蘸料中有用炭火燒到微糊的辣椒、野花椒等調(diào)味料。入口后,雞肉香味和蘸料混合,味道純正開胃。吃完土雞肉后,再把當?shù)刈畛R姷耐炼?,切成段放入土雞湯中滾煮,意猶未盡的胃囊立刻感受到了飽腹,很是滿足。
鏈接 芙蓉村地處烏蒙山系東山之巔,地理風貌特殊,四周群山環(huán)抱,中間地勢平坦,旅游資源豐富,景區(qū)景點獨特,人文歷史豐厚,被譽為宣威城市的“后花園”、烏蒙山上“一枝花”。通過項目整合、發(fā)展壯大村集體經(jīng)濟等方式籌措資金,積極打造芙蓉彝族特色農(nóng)旅融合村寨,以點帶面,為全鎮(zhèn)鄉(xiāng)村振興提供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