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在《論衡·自紀篇》中說:“口則務在明言,筆則務在露文?!蓖醭渲v的是口語表達要通俗易懂,文章書寫要詞能達意,明明白白地把自己的心意表露出來。因而,許多詩人在創(chuàng)作詩歌時追求用尋常語,道樸素情,以達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語言效果。
寫技法巧借
《插田歌(節(jié)選)》這首詩在語言風格方面有哪些可借鑒的地方?
這首樂府體詩歌運用了民歌俚曲的藝術手法,寫于劉禹錫貶為連州刺史期間。全詩以俚歌形式記敘了農民插秧的場面以及農夫與計吏的一場對話,意在諷喻朝政。
詩歌首先用清淡的色彩和簡潔的線條勾勒出插秧時節(jié)連州郊外的大好風光,在工整的構圖上穿插進活潑的動態(tài):前兩句寫岡頭花草齊,燕子穿梭飛舞,以輕松的筆調,營造出一個輕松明快、色彩絢麗、意趣盎然的春日場景。隨著詩人的視線由遠景推向中景、近景,接下來便寫到田埂筆直如線,清水粼粼閃光。“望如線”是寫詩人遠望中的田埂,像線一樣細長平直,“白水”則是表現(xiàn)田中的水面清澈潔凈,在日光的照耀下反射出粼粼的波光。再接下來寫到更近的場景,在田里工作的農夫農婦進入詩人的視線,農婦穿著白麻布做的衣裙,農夫披著綠草編的衣,白裙綠衣與綠苗白水的鮮明色彩相映成趣,分外調和。這幾句筆墨雖淡,卻渲染出南方水鄉(xiāng)濃郁的春天氣息?!褒R唱郢中歌,嚶嚀如《竹枝》”兩句則進一步通過聽覺來描寫農民勞動的情緒?!爸裰Α奔础吨裰υ~》,巴渝間民歌,多述山川風俗及男女情愛,旋律婉轉動聽,此處形容勞動中的農民為減輕疲勞而唱出的爽朗歌聲,表現(xiàn)出他們歡樂愉悅的心情以及不畏勞苦、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整首詩語言清新流暢、平白如話,通俗明快,具有民歌的天然神韻,感染力強。
寫實戰(zhàn)演練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歌傳統(tǒng)源遠流長,詩歌體裁多種多樣,詩的內容包羅萬象,詩的風格氣象萬千。詩歌具有語言凝練、韻律優(yōu)美、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的特點,所以常常被看成文學的代名詞。一個真正的文學愛好者,一定要善于從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充滿詩意的境界,找到值得歌哭的故事。
請?zhí)钛a一個詞語,組合成“(? ? ?)如詩”,然后以此為題寫一篇文章。
審題指導
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材料完成半命題作文的能力,在寫作前要充分把握材料的內涵和意圖。
材料開篇引用《論語·陽貨篇》的表述,講的是詩的六條好處?!芭d”是引出話題,生發(fā)情感;“觀”是觀察風俗;“群”是處理人際關系;“怨”是譏刺時弊。這是前四條。“邇之事父”是指近可孝養(yǎng)其父,“遠之事君”是指遠可侍奉其君,父與子屬于近,君與臣屬于遠,這是第五條?!岸嘧R于鳥獸草木之名”,則屬于雅學、地學、博物學和本草學的范疇,這是第六條。從中可見詩的多重益處,可見其內容包羅萬象,其風格氣象萬千。
材料接著點明詩歌具有形式和內容兩方面的特點,即語言凝練、韻律優(yōu)美、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詩是描摹生活、傳情達意的良媒,文學是現(xiàn)實生活藝術化的呈現(xiàn),因而詩常被看作文學的代名詞。
通過以上引導,自然得出平凡的生活需要用詩意的文字進行詩意的表達。文辭可以不甚典雅,情感必須真摯動人。選取自己生活中最值得歌哭的故事,用詩歌的語言呈現(xiàn),便是作文題目的真正意圖。
參考立意
1.故土如詩;2.遠行如詩;3.校園如詩;4.祖國如詩。
寫優(yōu)選范文
故土如詩
太原市第五中學校 許思琦
今年還是不要回家的好。
“為什么啊,不是每年都回去的嗎?”
