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浩 (江蘇省啟東市第二中等專業(yè)學校)
創(chuàng)新能力對于中職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尤其重要。無論是專業(yè)知識還是基礎學科,都需要他們創(chuàng)新地思考問題,創(chuàng)新地表達見解。課外閱讀是中職學生經(jīng)常開展的閱讀形式。課外閱讀能夠讓學生看到更廣闊的世界,也能夠讓他們思考更深刻的問題。如果教師在中職英語教學中能將課外閱讀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課外閱讀的教育功能便能得到進一步落實,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能得到鍛煉。
對于英語課外閱讀,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要讓他們成為閱讀的主人,而不是由教師牽引著往前走。也就是說,閱讀最終要成為學生個人的自主行為。只有通過自主閱讀,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他們才能更充分地展示自己。對于自主閱讀,教師要先讓學生自主提問,就是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出一些問題。與閱讀課中由教師提問不同,通過學生自主提問,教師更能看出其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和思考,也更能看出他們的創(chuàng)新程度。
以課外閱讀Robinson Crusoe為例,教師讓學生在閱讀時列舉發(fā)現(xiàn)的問題,同時制訂評價機制,提出問題最多的學生能夠獲得“閱讀達人”的稱號。顯然,教師將學生提問與閱讀的開展結合起來。教師通過激勵學生提問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于小說的封面學生就提出許多問題。有的學生說:“小說題目是魯濱遜的名字,是不是說明這本小說的主要人物就是他,那么非主要的人物還有哪些?”有的學生說:“題目改成The adventure of Robinson Crusoe會不會更準確?”教師先表揚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品質,這是他們創(chuàng)新能力的表現(xiàn)。同時,教師告訴學生這本小說的續(xù)集就叫The further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可見他們的思考與作者自己的想法一樣。隨后,學生看到書名下面的作者姓名——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進而提出“這位作家還有哪些作品?他的作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這樣的問題。學生的自主提問改變了他們原先的閱讀模式,之前教師更關注的是學生學會了什么,現(xiàn)在教師更關注的是學生提出了什么樣的問題。從學生的提問中教師不僅可以看出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何,還能想到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自主提問,其實就是創(chuàng)新的開始,也是深入閱讀文本的開始。
合作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是他們學習英語、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方式,還是他們適應未來專業(yè)基礎能力。在合作中,學生能力生長的空間更大,每個人都會為一個新的問題、新的任務貢獻自己的力量,也更有利于出新的成果。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是不平衡的,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較好,其他專業(yè)都有一些英語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但是這些學生在英語學習上還是有潛力的,合作是幫助他們、激發(fā)他們內在能量的有效途徑。在合作中,每名學生的思維火花都沿著同一個主題迸發(fā),這其實更容易激發(fā)學生整體的創(chuàng)新能力。
以課外閱讀Robinson Crusoe為例,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呈現(xiàn)文本中的一個段落,讓他們在合作學習中解讀這一段:When I first arrived on this island,I had nothing. But I’ve found the ship and made a small boat. I’ve brought back many things I can use——food and drink,tools,knives and guns. Although I have lost everything,I have not lost my life. 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開始互助互學模式,他們每個人先閱讀一遍這段內容,不會讀的學生由會讀的學生引導。同樣地,當學生在閱讀時表達的情感不到位時,其他學生會說出自己的觀點。例如,該段的最后一句,有的學生采用平靜的語氣來閱讀,他認為要表達出魯濱遜在大災大難之前的那份平靜與處事不驚。但是有的學生提出反對意見,他認為要用激昂的語氣來讀,要展現(xiàn)出一種樂觀的情懷。教師提供給學生互學的機會,他們便能真實地說出自己的觀點,能展現(xiàn)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閱讀之后,小組中可以由一名學生表演,其他學生說出對應的英語表達。一方面,表演對學生來說就是創(chuàng)新,他們要能將文本的語言以自己的動作展現(xiàn)出來,在體現(xiàn)自己風格的同時,又要能讓對方理解;另一方面,說出句子對學生來說也是創(chuàng)新,他們可以在句子中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還可以改變原文本的表達方式。例如,一名學生是這樣表演最后一句的:指著身上破舊的衣服,拿出空空的錢包,再拍拍自己的胸脯?;谶@樣的表演,其他學生說出這樣的英語表達:I had no warm clothes. I had no money.I stay alive,so I could create everything again. 可見合作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提問是教師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時常用的教學手段。通過提問,教師能了解學生的閱讀狀況,能知道他們存在的問題,進而調整與優(yōu)化教學方式。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驅動,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思維,逐步推動閱讀的深入。但是,教師在提問時又要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他們的思維品質。也就是說,教師在提問時可以少提出一些答案固定的問題,多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所謂開放性問題,對課外閱讀而言就是問題的答案不是固定的,學生可以從多個方面來回答。學生能從多方面回答,自然就能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另外,當答案不唯一時,教師關注得更多的就是他們的思考過程。也就是說,教師不再僅僅關注最后的結果,這也更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生長。
以課外閱讀Robinson Crusoe為例,在教學中教師會提出這樣的問題:What does Robinson Crusoe wait for?Why does Robinson Crusoe call the man Friday?對于第一個問題,有的學生這樣回答:“Robinson Crusoe waits for another ship.”對于第二個問題,有的學生這樣回答:“Because Robinson Crusoe met the man on Friday.”這樣的問題在提問環(huán)節(jié)的開頭提出無可厚非,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他們的思考,但是問題的答案是唯一的,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此,教師在提出這兩個問題之后,可以再提出一個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Friday?這個問題的答案比較多元,不同的學生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在學生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還可以插入文本中的句子,如Crusoe brings Friday back to his shelter and gradually teaches him enough English so they can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隨后,教師再提問學生:If you were Friday,would you study English with Robinson Crusoe?可以看出這樣的問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考查他們對閱讀的深度理解。
總之,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借助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要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滲透到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要提供給學生充分創(chuàng)新的機會。教師可以設置讓學生自由表達、共同合作和充分質疑的環(huán)節(jié),也可以設置讓學生盡情表演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通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讓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也更充分地展示他們的創(chuàng)新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