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媽
善用“套路”養(yǎng)娃的媽媽,背后有大智慧。她在用一種更柔軟、溫和的方式,向孩子傳遞愛意,引導孩子成長。
——虎媽
經(jīng)常聽到家長感嘆:教育孩子太難了。家里那個不省心的娃,要么叛逆得讓人抓狂,要么軟弱得讓人擔心。在沒有掌握育兒技巧之前,我也常常陷入迷茫焦慮,甚至一度認為自己是位特別糟糕的媽媽,肯定教育不出優(yōu)秀的孩子。但自從掌握育兒技巧,懂得使用一些“套路”后,我發(fā)現(xiàn)養(yǎng)育孩子其實并沒有那么難。這不,兩個兒子每天爭著幫我擠牙膏的習慣,已經(jīng)維持了半年時間。那是因為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套路”兒子,對他們說:“若你們能幫我洗碗、掃地、擠牙膏,我就輕松、幸福了?!彼?,孩子的優(yōu)秀其實是可以被“套路”出來的。今天推薦能讓孩子變好的7個“套路”,希望能助你高效養(yǎng)出省心娃。
一個下雨天,有位媽媽匆匆忙忙地拿著雨傘去接上幼兒園的兒子。從老師手里接過孩子后,她并沒有像其他家長那樣抱起孩子,或者小心翼翼地幫孩子撐好雨傘,而是對兒子撒嬌說:“寶貝,媽媽的手好酸呀?!毙〖一锩攵亟舆^雨傘,隨之幫媽媽撐起了一片天。
明顯的身高差,讓這對母子成為路上一道惹眼的風景線。當時我就在想:這位男孩也太暖心了吧。上前和男孩媽媽交談后才知道,原來暖心娃都是用撒嬌“套路”出來的。這位媽媽還說:“如果你想要做孩子的大傘,那孩子只能是傘下的小雞,但如果你希望孩子成長為一座高山,那就要甘心做一株平凡的小草,試著去‘依賴孩子,他才能不知不覺地變好?!弊屑毾胂氪_實如此。
我們跟孩子撒嬌,其實就是用一種比較溫和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成長得更獨立有擔當,讓親子關系變得和諧又暖心。
家長后退一步、孩子前進一步,我們需要做的,是成為孩子前進的助推力和影響力。那么如何用撒嬌“套路”出暖心的娃呢?試試說這些話:
“寶貝,我就喜歡你陪在我身邊,暖暖的、太有安全感了!”
“瞅瞅,這個家要是沒你可怎么辦呀?”
“哇塞,這個積木是怎么搭成的,快教教我唄!”
“快上床睡覺啦,沒有你陪著,我會睡不著覺的?!?h3>? ? 用英雄“套路”出主角感
兒子小時候特別怕黑,每天都緊緊地捂著被子睡覺,即便是捂出一身汗也不敢動一下。為這事,我嘗試過很多辦法,睡前講故事、房間放小夜燈,甚至還經(jīng)常帶著他走夜路。可是這些辦法無一有效,兒子該捂著被子睡、還是捂著被子睡。
后來,我發(fā)現(xiàn)男孩心中都有一個“英雄夢”,他們尤為喜歡別人稱贊他那些了不起的行為。語文課上,老師夸他寫的字越來越有氣概了,兒子回家就熬夜練字打卡。放學路上,同學夸他書包那么重還每天背著一大杯水,兒子就每天都堅持自己倒水、自己背著水壺。所以,在怕黑這件事上,我就試著讓孩子成為“英雄”來“套路”出他的主角感。那天晚上,我故意做一個“沒用”的媽媽,嘗試好幾遍都沒有關上燈。兒子看不下去了,便從被窩里伸出頭說:“我來!”然后就起身去關燈了。我驚喜地說:“哇!我的小英雄太厲害了。”各種套路下來,兒子漸漸不再捂著被子睡,后來還慢慢適應獨自入睡。當然,聰明的兒子怎會不知道我關不上燈是故意為之呢,他只不過是喜歡彰顯自己的英雄氣概罷了。如何用英雄“套路”出帶有主角光環(huán)的娃?記得這樣去做:
“寶貝,這個東西怎么用?快來教教我!”
“太棒了,這件事你處理得也太好了吧,我要跟著你好好學習!”
“哇塞,是哪個‘英雄偷偷幫我擠好牙膏了?可真是我的小‘英雄!”