“她快高考了,回去人多擾她清靜,左右就一年……”
剛要開門出去的我握著門把的手倏地攥緊,身體也不禁有些微顫,心中那縷怨念不住地向上涌動:為什么,為什么要把我唯一的念想也奪走?
關于兒時的記憶大多業(yè)已蒙塵,唯有在故土生活過的那些時日依舊閃動光彩,熠熠生輝。猶記得村口那棵巨人般的桑樹,那是孩子們的大本營。每值春末夏初,天有薄暑,老人們便會帶著各家孩子聚在樹下。孩子們在樹下上躥下跳,摘食桑葚;老人們就在樹下輕搖蒲扇,閑話家常,頗有《桃花源記》中“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的情趣。而每到太陽落山,我們就會嬉鬧著跑過村子,帶起各家狗吠,喧嘩了整個村子,一直到村西頭才氣喘吁吁地停下。那里有一個個小土山,本是附近廠房用來建房屋時用的,但卻成了我們比拼毅力的“角逐場”。我們總會爭搶著爬上山頭,看看地平線逐漸吞噬日頭。如今想來,那景象比不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奇壯闊,比不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柔婉動人,比不得“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羈旅苦愁,卻有自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田園溫情,讓人無端心安。而那時的我,也總會站在最高的一個小土山上,看著被炊煙和余暉籠罩的村莊,幻想著自己是一個仙女,將和平灑滿人間。這種純真幼雅的想法,我至今無法忘懷,而所有景象都不能與之媲美。
無奈“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當初的那棵桑樹因修路消逝,當初的那些土山被推平蓋成了廠房,更不論當初的那群孩子早已如飛鳥遠走他鄉(xiāng)。但我的心不曾失落,因為我知道,我知道故土仍在。我仍可以在每年“鳥倦飛而知還”,在她的愛和輕語中安眠。但是為什么,為什么要切斷她的愛撫?
大抵是在小學二年級,我就已和故土分離。每年春節(jié),在進入故土境內后手機提示音就成了我們重逢的開始。俗言“小別勝新婚”,與故土的每年相遇之期,都是我放下倦怠的時刻。沉醉在故土的溫柔鄉(xiāng)里,我貪婪地汲取著她的每一絲氣息,欣賞著她的每一寸美好。除夕的年夜飯是兒時最眼饞的,在我心中的分量堪比“玉盤珍饈”和“山珍海味”。而年夜飯后的閑暇時光不過是大人們在一起打麻將,我們強忍著困意在十二點的鐘聲中迎接新一歲的到來?!氨衤曋幸粴q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jié)守歲的日子也許難熬,大人客套時也許無趣,壓歲錢不如別的孩童多時也許傷心,但只要依偎在故鄉(xiāng)的懷抱中,這些小小的悲傷也像是眾多糖果中口味較淡的那些,不足掛齒了。
“咚咚”的敲門聲再次拉回了我的思緒,我一驚,在臉上胡亂一抹,逃也似地坐到課桌前,看向課本。門緩緩打開,母親輕聲走進來,看我的樣子,輕嘆一口氣:“這件事以后再說,我們還沒商定下來,畢竟舊例是要回的。”
艾青在《我愛這土地》中寫道:“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惫释恋木拔镫m比不得那些名篇中的風光優(yōu)美,卻也如《苔》中的“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一樣淡雅而堅定,獨具自己的特色風采,令每一個兒女著迷。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也是如此,除卻對家人的思念,這其中一定飽含一份對故土的眷戀和擔憂。
三毛亦曾言:“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比松谑?,如浩渺煙海,待到千帆閱盡,容納了萬物的百川,暮然回首,才發(fā)現(xiàn)回歸故里方是人生至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故土如詩,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