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方
在每一個工作的間隙或閑下來的時光,總喜歡低低播放著這首《高山流水》的古箏曲,讓身心在匆忙中也能在山水之中徜徉棲息。喜歡著,許是感動于曲子背后典藏的知音難求的動人故事,許是曲韻流淌出的樂山樂水底蘊情懷。
《列子·湯問》記載: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每每讀罷這個故事,心頭難免生出一種慨嘆:伯牙是幸運的,能夠遇上一個己心所想他人便靈犀的真正知己,此生還有何求?慨嘆之余又難免惋惜,像伯牙這樣一位著名的琴師,還是難以逃脫一個凡人的心靈軌跡——太看重了別人的懂。仿佛彈琴就只為了一個人的懂得,若這個世上失去了真正懂得自己的,便破琴絕弦,一首神曲,落得“人間難得幾回聞”了,實在可惜。
可以肯定的,伯牙是一個真正值得讓人懂的人,他刻苦,重情,有夢,視彈琴為生命。他彈奏的《高山流水》已臻化境,即便一個完全不懂音樂之人,也能隨著音符的跳躍沉醉于山水之間。那錚錚的琴韻,時而雄渾,如登山巔,心曠神怡,磅礴大氣;時而虛幻,如坐云端,虛懷若谷,云卷云舒;時而澎湃,如臨險瀑,跌宕起伏,激情奔躍;時而淙淙,如見淺溪,行云流水,低吟詠唱?!陡呱搅魉放c其說是一首悠揚動聽的古箏曲,不如說是一首生命的贊歌。它歌唱著高山,歌唱著激流,歌唱著深壑,歌唱著流水,歌唱著坎坷,歌唱著坦途——生活中的一切如意不如意都成了心底流淌的天籟之音。相信每一個聽到琴聲之人,都會把一切負荷與煩惱拋諸腦后,而后笑對生活,行云流水地潛心度過每一天。
這是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原本各自奔忙,行色匆匆,每個人自己的事都無暇顧及,哪有時間去顧及他人。因此,要找一個懂你的人首先要看人家愿意不愿意,同時還須你要有讓人懂的資本。要么修為高尚,要么學(xué)識淵博,要么藝業(yè)精湛,要么樂善好施。若你一無所有,他人憑啥懂你?你嘆知音難覓,其實更多的時候你本不是伯牙,故無須抱怨世人不為子期。
在歲月長河中,大多數(shù)時候人都是要獨自行走的。別人不是你的高山,也不是你的流水,不能想你所想地陪伴你于光陰的彼岸。更多的時候我們“門前冷落鞍馬稀”,心里負重著沒有一人對你的懂,而你的生命還要繼續(xù),你還要選擇一個精彩活下去的理由。
譬如伯牙,無須哀怨“弦斷無人聽”,琴藝讓人嘆之“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大可在每一個平淡如水的日子,撫琴高歌。弘揚藝術(shù)也罷,自娛自樂也罷,一個樵夫出身的子期都能駐足聆聽,自己為何不能陶醉一把?
而生活中,許多人會像伯牙一樣,太在乎他人的懂,活在他人的眼光中,完全失去了屬于自己的那一程山水,真有點令人哀其不幸了。
人的一生,靠山山倒,靠水水流,最終靠得住的還是自己,所以我們始終要做到像曾國藩所說的那樣:“慎獨心安”。許多事情我們要獨自一人坦然面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讓他人懂我,不如讓自己懂自己,懂得奮斗,懂得感恩,懂得堅強,懂得慎獨,懂得從容,懂得珍惜每一個安之若素的日子,懂得做一個“世事炎涼我自繁華”的自己。
所謂知音,不在山之巔,不在溪之畔,而在心之上。你懂或者不懂,我就在這里,不悲不喜,你聽或者不聽,琴韻依舊在這里,不緩不急。伯牙無須破弦琴,即便無人懂我,我就自己懂自己。
(摘自“360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