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木
多年前,我曾被油鍋里的滾油燙傷。燙傷后那種火辣辣的痛感讓我從此對下廚敬而遠之,尤其是那些需要煎、炸的菜肴,能不碰就不碰。
老媽嚇唬我,連菜也不會做,小心將來嫁不出去。我不以為然,自己是要做大事的人,怎會為一餐飯而折腰?
后來一個人生活,不得不拾起鍋鏟,但我更傾向于選擇蒸、煮的烹飪方式,簡單且沒危險。于是,我經(jīng)常煮一大鍋食物,分成好幾頓來吃。時間久了,感覺吃什么都差不多,吃飯對我來說,更像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做的一種重復勞動。
改變源于一個尋常的傍晚。
那頓晚飯我做了清炒絲瓜,特別下飯,就著湯居然吃了兩碗白米飯。
原來,做一頓好吃的,不光愉悅味蕾,更悅心。我開始尋覓感興趣的菜譜,嘗試做出五味俱全、讓人食指大動的美味。
一開始,我只敢嘗試最簡單的,清炒、紅燒,慢慢地再增加難度。我做過炒花菜、蝦仁玉米豌豆、紅燒肉燉豆角,味道都不錯。我還學會了煎魚,為此提前做了功課,去找網(wǎng)友分享的經(jīng)驗。我試了下,居然一次成功。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后續(xù)嘗試做的酸菜魚、香辣烤魚也有模有樣。
體會到下廚帶來的無窮樂趣后,我變得看到美食就忍不住研究。當初的我絕不會想到,自己僅僅因為做出好吃的菜就感到莫大幸福。
以前總以為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才算成功,后來慢慢發(fā)現(xiàn),能把每一天過好就很棒。
做一頓好吃的、享受午后的暖陽、赴一場晚霞之約……好的生活就是回歸簡單的日子里,認真體驗每一個細節(jié)。
有一個朋友,以畫畫為生。在外人看來,他的生活真是乏味可陳。一個人悶在畫室創(chuàng)作是常態(tài),少人來往也是常事。
但他有很多調(diào)劑生活的小方法。累了就起炭煮一壺紅茶,就著沸騰的茶香,取下掛在墻上的洞簫吹奏一曲;或者就著廢棄的畫紙奮筆疾書,以練字舒緩情緒;出門寫生,會帶回不起眼的干樹枝、殘荷,做成小小盆景;也會自己釀梅子酒,等朋友偶爾來時小酌一杯。
他喜歡這種有松有馳的日子。他的作品中,有故鄉(xiāng)的山山水水,也有白云、落日,有春之萌芽、秋的碩果。大多數(shù)時候是一個人畫、一個人看,偶爾有客人來帶走喜歡的作品,被人認可的喜悅大于物質(zhì)上的收獲。
可能很多人曾有類似的感覺吧,喜歡過四海為家的瀟灑,沉迷過高難度的挑戰(zhàn),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才慢慢明白,生活簡單點,才知道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什么值得花更多的精力去投入。過來人常說:“平凡顯珍貴,簡單才幸福。”不糾結(jié),常喜樂,把簡單的日子過好,就很了不起。
網(wǎng)上有個熱門問答:哪一刻讓你覺得生活真的很美好?
有網(wǎng)友留下自己的答案:忙完一天回到家里,一盞明黃的燈,一份熱騰騰的小火鍋。邊吃邊刷劇,沒人打擾,就是生活中最滿足、最愜意的時刻。
這樣的時刻很常見,但常常被我們忽略。有時,一點點小確幸就足以撫平心情的折痕:也許是工作疲憊時客戶的一聲“感謝”;也許是下班路上看到的一株桃花;也許是一份遠行的攻略……
人生由無數(shù)個簡單的日子串連而成,把每一個當下過好,就能收獲喜樂安寧的一生。在尋常的日子里,把心情置頂,懂情趣、愛自己,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模樣。
編輯/ 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