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楠
春寒料峭,四川大涼山一處貼著大紅福字的農(nóng)家房舍里,江蘇省無錫市堰橋中學退休黨員教師俞斌正在收拾回家的行囊,屋子里擠滿了前來送行的孩子們。孩子們天真樸實的話語流露出對俞斌的留戀與不舍。
俞斌也舍不得這些孩子們。在助學路上奔走了近30年,他結對幫助600余名學生完成學業(yè)。每個本該闔家團圓的春節(jié),他都會不遠千里來跟受資助的孩子們一起過年。因熱心公益助學,俞斌榮登“中國好人”榜,并獲得了“全國老有所為楷?!薄叭珖鴮W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最美志愿者”“江蘇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等多個榮譽稱號。
在俞斌的結對對象中,有一個特殊的名字叫黃文秀。從大二開始,黃文秀就接受著俞斌團隊的資助,碩士畢業(yè)后,她回到家鄉(xiāng)廣西百色擔任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也將俞斌的愛心助學版圖在這里點亮。2019年,在得知黃文秀遭遇山洪因公殉職的消息后,俞斌唏噓不已:“文秀生前給工作室推薦過3名貧困孩子,當時因為表上少了照片和公章,沒有結對成功?!?/p>
為了完成黃文秀的遺愿,74歲的俞斌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前往百色的尋訪之路。他餓了就啃隨身帶的白饅頭,累了就隨便找個旅店應付一晚,起早貪黑、輾轉(zhuǎn)多地。因為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俞斌屢屢碰壁。終于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通過文秀家人的幫助,俞斌順利找到了那3個孩子,辦成了結對手續(xù)。如今,廣西百色已經(jīng)有90多個參與結對的孩子,俞斌每年都會去看望他們。
俞斌的深山助學之路始于1994年3月。在看到“希望工程”那張著名的“大眼睛”失學女孩照片后,身為一名中學教師的他輾轉(zhuǎn)難眠?!耙欢ú荒茏屵@些渴望知識的孩子上不了學!”俞斌立即填寫了結對救助志愿表,加入“希望工程1+1助學行動”,與貴州省開陽縣立京小學失學半年多的劉章武結成了“對子”。當時月工資只有300多元的他,第一次就匯出了400元助學款。
錢雖寄出,但“結對”孩子的情況始終牽動著俞斌的心。1996年暑假,俞斌邁出了通往深山尋訪的第一步。他坐了3天火車,又走了30多公里山路,終于抵達了目的地——貴州省開陽縣楊家山村。
當時,大山深處貧困學子的生活狀況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想。離開楊家山村后,俞斌牽頭發(fā)起了“愛心旗桿”活動,倡議社會熱心人士為學校捐贈不銹鋼旗桿,截至目前已援建52個,價值20余萬元。
貴州之行后,俞斌的尋訪助學路從未停止。這些年來,他三進西藏、四赴新疆、九下陜川、十上云貴,近200次走進鄂豫皖大別山,足跡遍布全國20多個?。▍^(qū))180多所學校,個人出資近50萬元,先后結對幫助學生600余名。
俞斌并非家財萬貫,他提供的助學金都是從自己為數(shù)不多的工資、退休金里省下來的。平日里,他生活簡樸,從頭到腳穿的都是別人的“二手貨”,家里14英寸的電視機一用就是十多年。俞斌常說:“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手中的鈔票每天都在更換主人,但愛心是永恒的,心懷善念,日行善舉,才能為社會帶來無限溫暖?!?/p>
俞斌樸素的心愿、無私的善舉感染了許多熱心市民和公益團隊,大山里的助學之路,從一個人走變成了一群人走。2015年,以俞斌名字命名的“俞斌公益愛心助學工作室”在無錫堰橋掛牌成立。愛心“接力棒”不斷傳遞,愛心延伸到了祖國更多角落。
一時行善不難,一生行善不易。俞斌堅信,日行一善,才會善行一生。俞斌說:“通往深山的路,我會一直走下去?!?/p>
(青兒摘自《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圖/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