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康
李賀,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代著名詩人。據(jù)《唐才子傳·李賀》描述:“賀為人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焙唵蝸碚f,就是李賀的外貌纖細(xì)瘦小,雙眉相連,手指細(xì)長,寫字很快。不僅如此,還有人說他其貌不揚(yáng),體弱多病而面色蒼白,雙目深陷,特別是像雞爪一樣的雙手上還留著長長的指甲……就連他自己也說自己“巨鼻宜山褐,龐眉入苦吟”(《巴童答》)。大家可以自行腦補(bǔ)一下李賀的樣子。所以單從長相上來看,人稱李賀為“詩鬼”也有一定的道理。
一、嘔心瀝血
因體弱多病,父親給他取字長吉,也是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吉祥久遠(yuǎn)。從十幾歲開始,李賀每天的工作就是騎上一匹和他一樣的瘦馬,跟著一名身背錦囊的光頭小童,在城內(nèi)四處溜達(dá)來尋找創(chuàng)作的靈感。等腦海中冒出了中意的詩句,他就趕緊停馬寫下來放在袋子里,晚上回家后再把白天的詩句整理出來。母親心疼李賀,總是生氣地埋怨道:“你這孩子,難道要把心血都嘔出來才肯罷休嗎?”“嘔心瀝血”的“嘔心”就是出自這里,可見李賀真的是在用生命創(chuàng)作。
二、獨特的作詩方式
古代很多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都有自己的經(jīng)典姿態(tài)。據(jù)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語資》記載:“王勃每為碑頌,先墨磨數(shù)升,引被覆面而臥,忽起,一筆書之,初不竄點,時人謂之腹稿。”所謂“腹稿”一說便是來源于他。溫庭筠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因此人們稱他為“溫八叉”。而李賀的經(jīng)典動作就是吐口水。據(jù)唐馮贄《云仙雜記》卷三記載:“有人謁李賀,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彼匀藗冇址Q他為“李三口”或“李三沫”。
三、無中生有
李賀十八歲時,結(jié)識了時任國子博士的韓愈。當(dāng)韓愈看到李賀的《雁門太守行》這首詩時,震驚不已,極力推薦李賀參加科舉考試。不巧的是,李賀的父親李晉肅突然病故,守喪三年后,二十一歲的李賀順利通過河南府試。就在勝利在望時,李賀卻放棄了參加進(jìn)士科考的大好機(jī)會。這又是為什么呢?
原來有人忌妒李賀的才華,四處散播謠言說李賀的父親名叫“晉肅”,“晉”與進(jìn)士的“進(jìn)”諧音,李賀當(dāng)避父諱,不得應(yīng)試。韓愈聽說后氣憤不已,專門寫了文章《諱辯》為李賀辯護(hù),可是因為韓愈的名氣太大,無意中反而將此事弄得人盡皆知,李賀深感人言可畏,不得已只好放棄了考試,回到了老家昌谷縣。
四、懷才不遇
元和六年(811年),在韓愈等人的力薦下,李賀回到長安任奉禮郎,但后來感到升遷無望,加上愛妻去世,讓他無比消沉悲慟。在《贈陳商》詩中,他說自己憔悴得像祭壇前草扎成的狗(憔悴如芻狗),于是他毅然辭去奉禮郎之職,在潞州友人張徹的舉薦下,到昭義軍節(jié)度使郗士美手下做了不到三年的幕僚,但始終未受重用。
元和十一年(816年),因北方藩鎮(zhèn)分裂勢力猖獗,郗士美討叛無功,告病到洛陽休養(yǎng),張徹應(yīng)召返回長安后,身患重病的李賀也只得返回故里,不久便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
五、“詩鬼”,言不盡的內(nèi)心苦楚
作為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與李白、李商隱被稱為“唐代三李”,也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因為在李賀很多的詩歌作品中都出現(xiàn)了大量的鬼神意象。其實李賀寫詩,更多的是在寫自己。“安史之亂”以后,李唐政權(quán)由盛轉(zhuǎn)衰,國家百孔千瘡,民生凋敝,李賀對社會現(xiàn)實雖心懷不滿,卻又無能為力,只能借詩歌抒發(fā)自己的郁悶情感。他的很多作品都以豐富奇特的想象和新穎詭異的語言表現(xiàn)出神秘的意境,既撲朔迷離,又凄美無比。這大概也是他獲得“詩鬼”稱號的重要原因吧!
李商隱曾作《李賀小傳》,說李賀病重的時候,恍惚看到了乘龍而下的仙人,仙人邀請李賀上天為玉帝的白玉樓作記。這也為李賀的死增添幾分傳奇色彩,更表達(dá)了世人對李賀英年早逝的深深嘆息。
李賀是一位極富才華的詩人,他給唐代詩壇留下了燦爛的一筆,但僅活了短短的二十幾歲,真可謂天妒英才。再讀李賀詩作的時候,你眼前是否會浮現(xiàn)出一個贏弱無助、凄涼苦楚的身影呢!