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瑞 梁江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全黨開展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和全軍開展的“學習強軍思想、建功強軍事業(yè)”教育實踐活動有關要求,結合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周年,朔州軍分區(qū)組織現役官兵、文職人員和市雙擁辦相關人員,分兩批次赴延安參觀見學,實地感受紅色傳統(tǒng)、學習先進經驗、傳承紅色基因。
“割掉皮肉還有筋,打斷骨頭還有心,只要還有一口氣,爬也爬到延安去……”在民族空前危機的中國,“到延安去!”成了當時最時髦的口號。
追隨著先輩的步伐,朔州軍分區(qū)現役官兵、文職人員及市雙擁辦70人奔赴延安,在延安的溝溝壑壑、山山峁峁間探尋著崢嶸歲月,追溯著信仰的力量源泉。
理論為先,思想先行。此次現地教學的第一項內容,就是邀請延安干部學院的教授圍繞“延安精神及其時代價值”進行授課輔導。
“延安,正是我黨輝煌歷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是我們黨的‘初心所在?!苯淌诮Y合自己多年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給官兵們上了一堂精彩的輔導授課。
“千難萬難擋不住奔赴延安的腳步,信仰的力量是多么崇高??!”當聽到當年進步青年靠著一雙腳,在沿途30萬重兵、5道封鎖線、6300個碉堡的阻攔下,依然義無反顧奔向延安的故事后,官兵們不禁發(fā)出感慨。
在莊嚴巍峨的延安革命紀念館前,面對鮮紅的黨旗,所有人員舉起右手,在政治工作處主任石瑞的帶領下,莊嚴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zhí)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
這天下午,官兵們乘車前往距離延安近百公里的梁家河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來到村史館和知青舊居,參觀了當年的沼氣池、代銷店、縫紉社、鐵業(yè)社,聆聽了現場教學——“習近平插隊經歷對干部的成長啟示”。
“這里是中國夢的發(fā)祥地,因為它從炕頭油燈中來、從農村農民中來、從苦中累中來、從實際實踐中來,所以更接地氣、更顯珍貴?!?/p>
站在習主席當年居住的窯洞里,聆聽七年知青歲月的奮斗歷程,剛剛進入國防動員系統(tǒng)的社招文職人員秦海春動情地說:“理想永遠年輕,是因為有信仰。今天,我們同樣可以讓青春在綠色軍營綻放,這就是我的理想和信仰?!?/p>
官兵們來到棗園革命舊址時,在一條不起眼的小渠前久久駐足。這條水渠是1940年,中央機關和附近的部隊官兵一起修建而成。渠修成后,旱地變成了水澆田,莊稼連年豐收,給群眾帶來了幸福生活,所以群眾叫它“幸福渠”。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行?馬克思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踏上腳下這片土地,我有了更深的感受?!闭喂ぷ魈幐墒峦鯐粤埥榻B說。
“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是完全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p>
濛濛細雨中,官兵們在延安城北的《為人民服務》講話紀念廣場,集體誦讀《為人民服務》,聲音在山谷間久久回蕩。
在春意盎然的楊家?guī)X,大家坐在中央大禮堂前,聆聽教授深情并茂的講述。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勝利召開。七大一個重大貢獻就是第一次明確地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并莊嚴地寫入黨章?!?/p>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置身于莊嚴肅穆的中共七大會場,觸摸那些簡陋的條桌木椅、依舊鮮艷的黨旗,大家仿佛回到了七百多人濟濟一堂、商討國家前途命運的會議現場,雖時隔78年,依然感到震撼。
軍分區(qū)司令員孫強介紹說,今年是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周年,我們朔州軍分區(qū)組織現役官兵、文職人員赴延安參觀見學,既是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周年的實際行動,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決策部署、深化轉化“學習強軍思想、建功強軍事業(yè)”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舉措。大家通過授課輔導、現場講解、瞻仰革命遺址等形式,現地感受紅色歷史、接受思想洗禮、傳承紅色基因,為充分發(fā)揮橋梁紐帶作用,做好新時代的雙擁工作凝聚奮進力量,為推動朔州國防動員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
跨越時空與信仰對話,是為了更好前行。參觀見學結束之后,官兵們已然信念愈堅,腳步鏗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