“我的小‘英雄,記得明天早上喊我起床哦!”
用示弱“套路”出自信心
有一個3歲多的小男孩,他被擦傷后不哭不鬧,回家后自己消毒止血,還安慰媽媽說:
“沒事的,忍一忍就好了?!?/p>
“別擔心,下次我一定會注意的?!?/p>
“不用吹吹,一會干了就不疼了。”
究竟是什么樣的環(huán)境能養(yǎng)出如此優(yōu)秀的孩子呢?說出來可能很多家長都不信,男孩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在他眼里:“媽媽太脆弱了,我要保護她?!庇幸粋€周末,媽媽帶著男孩去商場買東西。奈何男孩的玩心太強,在人來人往的商場到處亂走亂摸。為了防患于未然,媽媽直接示弱起來,她緊緊拉住兒子的手,用有些害怕的語氣說:“寶貝,你不要走那么快嘛,要是媽媽走丟了怎么辦,我好害怕的?!惫?,優(yōu)秀、堅強、自信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會示弱的家長。他們懂得用“被需要感”去激發(fā)孩子內在的責任感。如何用示弱“套路”出孩子的自信心?在有些事上,家長要學會淡定。孩子依賴性太強時,對他說:
“我們一起去收拾陽臺吧,你掃地、我拖地,你澆花、我剪葉,怎么樣?”
孩子不愛吃青菜時,融入體驗感:“媽媽現(xiàn)在需要你的幫助,你來把這些青菜洗干凈,然后我們一起將它們做成你喜歡的口味怎么樣?”
孩子不愿意思考時,邀請他,“這本書講得真有意思,就是這一段我有點不太理解,你能給我講講嗎?”
我身邊有這樣一位朋友。她是典型的大包大攬性格,只要是孩子的事情她都特別上心,將孩子的事安排得事無巨細,但她從來不覺得自己有什么問題。直到有一次生病,兒子連一杯喝藥的水都懶得給她倒時,她才開始反省。她覺得,自己教育孩子最大的失敗就是為孩子安排好一切。一個不會獨立的孩子以后又怎么可能會努力呢?從那以后,朋友就借助各種方法來鍛煉孩子的獨立意識。
一次午飯過后,朋友讓兒子幫忙收拾一下碗筷,孩子特別不服氣地說:“憑什么讓我一個人收拾?”被懟后,朋友借此機會延伸出一場洗碗游戲:“每次吃完飯,我們剪刀石頭布,輸?shù)哪莻€人去刷碗!”對于這個比賽規(guī)則,全家都表示贊同,孩子自然也說不出話,于是之后每次都是,贏了他就樂滋滋地回房間做自己的事情,輸了他就愿賭服輸?shù)厝ス怨运⑼?。用公平公正的比賽模式激發(fā)孩子的挑戰(zhàn)欲,這對于倔強、愛玩的男孩來說,可是一盤硬菜,也是教育、引導孩子的一種智慧。如何用比賽“套路”出孩子的挑戰(zhàn)欲?這些事要知道:注重成長環(huán)境的帶動性,孩子每天學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今天有沒有學習的積極性。
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哪怕每天讀書、練字10分鐘,和孩子探討一個新問題,對孩子的求知欲都有著很好的帶動作用。
幫助孩子克服膽怯心理,告訴他們:“一次失敗算不了什么,能在失敗中汲取經(jīng)驗,為下一次挑戰(zhàn)做好功課,這才是你了不起的地方?!?/p>
想要在困難中逆流而上,還要注意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鼓勵孩子時要夸之有物。比如“今天你在xx方面表現(xiàn)得很出色?!痹诩毠?jié)上認可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我可以,我能行”。
好的親子關系是對孩子最好的人格滋養(yǎng),也是孩子幸福感、安全感的來源。在沒有明白這個道理之前,我就是那個動不動就焦躁、發(fā)怒的媽媽。有時候氣到上頭,還會把孩子揍一頓,孩子直接拿惡狠狠地眼神看著我。我也一度在反思,難道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把孩子培養(yǎng)成“仇人”嗎?
