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曄
小學科學教師應當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探索出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科學課程中來,引導學生在科學課堂中多體驗,多研究,多摸索,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意識和探索意識,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一、運用教材設置趣味內容,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知識學習的興趣
充滿趣味的學習內容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科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科學學習中去,提升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效率,使他們高效高質量地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在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講解課本知識的內容,還要注重將課程與趣味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相結合,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探索和鉆研,最終提高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趣味性的學習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興趣。
二、設計相關科學探究活動,促進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
小學科學教學要注重在相關的科學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同時,教師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創(chuàng)設過程中,要注重設置一些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的探索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認識科學知識,理解科學知識,讓學生體會到攻克難關的樂趣。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探索,得到答案后,還能總結出探索科學知識的方法和經驗,促使學生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己獨立判斷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三、設定自主學習目標,促進學生勤于思考習慣的養(yǎng)成
對于小學科學學科中相對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以及開展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有難度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運用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圖片、視頻等相關資料來輔助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給學生設定一些自主學習的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去完成,然后在學生完成的基礎上,給予必要的總結和歸納,對于學生的優(yōu)點要及時予以表揚和肯定,不斷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習慣,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科學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總之,小學科學教師要積極改變落后的教學方式,設計相關科學探究活動,設定自主學習目標,促進學生勤于思考習慣的養(yǎng)成,另外還要注重積極開展相關的課外科技活動,促進小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