表哥33歲,至今還是單身一人。有房有車,也有存款和不錯的工作,但就是沒有多好的人緣,他最擅長的就是把不開心寫在臉上。聽說,表哥小時候和姑姑的關系特別不好,因為姑姑動不動就批評打罵他,讓他后來形成了一種暴躁型人格。因為不懂得控制情緒,也不擅長為人處世,表哥總是把“不開心寫在臉上”,還給人一種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感??梢姡H子關系就是教育里的一個疏通管道,這個管道疏通了,很多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有了表哥和姑姑的前車之鑒,我開始吸取教訓,和兩個兒子以朋友的方式相處。沒想到,這樣的親子關系確實更勝一籌,大兒子上二年級、小兒子上中班,每天回家的路上都和我有說不完的話。如何用友誼“套路”出孩子與自己的親近感呢?記得和孩子這樣相處:
凡事認真聽,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別急,我一直在認真聽著呢。”“慢慢來,我會陪著你的?!?/p>
主動吐露心聲,向孩子述說愛意:“寶貝,我永遠是最愛你的,也是你值得信賴的好朋友?!?/p>
支持孩子的意見,可以提想法,但不做決定:“別擔心,你可以試試xx和xx方法,勇敢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大膽嘗試吧!”
保持一顆童心,和孩子一起玩他們喜歡的游戲,既能一起回味童年,也可以和孩子擁有一個共同的興趣愛好。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個視頻。一位媽媽在輔導女兒寫作業(yè)。女兒每做一道題都要抬頭看一眼媽媽,還會非常不自信地問:“這樣寫對不對?”媽媽沒有回答,女孩就猶豫地不敢下筆去做新的題目。但就在她準備做另一道題時,媽媽卻會說:“你確定答案是這樣嗎?”女孩二話不說,趕緊拿橡皮擦把答案擦掉。就這樣,原本半小時就可以完成的作業(yè),硬生生被拖到一個半小時才收工,并且輔導的過程也特別不愉快。媽媽不停地發(fā)牢騷說:
“這道題你都做了多少次了!”
“你做完一道題都不知道自己檢查一下嗎?”
“這道題對不對?干嘛非要看我?”
當急性子媽媽遇上不自信的女兒時,親子隔閡只會越陷越深。尤其是對不自信的女兒來說,媽媽的否定和打擊,會讓她覺得自己特別沒用。有人說,媽媽的本意是希望孩子養(yǎng)成檢查題目的好習慣,多思考才能增加學習經(jīng)驗,可急性子反倒傷害了孩子。也有人說,如果媽媽懂得撒個嬌、服個軟,在不刺激孩子的情況下讓她主動去思考,那事情就變得簡單多了??晌艺J為,導致孩子學習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媽媽的嚴苛管教。她的監(jiān)督,讓孩子喘不過氣,甚至無法思考,而孩子最需要的,也是來自大人的理解、包容和鼓勵。用理解“套路”出孩子的目標感,你會發(fā)現(xiàn)他會更優(yōu)秀:
“別急,你再仔細讀讀題,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答題思路呢!”
“我能理解你現(xiàn)在的焦躁和不安,先讓自己放松下來吧,把不會的題留到最后去思考,說不定兜兜轉轉下來答案就藏在題目里呢!”
兒子的班里有這樣一個女同學。她是典型的“空有夢想型”,每次都信心滿滿地做規(guī)劃,可之后就沒有了下文。今天說明天要背會某篇課文,結果到了第二天她說:“我忘記了?!毕抡n她和同學聊天說:“等會兒那節(jié)課我一定要做好筆記?!苯Y果下課后她又說:“老師說得太快,我沒有跟上。”
就那樣目標還沒開始就已經(jīng)結束了。這些空有夢想?yún)s不愿努力的孩子,根本原因是缺乏行動力,當務之急是通過拓寬的孩子眼界,幫助他們改變學習心態(tài)。
比如,通過興趣“套路”出孩子的積極性。告訴孩子:“寶貝,周末我們一起出去野餐吧,你什么時候能寫完作業(yè)呢?”讓孩子帶著目標去實現(xiàn)計劃,這樣才能提升孩子的積極性。又或者,通過勞動“套路”出孩子的高眼界。周末或者放假時,邀請孩子到郊外栽樹、去福利院做義工,這些體力上的付出可比旅游玩樂,更能讓孩子獲得成就感。當孩子做出某些有意義的事情時,他們獲得的不只是來自陌生人的稱贊,還有來自品德、眼界上的提升。養(yǎng)育孩子,其實就是降低標準和高度去跟孩子相處。當我們開始采取“以柔克剛”的教育策略時,很多不容易解決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責編/季守芳
E-mail:14835819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